一座神奇的古寺,一座神奇的古塔,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30 03:5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7 21:12
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西北约12公里的土岗上,耸立着一座神奇的古寺。古寺向南紧邻古蒲州城遗址,松柏满垣;西临黄河湾,黄河水势汹涌澎湃;东近中条山,犹如屏障峙立。古寺创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公元684年-公元704年),原名永清院。
据传说,后汉高祖刘知远(公元895年-公元948年),字达,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汉的开国皇帝。派大将郭威平定河东节度使叛乱,郭威平叛大军围蒲州城久攻不破。郭威遂向永清院方丈问策,方丈曰:“若将军能发善心,不祸及城中百姓,此城即可矣!”郭威当即折箭为誓,城果然翌日破,满城百姓得救,从此永清院更名普救寺,宋、元两代古寺愈发兴盛。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古寺毁于地震,随即重建。
普救寺中有一神奇古塔,名曰舍利塔。舍利塔平面方形,塔高50米,十*,叠涩出檐收刹很小,犹存唐制。舍利塔神奇之处,当游人于塔中部,以石敲击塔壁即回声响亮,犹如蛙鸣,甚为惊异。传说是筑塔师在塔内放置金*以敬佛祖舍利。
普救寺分三路,中路有三大士洞、天王殿、钟鼓二楼、大佛殿;东路前为经院,后为僧舍厩厨;西路有塔院、西厢书斋、方丈院,最后为别墅花园,也称西厢花园。相传西厢花园为唐肃宗时,相国崔钰所建的佛居别墅。那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首诗说的是,唐肃宗李享朝相国崔钰之女崔莺莺,因扶父亲灵柩回家乡博陵,当行至蒲州地界时因故遇阻,不得已只好暂住普救寺,当年父亲所建的西厢花园,引出了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
说洛阳人张君端,是个未得志的饱学书生,为求功名而漂游四方,正好也住在普救寺的附近。张君端一日无事信步来到普救寺中,恰好遇到崔莺莺。崔莺莺生的眉清目秀,粉面含春,有沉鱼落雁、羞花闭月之貌,张君端一见钟情。
从此,张君端便千方百计接近崔莺莺,并日日到普救寺梵王殿烧香膜拜,祈求实现三个愿望,而其中最大的愿望是,与崔莺莺“幽期密约,结为百年好合”,收获到爱情的硕果。张君端每次见到崔莺莺都驻足把崔莺莺“饱看一会”,崔莺莺当然也要偷偷地把张君端看个够。
对于“内无应门五尺之童”的深闺千金小姐,看到一个二十三岁的英俊书生,怎么会不动心呢?崔莺莺的反常引起了老夫人的察觉,老夫人谴责她:“汝为女子,不告而出闺门,倘遇游客小僧私视之,岂不自耻!”崔莺莺虽然答应说:“今当改过从新,毋敢再犯”,然而她的心早已被惹乱了。当她的贴身丫鬟红娘向她说张君端“不曾娶妻”,她不但不责骂红娘,反而让红娘一定要瞒着老夫人,可见崔莺莺已对君端有了爱慕之情。
她让红娘安排了香案,崔莺莺焚香祷告,一“愿逝去先人,早生天界”;二“愿堂中老母,身安无事”;到了三愿,却不说出来。当红娘替她说出“愿俺姐姐早寻一个姐夫”,她并不斥责,还默认拜道:“心中无限伤心事,尽在深深两百拜中”。
张君端早躲在一旁听得明白,认为崔莺莺对自己动了真情,“颇有文君之意”,立即唱道:“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崔莺莺听红娘说,这便是那二十三岁不曾娶妻的那傻角,便也和了一首:“兰桂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这就暗示张君端不去追求,怎么能得到爱情?
经过这次唱诗交心的初恋后,一个相思病,一个病相思,再加上乐于助人的红娘暗中牵线,莺莺和君端的爱情便在暗中成熟了。然而,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他们的爱情是坎坷曲折的,老夫人封建礼教的代表,是横亘在他们之间的最大阻碍。老夫人平时教导女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尽管他们“非礼”地相视了,“非礼”地相听了,“非礼”地相言了,而且“非礼”地互相传递书信、秘密幽会,但要美满地结合,确是困难重重。
蒲州地界有一恶霸名叫孙飞虎,此人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他听说崔钰千金小姐崔莺莺貌美如花,一心想娶她为妾。便带领人马把普救寺团团围住,欲强抢崔莺莺。在这危难之际,老夫人说,谁能打退贼人,解普救寺之围,就把莺莺嫁与谁。
聪明的莺莺便利用这个危机,劝母亲请张君端想法解围,*老夫人许婚张君端。老夫人在这紧要关头,权衡利害,只好同意了。于是张君端即刻修书信,请他的好友白马将军杜确率兵打退了贼人孙飞虎,解了普救寺之围。但是老夫人却没有履行承诺,变了卦,百般赖婚。
莺莺听说母亲有赖婚之意,只为救命恩人张君端设小酌答谢,只是答应莺莺和君端以兄妹相称。在这封建礼教窒息下,有情人难成眷属。莺莺一面为张君端抱不平,一面责怪母亲言而无信。而自己则“玉容寂寞梨花朵,胭脂浅淡樱桃颗,这相思何时可?”原是情深似海,结果“他做了个影儿里的情郎,我做了个画儿里的爱宠”,怎能不“离恨千端,闲愁万种”!
多亏了红娘暗中相助,略施巧计使得他们又得月下相逢。张君端弹一曲《凤求凰》,莺莺知音芳心自明;张君端怪她说谎,莺莺委屈万分。一层窗棂纸,如隔万重山。二人情丝难断,好似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莺莺听说君端病了,让红娘先去探望,待红娘探望君端回来告知,又忙写了四句诗送给张君端,诗曰:“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可是,当张君端如约前来,崔莺莺却又翻脸不认账,又把君端赶了出去。这就是“欲擒故纵”,好事多磨,迫使君端越相思的紧,爱情才更为可贵!她达到了这个目的。此后莺莺又给君端传书:“休将闲事苦萦怀,取次摧残天赋才。不意当时完妾命,岂防今日作君灾?仰图厚德难以礼,谨奉新诗可当媒。寄语高唐休咏赋,今宵端的云雨来。”
莺莺与君端幽会让老夫人发现了,她严厉责怪红娘,甚至要使用家法。红娘却毫无畏惧,一通通情达理的话说的老夫人哑口无言。老夫人害怕经官“玷污家门”,只好同意了崔莺莺的选择。但又提出一个条件:“张君端必须考取功名,如还是白身,休来见我。”
张君端一言以诺,前去应试,莺莺送他到十里长亭。“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短暂的相会,匆匆的离别,真是难分难舍!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张君端走后,崔莺莺度日如年,正当她忧愁欲绝之际,接到了张君端考中头名状元的喜讯,她忙把汗衫儿,裹肚儿打点送去,让君端和衣而卧,也想得到相偎的温柔。千叮咛,万嘱咐,指定归期,相约九月九。
与张君端约期未到,节外生枝。崔莺莺幼时曾与一个叫郑恒的定亲,郑恒得知莺莺与张君端的事后,*崔莺莺与他成婚,崔莺莺拒不答应,郑恒无奈,便危言离间,造谣说张君端做了当朝魏尚书的女婿。老夫人听信谗言,信以为真,怨恨张君端无情无义,竟又答应了郑恒与崔莺莺的婚事。
张君端如约归来,崔莺莺满心怨恨君端是负心郎,张君端一脸茫然,不知何故?弄清事情的原委后,方知是郑恒从中使坏。郑恒一见张君端,自觉心亏理短,遭到众人谴责,自觉丢失颜面,触柱而死。最后的一场好误会解除了,张君端和崔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