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30 00: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9:49
这事要归功于吴大澄据理力争了。
鸦片战争以后,清*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割让了大片领土。其中在1858年签订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中,清*把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的上百万平方公里割让给了沙俄。
在1861年,清俄双方根据条约对两国新的边界进行勘界立碑。由于清方代表仓场侍郎成琦和吉林将军景淳昏庸*,立碑工作全部由俄方包办,预定设立的20块界碑实际只立了8块,位置也错误不堪。
在1861年后,*经常越界设卡,蚕食中国领土。而1885年时,清*又希望在波谢特湾部分海岸获得领土,作为珲春、宁古塔地区的出海口,因此光绪命庆亲王和俄方商议,共同对兴凯湖、珲春河、图们江地区重新勘界,解决这两个问题。
虽然最终清*索取波谢特湾部分海岸的提议被沙俄否决,但是重新勘界一事双方还是达成了共识。1886年春,清俄双方派出代表,重新进行勘界。
此次勘界清方代表是会办北洋事务大臣吴大澄、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两人都是做事干练的能员,在勘界时据理力争,迫使俄方让出了非法占领的黑顶子地区,把土尔河口俄方偷偷移动的界碑归还原处,为中国争取到了不少权益。
此外吴大澄认为条约上规定“国界线由界碑沿江通向海边”,因此图们江一半的江面应该属于清方。虽然这一提议最终没有得到俄方认可,但是*作为让步,同意中国船只拥有从图们江入海的通行权,并将这一权力作为附件写入当年签订的《珲春东界约》。
应该说吴大澄在清朝国力衰微的时候,尽力为中国争取权益的举措还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