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29 21: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5 14:52
(1)变温催菇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进行香菇反季节畦式栽培的气候优势明显,夏秋季节这里的昼夜温差多在10℃以上,十分有利于变温结实型菇类(香菇、平菇等)由菌丝生长顺利转为出菇。转色后10天左右,在昼夜温差的刺激下,床面“玉米花”样白色突起(香菇原基)可逐渐变成菇蕾,继而长成香菇。(2)拍料惊蕈如果转色后长时间不出菇,可以打开塑料薄膜,用木块拍打料面,给以机械刺激(惊蕈),促进菇蕾形成。(3)注意事项①畦中的菌龄太短,未达到生理成熟,很难转色,或转色不均,易使菌块失水而造成表面干燥,严重影响出菇,且易发生污染。②培养料含氮量过高,易造成菌丝徒长,影响转色。③盖膜太久,通风换气不足,也易引起菌丝徒长,推迟转色或使菌皮(转色层)增厚。④遇到气温回升在28℃以上,要加强遮荫,增加掀膜次数和时间,降低温度。早晚喷水并通风,严格检查菌块,若有污染,应及时处理,严防扩散。⑤当气温突然下降到5℃以下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温保湿。⑥在菌块“吐黄水”期间,若遇上闷热天气,四周又围得很密,通风条件差的菇畦,极易造成绿色木霉或红色链包霉污染。因此,在此期间一定要加强通风,降低菇畦内的温度和空气湿度,抑制霉菌污染。(4)出菇管理反季节地栽香菇出菇的早晚与品种有关、与早春气温有关、与转色管理的好坏有关、与播种时间有关。4月初播种,5月末、6月上旬可见“报信菇”。正常情况下菌丝在菌床内生长(发菌)60~80天,转色20天,有效积温达到820℃以上即出菇。打包后,要加强转色管理,促进出菇,争取在伏前采收二潮菇。“报信菇”多出在畦面两侧,大量出菇是6月中下旬。7月上旬出的菇较少,且菇较薄,柄细色淡,商品价值不高,只能盐渍和鲜销。7月中下旬气温太高,很少出菇或不出菇。8月中旬又开始出秋菇,一直到9月末或10月初上冻时结束。翌年“五·一”左右还可出一部分春菇。好的地块,667米2地还可产15~35千克干香菇。虽然地栽香菇的菇潮不明显,但整个栽培周期可出4~5潮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