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嫂塔名字的由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29 07:29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2:03
姑嫂塔(又称万寿塔、关锁塔)位于石狮市东南宝盖山上,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是古代泉州海上交通的导航标志,“关锁烟霞”为泉州一大胜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姑嫂塔,又称“关锁塔”或“万寿塔”,它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公元1131-1162年,迄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它背靠泉州湾,面临台湾海峡,有镇南疆而控东溟之势《泉州府志》上称它“关锁水口镇塔也,高出云表,登之可望商舶来往”,可见,姑嫂塔真正的作用,是作为航标的南宋时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对外贸易十分繁荣,与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生意往来宋朝的吴自牧在《梦溪录》中说:“若欲船泛外国买卖,则自泉州便可出洋“为适应海外交通的需要,在位处泉州港口的宝盖山上建造石塔,作为航标灯塔,其意义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八闽志》就有这样的记载:“在永宁里有石塔甚宏丽,商舶自海迁者,指为抵岸之期”这里说的石塔,就是指姑嫂塔虽然志*载只有廖廖数字,却十分明白地指出姑嫂塔在航海上起着指引商船抵岸的重要作用
这塔的第一层西面开了一个拱形门,第二层以上各层有两个门洞,转角倚柱体梅花形,顶置护斗,塔身层层向上缩小,每层迭涩出檐每一层的塔身外都有围栏环卫四周;塔的里面有石阶直通塔顶第二层的门额上刻“万寿宝塔”四个字第五层的外壁有一个方形龛,龛里有石刻二女像,传说这二女是姑嫂明代苏紫溪有诗说:“琼树当空出,飞帆带月遥二妃环佩响,秋色正萧萧”这首诗就是写姑嫂塔的 几百年来,人们都叫它“姑嫂塔”,为什么不叫它“万寿塔”或“关锁塔”呢?《闽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昔有姑嫂嫁为商人妇,商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塔中刻二女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2:04
在石狮市东南5公里的宝盖山上,又名万寿塔、关锁塔,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后遭雷击,乾隆四十年(1775年)按原样重修。明代何乔远的《闽书》载:“昔有姑嫂为商人妇,商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塔中刻二女像……”;另传古有姑嫂二人,切盼飘洋过海的亲人,竟日垒石登高远眺,伤心而死,时人哀而筑塔祀之,故名姑嫂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姑嫂塔占地325平方米,高21.65米,八角五层,为仿楼阁式花岗石空心石塔。第一层西北面开一拱型石门,二至五层各有两个门洞,转角倚柱作梅花形,顶置穹形斗拱。塔身从下往上逐层缩小,每层迭涩出檐。外有回廊围栏环护四周,内有石阶可绕登塔顶。二层门额上刻“万寿宝塔”四字,顶层外壁建有方形石龛,龛内并刻两个女像。
宝盖山面向台湾海峡,孤峰兀立,拔地而起;山巅上姑嫂塔独立凌空,巍峨挺拔。登临远眺,泉南形胜,海天风物,尽收眼底。姑嫂塔成为泉州港船舶出入的航标,闽南侨乡的标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2:04
姑嫂塔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石狮最高峰宝盖山上,塔身高22.86米,全部用花岗岩,按古代的楼阁式仿木结构,砌筑而成。登塔远眺,顿有“手摩霄汉千山尽,眼入沧溟百岛通”之感。该塔是泉州千年海外交通史的象征,被旅外乡亲、台湾同胞视为故乡的神圣象征。
姑嫂塔的传说
从前宝盖山下居住着一对夫妻和小妹,为摆脱生活的困境,大哥孤身一人闯南洋谋生。一去几年没有音讯,姑嫂两人牵肠挂肚,经常登上宝盖山顶垒石登高远眺。有一天受到启发,她俩把家书放在风筝上,剪下长长的头发搓成绳子系上风筝飘到南洋,信终于传到大哥的手中。他匆忙收拾行装赶回唐山,以安慰亲人的思念。这天,姑嫂又登上宝盖山顶眺望。亲人相聚就在眼前,就在这一刹那突然狂风大作,海浪滔天,大哥乘坐的小船翻沉海底了,姑嫂呼天号地惨哭几声也抱堕崖自尽了。后来,乡亲为纪念姑嫂,就在她俩又叠石堆台眺望大海的地方建筑了这座塔,取名姑嫂塔。这个凄美的传说是早期华侨苦难经历的缩影,它也深刻地反应了石狮前仆后继、百折不挠的开拓奋进精神,至今在闽南、东南亚各地流传不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2:05
☆姑嫂树的由来
姑嫂树是汉口新华下路与京广铁路相交处以北至张公堤一带的泛称。这一带是汉口后湖地区的高地,附近有陈家河。
有个姓刘的船民在陈家河上以撑船为生,他和他的妻子、妹妹在此筑墩建屋居住,称为刘家墩。刘家姑嫂在家,除种地外,还在农闲时到墩西的余家塘埂上摆摊卖茶、卖稀饭。为了便于过往行人歇息,她们在塘埂上种了一棵棠梨树。此树长大后,枝繁叶茂,粗壮高耸,不仅可为行人歇息时遮荫,而且成为这一带水陆通道的显著标志。从此,人们称这一带为姑嫂树,而不再称刘家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