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行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28 11:1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6 23:27
问题一:寓教于行的意思 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有关诗的作用的一个重要观点,即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助。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把教育寄予在乐趣里。通俗的来说,就是教育要通过艺术和美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
对文艺的特点与社会功能之间关系所进行的概括性的描述。强调文艺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必须通过艺术的审美方式,即美的形象来达到。古希腊著名美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所著的《诗学》中已蕴含了这一思想,以后由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明确地表达出来。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助。
贺拉斯提出“一首诗仅仅具有美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魅力”,这样才能发挥艺术的教化作用。
“教”,既指社会道德教育,又指文化开发,诗的“教”的功效应是崇尚美德、简朴、正义、秩序和法律,应促使人接受文明,为人神划界,为夫妇立定礼法。教是目的,教必须通过乐的手段才能实现,教化功能在诗和艺术作品中不应脱离使人获得愉悦的具体形象,欣赏者总是在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得到陶冶、教化的。
“寓教于乐”说同时也揭示了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中所包含的普遍性的真、善、美必须通过明晰的个性化,转化为个体感性可以直接接受的形式,艺术作品必须是形式与内容的美的融合、统一。
诗人如果想做到“寓教于乐”,要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和心灵净化,同时应严肃对待艺术创作,遵循特定规范,既顺应读者习惯,又左右读者的心灵和审美情感,引导读者趋善避恶。
问题二:明德于心,寓教于行是什么意思 明:懂得。德:道德;品行。寓:寄托或隐含。这是两个动补短语,解释的时候可以按照偏正短语进行。明德于心,寓教于行:在心中要懂得道德品行,在行动中要隐含着教育。其实就是要提高道德品质素质,用行动教育人。
问题三:“寓教于乐 寓学于乐”中的 “寓”什么意思 寄托于其中,应该是寄托。在乐趣中教学,让学生学得开心,自己教的也开心,也在乐趣中学习,得到更多的收获
问题四:关于学风和服务的学生干部口号 1、清风园学子茂风华,百步梯书生逞意气。
2、扬求是新风,树学风新貌。
3、在学习中,思索人生;在思索中,享受学习。
4、执勤奋做笔,蘸创新为墨,筑华园蓝图。
5、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6、好学思辨晓理,勤奋求实建功。
7、丰富知识,完善自我,服务社会。
8、学海无涯,奋揖者先。
9、明德于心,化成于身,寓教于行,求善求真。
10、传承南财文明,弘扬法律精神。
11、以德为行,以学为上。
问题五:什么是集体教育活动 就是以集体为单位组织接受的教育活动,这种活动形式是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团队提高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常见方法,其特点是具体形式灵活多样,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寓教于感,重在集体参与,重在经常组织,重在活动目的明确。比如,一个单位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到井冈山等地开展“重走红军路”,到监狱听犯人现身讲座、到大企业参观等等活动,就是一种集体教育活动;一个团队组织全体人员参加野外拓展训练,也是一种集体教育活动;一个企业组织全体员工开展“我为企业献良策”活动,也是一种集体教育活动。
问题六:行动学习是培训吗? 是的!以下是对他的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出处
行动学习法产生于欧洲,英国瑞文斯(Reg Revans)教授是其重要创始人。在这个课程中,每个参与者所在的机构都提出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他们被交换到不同于自己原有专业特长的题目下,组成学习的团队,群策群力,互相支持,分享知识与经验,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背靠学习团队,解决这些棘手的难题。通过实践,这种方法获得了成功,并被称为行动学习法。
2 方法
行动学习法是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创造性研究解决问题和实际行动四位一体的方法。行动学习法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但主要的目的不是获得这些知识,而是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研究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
3 实践
发现需要探讨的实际问题是行动学习法的关键,第一步往往是学习小组成员直接提出的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之后是在外部专家的引导下逐步发现问题,但最终找到的问题都是小组成员在具有高度责任心和高度互相信任的气氛中创造性思考的结果。问题一旦获得阶段性的确认,就开始解决方案的设计,设计出的方案会吸取小组成员的各种建议和思想。当方案再返回到各参与机构进行实施时,研究和学习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思想与实际操作互动的过程。不断地获得经验并在下一次小组活动中提出修正方案再实施,这样循环往复,直到问题得到更满意的解决。
4 行动学习的定义
行动学习法(ActionLearning)又称“干中学”,就是通过行动来学习,即通过让受训者参与一些实际工作项目,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来发展他们的领导能力,从而协助组织对变化做出更有效的反应。行动学习建立在反思与行动相互联系的基础之上,是一个计划、实施、总结、反思进而制定下一步行动计划的循环学习过程。简单的说,行动学习就是一个“寓教于行”的过程。
5 行动学习的学习过程
学习知识:从已有的知识中学习;
体验经验:从个人的经验中学习;
团队学习:从小组其他成员的经验中学习;
探索性的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问题七:如何进行小学一年级德育教育 一、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我们都知道德育教育具有反复性和长期性的特征。这是因为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差,仅懂得了道理是不够的,必须经过反复训练,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特点是易学易忘,得用上我们这些低年级老师的豆腐心刀子嘴常说。因此从开学起,要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然后,进行反复训练,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不厌其烦,多次反复,直到做好为止。
二、寓教于乐,培养兴趣
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就抓住了的这一好奇心理特征,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五十多个孩子在一起学习,难免有打闹、吵架的现象发生。为了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我常根据班内发生的具体事例编成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寓教于行,注重实践
联系班内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个别学生对别人的东西(彩笔、铅笔等)较感兴趣,趁别人不注意时,就顺手牵羊。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先找些拾物交公的例子给他们讲讲,然后说,有的同学可能错装了别人的东西,在自己的书包中找一下,如果真的装错了,就勇敢的交到老师这儿来,结果有个同学红着脸交上来了,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故意的,请老师和同学们原谅!顿时,掌声齐起,最后让大家讨论,都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并且拾到东西要交公。通过这一事例,学生们辨明了是非,自这次班会活动之后,班内拾物交公的学生多了。
四、耐心教育,表扬为主
一个美国心理学家说过,人的本质中最殷切的渴望就是被肯定。我国的一个有名的老师也说,老师在上课前要准备100顶高帽子,随时戴在每一个孩子的头上。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表扬还得发自教师内心的,让学生感受到这是真的,下次他们做得才会更有信心。
五、转化差生,富有爱心
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使毛毛虫破茧为蝶的关键。我认为对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要用自己对差生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在课堂上不要紧紧盯着优等生,应多给后进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使他们也能自信地面对学习。课外积极辅导,多与家长联系,争取家校联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
六、热爱教育,勤奋敬业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在管理学生工作中老师应该做好榜样作用,率先垂范。比如引导小学生不要乱仍垃圾,就要首先自己做到不乱丢,看到垃圾捡起来,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
问题八:如何树立新型教师形象 完善的师德规范只有通过有效的方法途径才能内化为教师的师德意识,进而成为教师的师德行为。新时期教师的思想观念趋向多元化、价值取向趋向多样化,学校的师德建设是一个塑造人格的系统工程,必须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从战略上、内容上、方法上有新的突破,有所创新,才能塑造新时期教师的新形象。
(一)完善自我教师劳动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人与人的关系,整个劳动过程都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过程。正是由于教师劳动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心理特点与特殊需要。如自信心、进取心、毅力等深层素质。既是教师职业要求,更是健全教师完善人格必须具备的内在品格。我们所说的为人师表,主要是说教师的人格魅力。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管理机关,无论他们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可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因此,健全教师完善的人格是师德建设的关键所在。应加强教师的校本培训,塑造教师的健全人格,同时要提倡教师的自我塑造,提升人格。教师的内在品格的塑造,一要坚持修身养性,“吾日三省吾身”;二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三要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四要多读多写多思考。
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人,师德作为教师的行为规范,主要通过教师内心的信念起作用,主要依靠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悟,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注重自我学习、自我*、自我约束、自我*,活到老,学到老,学习*理论,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献身精神;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学习专业知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学习教育法规,增强法律意识,施行依法执教。
(二)约束自我教师的成长一方面需要教师的自我完善,另一方面也需要制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制度、法制是对人进行制度塑造的三种主要形式,它们构成了一个系统,其中育人和用人是系统内的两个有机联系的阶段。育人为了用人,用人必须育人。在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要科学制定用人制度,确保人力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开发和利用。用人制度的操作公式应该是:人品+才能+务实,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进一步量化和细化,列出相应的考核指标,避免考核的随意性、盲目性和*性。用“无情”的制度实施“有情”的教育,从而使人们的“素质”不断趋于优良化。真正发挥优秀教师的智慧、才能及起模范带头作用(三)爱满学堂
师德的最高境界就是“爱满天下”、“有教无类”。教师应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在他们的心田播下“自信与自尊”、“善良与宽厚”的种子,让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享受美好、快乐的学生生活。教师须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容得下千姿百态的学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生命既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学生的心灵是脆弱的,如果教师语言、行为稍不留意,就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致影响他们的一生。陶行知曾提醒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当这些学生遇到困难时,就要用热情的话语鼓励;当他们受窘时,不妨说句解围的话;当他们自卑时,别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学生痛苦时,应尽量设身处地地说些安慰话;当学生犯错误时,换个角度想一想,假如自己是犯错学生时需要听哪些话。总之,教师对他们要加倍关爱,精心呵护,让他们在爱的暖流中茁壮成长。唯有爱满天下才能换来桃李芬芳。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基于亲缘关系的爱,也不是出于个人需求的爱,而是一种......>>
问题九:寓教于乐如何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德育活动 带学生到外面去走走,即使是上课。想学习德育在教室里那都是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