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方言–“掰”(“擘”)字考据》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28 05:4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10:46
温州方言“掰”这个字,音【pha】。根据字形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字的意思为“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由两“手”和“分”合成会意(“掰”音[bāi])。但是“掰”这个字的字音来源却无从考证。于是我从字体演变联系字音演变。《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以“擘”为“掰”的异体字。裘锡圭教授的《文字学概要》中称,“掰”是分擘之“擘”的口语音。结合上面几点,得出温州话中“掰”这个字原字就是“擘”字。那“擘”【bò】和温州话中的“掰”【pha】有什么联系呢?我们深入的考据下去!
“擘”的本义是指大拇指,《尔雅·释鱼》:“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集韵》蒲历切,音甓。亦大指也。郭璞注:“头大如人擘指。”陆德明释文:“擘,大指也。手足大指俱名擘也。”《孟子·滕文公下》:“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赵岐注:“巨擘,大指也。”“巨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大腕,比喻杰出的人物。
掰东西都要用到大拇指,所以“擘”又引申作分、裂讲,《说文》:“擘,撝为也。从手辟声。博戹切。”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今俗语谓裂之曰擘开。”而“撝”这个字在《说文解字》中释为:“裂也。从手为声。一曰手指也。许归切。”《玉篇·手部》:“擘,裂也。从手辟声。博戹切。”《广雅·释诂一》:“擘,分也。”《礼记·内则》:“取豚若将,刲之刳之,实枣于其腹中,编萑以苴之,涂之以谨涂。炮之。涂皆干,擘之……”这些都证实了也证实了“擘”和“掰”的内在联系。
赵元任大师的《现代吴语研究》中讲:“粗略说起来‘o’是国音的a,‘a’跟‘ai’是国音的ei。”“吴语的帮端见破裂音读法是法文派的硬音,比北京的读法较紧而脆。所以在国音下的注音用b,d,g下加圈(软派清音),而在表的正文中大都用【p,t,k】标音。”从而说明方言与普通话的转化关系,得出“掰”普通话音[bāi]而温州方言中音【pha】。
“擘窠书”即榜书,“擘”,划分也,“窠”,框格也,指在印章或石碑上用直线划出来的方格子,以使刻写的字整齐,用温州话说是“格界”,然后再在格子里写字。“掰”指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掰腕子”是两人各伸出一只手互相握住,摆正后,各自用力,将对方的手压下去者为胜,温州话称为“擘手腕”。而这个字的读音则为(音“爸”)【pa】和掰开的“掰”【pha】读音稍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