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文学常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21 21:2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05:09
1. 古代建筑常识
古代建筑常识 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1.木构架体系(承重、非承重;大木作、小木作) 2.平面布置(以“间”和“步”为单位) 3.建筑物等级(根据屋顶、开间、色彩) 4.院落式布局 5.山水式园林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常考点) 木构架体系(承重、非承重;大木作、小木作) 木构架体系包括承重的梁柱结构部分,即梁、檩、枋、椽、柱等大木作,以及仅为分隔空间或装饰用的非承重部分,即门、窗、隔扇、屏风以及其他非结构部件等小木作。
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开间,又叫面阔;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面阔”;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清代称为“步”,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进深”。
2.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有关知识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
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
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一、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
“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
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
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
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二、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
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
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
而中国的古建筑,却象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
北京的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三、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 如前所述,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
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
《诗经》里就有“作庙翼翼”之句,说明三千年前的诗人就已经在诗中歌颂祖庙舒展如翼的屋顶。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四面坡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顶”就已经具备了。
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
宋代以后,又大。
3.谁知道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知识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中国古代建筑对于日本、朝鲜和越南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响,17世纪以后,也对欧洲产生过影响。
艺术特征
和欧洲古代建筑艺术比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3个最基本的特征:
①审美价值与*伦理价值的统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
②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建筑艺术的一切构成因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性格、风格等,都是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出发,为人所能欣赏和理解,没有大起大落、怪异诡谲、不可理解的形象。
③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几乎都是动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形象,从总体环境到单座房屋,从外部序列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抽掉了其中一项,也就损害了整体效果。
这些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
重视环境整体经营
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就有了建筑环境整体经营的观念。《周礼》中关于野、都、鄙、乡、闾、里、邑、丘、甸等的规划制度,虽然未必全都成为事实,但至少说明当时已有了系统规划的大区域规划构思。《管子·乘马》主张,“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说明城市选址必须考虑环境关系。中国的堪舆学说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绝大多数是讲求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古代城市都注重将城市本体与周围环境统一经营。秦咸阳北包北坂,中贯渭水,南抵南山,最盛时东西达到二三百里,是一个超级尺度的城市环境。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北魏)、建康(今江苏南京)、北京(明清)等著名都城,其经营范围也都远远超过城墙以内;即使一般的府、州、县城,也将郊区包容在城市的整体环境中统一布局。重要的风景名胜,如五岳五镇、佛道名山、邑郊园林等,也都把
环境经营放在首位;帝王陵区,更是着重风水地理,这些地方的建筑大多是靠环境来显示其艺术的魅力。
4.中国古代建筑都有那些
故宫,敦煌莫高窟,长城,圆明园,苏州园林,天坛第一讲 楼天下绝景――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岳阳楼仙阁凌空――蓬莱阁才子一赋贯古今――滕王阁第二讲 塔最古老的密檐砖塔――嵩岳寺塔檐数最多的密檐古塔――千寻塔最古老的重楼式结构塔――释迦塔我国现存最完整的琉璃古塔――飞虹塔第三讲 亭古都名亭――陶然亭天下第一亭――醉翁亭西湖水榭――湖心亭季季有景――爱晚亭第四讲 碑林石碑最多的碑林――西安碑林我国第二碑林――曲阜碑林地震碑刻博物馆――地震碑林宋碑之林――桂海碑林第五讲 牌坊最大的石牌坊――十三陵石牌坊最老最厚的琉璃牌坊――东岳庙牌坊举世无双的八脚结构牌坊――许国石坊“忠孝节义”――棠樾牌坊群第六讲 龙璧最早最大的琉璃照壁――山西大同九龙壁双面九龙壁――北海九龙壁最精美的龙壁――故宫九龙壁青绿石料影壁――襄樊绿影壁第七讲 石窟中国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石佛最多的石窟――云冈石窟我国石刻艺术的博物馆――龙门石窟东方塑像馆――麦积山石窟第八讲 石佛世界上最大的石佛――乐山凌云大佛丝绸之路第一大佛――陕西彬县大石佛“八丈佛爷七丈楼”――浚县大石佛全国最大的金饰石佛――潼南大石佛第九讲 廊我国最长白勺长廊――颐和园长廊复道行空,回廊曲折――何园复道回廊碑刻林立的廊――岳麓书院碑廊我国现存最长的木拱廊桥――万安廊桥第十讲 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拱桥――安济桥我国桥梁史上的孤例――洛阳桥石狮子教不清――卢沟桥世界首座启闭式桥梁――广济桥。
5.找中国古建筑的资料
中国古建筑泛指近代西方文明决定性地影响中华文明之前,在中国古文化主导下产生的建筑物、构筑物、建筑方法和相关*。中国古建筑的影响范围遍及半个亚洲和众多少数民族地区,在世界建筑历史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不少汉字就借用两坡定的建筑形象来造字,现代汉字中偏旁部首中的“宝盖头”就是建筑形象的直接表现。相对于西方文明,中国的古建筑充分发挥的木材这种建筑材料的优势,以四角起翘的大屋顶和斗拱为象征;同时,沿着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绵延几千公里,从战国时代就开始修筑的长城,在失去了防御北方游牧蛮族的历史作用之后,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当代建筑领域里,把使用木材和传统施工方法,按照传统样式建成的建筑叫做“古建”;把使用混凝土或者钢材或其他建筑材料,并且使用现代建筑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模仿古建筑形式的建筑叫“仿古建”。
“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木材的易腐蚀性和易燃性造成了建筑保存年代不能久远的现象,目前所知保存下来的最久远的地上建筑是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年代是公元782年,此殿很小,甚至只能代表唐代建筑的一般水平。赫赫有名的秦朝阿房宫、唐朝大明宫等辉煌的历史建筑已经只剩下一些难以辨认的土台。相比于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遗迹,多少气象万千的中国古建筑和古建筑群,只能存在于每个人自己在脑海中的重新建构了。
中国历史上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也促成了古建筑风格的流变,例如随着佛教文化的引入和传播,宝塔建筑发展成为古建筑中的一大门类;石窟建筑甚至成为中国古典艺术的“保鲜柜”。
“凡是侵略我们的,最终都成了 *** ”--中国古建筑依托连绵不绝的传统中国文化,在历史上的每个朝代都得到了流传和发展,蒙古人的元朝促进和发展了中国的古建筑,满人的清朝也发展了中国的古建筑。近代随着西方建筑技术的传入,还产生了南京中山陵这样的古建筑传统的 *** 。也只是在西方的建筑学传来之后,我们才开始了有科学支撑的古建筑研究和古建筑创造。
《中国古代建筑史》是目前权威的中国古建筑方面的综合性书籍,这本书的编委中有几乎所有建国以来中国建筑界的顶级学者,包括梁思成、刘敦桢等。东南大学潘谷西教授写的大学教材《中国建筑史》也是了解中国古建筑的不错书籍。
中国的古代城市都可以称为是“平面城市”,这样的城市结构已经明显不适于当今中国的实际需要,所以现在古建筑的影响力下降了。古建和仿古建大多见于公园和风景区,然而只要中国传统文化在吸收西方的科学知识,在继续发展,那么也有理由相信中国古建筑会在现代科学技术筑就的更加广阔的平台上大放异彩。
杰出范例:
故宫、平遥古城、天坛、苏州园林……
6.古代建筑物有哪些呢
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老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室。
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殿宇9999间半,是世界最大的宫殿,也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按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体突出。
太和殿,又称“金銮殿”,是明、清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它在故宫三大殿中是最大的一座,也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最大的木结构宫殿。
故宫是中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收藏着90多万件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其中有许多稀世珍宝。 布达拉宫 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耸立在 *** *** 市红山之上,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是当今世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
“布达拉”系舟岛,是梵文音译,又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 *** 布达拉宫俗称第二普陀罗山。
颐和园 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决定在瓮山一带动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20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赵州桥 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俗称大石桥,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595~605年),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石拱桥是用石块拼砌成弯曲的拱作为桥身,上面修成平坦的桥面,以行车走人。
而赵州桥的特点是“敞肩式”,即在大拱的两肩上再辟小拱,是石拱桥结构中最先进的一种。 她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单孔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敞肩型石拱桥,被世人公认为“天下第一桥”。
赵州桥正名安济桥,俗称大石桥。其设计者是隋朝匠师李春。
赵州桥是正常的交通运输桥,它的桥身弧线优美,远眺犹如苍龙飞驾,又似长虹饮涧。尤其具有艺术特色的是栏板以及望栓上的浮雕,充分显示了隋代矫健、俊逸、浑厚、严整的石雕风貌。
7.古代建筑资料
多考古资料证明,重视人的居住环境,这是中国本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早在六、七千年前的中华先民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选择与认识已达相当高的水平。仰韶文化时期聚落的选址已有了很明显的“环境选择”的倾向,其表现主要有:(1)靠近水源,不仅便于生活取水,而且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3)处于河流阶地上,不仅有肥沃的耕作土壤,而且能避免受洪水侵袭。
(4)如在山坡时,一般处向阳坡。如半坡遗址即为依山傍水、两水交汇环抱的典型的上吉风水格局。
颇具启发意思的是,这些村落多被现代村落或城镇所迭压,如河南洪水沿岸某一段范围内,在15个现代村落中就发现了11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 甘肃渭河沿岸70公里的范围内,就发现了69处遗址。
可见,远古时代的人们对聚落选址因素的考虑很是讲究,这个古老的传统根深蒂固地遗留在后人的脑海中,并具体显现在许多现代城市、村镇的选址与建设中。从上古文化遗址情况中还可判断,人们聚居的地区,已出现了较为明确的功能分区。
如半坡遗址中,墓地被安排在居民区之外,居民区与墓葬区的有意识分离,成为后来区分阴宅、阳宅的前兆。新石器时代原始居住形式的不断改进,反映了人们随环境而变化的适应能力,对原始聚落的位置选择,也体现了远古先民对居住环境的质量有了较高的认识水平。
总之,人们在观察环境的同时,开始了能动地选择环境。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05:09
1. 古代建筑常识
古代建筑常识 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1.木构架体系(承重、非承重;大木作、小木作) 2.平面布置(以“间”和“步”为单位) 3.建筑物等级(根据屋顶、开间、色彩) 4.院落式布局 5.山水式园林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常考点) 木构架体系(承重、非承重;大木作、小木作) 木构架体系包括承重的梁柱结构部分,即梁、檩、枋、椽、柱等大木作,以及仅为分隔空间或装饰用的非承重部分,即门、窗、隔扇、屏风以及其他非结构部件等小木作。
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开间,又叫面阔;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面阔”;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清代称为“步”,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进深”。
2.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有关知识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
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
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一、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
“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
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
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
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二、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
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
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
而中国的古建筑,却象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
北京的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三、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 如前所述,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
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
《诗经》里就有“作庙翼翼”之句,说明三千年前的诗人就已经在诗中歌颂祖庙舒展如翼的屋顶。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四面坡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顶”就已经具备了。
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
宋代以后,又大。
3.谁知道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知识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中国古代建筑对于日本、朝鲜和越南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响,17世纪以后,也对欧洲产生过影响。
艺术特征
和欧洲古代建筑艺术比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3个最基本的特征:
①审美价值与*伦理价值的统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
②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建筑艺术的一切构成因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性格、风格等,都是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出发,为人所能欣赏和理解,没有大起大落、怪异诡谲、不可理解的形象。
③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几乎都是动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形象,从总体环境到单座房屋,从外部序列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抽掉了其中一项,也就损害了整体效果。
这些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
重视环境整体经营
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就有了建筑环境整体经营的观念。《周礼》中关于野、都、鄙、乡、闾、里、邑、丘、甸等的规划制度,虽然未必全都成为事实,但至少说明当时已有了系统规划的大区域规划构思。《管子·乘马》主张,“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说明城市选址必须考虑环境关系。中国的堪舆学说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绝大多数是讲求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古代城市都注重将城市本体与周围环境统一经营。秦咸阳北包北坂,中贯渭水,南抵南山,最盛时东西达到二三百里,是一个超级尺度的城市环境。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北魏)、建康(今江苏南京)、北京(明清)等著名都城,其经营范围也都远远超过城墙以内;即使一般的府、州、县城,也将郊区包容在城市的整体环境中统一布局。重要的风景名胜,如五岳五镇、佛道名山、邑郊园林等,也都把
环境经营放在首位;帝王陵区,更是着重风水地理,这些地方的建筑大多是靠环境来显示其艺术的魅力。
4.中国古代建筑都有那些
故宫,敦煌莫高窟,长城,圆明园,苏州园林,天坛第一讲 楼天下绝景――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岳阳楼仙阁凌空――蓬莱阁才子一赋贯古今――滕王阁第二讲 塔最古老的密檐砖塔――嵩岳寺塔檐数最多的密檐古塔――千寻塔最古老的重楼式结构塔――释迦塔我国现存最完整的琉璃古塔――飞虹塔第三讲 亭古都名亭――陶然亭天下第一亭――醉翁亭西湖水榭――湖心亭季季有景――爱晚亭第四讲 碑林石碑最多的碑林――西安碑林我国第二碑林――曲阜碑林地震碑刻博物馆――地震碑林宋碑之林――桂海碑林第五讲 牌坊最大的石牌坊――十三陵石牌坊最老最厚的琉璃牌坊――东岳庙牌坊举世无双的八脚结构牌坊――许国石坊“忠孝节义”――棠樾牌坊群第六讲 龙璧最早最大的琉璃照壁――山西大同九龙壁双面九龙壁――北海九龙壁最精美的龙壁――故宫九龙壁青绿石料影壁――襄樊绿影壁第七讲 石窟中国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石佛最多的石窟――云冈石窟我国石刻艺术的博物馆――龙门石窟东方塑像馆――麦积山石窟第八讲 石佛世界上最大的石佛――乐山凌云大佛丝绸之路第一大佛――陕西彬县大石佛“八丈佛爷七丈楼”――浚县大石佛全国最大的金饰石佛――潼南大石佛第九讲 廊我国最长白勺长廊――颐和园长廊复道行空,回廊曲折――何园复道回廊碑刻林立的廊――岳麓书院碑廊我国现存最长的木拱廊桥――万安廊桥第十讲 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拱桥――安济桥我国桥梁史上的孤例――洛阳桥石狮子教不清――卢沟桥世界首座启闭式桥梁――广济桥。
5.找中国古建筑的资料
中国古建筑泛指近代西方文明决定性地影响中华文明之前,在中国古文化主导下产生的建筑物、构筑物、建筑方法和相关*。中国古建筑的影响范围遍及半个亚洲和众多少数民族地区,在世界建筑历史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不少汉字就借用两坡定的建筑形象来造字,现代汉字中偏旁部首中的“宝盖头”就是建筑形象的直接表现。相对于西方文明,中国的古建筑充分发挥的木材这种建筑材料的优势,以四角起翘的大屋顶和斗拱为象征;同时,沿着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绵延几千公里,从战国时代就开始修筑的长城,在失去了防御北方游牧蛮族的历史作用之后,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当代建筑领域里,把使用木材和传统施工方法,按照传统样式建成的建筑叫做“古建”;把使用混凝土或者钢材或其他建筑材料,并且使用现代建筑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模仿古建筑形式的建筑叫“仿古建”。
“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木材的易腐蚀性和易燃性造成了建筑保存年代不能久远的现象,目前所知保存下来的最久远的地上建筑是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年代是公元782年,此殿很小,甚至只能代表唐代建筑的一般水平。赫赫有名的秦朝阿房宫、唐朝大明宫等辉煌的历史建筑已经只剩下一些难以辨认的土台。相比于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遗迹,多少气象万千的中国古建筑和古建筑群,只能存在于每个人自己在脑海中的重新建构了。
中国历史上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也促成了古建筑风格的流变,例如随着佛教文化的引入和传播,宝塔建筑发展成为古建筑中的一大门类;石窟建筑甚至成为中国古典艺术的“保鲜柜”。
“凡是侵略我们的,最终都成了 *** ”--中国古建筑依托连绵不绝的传统中国文化,在历史上的每个朝代都得到了流传和发展,蒙古人的元朝促进和发展了中国的古建筑,满人的清朝也发展了中国的古建筑。近代随着西方建筑技术的传入,还产生了南京中山陵这样的古建筑传统的 *** 。也只是在西方的建筑学传来之后,我们才开始了有科学支撑的古建筑研究和古建筑创造。
《中国古代建筑史》是目前权威的中国古建筑方面的综合性书籍,这本书的编委中有几乎所有建国以来中国建筑界的顶级学者,包括梁思成、刘敦桢等。东南大学潘谷西教授写的大学教材《中国建筑史》也是了解中国古建筑的不错书籍。
中国的古代城市都可以称为是“平面城市”,这样的城市结构已经明显不适于当今中国的实际需要,所以现在古建筑的影响力下降了。古建和仿古建大多见于公园和风景区,然而只要中国传统文化在吸收西方的科学知识,在继续发展,那么也有理由相信中国古建筑会在现代科学技术筑就的更加广阔的平台上大放异彩。
杰出范例:
故宫、平遥古城、天坛、苏州园林……
6.古代建筑物有哪些呢
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老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室。
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殿宇9999间半,是世界最大的宫殿,也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按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体突出。
太和殿,又称“金銮殿”,是明、清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它在故宫三大殿中是最大的一座,也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最大的木结构宫殿。
故宫是中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收藏着90多万件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其中有许多稀世珍宝。 布达拉宫 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耸立在 *** *** 市红山之上,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是当今世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
“布达拉”系舟岛,是梵文音译,又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 *** 布达拉宫俗称第二普陀罗山。
颐和园 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决定在瓮山一带动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20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赵州桥 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俗称大石桥,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595~605年),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石拱桥是用石块拼砌成弯曲的拱作为桥身,上面修成平坦的桥面,以行车走人。
而赵州桥的特点是“敞肩式”,即在大拱的两肩上再辟小拱,是石拱桥结构中最先进的一种。 她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单孔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敞肩型石拱桥,被世人公认为“天下第一桥”。
赵州桥正名安济桥,俗称大石桥。其设计者是隋朝匠师李春。
赵州桥是正常的交通运输桥,它的桥身弧线优美,远眺犹如苍龙飞驾,又似长虹饮涧。尤其具有艺术特色的是栏板以及望栓上的浮雕,充分显示了隋代矫健、俊逸、浑厚、严整的石雕风貌。
7.古代建筑资料
多考古资料证明,重视人的居住环境,这是中国本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早在六、七千年前的中华先民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选择与认识已达相当高的水平。仰韶文化时期聚落的选址已有了很明显的“环境选择”的倾向,其表现主要有:(1)靠近水源,不仅便于生活取水,而且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3)处于河流阶地上,不仅有肥沃的耕作土壤,而且能避免受洪水侵袭。
(4)如在山坡时,一般处向阳坡。如半坡遗址即为依山傍水、两水交汇环抱的典型的上吉风水格局。
颇具启发意思的是,这些村落多被现代村落或城镇所迭压,如河南洪水沿岸某一段范围内,在15个现代村落中就发现了11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 甘肃渭河沿岸70公里的范围内,就发现了69处遗址。
可见,远古时代的人们对聚落选址因素的考虑很是讲究,这个古老的传统根深蒂固地遗留在后人的脑海中,并具体显现在许多现代城市、村镇的选址与建设中。从上古文化遗址情况中还可判断,人们聚居的地区,已出现了较为明确的功能分区。
如半坡遗址中,墓地被安排在居民区之外,居民区与墓葬区的有意识分离,成为后来区分阴宅、阳宅的前兆。新石器时代原始居住形式的不断改进,反映了人们随环境而变化的适应能力,对原始聚落的位置选择,也体现了远古先民对居住环境的质量有了较高的认识水平。
总之,人们在观察环境的同时,开始了能动地选择环境。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05:09
1. 古代建筑常识
古代建筑常识 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1.木构架体系(承重、非承重;大木作、小木作) 2.平面布置(以“间”和“步”为单位) 3.建筑物等级(根据屋顶、开间、色彩) 4.院落式布局 5.山水式园林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常考点) 木构架体系(承重、非承重;大木作、小木作) 木构架体系包括承重的梁柱结构部分,即梁、檩、枋、椽、柱等大木作,以及仅为分隔空间或装饰用的非承重部分,即门、窗、隔扇、屏风以及其他非结构部件等小木作。
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开间,又叫面阔;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面阔”;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清代称为“步”,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进深”。
2.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有关知识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
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
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一、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
“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
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
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
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二、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
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
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
而中国的古建筑,却象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
北京的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三、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 如前所述,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
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
《诗经》里就有“作庙翼翼”之句,说明三千年前的诗人就已经在诗中歌颂祖庙舒展如翼的屋顶。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四面坡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顶”就已经具备了。
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
宋代以后,又大。
3.谁知道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知识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中国古代建筑对于日本、朝鲜和越南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响,17世纪以后,也对欧洲产生过影响。
艺术特征
和欧洲古代建筑艺术比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3个最基本的特征:
①审美价值与*伦理价值的统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
②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建筑艺术的一切构成因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性格、风格等,都是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出发,为人所能欣赏和理解,没有大起大落、怪异诡谲、不可理解的形象。
③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几乎都是动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形象,从总体环境到单座房屋,从外部序列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抽掉了其中一项,也就损害了整体效果。
这些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
重视环境整体经营
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就有了建筑环境整体经营的观念。《周礼》中关于野、都、鄙、乡、闾、里、邑、丘、甸等的规划制度,虽然未必全都成为事实,但至少说明当时已有了系统规划的大区域规划构思。《管子·乘马》主张,“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说明城市选址必须考虑环境关系。中国的堪舆学说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绝大多数是讲求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古代城市都注重将城市本体与周围环境统一经营。秦咸阳北包北坂,中贯渭水,南抵南山,最盛时东西达到二三百里,是一个超级尺度的城市环境。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北魏)、建康(今江苏南京)、北京(明清)等著名都城,其经营范围也都远远超过城墙以内;即使一般的府、州、县城,也将郊区包容在城市的整体环境中统一布局。重要的风景名胜,如五岳五镇、佛道名山、邑郊园林等,也都把
环境经营放在首位;帝王陵区,更是着重风水地理,这些地方的建筑大多是靠环境来显示其艺术的魅力。
4.中国古代建筑都有那些
故宫,敦煌莫高窟,长城,圆明园,苏州园林,天坛第一讲 楼天下绝景――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岳阳楼仙阁凌空――蓬莱阁才子一赋贯古今――滕王阁第二讲 塔最古老的密檐砖塔――嵩岳寺塔檐数最多的密檐古塔――千寻塔最古老的重楼式结构塔――释迦塔我国现存最完整的琉璃古塔――飞虹塔第三讲 亭古都名亭――陶然亭天下第一亭――醉翁亭西湖水榭――湖心亭季季有景――爱晚亭第四讲 碑林石碑最多的碑林――西安碑林我国第二碑林――曲阜碑林地震碑刻博物馆――地震碑林宋碑之林――桂海碑林第五讲 牌坊最大的石牌坊――十三陵石牌坊最老最厚的琉璃牌坊――东岳庙牌坊举世无双的八脚结构牌坊――许国石坊“忠孝节义”――棠樾牌坊群第六讲 龙璧最早最大的琉璃照壁――山西大同九龙壁双面九龙壁――北海九龙壁最精美的龙壁――故宫九龙壁青绿石料影壁――襄樊绿影壁第七讲 石窟中国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石佛最多的石窟――云冈石窟我国石刻艺术的博物馆――龙门石窟东方塑像馆――麦积山石窟第八讲 石佛世界上最大的石佛――乐山凌云大佛丝绸之路第一大佛――陕西彬县大石佛“八丈佛爷七丈楼”――浚县大石佛全国最大的金饰石佛――潼南大石佛第九讲 廊我国最长白勺长廊――颐和园长廊复道行空,回廊曲折――何园复道回廊碑刻林立的廊――岳麓书院碑廊我国现存最长的木拱廊桥――万安廊桥第十讲 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拱桥――安济桥我国桥梁史上的孤例――洛阳桥石狮子教不清――卢沟桥世界首座启闭式桥梁――广济桥。
5.找中国古建筑的资料
中国古建筑泛指近代西方文明决定性地影响中华文明之前,在中国古文化主导下产生的建筑物、构筑物、建筑方法和相关*。中国古建筑的影响范围遍及半个亚洲和众多少数民族地区,在世界建筑历史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不少汉字就借用两坡定的建筑形象来造字,现代汉字中偏旁部首中的“宝盖头”就是建筑形象的直接表现。相对于西方文明,中国的古建筑充分发挥的木材这种建筑材料的优势,以四角起翘的大屋顶和斗拱为象征;同时,沿着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绵延几千公里,从战国时代就开始修筑的长城,在失去了防御北方游牧蛮族的历史作用之后,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当代建筑领域里,把使用木材和传统施工方法,按照传统样式建成的建筑叫做“古建”;把使用混凝土或者钢材或其他建筑材料,并且使用现代建筑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模仿古建筑形式的建筑叫“仿古建”。
“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木材的易腐蚀性和易燃性造成了建筑保存年代不能久远的现象,目前所知保存下来的最久远的地上建筑是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年代是公元782年,此殿很小,甚至只能代表唐代建筑的一般水平。赫赫有名的秦朝阿房宫、唐朝大明宫等辉煌的历史建筑已经只剩下一些难以辨认的土台。相比于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遗迹,多少气象万千的中国古建筑和古建筑群,只能存在于每个人自己在脑海中的重新建构了。
中国历史上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也促成了古建筑风格的流变,例如随着佛教文化的引入和传播,宝塔建筑发展成为古建筑中的一大门类;石窟建筑甚至成为中国古典艺术的“保鲜柜”。
“凡是侵略我们的,最终都成了 *** ”--中国古建筑依托连绵不绝的传统中国文化,在历史上的每个朝代都得到了流传和发展,蒙古人的元朝促进和发展了中国的古建筑,满人的清朝也发展了中国的古建筑。近代随着西方建筑技术的传入,还产生了南京中山陵这样的古建筑传统的 *** 。也只是在西方的建筑学传来之后,我们才开始了有科学支撑的古建筑研究和古建筑创造。
《中国古代建筑史》是目前权威的中国古建筑方面的综合性书籍,这本书的编委中有几乎所有建国以来中国建筑界的顶级学者,包括梁思成、刘敦桢等。东南大学潘谷西教授写的大学教材《中国建筑史》也是了解中国古建筑的不错书籍。
中国的古代城市都可以称为是“平面城市”,这样的城市结构已经明显不适于当今中国的实际需要,所以现在古建筑的影响力下降了。古建和仿古建大多见于公园和风景区,然而只要中国传统文化在吸收西方的科学知识,在继续发展,那么也有理由相信中国古建筑会在现代科学技术筑就的更加广阔的平台上大放异彩。
杰出范例:
故宫、平遥古城、天坛、苏州园林……
6.古代建筑物有哪些呢
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老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室。
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殿宇9999间半,是世界最大的宫殿,也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按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体突出。
太和殿,又称“金銮殿”,是明、清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它在故宫三大殿中是最大的一座,也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最大的木结构宫殿。
故宫是中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收藏着90多万件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其中有许多稀世珍宝。 布达拉宫 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耸立在 *** *** 市红山之上,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是当今世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
“布达拉”系舟岛,是梵文音译,又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 *** 布达拉宫俗称第二普陀罗山。
颐和园 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决定在瓮山一带动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20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赵州桥 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俗称大石桥,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595~605年),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石拱桥是用石块拼砌成弯曲的拱作为桥身,上面修成平坦的桥面,以行车走人。
而赵州桥的特点是“敞肩式”,即在大拱的两肩上再辟小拱,是石拱桥结构中最先进的一种。 她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单孔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敞肩型石拱桥,被世人公认为“天下第一桥”。
赵州桥正名安济桥,俗称大石桥。其设计者是隋朝匠师李春。
赵州桥是正常的交通运输桥,它的桥身弧线优美,远眺犹如苍龙飞驾,又似长虹饮涧。尤其具有艺术特色的是栏板以及望栓上的浮雕,充分显示了隋代矫健、俊逸、浑厚、严整的石雕风貌。
7.古代建筑资料
多考古资料证明,重视人的居住环境,这是中国本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早在六、七千年前的中华先民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选择与认识已达相当高的水平。仰韶文化时期聚落的选址已有了很明显的“环境选择”的倾向,其表现主要有:(1)靠近水源,不仅便于生活取水,而且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3)处于河流阶地上,不仅有肥沃的耕作土壤,而且能避免受洪水侵袭。
(4)如在山坡时,一般处向阳坡。如半坡遗址即为依山傍水、两水交汇环抱的典型的上吉风水格局。
颇具启发意思的是,这些村落多被现代村落或城镇所迭压,如河南洪水沿岸某一段范围内,在15个现代村落中就发现了11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 甘肃渭河沿岸70公里的范围内,就发现了69处遗址。
可见,远古时代的人们对聚落选址因素的考虑很是讲究,这个古老的传统根深蒂固地遗留在后人的脑海中,并具体显现在许多现代城市、村镇的选址与建设中。从上古文化遗址情况中还可判断,人们聚居的地区,已出现了较为明确的功能分区。
如半坡遗址中,墓地被安排在居民区之外,居民区与墓葬区的有意识分离,成为后来区分阴宅、阳宅的前兆。新石器时代原始居住形式的不断改进,反映了人们随环境而变化的适应能力,对原始聚落的位置选择,也体现了远古先民对居住环境的质量有了较高的认识水平。
总之,人们在观察环境的同时,开始了能动地选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