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试验 谁能帮我解释下? 这是个名词解释题《组织行为学》的_百度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24 02:2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1 12:37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有近百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工业心理学。人际关系理论及行为科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从20世纪60年代作为独立的学科,到80年代分化为宏观组织行为学和微观组织行为学,至今其重点关注的问题既有一贯的核心问题,也有一些热点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现在,组织行为学在中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研究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组织行为学的教学、科研和运用,我们必须掌握其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模型。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近几年许多北美的组织行为学家把自20世纪初以来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以泰勒为代表的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00—1927年);以霍桑实验开始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的X理论—Y理论阶段(1927—1965年);以权*度和方法来看待人及其组织行为的现阶段(1965—现在)。
一、组织行为学的早期研究
组织行为学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劳资关系矛盾斗争寻求解决办法的结果。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是资方的目标,而改善工作条件以及提高福利待遇是劳方的要求。资方追求效益,劳方期待公平,满足生活和人性方面的需求。劳资矛盾的加剧,比如,引发的大规模罢工、关闭工厂等,会使得劳资双方两败俱伤。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特别是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劳资矛盾非常突出。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认为,劳资双方不应为争夺少得可怜的一小块利益而喋喋不休,而应设法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产出和利润,提高工资和改善条件。只有这样,大家的日子才好过,双方也由过去的心理对抗变为心理协同。泰勒运用“时间—动作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提出了“劳动定额”、“工时定额”、“工作流程图”、“计件工资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制度和方法(Taylor,1964),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效率。
雨果�6�1芒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1863—1916)被人们称之为“工业心理学之父”,首次在英国伦敦出版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名为《心理学和工业效率》(Munsterberg,1913)一书中,芒斯特伯格明确提出,他的目标在于去发现:(1)寻求如何使人们的智能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最适合;(2)在什么样的心理条件下,才能从每个人的工作中获得最大和最令人满意的产出;(3)企业如何去影响工人,以便从他们那里获得最好的结果。
芒斯特伯格的著作,又得到莉莲�6�1吉尔布里斯(Lillian Moller Gilbreth,1878—1972)创新思想的补充。在1914年出版的《管理心理学》(Gilbert,1980)一书中,吉尔布里斯就想把早期的心理学概念应用到科学管理实践中去。她关心工作中人的因素。她强调,在应用科学管理原理时,必须首先看到工人,并且要了解他们的个性和需要。工人很多的不满,并不是因为工作的单调,而是因为管理人员对工人的关心不够。她首次提出“管理心理学”的概念,力图把早期心理学的概念应用到管理实践中去,但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把心理学应用到管理方面的另一位重要的早期行为科学家是沃尔特�6�1迪尔�6�1斯科特(Walter Dill Scott,1869—1955),他于1900年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写过许多关于把心理学概念应用于广告和市场销售方面的书(Scott,1908),还写了一些关于有效地选拔人才等人事管理实务方面的著作(Scott,1961)。
从20世纪20年代起,人们开始逐步认识到心理学在研究工作环境中越来越重要,工业心理学开始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