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20 18:1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8 11:19
为了模拟馒头在口腔中咀嚼与下咽的过程。
因为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与37度接近。时间充足以至于反应完全。
(1)消化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是人体的温度,即37℃,因此实验中应将实验装置放置在该温度下.(2)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试管B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无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3)淀粉的分解即需要消化酶的参与,又需要有适宜的温度,同时还得有足够的时间,在37℃水中放置5分钟...
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人体内酶的活性最高,这说明在37℃左右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因此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中水浴温度为37℃水中进行,故A符合题意.故选:A
将两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的目的是模拟口腔温度.37℃是消化酶活性发挥的最佳温度.故选:B
(1)图示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1号试管与2号试管对比,变量是有无唾液,说明了唾液能消化淀粉.(2)唾液淀粉酶在37℃条件下活性最高,能将淀粉彻底分解成麦芽糖,因此要把试管放入37℃温水中水浴10分钟.(3)1号试管内的清水不能消化淀粉,淀粉仍然存在,因此,滴加碘液后会变蓝;2...
(1)加入馒头碎屑,相当于牙齿将食物切断、撕裂、磨碎;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混合,相当于舌的搅拌作用;①号中加的是馒头碎屑和唾液,且搅拌;③号加入的是馒头块和唾液,不搅拌;二者的变量就是“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2)在37度左右的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5~10分钟后,①号试管的...
甲乙两个试管各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甲试管变蓝,乙试管不变蓝 唾液把淀粉转化成麦芽糖了 该试验说明了什么? 唾液可以吧淀粉转化成麦芽糖 如果没有37度的温水,不采用水浸加热的方法,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让实验试管温度保持在37度左右? 这题你自己想吧,我无能为了(比如可以贴暖宝宝)...
实验现象:①号试管遇碘不变蓝,②号、③号试管遇碘变蓝,分析原因: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没有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淀粉不能充分消化.所以①号试管遇碘不变蓝,原因是馒头碎屑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②号试管遇碘变蓝,原因是没有加入唾液,淀粉不...
2号 馒头碎屑+2mL唾液 37℃水溶,10min 加两滴碘液变蓝色故答案为:(1)应设置对照实验;应水浴后在滴加碘液;应将试管放在37度水中水浴10分钟.(2)不符;试管内的溶液先变蓝后消失(3)不可靠;增加一个试管,编为2号(原试管为1号),试管中滴加等量清水,其它条件与1号试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