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20 14: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30 07:19
其实这个标题应该还要再加上Panasonic LX100这台,毕竟这两台是双生机。不过只有玩过徕卡Leica D-Lux(Typ 109)这台相机,所以自然就是以这台为主罗。 自己原本是使用Panasonic LX5,不过自从被偷后找了Nikon P310来暂代使用,虽然说P310也算是个好机种,但可能因为自己使用习惯的问题,一直上不了手(哭哭,我自己还是用Nikon的数位单眼 )。 这台定位在高阶的消费机种,到底该不该购买呢?看到价格要到4万元台币,也是很抖呀,所以就请同事帮忙借一下产品,让个人玩个两、三天来进行评估。个人将以LX5换机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给大家一些参考。一、画质与体积的考量画质根本就不用比了,4/3感光元件的大小,先天就有非常大的优势,LX5是没得比的。但相反来说,体积就是徕卡相机缺点,至于体积能不能接受,大约就只能视个人的评估了。 如果拿我手上暂时用的P310来看,这大小落差也实在有够大。不过一般来说,层级不同,大概也没有人会这样比。一般来说,画质与体质的折衷比较,很容易会拿1吋感光元件的Sony RX100M3以及价格很有竞争力的Canon G7x来比较。不过因为能玩的时间不多,所以是没机会这样相比较了。 因此我拿几项随身的东西来验证这相机大小是不是适合随身使用,尤其是对于体积非常要求者。
像之前的LX5我是利用类似阿嬷的零钱包来装相机,这样的水准要放在什么样的包包都很简单。
这台就不用考虑塞上衣或夹克口袋了,就算能塞得进去也很勉强。以个人自己随身携带的包包而言是没有问题,但在这边要特别说明一下,随行携带的包包大,也是因为自己想要带的东西多,而单纯相机放在包包里面是一定会有磨损,所以外面还要再一个包,这样一来,其实东西是很不容易塞进去的。 也就是说,这台徕卡相机有点难达到极其随身的想像,可以放口袋,或是一个包包就解决了携带的问题,有很大的机率你是要特别独立一个包来放相机。 虽然很可能是要独立一个包包来放,但因为规格与操作介面的强大,会让人爱不释手,很想选这机种。二、让人心动的规格这台讲白了,就是体积所以才没有下手。因此是在Sony RX100 Mark 3与这台犹豫。因此需要拿到实机试玩,一来确认实际的体积,二来是验证一下画面上的规格,毕竟亲*到与单纯看书面是有落差的。 从规格来说,这台有着:1、搭载4/3感光元件,有着1280万像素2、24-75mm等效焦距,且皆能保持在大光圈水准。为随身机的常用焦段,而光圈在广角端高达f1.7,望远端还能有f2.8。3、具备机械与电子快门,最高快门值可达1/16000s。在大白天光线过于充足的环境中好用。4、不算扩张延伸的ISO值,为200-25000。若再搭配上大光圈,许多较为昏暗的场景都可以撑得住。以个人来说,ISO值能够忍受的极限范围是在3200。毕竟是随身用机,纪录看到的当下比较重要,尤其再加上机身本来就有提供抹噪的机能,3200下的影像品质应该还可以接受。不过在真正实际使用的话,通常会压在1600以下吧。此外,在ISO自动模式下,相机ISO自动的最高值似乎只拉到3200(照理说没*的话,应该可以再更往上拉才是,不过我没有测试得很彻底,只有试拍几个阴暗处,但大都在2500以及3200这两个数值跳)。5、速度与反应佳拥有11fps连拍速度,以及0.14秒对焦反应。就我自己来说,连拍与对焦反应这两点需求还好,不会很要求。但若选高阶随身机时,这两点就一定会看。看的原因不是真的为了连拍或是对焦,而是这两点需求的背后是有意义的,代表相机的处理器或缓冲是比较强大的,这其实会影响到其他的操作感受,比如说拍完之后会设定相机浏览相片大约两秒或三秒。如果拿同样是4/3相机的PL7来比的话,PL7在拍完至浏览的转换过程中就是会慢一点顿一点,没有那么顺,但这台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当然,这个很显然会影响到价格,不然PL7还有倾斜式LCD,以及触控对焦,机身质感也很赞,整体价位远比这台便宜,我想也是有道理的。6、拥有4K录影。录影对个人来说不算常用,但规格更高当然是好事XD。不过我有拿旧的记忆卡试在机身上,发现画面会出现一条一条的问题。在购买时,也请注意一下记忆卡的选购。
三、与其他竞争机种决定性的差异:操作介面高阶随身机市场称不上大但选择不少,那这台Leica D-Lux 109(Typ 109)或说Panasonic LX100为何能够成为被购买的对象? 当然画质好、规格佳都是被选上的原因,但既然是竞争激烈,这也只能是必要条件,再加上体积也称不上是最小,又没有触控对焦、翻转式LCD,价格也颇高。 那怎么会选他呢?操作介面就是决定性的差异。现代数位相机操作方式,各家其实都有各家的做法,而且都是宣称自己操作方式最佳。不过要归纳起来,没有双转轮*光圈快门,就是会差一点,不过有这样的规格,在各大厂中的价位其实都不会太低就是了。 而这台的双转轮强的地方就是在于仿古设计。
第一个转轮就是设计在镜头前的镜头环,能够调整光圈,上面还有光圈的刻度,能够用左手轻易*。
第二个转轮是设计在相机上方的快门。但一开始看到图的时候,快门一次就是1 EV的水准,实在很逊,让我觉得美中不足。古早相机时代,快门没办法这么精细,没办法用1/3 EV来细分也就罢了。操作介面虽然是说仿古,但在机能方面可没说想要仿古呀。
但后来操作才知道,原来机背的转轮在这个时可以微调操控,比如说你在快门100的时候,用机背的转轮可以在100前后微调,补足了古早快门微调不足的问题。 当然,如果以快门调整来说,要分两次调整这样的做法,与现代数位相机快门直接调整来说,是麻烦了一点。不过这就大概是仿古的代价吧。不过一般来说都够用啦,原则上当要微调时,也通常不会是紧急时刻,这点倒是可以接受。
最后,甚至连曝光补偿也是用转轮。 所以在这四个转轮之下,常用的光圈、快门以及曝光补偿三项都可以很轻易调整,所以就操控感来说,在现今的数位相机中是相当强大的。 除了光圈、快门、曝光补偿之外,我自己常用的机能还希望能够有独立按键的,还有ISO值以及测光模式两项。
ISO值有独立按键,这点很好。但测光模式就没有了,对我来说是一个遗憾。因为我会在矩阵测光以及*偏重测光两者之间切换。不过还好的是,这台有QM快速选单的设计。这个QM钮是说起来就是Menu键,只是他仅放几个重要的而已。然后他可以记忆最后你选项的位置,所以我就是直接将测光模式做为他最后的退出位置,因此还可以接受。四、现在的随身机都应该要有的机能:Wifi
要使用这台相机的Wifi机能,需要先安装Leica C Image Shuttle这个软体。底下是这个软体的截图:
可以浏览相机内的记忆卡。
手机上拍照时的介面,对焦速度会有一点延迟。
在手机内也有一些设定可以选择。
五、试用于棚拍
在以前的话,消费机完全不用想这件事情。就规格来说,落差实在太大了,光圈不够小(个人场地小,灯没办法放很远),而且也不见得有热靴。然后在无反开始流行的时候,就有试用过低阶的无反,拍商品其实不会很顺利。比如说LCD没有增益,会接近真实情况的曝光。因为棚拍会用极小的光圈以及瞬间光,所以在拍之前,一定是曝光不足的状态,此时LCD几乎就会全黑,对焦就会相当困难。当然后来也有LCD增益的机种,就算是曝光不足,但在LCD看的时候,曝光是正常画面(只有看数值或是在拍的时候才知道曝光不足)。 最近有试用过PL7一天。棚拍虽然是可以,但也有点不顺。重点卡在拍下并且浏览这个过程会有点顿,感觉不太顺。不过PL7的重点并不是在棚拍,我想这称不上什么缺点,在前面也说过了,在两者画质差不会太多的情形下,价格的落差是很明显的,PL7有翻转式LCD,又有触控对焦,还比较便宜。总是会在什么地方弱一些,不可能什么都赢这台吧。 简单来说,若以无反或是消费机的观点来看,这台是我棚拍用起来最顺的一台。当然,纯就棚拍来说,并不觉得他会比我手上的D7000来得好。毕竟用光学观景窗来拍与以LCD看商品来拍,感觉还是有差。以LCD或电子观景窗棚拍,要说能够胜过光学观景窗的话,大概就是在拍摄角度吧,LCD可以不用这么接近相机,再来就是翻转式的话,会方便许多。 另外就是机身太小,若配上闪光灯的话,其实是头重脚轻,对于拍摄还是会有些影响的。还有一个点就是半按快门的时候,闪光灯不会感应,要先按一次后才能使用。不过这是非战之罪啦,毕竟我用的是N牌的闪光灯而不是他们自家的。 所以这台对我来说,是真正能够做到全方位的消费机种,除了易携之外,在各种场景的应用也几乎都可以满足,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接外闪,取代我数位单眼的部分应用,比如说在室内采访人的时候,加个闪光灯拍一下之类的。
六、其他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另外还有个小设计也是相当棒的。就是在机顶上设计了两个按钮,一个是F,另一个是A。按下F的话,就是直接进入他的滤镜模式,若按下A的话,就是自动模式,这个在你用手动模式时,临时或是意外需要拍另外一张照片时,不需要改设定就可以直接拍了,相当方便。七、电子观景窗、热靴以及内闪的抉择由于这类相机都要强调小型化,所以有些元件是没有办法弄进去的,例如镜头焦段没办法拉得太长,但镜头焦段还好,毕竟还有大约的共识范围在。最大的问题大概就是电子观景窗、热靴以及内闪这三个元件选其中两个的问题。这很明显牵涉到每个人使用的习惯不同,导致厂商在选择的时候也会有所取舍。 以个人的习惯来说,这三项其实都很少用,但若要三选二的话,会选择热靴以及内闪。因为就个人而言,LCD与电子观景窗的意义是一样的。若要说这三项最希望保留的一项,则是会选择热靴。既然是高阶随身机,当然就希望是很全面的,以扩充性而言,热靴的弹性还是稍微大一点。但另一方面来说,所谓的随身机,就是不要带一些有的没有的,应该要以利用率来看。所以也有人更希望要有电子观景窗,而随身机热靴算是很少被用到的,因此可能会更希望保留内闪。 能够呈现出这三项元件选择的困境,大概就是Sony RX100系列了。当初推出第一代,仅仅只有内闪,到了第二代就追加了热靴,而第三代舍弃了热靴,使用了电子观景窗以及内闪。从这三代的变化大约就可以看得出来人们的选择其实并不是很统一的。 而这台相机,则是选择了热靴以及电子观景窗,舍弃了内闪。对个人而言,算是有符合需求。
不过接下来就是个遗憾了,所搭配的外闪与内闪水准无异,连转头的基本技能都没有,大概只有单纯比内闪潮这一点效益吧Orz。不过这毕竟是选购品,有热靴能够搭配自己的闪灯才是真的XDDD。八、缺点:你要说这台相机有没有缺点?当然是有,而且有些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了,最主要的就是没有触控对焦,这点大概是最被在意的部分。至于翻转LCD,好歹还能够拿影响体积大小这点来带过,没有触控对焦,在使用方便性上真的有差,也难怪有人说假使会出第二代的话,触控对焦是第一个会被做上去的功能。
至于其他小缺点还是有的,不过说起来算是非战之战。举例来说,光圈环旁的转环是变焦环,这在设计上很对,但因为镜头间距近又小,所以当你在转光圈时就会误转到,这个是难以避免。不过变环境可以改变功能或是改为无功能,而另外又有变焦杆的设计,我想厂商其实在这方面都有想过。九、与Panasonic LX100的差异这一点大概就是想要买的人最伤脑筋的地方了。Leica D-Lux(Typ 109)以及Panasonic LX100属于双生机种,两者差异最大的地方大概就是外形了。从网路上所做的功课来看,RAW档资讯是一样的,直出的JPG有差异。然后还有Made in Japan与Made in China。目前的价位是差一万,以这种等级相机的价位来说,价差可以说是差不是太多(也是因为徕卡这个品牌够顶尖的关系),大概真正要买的时候,会比实际的赠品与价差吧。
十、这台相机所拍的实际照片与说明
底下的照片,都是由徕卡相机所拍直出JPG的照片,没有做过更改:
1、近拍情境:原始档
原始档
原始档
2、棚拍照片:
原始档
原始档
原始档
原始档
3、闪光灯:
原始档
4、室内:
原始档
原始档
5、室外:
原始档
原始档
原始档
原始档
原始档
原始档
6、晚上
原始档
7、滤镜的应用
直出的照片(原始档)
采用生动滤镜(原始档)
8、高ISO值的对照(相机本身预设是有抹除杂讯的机能)
ISO值800,原始档
ISO值1600,原始档
ISO值3200,原始档
ISO值6400,原始档
ISO值12500,原始档
ISO 25000,原始档
你或许会喜欢
华硕又推出小笔电了!这次挑战六千元大家买单吗?
有收藏的价值 炫耀度100分的投影虚拟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