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字的演变的过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3:5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1:12
你看这个网站,点击字源字形选项,不要忘了 http://www.zdic.net/zd/zi/ZdicE7ZdicA4ZdicBC.htm 字形对比: 中国*宋体台湾细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参考资料: http://www.zdic.net/zd/zi/ZdicE7ZdicA4ZdicBC.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1:12
它是一种道德规范:尊重。“礼者敬人也。”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别人,更要尊重自己,礼者敬人。但是你只是口头说说尊重没用。心里想什么?这就要求你善于表达,它需要一定的表达形式。你得会说话,你得有眼色,你得懂得待人接物之道。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仅要有礼,而且要有仪。...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1:13
从商朝开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1:14
就是礼貌的意思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1:14
“礼”繁体为“礼”。《广韵》:“卢启切”;《集韵》、《韵会》:“里地切”;《正韵》:“良以切”。今读作:li三声。
《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就是说:履行你向神要求赐福的承诺。《释名》:“礼,体也。得其事,礼也。”就是说:礼是一种仪式。《韵会》:“孟子言礼之实,皆文思二者。盖用人心之仁义而为之,品秩使各得其敛之,谓礼。”是说:人的仁义文思的心理反映在言谈举止,就是礼。
徐铉的解释更为贴切:“五礼莫重于祭。故从示,丰者,其器也。”这在古文字字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左面一像供桌或灵牌,右边上半部是两块玉的形状(祭品),下半部是一个鼓状器物(祭器),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红袖网站只支持文本格式,不支持自作字符,就不能让网友们看到文字演变过程了,请谅!)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礼”词条下三个解释:①“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②“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③“礼物……”
我们在来看看老一辈,新一辈,几代人呕心沥血地伏于上万个甲骨文字符中,猜谜解密地研究古人刻于甲骨之上的汉字,至今也就解读出千余字义。在这鲜见的古汉字群落中,就有这里要说的“礼”字,真正是幸事。
甲骨文使商朝成为信史,通过对礼字的研究,看得出礼在商朝的分量。
我们今天见到的礼字,已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完全脱离了当初的样子。甲骨文中的礼字,与丰字的古字相同。专家说那是由两串玉和一面鼓构成的。依形测义,古代的礼,至少有两层意思:礼是仪式,礼是物品。
从字形上看,古人最重要的礼是玉。两串玉下的鼓,看得出古人对送礼极为重视,那面鼓即是对送礼仪式的描绘,奏乐献礼,鼓乐为上。
那么,最早的礼是献给谁的?有人认为是部落间结盟送礼,也有人认为是祭祀时给神灵献礼。古礼字,后来又在左边加了个“示”。甲骨文中的“示”,描述的对象近于灵牌或供桌,所以,这个变化了的礼字主要表现的是事神。虽然,这个加有“示”旁的“礼”字是后造的,但在我看,先事神,后事人,该是礼的基本历程。
商朝重礼,周朝更是将礼系统化了,甚至,成为后世礼俗的滥觞之地,并衍生出后来的“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之经典。《周礼》也叫《周官》,它集中了五帝三代的为政精华,主要讲古代官制;《仪礼》与《礼记》讲的是古代宫室制度,揖让进退之礼和冠婚丧祭之仪俗,同时还讲了礼的哲学。可以说,在世界古代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丰厚的礼俗著作。
礼这个字,我们已经写了几千年。一个礼字,几乎写尽了古代中国的生活方式。也搅动了与历史紧紧相连的现代生活。
我是满族,现在家乡只有我们一支,已经被同化为汉族。而于我们相隔90公里的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的大伯父他们却都是满族。我不了解这个民族,因为和汉族区别不大。为了交流方便还应学习他们的礼仪最为重要。
可讲起满族礼仪,在历史中古老的黑龙江满族可谓“风度翩翩的礼仪之族”。满族传统的礼仪表现在衣、食、起、居、言、行、举、止各个方面,十分讲究,单是见面打招呼的礼节,就可见一斑。
按辈分、性别不同,满族的见面礼分做跪叩礼、抱腰礼、擦肩礼、握手礼、抚鬓礼等等。跪叩礼为青年男女向长辈人所行的大礼。老人坐在炕上,年轻人一跪三叩首。男子叩头时,手须扶地;女子叩首称行“万福”礼,用手按腿三叩首后,手抚鬓角后起身,后以平辈人抚鬓点头行礼称之为抚鬓礼。抱腰礼也是满族大礼,至亲相见或贵宾来临时行此礼。行礼者右腿抢上一步,两手张开,双手抱住受礼者腰部,如受礼者年长,则左腿半跪;受礼者以抚下拜者后背做为还礼。擦肩礼,俗称“碰肩膀头”,即平辈男子相见时相互拱手致意后,互碰双肩,以示亲近。此外,男女青年相见时,多以握手或拉手致意,不必更多拘礼,俗称握手礼或拉手礼。
在名目繁多的见面礼中,最为常见的要算是打千礼和蹲安礼。“打千”是辽金时代的古礼、延续到清代仍在使用。其动作是,先掸箭袖使袖头放下,然后左膝前屈,右腿后弯,头与上身向前俯倾,左手贴身,右手下垂,口称“给××大人请安”。受礼者弯腰、两手前伸、掌心向上表示还礼。“蹲安”则是清代女子的行礼方式。行礼时双腿平行站立,两手相握放于左腰间,膝略屈成半蹲状,口称“给××大人请安”。已婚妇女在早晚向婆婆问好及见过客人时,均行此礼。
我们在电视剧中见到的只是帝王化戏剧化的礼了。
如今生活中的礼少见或不见了,走亲戚,看朋友……最简单的握手致意很少见了,见到的只是《现代汉语词典》词条③“礼物……”的多少了。
不知再过几年这“礼”和“礼”字会演变成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