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致敬英雄》赏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6 15:5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01:27
最近比较喜欢读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发表的作品。《大地》的文学作品,水平一般是比较高的。2020年3月28日《大地》刊发的诗人宁明的新作《致敬英雄 (外一首)》,就让人眼前一亮。
作品出言不凡,开头就以奇特的想象,让人拍案:
元宵夜掰成两半的月亮
一半照着你们风尘仆仆的身影
一半注满家人牵挂的目光
月亮还能掰成两半?是的,这就是诗歌。诗歌就是要以大胆的、不落俗套的想像取胜。这一想像看似不符合客观事实,但在艺术上,在感情上,它又是真实的。因为元宵夜的月亮是最圆的,它象征着万家团圆,但就是在这个团圆的时刻,英雄们要告别家人,奔赴抗疫前线。月圆人不圆,本来应该团圆的一家人要分开,此种情景,岂不像月亮被掰成了两半一样?
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正如《诗的技巧》一书所说:“想象是诗人不可或缺的艺术气质,它的重要作用不亚于羽翼对于飞机,翅膀对于飞禽,涡轮对于航船。”只有奇特的想像,才能构成诗歌奇妙的意境。诗人对月亮的这一想像可能是前无古人的,把英雄出征时慷慨向前、亲人牵挂送行的场面描画得十分动人。
作品分四段,分别以“我要向你们的背影致敬”、“我要向你们的泪水致敬”、“我要向你们的微笑致敬”、“我要向你们的脚步致敬”四句开启,歌颂了月夜紧急集合开赴武汉、舍小家为大家、与死神赛跑、抢救新冠肺炎患者的女性医护人员,刻画了她们坚毅、刚强、充满爱心、舍命救人的伟大形象。
在构思上,作品体现了“精”和“巧”,对生活素材巧妙地进行了剪裁和提炼,抓住背影、眼泪、微笑、脚步这些最能反映英雄精神的意象进行刻画,体现了诗歌高度凝练的艺术。在语言艺术上,运用了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作者把英雄比喻为月光下的铜像,把英雄的脚步比喻为马拉松,生动、形象、贴切、传神。诗作还把微笑和眼泪进行对比,凸显了英雄面对亲人、患者和死神的精神品质。
宁明的诗歌,总是富于新意,同时又有极强的现实感。他的《中秋断想》、《绿皮火车》、《最后的鸣蝉》、《想与一棵树谈心》等诗篇,都让人在享受艺术美感的同时,又能看到对现实、对人生、对人性的观照。“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正是对时代的关注、对社会的关切,使宁明的诗作充满时代气息,容易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