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6 11: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07:04
要有效遏制鼠害,必须解决超载过牧,这就要运用生态智慧,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杜绝对自然的过度索取提及草原,人们常会想到那句著名的古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如今,这样的风景已很难再觅。5月的内蒙古草原,正遭受着一场严重的鼠害:草原上满地的鼠洞,让骏马难再奔驰;刚刚返青的牧草,被老鼠大肆吞噬;绿色的草地正在变成黄褐色的荒漠。据统计,内蒙古草原鼠害危害面积超过9800万亩。当地人说鼠害猖獗是因为草原退化,可草原退化又是因为什么呢?正如生态学所揭示的,除了气候等自然因素,主因还是人类无节制的活动——既有历史上的开垦农田,也有近年来的滥捕草原动物,还有长期的超载过牧。草原也是人类的家园,怎么能不让人活动?关键要节制,要敬畏自然,尊重草原生态系统的规律。内蒙古草原上,千百年来流传着一段古老的对话。孩子问母亲:“妈妈,我们为什么要不停地搬迁?”母亲说:“孩子,我们要是固定在一处,大地母亲就会疼痛,我们不停地搬迁,就像血液在流动,大地母亲就会感到舒服。”这一对话让我们看到游牧和草原生态之间那种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草原生态既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在草原上,牲畜对草场的作用表现在采食、踩踏和施肥三个方面。适度的采食、踩踏、施肥可以松土并促进牧草的生长,但草原经不起牲畜长时间的频繁踩踏。所谓不能竭泽而渔,我们可以利用草原,但也要给草原以休养生息的机会。内蒙古的浑善达克沙地是京津沙尘暴的策源地之一,那里在历史上曾经水草丰美,有“塞外江南”之美誉。上世纪80年代以后,牧民的牲畜成倍增长,过度放牧导致沙化程度愈演愈烈。9年前,中科院专家试验性地在已严重沙化的4万亩草原上禁耕、禁牧,让其自然恢复,牧民养畜所需饲草在小范围的人工高效地上生长。如今,这片草原重现生机,野兔、狐狸、大雁、灰鹤、狼等野生动物也渐次回归。我们并不敢说,4万亩草原上的做法能够复制到所有草原,可它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解决草原退化的问题,需要一种系统的眼光,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前内蒙古的鼠患,令人揪心,为解燃眉之急,投入更多的资金,施用技术含量更高的药物,非常必要;把鼠情预测预报与防治体系建设纳入国家规划,对于遏制年复一年的鼠害也是意义重大。然而,仅仅这些,似乎还难以彻底消除造成鼠害的主因——超载过牧。解决超载过牧,根治草原鼠患,既要有应急之举,更应该运用生态智慧,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杜绝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应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恢复着眼,完善现行草原承包制度,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科学管理和利用草原。草原之外的人也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衣食住行在哪些环节过度消耗了资源,造成了污染,从而克制过度的*,从身边做起,造福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