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3 22: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5 08:58
中西医联手守护孩子的健康 孩子生病了应该看西医还是中医呢?本文将针对爸妈心中对于中西医的疑问以及孩子常见的疾病进行详细剖析,让爸妈对于中西医有进一步的了解,在面对陷于疾病之苦的孩子时能够从容不迫的处理,陪伴孩子一同对抗疾病! 孩子生病了!看西医还是中医?孩子生病了,到底是要看源自老祖宗的中医,还是来自西方的西医呢?相信这是许多爸妈内心的疑问!接下来,将针对爸妈的疑问逐一进行解答!
Q1、如何诊断孩子?年幼孩子身体不适,到了医院诊所求诊,医生是如何诊断孩子的症状呢?中西医诊断孩子的方式各有不同,接下来就请专业的医师为爸比妈咪说分明!
西医这样说:西医诊断主要是看证据说话,医师看到什么问题,才能诊断为何种疾病。相较于大人,孩子不善于使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只会用哭闹来表达不适。因此,主要照顾者的描述就很重要!有时候,爸妈下班急忙抱着孩子来看病,但平时孩子是由阿公阿嬷或保母照顾,医师询问孩子状况,爸妈也不太清楚,对于孩子的病情诊断就会较为困难。陈虹任医师提醒爸妈,当孩子求诊时,主要照顾者应该一并到院说明,较为妥当。其他就要依靠详细的例行检查,像是听诊,以及观察咽喉、耳朵、肚子…等部位找出感染发炎的地方。必要时,再安排X光、超音波、验尿、验血、筛检…等检验来帮助诊断。
中医这样说:中医诊断是依靠「四诊」,即为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来检查病情。年幼孩子无法说出自己的身体问题,不过,小儿「病于内,必形于外」,中医认为五脏六腑有病时,可在身体观察到相关的表征。
‧望诊当中医望诊时,观察孩子神色形态,运用敏锐的察觉力从孩子的精神气色及外貌形观看出端倪,包含面色、五官(眼、鼻、耳、口、齿),以及局部的望舌(观察舌体大小、舌苔)、指纹(针对3岁以下小儿的特殊诊法,观察食指皮肤底下血管表现出来的指纹状况)。若是有办法的话也希望能够观察大小便的颜色与形状;诊断呼吸道问题可能需要观察鼻涕、痰液的颜色、质地。
‧闻诊运用听觉和嗅觉收集有关孩子身体状况的资讯,包含听声音,像是孩子的说话状况(反应的活力通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呼吸声、咳嗽声、哭声…等,以及闻气味,如:孩子的口气、大小便臭气…等。
‧问诊古代称儿科为「哑科」,指的是不会表达的小宝宝,就诊时一般由爸妈回答医师询问的问题,像是平常是否会怕冷或怕热;晚上睡觉会不会盗汗;会不会抱怨哪里不舒服;大小便的次数、颜色与形态;平时的进食状况,吃东西了会不会肚子胀;睡眠时间为何、是否安稳,以了解孩子的身体情况。
‧切诊切诊就是帮孩子把脉,一般是取寸口部位(即为手腕部桡动脉搏动处)的脉,*以三指定位,但小儿的寸口部位狭小,不能容纳三指,可用一指把脉。除了把脉之外,还会可触诊肌肤,感觉皮肤是冷湿还是发烫;触诊腹部可了解孩子的消化情况,头颈部、*、四肢等关节活动是否正常…等,都可以协助进行诊断。
中西医联手守护孩子的健康Q2、中西医可以合并治疗吗?家中孩子生病了,看了西医、也吃了西药,还可以服用中药吗?或是相反情况,先到中医求诊后,还可以再看西医、吃西药吗?
西医这样说:在西医观点,以一般感冒来举例,孩子自己的免疫力扮演非常重要的关键角色。也就是说,如果免疫力够好,就较容易自己痊愈,药物只是帮助孩子缓解症状,度过这段时间,因此,馨蕙馨医院小儿科陈虹任医师认为,应该不需要中西医合并治疗。倘若爸比妈咪认为需要中西合并治疗,陈虹任医师建议至少间隔2小时等胃排空再服药,较不会产生交互作用。
中医这样说:大部分情况之下,中西药可以合并使用。嘉义*教医院中医部主治医师林怡如指出,中药与西药针对的目的往往不同,于是用药内容也不同,基本上不会有剂量过重的问题;不过,若是同时服用中西药,建议间隔1~2小时再服用,较可以避免药物互相影响作用。
若爸妈对于中西药合并著吃有疑虑,可以在先看了西医之后,携带医师开立的西药及处方至中医门诊,请中医师协助确认。林怡如医师指出,经过一般的医学教育,中医师对于西药的种类与药理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且带着西药给中医师确定,中医师也能够根据这些西药作为开立中药处方的参考,像是有些人吃了消炎药物较易胃痛,在中药部分就可以加入能够暖胃的药物,以避免相对的副作用产生。
Q3、急症看西医、慢症看中医?很多爸比妈咪认为「急症要看西医、慢症要看中医」,这样的观念是否正确?是否代表着西药效果快、中药效果较缓慢?
西医这样说:陈虹任医师指出,要看中医还是西医应该视状况而定,有些疾病需要开刀治疗,像是肿瘤或严重外伤,或是特殊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建议以西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而其他疾病,原则上中医或西医都能够诊治。
西医主要是将症状减缓,减轻孩子的不适,还需要依靠休息、睡眠以及免疫力让疾病痊愈;而中药有针灸、推拿…等辅助,就陈虹仁医师的了解,中医对于筋骨酸痛具有快速的疗效。不过,看中医一定要找合格的中医师,千万不要自行到中药房抓药材来熬煮服用,否则若是吃到不合适孩子体质的中药,甚至是不合格的中药,反而更加伤身。
中医这样说:中西药各有其优势,林怡如医师指出,像是西药之中的抗生素,对于急性细菌感染大多效果很快;或是孩子发生影响免疫系统的严重发炎,有时需要使用类固醇来压制发炎反应。相较之下,中药对于抑制急性发炎、细菌感染的速度较缓慢。
不过,多数人认为中药的药性较温和,效果一定较为缓慢,但孩子的感冒发烧,只要用对症,服用中药也能够快速退烧,倒不一定是急症与慢症的问题。中药与西药可以相辅相成,互相补对方不足之处。
中西医联手守护孩子的健康Q4、药物会不会有依赖性?药物吃多了会不会有依赖性?伤身?还是有副作用?这是许多病人的疑虑,更是很多爸妈的忧心之处!
西医这样说:无论是西药或中药,药物只要服用过量,对于身体都是不好的。即便是感觉温和的中药也不一定完全是安全无虞的,可能会有农药残留或重金属的问题;或者只是服用保健食品,若是超过身体可代谢的范围,也是会伤身的!
对于孩子而言,至小儿科求诊,小儿科医师会根据孩子的体重,开立适合剂量的药物,基本上,按照处方服用,就不会有伤身问题;除非孩子本身具有先天的肾脏、肝脏疾病,不过,也能够对此调整剂量,请爸妈不用过度担心!
药物多多少少会有些短暂的副作用,陈虹任医师表示,若服用体重可负担范围之内的药物剂量,就不会造成肝肾的过度负担,对此,建议当孩子生病时,一定要求助对于孩子药物使用剂量原则了解的「儿科」,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中医这样说:大部分经由专业中医师开立的中药处方,比较不会出现依赖性。中药通常是复方成分,就像将各种药草下锅烹煮,内含有许多成分。相较于大多西药组成概念都是单一成分来说,复方的中药,依赖性很少会发生。且每次看中医开立的药方都会有所不同,很少会一直服用一模一样的药物,这是因为中药通常会随着身体状况,甚至天气变化而有所调整,因此,药物依赖性的机会就更低了。
不过,有些爸妈认为中药较温和,即便多吃一些也没有关系。林怡如医师表示,使用中药还是得依据医师处方使用才行。倘若不当使用中药,还是可能会产生副作用,甚至伤害身体,爸妈不可不注意!
Q5、新生儿可以服药吗?几个月的宝宝,甚至是刚出生没几天的新生儿,若生病了,是否能够服药治疗呢?是否有疑虑之处?
西医这样说:基本上,只要是服用由专业的儿科医师开立的药物,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陈虹任医师表示,连早产儿都可以用药了,一般足月宝宝也不会有问题。不过,若是宝宝没有生病,也不会让小宝宝吃药;但若是宝宝鼻塞得很严重,奶量明显下降许多,影响了喝奶意愿;或是连睡觉也无法好好入睡,半夜一直哭闹,这样无法好好休息,也无法获取充足营养,当然也就不能快速康复。出现以上类似情况就会建议给宝宝服药。
如果宝宝的症状不是那么严重,陈虹任医师建议可以不用按照时间吃药,如同前文所言,重要的是拥有抵抗力克服细菌、病毒,除非是严重的感染,像是流感,就一定要遵循医师处方使用。否则只要药物不服用过量,间隔时间不要太短,基本上都是安全的。
中医这样说:小婴儿可以吃中药,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林怡如医师提醒,6个月或1岁以内的宝宝应该更加谨慎用药,这是因为他们的肠道发育尚未完全,药物使用不当将可能 *** 肠道,影响肠道功能,而因发生腹泻或便秘症状。且1岁以前的孩子,其肾脏发育并未健全,若使用的药物其钠钾离子成分太高,可能会影响肾脏的功能代谢。
中西医联手守护孩子的健康 孩子感冒了,该怎么办?在季节交替、气候酷热或严寒之际,年纪小、抵抗力弱的孩子一不小心可能就感冒了,因此照顾感冒的孩子是每位爸妈的必修课程。
西医这样说:一般感冒多为病毒感染,目前的西药并没有什么特效药可以直接杀死感冒病毒,因此,就算孩子不吃药也会好。孩子感冒服用西药,只是提供症状缓解,解除孩子不舒服的感觉,也就是流鼻水就开止鼻水药物、咳嗽就开止咳药,但对于消灭病毒是治标不治本的。
陈虹任医师指出,想要杀死病毒还是得依靠孩子的免疫系统,多喝水、多休息,时间到了自然就会康复。虽然孩子不吃药,感冒自然也会好,但若感冒已经让孩子吃不下饭、睡也睡不好、精神不济,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作息,还是得透过服药,让孩子获得更好的休息品质,提供身体对抗病毒最需要的抵抗力。
感冒时照顾孩子的重点在于有没有因为病毒感染而并发细菌感染,或因病毒严重感染并发危险病征。陈虹任医师提醒,若是孩子高烧不退2、3天、精神与食欲明显变得非常差或是呼吸很急促,有可能是病毒引起了并发症,此时应该赶紧就医,不要延误治疗时机。
中医这样说:通常孩子严重感冒,都会先去看小儿科,在中医诊间里常见的是反复感染感冒的孩子。能够治疗感冒的中药有很多种,中医师会根据孩子体质与状况,开立合适的药方。林怡如医师表示,针对感冒的处理,爸妈能够做的就是让孩子有充足睡眠、多喝温开水、均衡营养以及适度运动,不过要避免孩子流汗以后,又吹到风。还有,不要穿着太短的上衣,露出肚子,容易反复着凉,身体防御力就会被影响。
饮食部分除了均衡饮食之外,还要清淡,林怡如医师建议避免吃生冷食物与油腻的补品,让身体可以以最佳状态重建免疫防御力。感冒之际不建议自行随意服用人参、黄耆、当归…等补药。更重要的是每次的感冒状况都不一样,治疗感冒的药方也有很多种类,爸妈不要将上次没吃完的感冒药,又拿出来吃,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根据症状给予药方吴明珠中医师表示,临床最常见的是「风热感冒」,患者会发高烧、稍稍怕冷、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痰难出、咽喉疼痛、口干口渴、小便黄,常用麻杏石甘汤、桑菊饮或银翘散等加减来治疗。「风寒感冒」也会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甚至发烧,但是比较怕冷,容易身体酸痛、颈部背部绷紧,口不乾,喉咙痛也较轻,可用荆防败毒散、杏苏散等加减来治疗。通常2.5小时服用一次,等烧退了再延长服药时间。
治疗上,若患者汗出不多、痰多而黄,甚至有喘鸣声,可用麻杏甘石汤等处方;若患者咽喉红肿、大便秘、嘴破、咳嗽少,以及手足有小水泡或扁桃腺炎,可用凉隔散、清咽利膈汤加减等处方;若患者头痛较严重,发烧畏寒较厉害,以及肌肉酸痛、无汗者,可用柴葛解肌汤等处方。
两大穴位缓解咳嗽感冒似乎都会咳嗽,而吴明珠医师指出,「膻中穴」、「列缺穴」是缓解咳嗽的两大穴位,按压膻中穴可定喘止咳,尤其是容易引发气喘的孩子,平时可多按压膻中穴做为保养,或是在此部位放暖暖包(底下要垫小毛巾,不要直接接触皮肤);按压列缺穴也有止咳化痰功效, *** 时力道要适中,特别是对孩子不可太过用力。
(1)膻中穴位置:两 *** 连线的正中心点,即任脉突出位置,胸骨的正上方。
(2)列缺穴位置:伸出大拇指、食指,交叉在虎口,食指所到的地方。
中西医联手守护孩子的健康Q、孩子发烧了,该怎么办?在门诊之中,时常会遇到爸妈抱着宝宝来,着急地说我的孩子发烧了!但小儿科医师询问现在烧到几度了?爸妈却不晓得,只知道感觉宝宝热热的。陈虹任医师提醒,爸比妈咪在家应该先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以确认孩子是否真的发烧了,仅凭著双手的触感是不准的,尤其是冬季的气温较低,爸妈担心宝宝着凉,而将宝宝裹上一层又一层的衣物,因此使得体温偏高。所以若是穿着多层衣物的宝宝,或孩子进行跑跳活动之后,应该先打开衣服散热,或冷静5~10分钟后,再测量体温,确定是发烧后才进行处理。
西医这样说:发烧简单来说就是身体的免疫系统正在和细菌病毒作战的表现,会让人体的体温定位点上升因而产生发烧症状。而发烧是一个警讯,告诉我们身体正处于发炎状态或正遭受病菌入侵,应该要找出原因所在。至于发烧如何处理?在家可以做的就是进行物理性退烧法,大孩子可以使用冰枕,但小宝宝千万不可以使用冰枕,否则体温会太低;陈虹任医师建议以温水或热毛巾擦身体,可加快身体散热速度。
不过,如果孩子没有烧得很高(达37.8℃或38℃左右),精神活动力还是蛮好的,能够自由跑跳,进食状况也好,又能够安稳入睡,也就不一定要马上进行退烧处理。像是有些正值长牙期的宝宝,其体温也会些微偏高,爸妈可以先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再进行处理。
特殊情况得积极退烧一旦孩子除了发烧之外,还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或是呕吐、腹泻,可能就是感染其他疾病,如:轮状病毒,这时候就一定需要请医师诊断并治疗。此外,有些特殊情况的孩子就必须积极退烧,像是有心脏病、肺部疾病的孩子,发烧会使得身体基础代谢力变高,心肺无法负荷这些状况。以及有抽筋、热痉挛病史的孩子,只要体温偏高(38、39℃)就会开始抽筋,且若是体温迟迟未降,抽筋就会持续不断;若是反复抽筋,对于智力发展会有不良的影响,因此需要将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还有3个月以下的小宝宝若是发烧了,就要赶紧就医,不要在家里自行观察。因为3个月以下的小宝宝,刚出生的抵抗力不佳,虽然身上有妈咪给予的抗体,但若是发烧,除了少数是感冒引起的,也很有可能是细菌感染,通常就需要就医,甚至是住院接受更进一步的检查,爸比妈咪可别大意!
中医这样说:发烧是身体的体温*现象,为了要提供免疫力而设定一个较高体温发出的警讯。中医认为发烧是正邪相争,也就是正气与邪气互相打战而导致的热,这个热在身体累积所表现的反应。为了免疫系统能够出来打战才会发烧,让身体可以杀死外来的病毒与细菌,抑制其生长与繁殖。所以,才会说若是太快退烧,就像是兵都派出去了,打到一半却被叫回来,这样会影响驱除敌人的能力。
中医认为孩子的体质是「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像是一发现敌人,突然之间就开打了,因此孩子会突然迅速的发烧,相对于大人来说速度较快、较猛,而且小儿在疾病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化,因此,倘若孩子发烧了,爸比妈咪得多加观察!
多休息、多喝温水发烧与感冒的处理方式都差不多,需要多休息、多喝温开水,有些抵抗力较好的孩子只要多喝点水、多休息,体温就能够稍微下降。林怡如医师指出,中药并无专治退烧的药方,但从中医临床发现只要针对孩子症状使用对症的药物,也能够有退烧效果,帮助孩子控制体温。
虽然无专治退烧的药方,但中医也有退烧的药材,吴明珠医师指出传统中医认为,属于纯阳体质的孩子,当外感(感冒)时容易引起高烧,而中药里也有退热的成分,最常用的就是石膏,其性味辛、甘寒无毒,可清肺胃及三焦之实热;其他如:连翘、黄岑、薄荷及荆芥…等中药材,都有清热的作用。
勿积极使用退烧药林怡如医师建议爸妈不要太积极使用西药的退烧药,找出发烧原因并针对原因治疗比退烧更重要,如上述所言,若是太早退烧可能会混淆孩子病程的发展,导致医生误判病状,且退烧药本身并无治疗效果,单纯使身体出汗、降低体温而已,除非超过38.5℃或是孩子的精神状况非常不好,才会建议使用退烧药。
喝粥、盖被、帮助退烧在《不吃西药!中医妈妈养出不生病、不过敏的健康孩子》一书提及,汉代的医书《伤寒论》中,就提出利用喝热稀粥和盖被子的方式,帮助身体出汗,但注意是要微微出汗,不可大汗淋漓,否则反而会让身体元气过虚,疾病流连不去。此外,吴明珠医师表示,在稀粥之中可加点葱白,更可以帮助身体发汗。
找出病源才是重点引起发烧的原因,虽然大部分是因感冒而引起,也有可能是有其他状况,如:泌尿道感染、肺炎…等。林怡如医师指出,6个月~5岁的孩子有可能会发生热痉挛的状况,如果家族有热痉挛的病史,在于体温的部分就需要比其他宝宝更加严格控制,其他宝宝若无此问题就不需要进行积极退烧。
中西医联手守护孩子的健康 Q、家有过敏儿,怎么办?皮肤起疹子、脱皮搔痒、鼻塞、打喷嚏、眼睛痒…等都是过敏儿可能会有的症状,平时可能都安然无恙,但一旦过敏症状发作,可是十分恼人!对于过敏,中西医有何相同与不同的见解呢?
西医这样说:过敏是身体的免疫系统对于外来物的反应。一般没有过敏的孩子,其身体免疫系统保持平衡状况,不会随便攻击外来者,也不会产生剧烈反应。而过敏就是免疫系统失衡,只要接触了过敏原,就会产生剧烈反应,也就是过敏反应,包含皮肤搔痒、气喘、眼睛发炎…等症状。
预防过敏可以从妈咪怀孕时开始,许多妈咪担心自己吃了某些易过敏的食物而导致胎中宝宝也变成过敏儿,而这个不吃、那个不碰。陈虹任医师指出,其实只要避免接触孕前妈咪吃了会过敏的食物,其他食物就不需要特别禁止食用。有医学文献研究发现,若是孕妈咪本身对于某些易过敏食物不会过敏,即便吃了那些食物,也不会导致宝宝过敏。饮食方面还是以均衡、天然为主,不要吃过多含有香精或食物添加剂的食物。在环境部分,则应该尽量避免接触污染环境,像是二手烟是一定要避免的,还有汽机车的废气、烧香拜拜的悬浮微粒、家中新装潢的油漆…等,都可能增加宝宝的过敏机会。
出生后,以母乳哺喂为主;若是母乳不足,建议喝适度水解蛋白的奶粉,以减少过敏机率。副食品不要等到7、8个月才接触,4~6个月就可以吃了;等到孩子再大一点,摄取均衡饮食是最重要的,尽量避免让孩子吃垃圾食物;还要勤洗手、多运动、充足睡眠…等,虽然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但也是预防过敏最基本的方法。
改善过敏儿的过敏反应倘若孩子已有过敏症状应该如何改善呢?陈虹任医师指出,多数小宝宝的过敏症状都是发生在皮肤,而有异位性皮肤炎的肌肤保养原则就是温和清洁、加强保湿。皮肤有一层角质层,是天然的保护屏障,以适合体温的水温清洗即可,应避免水温过高,以免降低皮肤防御能力、加重发炎反应。平时少外出的小宝宝以清水洗澡就可以了,若是有较脏污之处,则应选择婴儿或过敏肤质专用的沐浴乳,较不会破坏肌肤的保护层。再来就是加强保湿,宝宝洗香香后,水分尚未全干之前,应该赶紧擦上婴儿专用的乳液,使肌肤留住水分。必要时,早晚或一天多次补充身体乳液,可加强肌肤保湿。
有过敏体质的孩子,一定是接触了过敏原,才会引起过敏。大部分的台湾孩子是对于尘螨过敏,家中应备有空气清净机以及除湿机,减少尘螨量;尘螨喜欢藏匿于寝具之中,除了使用防尘螨寝具之外,每2星期应以55~60℃的水浸泡5~10分钟之后,再进行清洗及暴晒寝具,才能将尘螨量降到最低。此外,病毒感染也会诱发过敏,陈虹任医师表示,许多孩子平常都不会过敏,可是只要一感冒就会开始气喘,因此,减少孩子病毒感染的机会,平时勤洗手,也能减少过敏的发作。
若是以上注意事项都做到了,但孩子的过敏现象还是很严重,就应该积极就医。爸比妈咪都很害怕服药的副作用,但现在的过敏药物已经改进很多,也有吸入性的药物,可以帮忙控制过敏症状,只要找合格小儿科医师诊断开立药方,其实不用担心!
中医这样说:过敏是与内脏腑功能失调、个人禀赋(先天的体质、遗传)有关系,加上外因影响,像是细菌、病毒、霉菌、季节、温度、湿度…等外在变异的状况,导致身体出现异常反应。林怡如医师表示,中医看过敏主要认为当身体面对外来者的侵入,为了将敌人消灭会有发炎反应。但防御力不够强,兵力太弱,零零星星打着战,却总是打不赢,于是一直处于打战状态,变成慢性发炎反应,若能够增加免疫力、提升保护力,这场战争就可以速战速决了。
提升免疫力改善过敏,中医会依照孩子的情况,斟酌合适的中药、针灸使用以及饮食生活的卫教。但林怡如医师提醒爸妈仍需回到免疫力提升的部分,尤其提醒孩子的生活作息也是非常重要,若孩子晚上睡眠不足,免疫力下降,过敏状况就会更容易发生。
穴位敷贴中医强调配合季节调理调养的重要,以「冬病夏治」的原理,特别在「三伏天」(冬季另有「三九天」)日,结合中医经络循行、敷贴疗法的预防性治疗,将药物敷贴在背部的腧穴,使药物经由皮肤吸收后 *** 穴位,造成局部皮肤充血与灼热感,达到增加免疫力、减缓过敏反应及改善过敏体质的效果。
如果身体正在有些发烧、发炎…等不知的病源或是皮肤病变、破损,还有怀孕中的孕妈咪,如有上述现象,担心药物会影响胎儿,应避免使用三伏贴。其他大部分的人,连5岁以下的孩子也能够使用三伏贴。林怡如医师提醒,不同年龄,使用三伏贴的时间长度不同,大朋友可能贴4小时、小朋友贴2小时;医师取穴时会交代时间,若是贴著的时间太久,皮肤可能会发生起水泡…等副作用,请按照医师指示使用。
穴位 *** 吴明珠医师指出,爸比妈咪可以每天早晚花5分钟帮孩子从印堂沿着鼻梁两侧 *** 到鼻翼旁的迎香穴,来回指压2分钟,最后指压颈部两侧风池穴1分钟。以及教导孩子针对虎口中间的合谷穴进行 *** ──以对侧拇指按在穴位上,朝小指方向均匀地用力;或拇指、食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拇指下压处取穴。
林怡如现职:嘉义*教医院中医部主治医师 学历:中国医药大学中医学士、成功大学物理治疗学士 经历:专技高考中医师及格、专技高考物理治疗师及格
吴明珠现职:吴明珠中医诊所院长 学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博士 经历:台北市立中兴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婴儿与母亲杂志中医顾问、育儿生活杂志中医顾问、常春月刊中医专栏作者
陈虹任现职:馨蕙馨医院小儿科主治医师 学历:高雄医学大学医学士 经历:高雄长庚医院儿童内科住院医师、高雄长庚医院儿童胃肠肝胆科总医师、中华*儿科专科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