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3 20:4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2 18:12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变的认识如下:
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在最与当时生产力相适应的地区形成一个经济重心,这个地方也就是国家和当时社会最主要的经济区,一般表现为人口数量大,农业发达,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在历史上有过三次经济重心南移,使得经济重心从长江流域慢慢移到黄河流域。
黄河是中国古代北方人民生活与生产的核心,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民因在黄河冲击而成的广阔平原中耕地种植生活、劳作,才能获得经济上的富裕。在农耕经济时代,经济重心即是农业重心。第一次经济重心南迁之前,黄河流域农业水平高,所以北方是经济的核心所在。
农耕自然经济
农耕自然经济是一种安定自守的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原始农业产生后,自然经济就存在了。主要由自耕农经营,具有几个特点,分别是封闭性、狭隘性、保守性、自给自足、对外界依赖性较小。
中国古代也有为数不多的海洋贸易,但在海外经济往来中,主要是一种“赐”、“贡”的贸易形式,属内敛型的海洋贸易。比如明朝郑和七下西洋,船队满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中国特产,到外国后,都是把这些特产“赐”给当地的国王。同时接受该国的所谓“贡品”,比如象牙、香料、珊瑚、珠宝等特产,并不计较经济得失,属于一种友好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