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中世纪但丁《神曲》笔记打卡√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3 16:3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7 03:09
《神曲》是一部梦幻文学。35岁的诗人但丁迷失在一片黑暗的森林,正当彷徨时,森林中出现了身穿白衣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并使他摆脱了险境,带领他游历了地狱,净界。
登临地狱之门,但丁顿时感到阴郁森然,大门上写着,凡事走进来的,把一切希望都抛在后面。意思是说,被罚到地狱受刑的人,是没有希望获救的。地狱就像一个倒立的漏斗,共分九层,他的底部直达地心,身处地狱里的灵魂,都是生前犯罪,被罚在这里受刑的,罪孽越重,就安置在越下层。
净界又被称为炼狱,是灵魂赎罪的地方,生前罪孽较轻的灵魂,在此*。等到断除孽根,便可超生到天堂。如果*不好,恶性不改,那么仍可能被打入地狱,身处炼狱的人,通常有努力自信的愿望,因而都会怀着忍耐的忧郁和获救的希望。
地狱里晦暗暴力,充满了痛苦绝望。游罢净界,维吉尔突然失踪,忽见东方红光一闪,紫雾缭绕,五彩缤纷,天上仙乐缥缈而来,只见天们簇拥着一位身穿长袍,蒙着雪白披纱,披着绿色披肩的仙女翩然而至。她,就是但丁心目中的女神—贝阿特丽齐。
在她的引导下,但丁开始游历天堂,天堂也分为九重,分别住着英明君主,圣明的哲人等等。这里是无忧的居地,幸福的精灵在此永久居住,这里到处流光溢彩,气象万千,欢乐无限。获得圣母恩准之后,但丁目睹了上帝高贵的尊容。但只匆匆一面,诗和梦境戛然而止。
长诗写的是作者的梦游,表达的则是深刻而现实的主题。它用象征隐喻的方式探讨人类的灵魂如何才能获救的大问题。具体说来,就是人类在黑暗,暴行猖獗的时代,个人如何从迷惘的牢狱中经过困难,追求和考验,找到解决方案,臻于完美与至善。
实际上,《神曲》力图为现实中身处苦难而无所适从的人指出一条获救的道路。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让人坠入苦难的深渊的呢?长诗开篇的那片黑暗的森林,象征着人生中的迷途,拦住诗人前进的那个一头狮子,一只豹,一匹狼,分别代表着野心,淫邪和贪欲。
诗人以隐喻的方式告诉人们,野心,淫邪,贪欲,嫉妒这四种丑恶的情欲是人们走向光明的障碍,人类罪恶的源头就在人自身深处的那个丑恶的情欲,这是但丁对当时的佛罗伦萨,意大利乃至整个人类的处境的思考。
诗的开篇就开门见山的提出来关于人类的灾难与人类自身的关系以及人类如何走向至善至美境界的问题,那么人类怎样才能走出迷津,摆脱困境呢?
接着诗人详尽地描写了地狱的凶险和炼狱的艰辛,天堂的美好。其用意就是惩恶劝善,他力图告诉人们,只有苦苦*,摒弃世俗行为和思想意识上的罪恶才能达到天国乐园的境界。以此为出发点,揭示出人类追求完美的过程,理智,信仰或者爱对拯救人类的作用。
按照*教的观念,人类要上天堂,唯一的桥梁就是教会,神曲却不这样认为,人达到天堂,不需要教会,而是人自身的*,引导但丁游历地狱,炼狱和天堂的分别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和但丁爱着的情人—贝阿特丽齐。
维吉尔代表理性和智慧,贝阿特丽齐代表信仰和爱,让维吉尔带领游历地狱和炼狱,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崇拜,对蒙昧主义的否定,更注明了理性知识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的罪孽,克制人的四大恶欲,但是维吉尔只能引导但丁游历地狱和炼狱而不能上升到天堂。
因为在但丁看来,理智和知识这两者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到达天堂那至善至美的境界的话,还要借助代表信仰和爱的贝阿特丽齐的引导,贝阿特丽齐是但丁早年的恋人,他9岁时初见贝阿特丽齐,就被她的美丽和高贵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9年后两人在街上偶然相遇,但丁对她产生了强烈的爱情,此后写了一系列诗歌,抒发对她的强烈的爱,24岁时,贝阿特丽齐华年夭折,但丁悲痛欲绝,随后又以滔滔不绝的诗情抒发对她的哀思,他对贝阿特丽齐的爱原本就是一种世俗的爱情。
但是在《神曲》中,当年那个被他深爱着的女子已经变成了圣洁的被天使簇拥的偶像,世俗的男女之爱已经升华为博大的精神之爱,也就是圣母玛利亚之爱,上帝之爱,人类之爱。正是代表这种爱与信仰的贝阿特丽齐最后引导但丁游历天堂并接近上帝到达了至善至美的境界。
由此说明,爱和信仰才领导人到达至善至美的境界,就现实的针对性而言,那些安置在地狱的人都是现实缺少爱而犯下诸多罪恶的人,他们因做下的恶而永劫不复。那些安置在炼狱的灵魂是可以在苦苦的*以后,内心充满了爱以后才灵魂重新获救,上升到天堂。
很显然,《神曲》中表达的爱和信仰带有浓厚的虚幻色彩,但是作者把这种爱与信仰,乃至整个人类的悲苦与欢乐的命运结合起来,与现实中的人的自我*与社会的变革,改造结合起来,因而又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和事实性。
《神曲》整体的框架是遵从*教的世界观,因此,可以说它是一部中世纪的总结性的史诗。然而,诗篇的主体精神又具有新时代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诗人充分肯定知识,肯定人的智慧和理性的力量,肯定个体的人自我努力和实现价值上。
总之,《神曲》带有浓厚的宗教意识(中世纪宗教的人本意识)&古希腊的世俗人本意识,带有新兴市民阶级的那种个体人本意识,体现了文艺复兴个性解放的思想萌芽,透射出新世纪人文主义的曙光,在这个意义上讲,《神曲》既是中世纪人文史诗性的巨著,又是欧洲近代文学的先声。
但丁是总结了一个时代,又开启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巨人。
笔记编辑:卯冬
授课老师:蒋承勇 浙江工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