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有什么传统文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2:2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22:15
芜湖传统文化(特指公元1804年以前未经欧风美雨浸侵的芜湖本土文化)广义上讲,就是芜湖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作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概括起来说,主要是由科技文明、工商文明、宗教文明和市民社会文明这四大块构成的。由于芜湖历年来为天下“冲要”之地,所以芜湖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特点。那就是开放、包容、创新、重商。芜湖传统文化的结构与特点,决定了芜湖文化是与经济联系密切、互动性强劲、优质的市民文化,它主要体现在:
一、科技文明是当今芜湖科技创新的文化底蕴
历史上芜湖人的科技创新成果在十几个方面有三十多项在中国和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领先地位。
先进的冶金铸造在冶金铸造方面,大工山的古铜冶自周秦至宋绵延千年,方圆百里,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直接用煤做燃料进行冶炼。其冶炼方法和铜矿开掘方式对中国青铜时代产生巨大影响。其遗址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芜湖的冶铜场景激起李白的创作热情,产生了中国文学史第一个工人形象——赧郎。蕴藏着重大的旅游开发价值。芜湖又是较早进入铁器时代的地区,干将莫邪美丽的铸剑传说,在神山上留下了众多的有待开发的旅游景点。钢铁工业的发展到了明清时代,中国出现了“铁到芜湖自成钢”的美誉。芜钢工艺代表了西方炼钢技术传入中国之前当时中国炼钢的最高技术水平,它衍化出了芜湖“三刀”等钢铁制品。芜湖“三刀”对长三角影响巨大。特别是张小泉、赵云生剪刀是中国三大品牌剪刀中的两大品牌,均渊源于芜湖。芜湖铁画更是中华一绝,闻名遐迩。至今,每年还铸造着近亿元的gdp。生产、加工、安装、销售等领域还容纳着5000多人的就业。芜钢工艺的逻辑结果就是当今亚洲铸管产能第一的新兴铸管厂。
中江古道的优势资源历史上芜湖人参与修建的中江古道,是中国古代极为重要的水利交通工程,它不但使长江与太湖相通,而且使长江经太湖畅畅入海,更通过无数水系使长江、淮河、黄河、珠江等中国主要的江河湖海联成一气,互通舟楫,实现了变水害为水利的目标,加快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这条古道有许多段人工运河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运河(例如胥河),为人类文明贡献了聪敏才智。现在在此故道上修建的芜申运河,总投资在16亿人民币,从芜湖至上海的航行距离比走长江缩短130多公里,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将对沿岸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完善的圩田耕种法宋时,芜湖人在沈括的指导下,发明完善了圩田这种在农业史处于领先地位的——“水稻农田耕作法”。此后,芜湖人又主动引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越南优良水稻品种——占城稻,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为清代芜湖成为四大米市之首,也为当今袁隆平院士在芜湖成功实现“种三产四”奠定了基础。值得指出的是万春圩不但是先进的水稻农田耕作法典范,更是农村村庄、规划典范。万春圩中水路陆路交通完善,村庄依水而建,科学合理,完整地体现了人水相依、人水相宜、天人合一的崇尚自然的环保主义理念。
发达的船舶制造业历史上,芜湖的造船业极为发达。春秋时代,中国人创新的16种军事上新的战术战法,有两种是芜湖人发明的,而这两种战术战法都与船——“馀皇号”有关。“馀皇号”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战舰。三国时期,孙权的五楼船作为战舰作战于长江。雍正年间,杭州的北新关大量停泊着芜湖生产的“报浆船”,这种船是当时中国内河行驶的72种最先进的船型中的佼佼者。发达的造船业为新中国成立以后,芜湖作为重要的海军军舰生产基地之一奠定了重要基础。芜湖之所以今天造船业较为发达,年gdp在20亿左右,从业人员在2万人左右,并拥有众多的造船工业园是有历史根源的。
名扬天下的制药品牌明清时代芜湖就成为中国重要的制药中心。被称之为全国“四个半药房”之半个药房的芜湖药业,对海内外影响巨大。当时出现了外国使臣在归国之前都绕道芜湖购买中成药带回本国的情况。时至今日,芜湖制药业在国内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产业大军。其中,三益制药厂的外用药中国产能第一,张恒春制药厂品牌药品奇胜胶囊在改制的时候无形资产价值拍出了5个亿。2010年,芜湖的制药产值达到28个亿,企业达到了16家,经营企业468家,从业人员达到了2万人。传统产业为进一步发展生物制药业奠定了基础。
支撑长三角纺织业的印染织造明代大科学家宋应星在其科学巨著《天工开物》中说“织造尚松江、印染尚芜湖”,芜湖作为浆染业中心,有300多年的历史,可见芜湖化学工业的发达,其技术派生出了苏州的“踹布”,无锡、南通等地的“蓝印花布”的技术。对长三角纺织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芜湖浆染技术在中国传统纺织业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部中国纺织史应该说就有半部芜湖浆染发展史。
悠远的制瓷技艺近年来,中科院和中科大专家们多次发掘和不断研究繁昌柯冲窑,一致认为芜湖繁昌窑是人类制瓷上第一次大规模运用二元配方的地方,这是制瓷上*性的创新,为人类物质文明和新材料的发现与应用贡献了聪明才智,其遗址已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蕴藏了丰富的旅游开发价值。
繁昌窑还奠定了芜湖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支点的不可动摇的地位。近年来德国汉学家在马来西亚海域发现了大批繁昌窑瓷器的沉船,甚至在柬埔寨吴哥窟中都发现了繁昌窑瓷片。
二、工商文明是芜湖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内在驱动力
芜湖是徽商经营最早最成功的城市之一。历史上工商业极为发达,曾经是中国浆染、炼钢、米、制药、造船五大产业的中心城市之一,其工商地位明清时与北京、汉口、佛山、苏州并齐,位在扬州、杭州之前,被誉为“天下四聚”城市之一。工商文明在中国乃至世界工商史上占有杰出地位。
1、芜湖积淀了诸如张恒春、同庆楼、耿福兴等几百个工商业的老字号。历史上芜湖人商标意识非常强,仅清朝芜湖就有“葛永泰”等18个钢材免检商标。
2、芜湖人俞谟于明朝永乐年间,在北京上三条胡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会馆,开了中国会馆文化的先河。会馆是联谊乡情、规范行规的商业制度和场所,会馆发展至今便是遍布世界的唐人街。解放初期,芜湖还留存有潮汕、山东、福建、江西等21所会馆,这一创举是对世界工商文明的巨大贡献,重建中国会馆文化休闲旅游区是大手笔、高起点、全方位、国家级的三产项目,蕴育着巨大的商机,弘扬会馆文化把它作为重要的城市名片是扩大芜湖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的华人商会联系的重要渠道和实现途径。
3、芜湖历来亲商、和商、重商,早在清代芜湖就在中国较早地出台了《保商章程》,从制度层面和*环境上为芜湖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芜湖是资本主义萌芽较早产生的地方,创造了很多新式的商业业态和管理方式。到了清朝,芜湖人建立了中国最大的竹木、棉布、粮食、钢材交易市场,具有“买天下,卖天下”的气度,号称“有聚无产”,更值得一提的是芜湖人创立了可能是世界钢材交易市场第一个管理办法——《贩运钢筋章程》,影响深远。
4、芜湖关税文化发达,明成化七年,**就在芜湖设立工关,到清朝中后期芜湖关已成为中国八大关之首,芜湖“最以关饶天下”成为税收最多的常关。《芜湖榷关志》中对关税的收取、管理等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思想。与此同时,芜湖的经济中介组织极为发达,黄汴在《天下水陆行程》一书中称赞芜湖牙行“利心轻”,可见当时芜湖税赋环境和办事效率。芜湖工商文明对今天的经济建设影响深远。
三、市民社会文明是芜湖营造良好科学民主氛围的社会根源
芜湖连南贯北,承东启西,水路杂成,历史上为中国冲要之地,是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最佳聚集地。历史上通过三国、两晋、明清三次大的移民,早已成为一个开放、包容性的移民城市。并且宋以后,就形成了以市民生活为主体的市民社会。在整个封建统治的大环境下,是封建统治相对薄弱的地区,是有利于科学和民主因素产生的地方,是有利于较早迈入近代和现代化的地方,它具体表现在:
1、从技术输入和宗教输入的情况看,它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2、市民自治能力很强。芜湖历来会馆文化发达,商会作用巨大,清朝芜湖人曾利用会馆取得了争取雍正皇帝罢免江夫河蓬岁征银的胜利,明代芜湖人在县令父子抗倭战死,芜湖人在没有行政领导的情况下,通过以阮弼为首的各种商会,自我组织击溃倭寇,保全了芜湖工商业的繁华和社会稳定,取得了芜湖历史上首次抗击外国侵略者并取得全胜的战绩。
3、芜湖人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各种正教的教民千百年来和谐相处,民风淳朴,处事和平,不走极端,从无暴力和邪教事件发生。
4、芜湖人有提篮小卖的传统,小商小贩遍布大街小巷,人人创业,个个致富,小本经营起家以后便走向长三角乃至海外,人人想当小开,个个晓得快活,体现了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民主的价值观,芜湖人极少崇拜权威,甚至街上没有贞节牌坊,没有城墙,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开放、包容的态度。这也就是中国许多反映市民社会的文学作品的作家都有在芜湖从事写作经历的原因。例如,《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儒林外传》的作者吴敬梓等,《聊斋志异》、《官场现形记》等一批有影响的作品均有对芜湖的描述。这在近代文学史上是独特的风景线。较高的市民素质和开明的人生态度有利于科学民主氛围的营造,有利于现代制造业的兴起和发展,是不言而喻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22:15
中江塔巍然耸立于青弋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江堤上,半依闹市半偎江,古人誉之为“江上芙蓉”,系芜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江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续建落成。楼阁式砖木结构风水宝塔,八角五层,每边长4.1米。塔高43.7米,其中塔刹高10.16米。每层四窗,错置相间,每窗左右各设一灯龛。塔内结构一至二层为壁内折上式,石梯盘绕。三至五层为空筒式,木梯依壁。门窗塔壁,精雕细刻。墙面各边均嵌有砖雕,尤以1~2层圆形欹柱两侧的砖雕雀替最为突出。1987年经省考古研究所组织维修,恢复了塔的出檐部分。八个角用转角斗拱支承老戗出戗,出檐深远。八个面补间斗拱用两朵支承檐桁出挑,椽子和飞子上钉望板,上覆鸳鸯瓦。修复后的中江塔巍然壮观,登临塔顶,万千景象,尽收眼底。 中江塔堪称为芜湖地域位置的标志。
中江塔雄视双江,影映二水,晨曦夕照,塔影长长,朝映浩浩大江,夕移清清弋水,波光塔影,美不胜收。入夜,月华皎皎,渔火点点,月升影移,波荡影晃,伴之涛声铃声,更令人陶然悠然。
1988年,芜湖市*重修中江塔,使之以新的雄资与现代化大厦,多功能防洪墙交相辉映于双江之畔,构成一幅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比肩同立的独特的风景画。
古时候,人们把长江的从九江至京口(镇江)一段,称为中江,而芜湖适得其处,故有中江之名;又说古有中江,东通太湖,西流长江,芜湖古地即在中江畔,因而称芜湖为中江,中江塔因此得名。早在东晋、南北朝时期,该处的小塔就成了长江、青弋江两江船只夜航的灯塔,也是船只进入芜湖的航标。
价值评定:中江塔历时60年建成,跨明清两代,融明末清初建筑风格于一身,成为芜湖周边远近皆知的古建筑。古时候兴建此塔,除有镇住青弋江口,守持长江中流关锁,具有军政经济意义之外,还可弥补芜湖神山、赭山、镜湖、白马山等六秀之不足,以增添芜湖景色。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的中江塔,屹立江口,独显其身,望大江东去,观人间变迁,成为锁定在江城人们心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美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