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2:18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7-04 07:08
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国土资源是国脉所系、民生所依。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交换的日益频繁,下面懂视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国土资源调研报告,一起看一下吧!
国土资源调研报告篇1
信息化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基础,通过信息化工程建设,可以形成面向保护资源、维护权益、支持发展、服务社会,形成“天山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全面提高国土资源管理与服务水平。近年来河南省##市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不断探索、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在规划的引导下,以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际需要为切入点,率先实现建设用地预审、建设用地审批、土地供应审批、采矿权管理等业务的网上审批,开通综合事务管理系统,建立起以政务信息网络为平台,以网上审批为核心的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体系,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就##市的信息化建设在国土资源工作中运用情况进行分析。
一、##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统筹规划,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任务
20__年9月,##市国土资源局按照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关于开展金土工程一期建设的通知》,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主要业务工作,以公开、透明和服务为目标,以市局和两个试点县(修武、武陟)为示范,以应用系统、基础数据库和网络建设为重点,全面开展金土工程一期建设。2006年11月,该局专门成立了金土工程办公室,结合《##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统筹规划,制定《##市金土工程一期建设方案》,通过了国土资源部信息办组织的专家论证,明确了##市金土工程一期建设目标: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功能,形成覆盖全市的上下联动、科学规范的网络化国土资源主流程管理;建立全市国土资源数据网上获取、汇总和上报通道;形成以门户网站为主要形式的全市国土资源信息服务体系。重点部署研发5个应用系统,安装集成部下发的2个业务系统,进行5个数据库的建设,同时以修武、武陟两个县为试点,开展县级应用系统建设。
(二)完善网络,建立数据传输通道
该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成符合国土资源业务特点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一是完成了对局域网升级改造。为实现内、外网完全物理隔离,在原有外网网络基础上,专门铺设一套内网线路,并为全局每台电脑加装隔离卡和硬盘,采用双网布线、双硬盘加隔离卡的方式,建成了物理上完全相互隔离的外部局域网和内部局域网。其中外网与互联网连接,形成互联网访问、信息服务和非涉密业务系统运行的网络平台;内网与省厅视频专网和市政府电子政务内网连接,成为涉密业务系统运行的网络平台。二是建设了覆盖全市国土资源系统的政务内网。本着节约资金,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充分利用市政府电子政务内网网络资源,与市政府信息办联合下文,明确了各县(市)区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建设任务,负责所在辖区国土资源部门的政府内网光纤的接入工作,建成了覆盖六县五区及五个二级单位的国土资源政务内网,实现了市、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互联互通。三是加强了网络安全建设。首先,为国土资源政务内网各节点添加了防火墙,加强网络防护,并采用技术建立虚拟专网,实现网上业务数据的加密传输;其次,增加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设备,重点防护数据中心基础数据库的安全,确保全市国土资源主干网的安全、畅通、保密。
(三)增强设施,建立市级数据中心
为了满足数据存储和业务应用的需要,该局搭建了市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符合国土资源业务运行、数据存储的市级数据中心,将全市基础数据统一存储在市级数据中心,县级作为应用终端可远程访问各类基础数据库,并通过交换程序实现市、县两级的业务数据的交换与共享。首先,完成了服务器机群系统安装与调试,包括数据库节点、应用系统服务节点、数据交换节点、网管及防病毒节点、备份服务节点、信息服务节点、视频切换系统、机柜及其他机群辅助构件;完成了存储系统和备份系统的建设。现已安装高性能服务器10台、4.8t存储设备1套、40t备份设备1套,网络交换机6台,20千伏安不间断电源1套。其次,在系统软件方面,主要完成了操作系统、oracle数据库、arcgis平台、存储备份系统的建设。
(四)结合实际,大力推进业务系统建设
该局结合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的实际需要,积极开展了各种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先后完成了耕地保护业务应用系统、矿产资源管理业务系统、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的建设;同时,为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还同步开展了信息服务系统、地籍管理业务系统和综合事务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的建设。
一是实现主流程信息化。针对国土资源行政审批业务具有审查环节较多、审批时间较长、材料复杂多样等特点,该局建成了建设用地审批、建设用地供应等业务的网上审批系统,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和用地单位的报件一律进入该系统报批用地;建成了矿业权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划定矿区范围、采矿权设立、变更、延续、注销等5项业务的网上申报、审查;建成建设用地预审网上审批系统,提高了预审和规划修改工作质量。
二是实现网上图形辅助审查。建成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专用图形综合查看功能,用于文档、扫描图件、矢量地图和附加材料的浏览以及扫描图件的配准、拼接,提供坐标配准、图件自动拼接、坐标套合、局部矢量化等功能;支持基于arcgis基础数据库的图形辅助审查,全面实现建设用地的网上图
形辅助审查,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审查、基本农田占用审查、违法用地审查、压覆重要矿床审查、用地界限审查等。
三是实现部配发系统界面集成。将国土资源部配发的建设用地供应备案系统和执法监察管理系统进行了界面集成,连接了数据中心的oracle数据库,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与共享,已在相关科室安装部署到位,并开始使用。
四是完成建设用地审批系统县级试点建设。为了网上审批在全市全面推广,该局选定修武、武陟进行了县级网上审批系统的试点建设,现已开发完毕并顺利部署,实现了修武、武陟国土资源局建设用地预审、农转用审批、土地征收审批、单独选址用地审批、土地供应审批等在内的网上审批,目前该系统正在试运行,其他县(市)区局也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五是实现全市国土资源公文网上传输。该局于2006年初开通网上公文传输系统,实现全市国土资源部门行政公文传输和非行政公文的内部流转,实现网上传送公文即时送达。随着金土工程的建设,将公文传输系统纳入金土工程统一平台中,实现与业务系统的对接。
六是实现无纸化办公。为了进一步提高日常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该局开发部署了综合事务管理系统,与金土工程网上审批系统采用统一平台,实现了与业务系统无缝衔接。共包括收发文管理、督办管理、信访登记、信访复查复核、车辆管理、燃油管理、物品管理、会议管理、接待管理、购物管理、请销假管理、工作台帐管理、公文交换等21项子系统,基本上覆盖了日常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收发文管理系统实现了记录每份公文的来文时间、答复时间、报送给谁、行文时限等内容,并提供公文审阅范围控制、审阅时限控制、发文拟稿、领导审阅、公文查询、公文会签、公文归档、公文删除、公文实时追踪等功能。
(五)夯实基础,加强数据库建设
准确掌握国土资源基础数据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加强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是金土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该局相继完成了五个基础数据库的整合建库工作,且通过国土资源部验收,为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是新建了四城区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完成了全市六县五区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整合;二是新建了全市1:1万基本农田数据库;三是新建了全市1:10万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四是新建了全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五是新建了全市农用地分等数据库。另外,还启动了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设;开发了基础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可视化管理和服务,对全市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统一的整合、存储和管理,并通过国土资源政务内网向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提供数据服务,做到了成果共享。
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成效
信息化和信息化建设使该市国土资源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是提升了决策水平
随着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建立和各种业务系统的深化运用,国土资源管理的各类数据不断完善,通过统一建库存储,全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能实时查询数据、掌握情况、分析问题、研究对策,提高决策能力和水平。利用综合查询统计系统,可根据用地报件标题、项目类型、建设用地面积范围、农用地面积范围、耕地面积范围、请示文号、收文日期、办理状态、所属县(市)区等多种条件组合查询用地报件,并将查询结果直接导出到e_cel文件用于形成各种汇总统计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二是促进了规范管理
在应用系统开发时,既考虑系统功能的开发,也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设计各种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审查内容和会审单位,实现了建设用地报批和批后供地等各种环节的无缝化管理。提供了对办理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的有效手段,通过流程查询,可根据报件标题、项目类型、报送时间范围、办理状态等多条件组合查询用地报批业务的流转情况,对逾期未办理或需要紧急处理的进行实时催办,提高用地报件审批效率。实现了绩效考核的量化标准,随时统计用地报件审理效率,统计每个部门审理报件所花时间、超时办理次数、节约办理时间长度,以量化的指标进行部门绩效考核。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国土资源规范管理。
三是提高了服务质量
利用网络快速传输的特点,减少市局与县局之间交流的时间,文件传送时间从原来的两三天缩短至几秒钟。报件电子化后,变原来串联式审批为并联式审批,报件可以同时发送到相关科室办理、会审。市局与县局用地报件审查规定时间从原来的各系统累计22天,分别缩短为10天和8天。此外,综合查询统计系统可自动汇总、自动统计数据,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差错发生。同时,从为民、便民、利民角度出发,该局开发了政务信息内网网站和互联网门户网站,将政务公开细化到全市国土资源具体业务管理中。
四是降低了行政成本
由于直接在网上受理和审查,在这种“虚拟窗口”的模式下,县局承办人员和业务申请人可随时在网上填写或补充相关申请材料,无需来回奔波。无纸化办公的实现,在提高办公效率的同时,大大减少纸张油墨的消耗;公文传输系统的开通,在提高传送速度的同时,也大大减少送件取件的交通费用。通过信息化建设,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每年可节约大量的办公经费。
五是促进了廉政建设
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不仅提升了国土资源管理水平,还最大限度地将行政权力运行的整个过程置于“阳光”之下,接受广泛的社会监督,有力地促进了国土资源系统的廉政建设。所有报件一律通过网络进行报批,增加了透明度,防止与避免了暗箱操作。县国土资源局和申请人不直接找审批科室,收件和审查都按既定的程序运行,同时系统还对所有的环节都进行自动的约束检查,每一宗报件的办理人员、办理过程、办理时限、审查意见随时都可以在网上查看,监察和督查部门可件件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审批的公开、公平、公正。
三、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该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进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浅至深、从起步较晚到快速发展的各个发展阶段,经过几年建设,基本实现了全市国土资源申报审批管理的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主要做法体现在:
(一)领导重视、资金保障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技术要求高、投资额度大,涉及范围广。自2006年该市被确定为金土工程一期建设试点城市后,该局党组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将金土工程建设作为年度重点目标任务来抓。为了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了金土工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为确保金土工程一期建设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局长亲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其他党组成员及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各单位、各部门在局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形成全局“一盘棋”的良好格局。同时,市局主要领导多次向市委、市政府汇报金土工程项目情况,积极申请建设资金,市政府在资金上也给予大力支持,投入专项资金800余万元,确保金土工程各项业务建设对资金的需求,有力地推进了信息化工作的软硬件建设。
(二)立足应用、稳步实施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措施
信息化建设应以实际工作需求为向导,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工作,从需求上找切入点,从实际需要出发,做到边研究、边开发、边建设、边应用、边总结、边完善,建成一个用好一个,建成一个见效一个,在应用中发挥最大的功效。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涉及多方面内容、多个开发领域和多种业务类别,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中,只有集中资源,整合力量,抓住重点,才能避免重复建设,少走弯路,确保信息化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该局以建设用地报件网上审批系统建设为突破口,在规范建设用地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成功搭建了全市国土资源政务内网,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建立市级数据中心,提高了信息化应用水平。在此基础上,着力加快其他项目的建设速度,逐步建成矿业权管理系统、综合事务管理系统、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公文信息传输、城镇地籍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基本满足了管理需求。
(三)抓好培训、强化推广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为全面提高全市国土资源系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快应用系统的推广速度,为应用系统的正式运行奠定基础,该局注重统一组织培训,针对业务系统特点,由业务人员、技术人员分别授课,并设立系统支持热线,负责解答系统运用过程中的问题,促进信息化手段的全面应用。一是从2006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全系统业务技能竞赛活动,以竞赛活动的方式激发全系统各级干部职工学习热情,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二是各县(市)区组织本单位人员进行培训,强化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方法,为电子政务的推广打下基础;三是针对应用系统进行技术培训,对已完成开发的应用系统进行专项培训,使各业务科室熟练掌握应用系统的操作方法,确保应用系统能真正用起来。四是针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通过专业技术人员授课和实际操作,对系统的工作原理、操作原理、操作方法、一般维护、常见故障排除等进行专业培训,使技术人员能熟练掌握系统软件和硬件的维护管理工作,并能及时排除一般故障。通过选择修武县、武陟县作为县级业务系统建设试点,摸清了业务需求,完善了网上行政审查模式和业务流程、材料格式等,为网上审批系统在全市推广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国土资源调研报告篇2
人力资源在社会各种资源中,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人才决定着国家的兴衰成败,决定着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一切社会组织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知识和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人才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推动力量。
国土资源管理是人才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就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土地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秩序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和调整,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行政队伍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思想解放、能力强、技术硬、作风扎实的队伍就成为应对挑战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性的取胜因素。近期,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安排,按照国土资源厅开展“四个一”活动(建设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完善一套好制度,创造一流好业绩)要求,我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队伍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国土资源队伍建设总体情况
(一)国土资源队伍基本情况
__市国土资源局共有在职职工118人(在岗职工114人,退二线3人,关系未转1人),中共党员83人,女职工21人,少数民族职工56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有73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15人;年龄在35岁以下职工36人,在51岁以上的8人。局党组由6名同志组成,有调研员1名,副调研员2名。局机关行政编制25名(实际27人),机关后勤服务编制3名,内设办公室、地质矿产科、土地利用规划科、耕地保护科、地籍管理科、监察室、乡镇国土资源管理科7个科室,党群机构有局机关党委、工会、团支部;下设__市地籍管理站(编制27人,全额拨款)、__市土地勘测规划整理中心(编制21人,全额拨款)、__市矿产资源管理所(编制21人,自收自支)3个事业单位;局派出古城、上桥、东塔、板桥、金积、高闸、扁担沟、金银滩、马莲渠、郭桥、孙家滩11个国土资源管理所(编委批复为10个乡镇所,编制22人,全额拨款)和太阳山国土资源分局;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直属__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编制10人)。
(二)国土资源队伍建设工作情况
近年来,在国土资源厅党组的领导下,市国土资源局大力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强力推进基层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扎实构建反腐倡廉体系,努力探索构建国土资源特色文化,使国土资源队伍综合素质有了新的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跃上新的台阶,行风政风出现新的气象,各项工作取得新的业绩。
一是以班子建设为重点,提高干部工作能力。建设一个好的班子,是加强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市国土资源局十分重视和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科学合理地调整了领导分工,充分发挥每位领导统揽全局、驾驭工作、处理问题、贯彻执行的能力,使领导班子切实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抓学习、抓业务培训、抓作风建设得到有效推进,带动全局人员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显著改善。
二是以效能建设为抓手,夯实国土资源工作基础。通过认真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制定了《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市国土资源局工作规则》、《考勤考核奖惩制度》、《绩效考核奖惩制度》等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激发干部职工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切实纠正“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等不良现象,强化了职责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国土资源各项基础工作得到有效加强。
三是以基层建设为起点,树立国土资源窗口形象。基层国土资源所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前沿,是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体制调整前,市区国土资源所为乡镇办事机构,业务上受上级国土资源局领导。体制调整后,改为市国土资源局派出机构,人员全部依照公务员管理,通过加强国土资源所基础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形成了一套形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考核机制,在国土资源依法行政、服务群众中发挥出窗口作用。
四是以廉政建设为要务,打造廉洁高效干部队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精神,将廉政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推进全局廉政建设。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注重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行为制定了《__市国土资源系统廉洁从政若干规定》;以推进阳光政务为重点,坚持做到政务公开,并积极拓展公开的范围与渠道,全面公开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办事权限、办事时限、办事结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认真开展“三服务一推进”主题实践活动和 “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对各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督察,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严格考评,并作为领导干部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有效提高了自我约束能力。
二、当前国土资源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相对不足。高学历、高级职称专业人才奇缺,不能适应技术业务工作要求。国土资源事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明显不足,一方面,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更加有赖于科技支持,但科技人才数量少、层次低,全局没有高级职称专业人才,中级职称专业人才有15名,占全局人数的12%,初级职称专业人才有21名;从学历看,局机关及局属事业单位高学历层次人才也相对短缺,现有研究生学历2人,但属非国土资源管理专业技术专业;本科学历23人,占全局人数的20%,大专学历50人,仅占全局人数的40%,从当前发展形势看,国土资源主要技术业务方面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伴随着事业发展带来的专业技术人才年龄梯次比例不当、青黄不接等问题比较突出。
2、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是为了激发和调动优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人才的激励机制包括人才的分配激励机制、奖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从近几年国土资源工作内容来看,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很多,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配机制不完善。高度统一具有刚性的工资制度使得工作人员的利益分配与工作成果没有多大的关系,造成干好干坏都一样的思想认识比较普遍;二是奖励机制落实难。由于缺乏财力支持,各种奖励的经济利益不高,对干部职工缺乏吸引力,难以有效落实奖励机制对各项工作的推动作用。
3、队伍培训不规范、培训效果不明显。首先是培训不规范,缺乏科学有效的培训计划,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一旦遇到其他活动或重要工作,学习培训就要让路,培训课程缺乏系统性和长远计划,培训效率低下;其次是培训效果不明显,现行的培训教育政策关注领导层人才多,关注普通工作人员少,培训方式单一,存在赶形势、走过场问题,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4、队伍精神状态不佳,事业心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不思进取,责任心不强。有的干部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不主动考虑和履行岗位职责,办事拖拉无效率,安排的工作敷衍了事,甚至误事;只讲报酬、不讲工作,只讲索取、不讲奉献,造成局长推着科长干,科长推着一般干部干的局面。二是不钻业务。有的干部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学习缺乏钉子精神,没有带着问题去学,没有深入进去学习,没有及时掌握近几年出台的国土资源法规、政策,学习效果不明显,业务不精通,不懂装懂。不能与时俱进地逐步提高业务水平,工作能力不能适应本职岗位需要。三是大局意识不强。部分干部本位思想严重,缺乏大局意识,科室、同事之间沟通、配合不足,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影响了机关重大工作进展;还有个别同志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爱当评论员,不琢磨事,爱琢磨人,影响了团结,影响了国土资源局的形象。
5、队伍思想观念不新,开拓精神不够。有的干部思想因循守旧,缺乏锐气,不推不动,满足于一般常规性工作任务的完成;有的干部得过且过,应付了事,不研究新政策,不分析新形势,不适应新变化,不善于根据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无法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6、队伍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效率不高。有的干部工作纪律散漫,上班迟到早退,脱岗串岗,无所事事,习惯于传播小道消息,搬弄是非;有的上班时间上网玩游戏、聊天,工作没有目标追求,对自己要求不严;现在需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工作多,这就要求我们体现出超前服务意识。如果仍然习惯于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墨守陈规,工作不积极、不主动,标准低、效率差,就会影响工作的运转效率。
7、队伍建设制度落实不到位。目前,机关各项制度都比较完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但有的制度执行得不到位,没有完全按制度办事,还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难以确保各项任务的有效落实。
三、国土资源队伍建设对策
面对新形势,国土资源部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正确处理好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关系,按照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国土的原则,按照国土资源厅“四个一”活动的具体要求,坚定不移地继续重视和加强国土资源队伍建设,以队伍建设推动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构建保障土地管理科学发展的新机制,为促进__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完善一套好制度,规范队伍行为。依据“以人为本、制度管人”的管理理念,对现有各项制度进行全面修订和完善,建立督促检查和考核奖惩机制,坚持按制度办事,按制度考核,按制度奖惩,保证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目前,我局工作规划、党建工作制度、效能建设制度、依法行政工作制度、政务事务工作制度、人事管理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业务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规定、绩效考核奖惩制度、督查督办问责制度等各项制度在原有的基础上,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修改完善。制度再好,不严格落实,就是一张废纸,下一步关键抓制度落实,通过对违反制度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理,警示整个队伍,才能在全局形成“行为规范、动作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工作机制。才能打造出一支纪律严明、行为规范的队伍。同时,要充分发挥科室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奖惩作用,以调动科室的工作积极性来推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建设一个好班子,增强队伍凝聚力。要紧紧围绕厅党组决定和精神,不断推进班子建设。对国土资源厅和市委、政府已出台的有关班子、干部人事管理办法和规定认真梳理,建立科级干部轮岗交流机制,建立科级后备干部库,实行动态管理,鼓励科室负责人竞争上岗,以点带面,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科学合理地调整领导分工,充分发挥每位领导统揽全局、驾驭工作、处理问题、贯彻执行的能力;坚持每月中心组学习制度,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科学谋划全年的工作,大胆探索国土资源管理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增强系统队伍的向心力,推进各项工作进展。
(三)注重素质培养,提高队伍战斗力。要重点加强队伍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训提高工作,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将队伍各项培训工作纳入分管领导年度考核内容,保障必要的培训经费,采取扎实有效的培训方式,坚持长期培训与短期集训结合,切实增强队伍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服务发展的本领、依法行政的本领,切实解决部分干部“工作能力不高和事业心不强”的问题。要教育队伍始终保持对工作的激情,奋发有为,敢为人先,把工作人员的激情引导到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上,形成严谨细致、求真务实、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坚决克服官气、暮气、惰气和俗气,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打造出一支“出能战、战能胜、不出事”的具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
国土资源调研报告篇3
一、__国土资源法律规范与法律体系建设
我国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分两个阶段颁布实施。
第一阶段:《矿产资源法》1986年10月1日、《土地管理法》1987年1月1日, 这是规范全国范围内国土资源管理的基本法律。之后,《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1年2月1日、《测绘法》1993年7月1日、《城市房地产管理法》1995年1月1日、《__省〈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1987年9月29日、《__省<矿产资源法>实施办法》1988年10月15日相继颁布实施。从此,我国对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由无章可循到有法可依,实现由人治向法制化过渡。
随后,__市结合国土资源管理的实际状况,于1991年9月2日颁布实施了《__市<土地管理法>实施细则》,首次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市、县、乡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法律地位,界定了基本的职责,推动了我市国土资源管理的机构建立、法制健全。
第二阶段,《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9年1月1日颁布实施。《__省实施<矿产资源法>办法》1998年7月1日、《__省〈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1999年12月1日颁布实施可以这样认为,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框架逐步构筑成型且颁布后的10年里,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有法可依的轨道。但这些有关的法律受到计划经济思路的束缚,政府及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从宏观上加强对国土资源的管理的力度还不够,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借鉴了国外对国土资源管理的好作法。矿法中最明显的就是对勘查、开发矿产资源进行行政许可,而且通过有偿的方式取得,探矿权和采矿权作为财产权,可以使用、受益和处分;土地法中对基本农田保护,城镇国有土地使有权出让、转让,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自然保护区土地等土地资源管理做了专项规定;全国人大、国家监察部、最高检察院、最高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对实施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触犯法律、法规、规定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使基层土地管理部门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便于贯彻落实。
在__市,随着国土资源经济在全市经济发展中所占的份额比例愈来愈大,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诸如对无证矿山查处取缔没有具体的标准、收购无证矿山矿石查处无法可依、违法用地行为查处难、执行难等,市人大、市政府清醒的认识到,要使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规范国土资源管理,就必须以立法形式制定我市有关规定,使管理规范更加具体,对违法行为处理便于操作。本着坚持“符合实际,适应形势,避免重复,补充完善,便于操作,有效实施”的原则,在不违背上位法的前提下,《__市土地管理办法》、《__市矿产资源管理办法》于2000年颁布实施,将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今后思路和想法,以我市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了国土资源规划的权威性,规划一经批准,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必须组织实施;明确了国土资源管理的全方位性,全过程的管理;强调了国土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加强了对区域环境资源的保护;赋予了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对违反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行为实施监督管理时一定的强制措施;摆正了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各级政府管理职能的事务中合法位置,加强了国土资源管理对__地域经济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解决了个别地方政府不适应国土资源管理的决定、命令等的撤销和纠正的程度等等。
《__市土地管理办法》、《__市矿产资源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历史时期。从此,在我市形成了以《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测绘法》为基础,以相关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委规章为配套的国土资源法律系统,这为我市国土资源管理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秩序的正常化,促进我市社会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法制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的国土资源法制体系相对比较完善,但由于国土资源法制建设起步比较晚,加上历史惯性比较大,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现行的法制规范在实践运用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制约着国土资源管理的改革,要使国土资源管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还需进一步探索。
(一)现行的管理体制尚不能完全保证国土资源法律规范的正确实施
尽管现在国土资源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实行相对垂直管理,但由于人员编制、财政供给仍纳入地方政府管理,当政府决策与法律不尽符合时,有时还不得不听从地方政府的意见,否则就是不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另外,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机构改革中行政编制很少,大部分人员属于自筹自支的事业编制,仅靠管理费、资源补偿费等返还合理收入,很难维持办公、办案等日常费,还有部分县局拖欠职工工资严重,办公条件较差,被人称为“四无”(无房子、无车子、无桌子、无窝子)办公单位,不利于依法行政。
(二)违法行为发现难、调查取证查处难
违法行为发现难,其原因一是矿产违法地点客观上都比较偏远,不易发现;二是当地居民,在农闲时基本上都在附近的矿点打工,害怕举报后违法矿点被取缔无处打工,同时害怕受被举报者打击报复,没有举报的积极性;三是有些违法行为,如以探代采、越界开采等,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经现场实际测量,难以定性。对这些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需要由法定测量资质的单位进行测量,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又没有这项经费去支付测量费用;四是非法转让、承包采矿权或合伙取得采矿权其中的股份转让矿产资源违法行为,由于均采用隐蔽方式,很难发现。在现实采矿活动中,采矿权人往往不亲自参与管理,多采用委托他人管理的办法。在平时监督监察中,即是发现管理者或施工人员有变化,也不好确认采矿权是否转让。矿业权人多数不在矿山居住,若到矿山调查,其委托的管理人员或是施工人员一般都拒绝提供证据或拒绝在调查笔录上签字。尤其是形成非法转让事实,在外县居住的矿业权人,调查人员远道而去,他们却避而不见,更是难取证。没有取得有效证据,也就无法处理。因此在矿产资源法律法规中应增加相关人员对查处违法活动有如实作证的义务的条款。
行政处罚过程中,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具有对人、对物的行政强制权,没有上述权力的保障,经常受到违法当事人围攻漫骂,行政执法工作经常受阻。诸如现行行政案件的相对人作伪证;向行政机关提供假证;拒不提供有关材料、信息;拒绝行政机关检查;拒绝接受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调查等诸多现象,在行政处罚中运用现有行政权力都不可能合法有效的予以解决,寻求司法支持又缺乏可操作性法定程序,导致行政执法人员或采取非法手段行使行政权,或渎职、失职不作为。这两种做法都是对法治社会的一种践踏。
(三) 违法案件查处难
有许多比较大的违法案件,在调查取证中证实:当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完成上级指令性经济指标(或所谓的政绩考核标准),以牺牲环境资源、群众利益为代价,置法律、法规于不顾,边开发建设边报批手续,甚至不办理任何手续。对此违法案件的查处,轻者置之不理,重者政府给你“颜色”看,说你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拌脚石。我们的人财物在当地政府,查了难处理,不查处是渎职,关键是缺乏强有力的强制措施。虽然,以前当地政府就国土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执法难问题,也曾联合有关委局、司法、纪检等部门,出台了有关文件和规定,但真正遇到重大案件时,关系网络人情风,制约了精诚协作关系,影响依法行政。
(四)违法案件执行难
有许多违法案件,经过复杂的程序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当事人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超过三个月的诉讼时效时,才能最终移送法院强制执行。但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执行率相当低,违法行为所付出的成本太低(有些还比正常的合法行为成本还低),从客观上助长了违法行为的滋生;另一方面,经过这漫长的时间过程,有些违法行为人,尤其是无证采矿者,早已是人去楼空,只剩下几个废弃的巷道,起不到惩治违法的目的。上级机关应当与法院做好协调工作,在基层地矿管理机关,设立执行室,以加大执行的力度,真正打下违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五)仍有大量法律调整的真空地带与空白点,违法行为定性难
在现行的矿产资源法律、法规中规定有“以采代探”、“边探边采”、“试采”、“滚动勘探开发”等述语,但既无界定机关,又无界定标准,界定程序,对该类违法行为的查处难以定性,需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其界定清楚。
(六)“游击式”乱采滥挖矿产资源行为是监督检查工作的难点之一
非法采砂、采石等活动流动性大,执法人员前去检查,他就撤走设备,检查人员一走就偷着再干。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查处“游击式”违法活动比较困难。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矿产“游击战”违法现象,应从立法上增加可以没收当事人生产设备、工具(含运输工具)的条款,加大惩处的力度
(七)相关法律、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交叉,存在矛盾
在河道砂石开采管理中,多头管理的弊病不时显现。如有一个采砂企业,去年根据水利部门办理的采砂许可证范围及年限办理了相应采矿许可证,可今年水利部门根据其上级的安排,对该采砂矿区进行拍卖,原企业未能中标,我们依法办理的采矿许可证却变成一纸空文,实际上是水利部门否定了国土资源部门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这些需要上级机关在立法时给予充分考虑,加以解决。
(八)有关问题规定不明确、不具体
现行法律、法规还存在着有些规定不太明确的地方。一是在部分矿区,还存在着一些依靠后台或经济实力撑腰,干扰正常采矿活动的矿霸行为,迫使一些矿主放弃转让矿业权达到强买强卖之目的,对此应如何处理没有规定;二是对欠缴矿产资源补偿费没有规定追溯年限,基层难以操作;三是勘查作业时,采出的矿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不明确,勘查作业所生产的附产品矿石应否缴纳资源补偿费不清楚。应对类似问题如何处理予以明确。
(九)上下级矿产管理方面脱节,管理者不发证、发证者不管理,
现有矿产资源法律体系中,发证权过于集中,34种矿产不管储量和规模大小,发证权统统收归省级以上地矿管理部门,基层国土资源部门不发证,上级发证后,下边不知道,且发证程序为自上而下,按基层地矿部门掌握的情况,认为不该发证的却发了证,出现了矿权纠纷不好处理;一些办矿单位认为基层地矿部门无实权、无用处,根本不把基层地矿部门放在眼里,不服从管理;探矿权人在取得探矿权后,根本没有探矿技术和能力,目的不是为了探矿,而是为了圈占地皮,坐收渔利,私下买卖或与他人签订“联合探矿协议”,实则是非法转让矿权,从中牟利。
(十)现行的矿产资源法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太轻
在目前刑罚中,一个人偷盗公私财产几千元就可以定罪,而现行的矿产资源法中,无证开采、浪费破坏国家矿产资源、破坏矿业秩序造成国有资产损失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却难以认定为犯罪。《矿产资源法》1986年颁布,《关于审理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至到2003年才出台,但其认定机关为省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发现无证采矿等严重违法行为,首先要调查取证,请有资质的单位测量,然后报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再报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认定,程序复杂,周期漫长,难以达到惩处违法行为的目的。矿产资源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无证采矿,都是把不属于自己的财产居为己有,这本身就是一种偷盗行为,应按偷盗定罪处罚。要想维护良好的矿业秩序,关键不在于管住矿山,不是多封几个矿口,而是要管住人,在矿业秩序混乱的地区,对一个违法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其效果不知要比“封矿口、拆工棚”要好多少。
懂视网 时间:2023-02-18 01:11
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国土资源是国脉所系、民生所依。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交换的日益频繁,下面懂视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国土资源调研报告,一起看一下吧!
国土资源调研报告篇1
信息化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基础,通过信息化工程建设,可以形成面向保护资源、维护权益、支持发展、服务社会,形成“天山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全面提高国土资源管理与服务水平。近年来河南省##市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不断探索、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在规划的引导下,以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际需要为切入点,率先实现建设用地预审、建设用地审批、土地供应审批、采矿权管理等业务的网上审批,开通综合事务管理系统,建立起以政务信息网络为平台,以网上审批为核心的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体系,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就##市的信息化建设在国土资源工作中运用情况进行分析。
一、##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统筹规划,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任务
20__年9月,##市国土资源局按照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关于开展金土工程一期建设的通知》,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主要业务工作,以公开、透明和服务为目标,以市局和两个试点县(修武、武陟)为示范,以应用系统、基础数据库和网络建设为重点,全面开展金土工程一期建设。2006年11月,该局专门成立了金土工程办公室,结合《##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统筹规划,制定《##市金土工程一期建设方案》,通过了国土资源部信息办组织的专家论证,明确了##市金土工程一期建设目标: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功能,形成覆盖全市的上下联动、科学规范的网络化国土资源主流程管理;建立全市国土资源数据网上获取、汇总和上报通道;形成以门户网站为主要形式的全市国土资源信息服务体系。重点部署研发5个应用系统,安装集成部下发的2个业务系统,进行5个数据库的建设,同时以修武、武陟两个县为试点,开展县级应用系统建设。
(二)完善网络,建立数据传输通道
该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成符合国土资源业务特点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一是完成了对局域网升级改造。为实现内、外网完全物理隔离,在原有外网网络基础上,专门铺设一套内网线路,并为全局每台电脑加装隔离卡和硬盘,采用双网布线、双硬盘加隔离卡的方式,建成了物理上完全相互隔离的外部局域网和内部局域网。其中外网与互联网连接,形成互联网访问、信息服务和非涉密业务系统运行的网络平台;内网与省厅视频专网和市政府电子政务内网连接,成为涉密业务系统运行的网络平台。二是建设了覆盖全市国土资源系统的政务内网。本着节约资金,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充分利用市政府电子政务内网网络资源,与市政府信息办联合下文,明确了各县(市)区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建设任务,负责所在辖区国土资源部门的政府内网光纤的接入工作,建成了覆盖六县五区及五个二级单位的国土资源政务内网,实现了市、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互联互通。三是加强了网络安全建设。首先,为国土资源政务内网各节点添加了防火墙,加强网络防护,并采用技术建立虚拟专网,实现网上业务数据的加密传输;其次,增加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设备,重点防护数据中心基础数据库的安全,确保全市国土资源主干网的安全、畅通、保密。
(三)增强设施,建立市级数据中心
为了满足数据存储和业务应用的需要,该局搭建了市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符合国土资源业务运行、数据存储的市级数据中心,将全市基础数据统一存储在市级数据中心,县级作为应用终端可远程访问各类基础数据库,并通过交换程序实现市、县两级的业务数据的交换与共享。首先,完成了服务器机群系统安装与调试,包括数据库节点、应用系统服务节点、数据交换节点、网管及防病毒节点、备份服务节点、信息服务节点、视频切换系统、机柜及其他机群辅助构件;完成了存储系统和备份系统的建设。现已安装高性能服务器10台、4.8t存储设备1套、40t备份设备1套,网络交换机6台,20千伏安不间断电源1套。其次,在系统软件方面,主要完成了操作系统、oracle数据库、arcgis平台、存储备份系统的建设。
(四)结合实际,大力推进业务系统建设
该局结合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的实际需要,积极开展了各种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先后完成了耕地保护业务应用系统、矿产资源管理业务系统、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的建设;同时,为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还同步开展了信息服务系统、地籍管理业务系统和综合事务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的建设。
一是实现主流程信息化。针对国土资源行政审批业务具有审查环节较多、审批时间较长、材料复杂多样等特点,该局建成了建设用地审批、建设用地供应等业务的网上审批系统,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和用地单位的报件一律进入该系统报批用地;建成了矿业权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划定矿区范围、采矿权设立、变更、延续、注销等5项业务的网上申报、审查;建成建设用地预审网上审批系统,提高了预审和规划修改工作质量。
二是实现网上图形辅助审查。建成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专用图形综合查看功能,用于文档、扫描图件、矢量地图和附加材料的浏览以及扫描图件的配准、拼接,提供坐标配准、图件自动拼接、坐标套合、局部矢量化等功能;支持基于arcgis基础数据库的图形辅助审查,全面实现建设用地的网上图
形辅助审查,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审查、基本农田占用审查、违法用地审查、压覆重要矿床审查、用地界限审查等。
三是实现部配发系统界面集成。将国土资源部配发的建设用地供应备案系统和执法监察管理系统进行了界面集成,连接了数据中心的oracle数据库,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与共享,已在相关科室安装部署到位,并开始使用。
四是完成建设用地审批系统县级试点建设。为了网上审批在全市全面推广,该局选定修武、武陟进行了县级网上审批系统的试点建设,现已开发完毕并顺利部署,实现了修武、武陟国土资源局建设用地预审、农转用审批、土地征收审批、单独选址用地审批、土地供应审批等在内的网上审批,目前该系统正在试运行,其他县(市)区局也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五是实现全市国土资源公文网上传输。该局于2006年初开通网上公文传输系统,实现全市国土资源部门行政公文传输和非行政公文的内部流转,实现网上传送公文即时送达。随着金土工程的建设,将公文传输系统纳入金土工程统一平台中,实现与业务系统的对接。
六是实现无纸化办公。为了进一步提高日常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该局开发部署了综合事务管理系统,与金土工程网上审批系统采用统一平台,实现了与业务系统无缝衔接。共包括收发文管理、督办管理、信访登记、信访复查复核、车辆管理、燃油管理、物品管理、会议管理、接待管理、购物管理、请销假管理、工作台帐管理、公文交换等21项子系统,基本上覆盖了日常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收发文管理系统实现了记录每份公文的来文时间、答复时间、报送给谁、行文时限等内容,并提供公文审阅范围控制、审阅时限控制、发文拟稿、领导审阅、公文查询、公文会签、公文归档、公文删除、公文实时追踪等功能。
(五)夯实基础,加强数据库建设
准确掌握国土资源基础数据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加强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是金土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该局相继完成了五个基础数据库的整合建库工作,且通过国土资源部验收,为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是新建了四城区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完成了全市六县五区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整合;二是新建了全市1:1万基本农田数据库;三是新建了全市1:10万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四是新建了全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五是新建了全市农用地分等数据库。另外,还启动了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设;开发了基础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可视化管理和服务,对全市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统一的整合、存储和管理,并通过国土资源政务内网向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提供数据服务,做到了成果共享。
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成效
信息化和信息化建设使该市国土资源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是提升了决策水平
随着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建立和各种业务系统的深化运用,国土资源管理的各类数据不断完善,通过统一建库存储,全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能实时查询数据、掌握情况、分析问题、研究对策,提高决策能力和水平。利用综合查询统计系统,可根据用地报件标题、项目类型、建设用地面积范围、农用地面积范围、耕地面积范围、请示文号、收文日期、办理状态、所属县(市)区等多种条件组合查询用地报件,并将查询结果直接导出到e_cel文件用于形成各种汇总统计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二是促进了规范管理
在应用系统开发时,既考虑系统功能的开发,也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设计各种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审查内容和会审单位,实现了建设用地报批和批后供地等各种环节的无缝化管理。提供了对办理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的有效手段,通过流程查询,可根据报件标题、项目类型、报送时间范围、办理状态等多条件组合查询用地报批业务的流转情况,对逾期未办理或需要紧急处理的进行实时催办,提高用地报件审批效率。实现了绩效考核的量化标准,随时统计用地报件审理效率,统计每个部门审理报件所花时间、超时办理次数、节约办理时间长度,以量化的指标进行部门绩效考核。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国土资源规范管理。
三是提高了服务质量
利用网络快速传输的特点,减少市局与县局之间交流的时间,文件传送时间从原来的两三天缩短至几秒钟。报件电子化后,变原来串联式审批为并联式审批,报件可以同时发送到相关科室办理、会审。市局与县局用地报件审查规定时间从原来的各系统累计22天,分别缩短为10天和8天。此外,综合查询统计系统可自动汇总、自动统计数据,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差错发生。同时,从为民、便民、利民角度出发,该局开发了政务信息内网网站和互联网门户网站,将政务公开细化到全市国土资源具体业务管理中。
四是降低了行政成本
由于直接在网上受理和审查,在这种“虚拟窗口”的模式下,县局承办人员和业务申请人可随时在网上填写或补充相关申请材料,无需来回奔波。无纸化办公的实现,在提高办公效率的同时,大大减少纸张油墨的消耗;公文传输系统的开通,在提高传送速度的同时,也大大减少送件取件的交通费用。通过信息化建设,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每年可节约大量的办公经费。
五是促进了廉政建设
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不仅提升了国土资源管理水平,还最大限度地将行政权力运行的整个过程置于“阳光”之下,接受广泛的社会监督,有力地促进了国土资源系统的廉政建设。所有报件一律通过网络进行报批,增加了透明度,防止与避免了暗箱操作。县国土资源局和申请人不直接找审批科室,收件和审查都按既定的程序运行,同时系统还对所有的环节都进行自动的约束检查,每一宗报件的办理人员、办理过程、办理时限、审查意见随时都可以在网上查看,监察和督查部门可件件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审批的公开、公平、公正。
三、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该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进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浅至深、从起步较晚到快速发展的各个发展阶段,经过几年建设,基本实现了全市国土资源申报审批管理的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主要做法体现在:
(一)领导重视、资金保障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技术要求高、投资额度大,涉及范围广。自2006年该市被确定为金土工程一期建设试点城市后,该局党组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将金土工程建设作为年度重点目标任务来抓。为了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了金土工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为确保金土工程一期建设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局长亲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其他党组成员及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各单位、各部门在局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形成全局“一盘棋”的良好格局。同时,市局主要领导多次向市委、市政府汇报金土工程项目情况,积极申请建设资金,市政府在资金上也给予大力支持,投入专项资金800余万元,确保金土工程各项业务建设对资金的需求,有力地推进了信息化工作的软硬件建设。
(二)立足应用、稳步实施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措施
信息化建设应以实际工作需求为向导,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工作,从需求上找切入点,从实际需要出发,做到边研究、边开发、边建设、边应用、边总结、边完善,建成一个用好一个,建成一个见效一个,在应用中发挥最大的功效。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涉及多方面内容、多个开发领域和多种业务类别,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中,只有集中资源,整合力量,抓住重点,才能避免重复建设,少走弯路,确保信息化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该局以建设用地报件网上审批系统建设为突破口,在规范建设用地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成功搭建了全市国土资源政务内网,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建立市级数据中心,提高了信息化应用水平。在此基础上,着力加快其他项目的建设速度,逐步建成矿业权管理系统、综合事务管理系统、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公文信息传输、城镇地籍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基本满足了管理需求。
(三)抓好培训、强化推广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为全面提高全市国土资源系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快应用系统的推广速度,为应用系统的正式运行奠定基础,该局注重统一组织培训,针对业务系统特点,由业务人员、技术人员分别授课,并设立系统支持热线,负责解答系统运用过程中的问题,促进信息化手段的全面应用。一是从2006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全系统业务技能竞赛活动,以竞赛活动的方式激发全系统各级干部职工学习热情,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二是各县(市)区组织本单位人员进行培训,强化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方法,为电子政务的推广打下基础;三是针对应用系统进行技术培训,对已完成开发的应用系统进行专项培训,使各业务科室熟练掌握应用系统的操作方法,确保应用系统能真正用起来。四是针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通过专业技术人员授课和实际操作,对系统的工作原理、操作原理、操作方法、一般维护、常见故障排除等进行专业培训,使技术人员能熟练掌握系统软件和硬件的维护管理工作,并能及时排除一般故障。通过选择修武县、武陟县作为县级业务系统建设试点,摸清了业务需求,完善了网上行政审查模式和业务流程、材料格式等,为网上审批系统在全市推广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国土资源调研报告篇2
人力资源在社会各种资源中,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人才决定着国家的兴衰成败,决定着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一切社会组织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知识和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人才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推动力量。
国土资源管理是人才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就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土地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秩序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和调整,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行政队伍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思想解放、能力强、技术硬、作风扎实的队伍就成为应对挑战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性的取胜因素。近期,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安排,按照国土资源厅开展“四个一”活动(建设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完善一套好制度,创造一流好业绩)要求,我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队伍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国土资源队伍建设总体情况
(一)国土资源队伍基本情况
__市国土资源局共有在职职工118人(在岗职工114人,退二线3人,关系未转1人),中共党员83人,女职工21人,少数民族职工56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有73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15人;年龄在35岁以下职工36人,在51岁以上的8人。局党组由6名同志组成,有调研员1名,副调研员2名。局机关行政编制25名(实际27人),机关后勤服务编制3名,内设办公室、地质矿产科、土地利用规划科、耕地保护科、地籍管理科、监察室、乡镇国土资源管理科7个科室,党群机构有局机关党委、工会、团支部;下设__市地籍管理站(编制27人,全额拨款)、__市土地勘测规划整理中心(编制21人,全额拨款)、__市矿产资源管理所(编制21人,自收自支)3个事业单位;局派出古城、上桥、东塔、板桥、金积、高闸、扁担沟、金银滩、马莲渠、郭桥、孙家滩11个国土资源管理所(编委批复为10个乡镇所,编制22人,全额拨款)和太阳山国土资源分局;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直属__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编制10人)。
(二)国土资源队伍建设工作情况
近年来,在国土资源厅党组的领导下,市国土资源局大力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强力推进基层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扎实构建反腐倡廉体系,努力探索构建国土资源特色文化,使国土资源队伍综合素质有了新的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跃上新的台阶,行风政风出现新的气象,各项工作取得新的业绩。
一是以班子建设为重点,提高干部工作能力。建设一个好的班子,是加强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市国土资源局十分重视和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科学合理地调整了领导分工,充分发挥每位领导统揽全局、驾驭工作、处理问题、贯彻执行的能力,使领导班子切实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抓学习、抓业务培训、抓作风建设得到有效推进,带动全局人员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显著改善。
二是以效能建设为抓手,夯实国土资源工作基础。通过认真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制定了《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市国土资源局工作规则》、《考勤考核奖惩制度》、《绩效考核奖惩制度》等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激发干部职工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切实纠正“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等不良现象,强化了职责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国土资源各项基础工作得到有效加强。
三是以基层建设为起点,树立国土资源窗口形象。基层国土资源所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前沿,是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体制调整前,市区国土资源所为乡镇办事机构,业务上受上级国土资源局领导。体制调整后,改为市国土资源局派出机构,人员全部依照公务员管理,通过加强国土资源所基础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形成了一套形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考核机制,在国土资源依法行政、服务群众中发挥出窗口作用。
四是以廉政建设为要务,打造廉洁高效干部队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精神,将廉政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推进全局廉政建设。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注重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行为制定了《__市国土资源系统廉洁从政若干规定》;以推进阳光政务为重点,坚持做到政务公开,并积极拓展公开的范围与渠道,全面公开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办事权限、办事时限、办事结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认真开展“三服务一推进”主题实践活动和 “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对各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督察,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严格考评,并作为领导干部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有效提高了自我约束能力。
二、当前国土资源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相对不足。高学历、高级职称专业人才奇缺,不能适应技术业务工作要求。国土资源事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明显不足,一方面,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更加有赖于科技支持,但科技人才数量少、层次低,全局没有高级职称专业人才,中级职称专业人才有15名,占全局人数的12%,初级职称专业人才有21名;从学历看,局机关及局属事业单位高学历层次人才也相对短缺,现有研究生学历2人,但属非国土资源管理专业技术专业;本科学历23人,占全局人数的20%,大专学历50人,仅占全局人数的40%,从当前发展形势看,国土资源主要技术业务方面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伴随着事业发展带来的专业技术人才年龄梯次比例不当、青黄不接等问题比较突出。
2、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是为了激发和调动优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人才的激励机制包括人才的分配激励机制、奖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从近几年国土资源工作内容来看,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很多,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配机制不完善。高度统一具有刚性的工资制度使得工作人员的利益分配与工作成果没有多大的关系,造成干好干坏都一样的思想认识比较普遍;二是奖励机制落实难。由于缺乏财力支持,各种奖励的经济利益不高,对干部职工缺乏吸引力,难以有效落实奖励机制对各项工作的推动作用。
3、队伍培训不规范、培训效果不明显。首先是培训不规范,缺乏科学有效的培训计划,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一旦遇到其他活动或重要工作,学习培训就要让路,培训课程缺乏系统性和长远计划,培训效率低下;其次是培训效果不明显,现行的培训教育政策关注领导层人才多,关注普通工作人员少,培训方式单一,存在赶形势、走过场问题,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4、队伍精神状态不佳,事业心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不思进取,责任心不强。有的干部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不主动考虑和履行岗位职责,办事拖拉无效率,安排的工作敷衍了事,甚至误事;只讲报酬、不讲工作,只讲索取、不讲奉献,造成局长推着科长干,科长推着一般干部干的局面。二是不钻业务。有的干部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学习缺乏钉子精神,没有带着问题去学,没有深入进去学习,没有及时掌握近几年出台的国土资源法规、政策,学习效果不明显,业务不精通,不懂装懂。不能与时俱进地逐步提高业务水平,工作能力不能适应本职岗位需要。三是大局意识不强。部分干部本位思想严重,缺乏大局意识,科室、同事之间沟通、配合不足,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影响了机关重大工作进展;还有个别同志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爱当评论员,不琢磨事,爱琢磨人,影响了团结,影响了国土资源局的形象。
5、队伍思想观念不新,开拓精神不够。有的干部思想因循守旧,缺乏锐气,不推不动,满足于一般常规性工作任务的完成;有的干部得过且过,应付了事,不研究新政策,不分析新形势,不适应新变化,不善于根据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无法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6、队伍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效率不高。有的干部工作纪律散漫,上班迟到早退,脱岗串岗,无所事事,习惯于传播小道消息,搬弄是非;有的上班时间上网玩游戏、聊天,工作没有目标追求,对自己要求不严;现在需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工作多,这就要求我们体现出超前服务意识。如果仍然习惯于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墨守陈规,工作不积极、不主动,标准低、效率差,就会影响工作的运转效率。
7、队伍建设制度落实不到位。目前,机关各项制度都比较完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但有的制度执行得不到位,没有完全按制度办事,还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难以确保各项任务的有效落实。
三、国土资源队伍建设对策
面对新形势,国土资源部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正确处理好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关系,按照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国土的原则,按照国土资源厅“四个一”活动的具体要求,坚定不移地继续重视和加强国土资源队伍建设,以队伍建设推动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构建保障土地管理科学发展的新机制,为促进__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完善一套好制度,规范队伍行为。依据“以人为本、制度管人”的管理理念,对现有各项制度进行全面修订和完善,建立督促检查和考核奖惩机制,坚持按制度办事,按制度考核,按制度奖惩,保证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目前,我局工作规划、党建工作制度、效能建设制度、依法行政工作制度、政务事务工作制度、人事管理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业务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规定、绩效考核奖惩制度、督查督办问责制度等各项制度在原有的基础上,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修改完善。制度再好,不严格落实,就是一张废纸,下一步关键抓制度落实,通过对违反制度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理,警示整个队伍,才能在全局形成“行为规范、动作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工作机制。才能打造出一支纪律严明、行为规范的队伍。同时,要充分发挥科室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奖惩作用,以调动科室的工作积极性来推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建设一个好班子,增强队伍凝聚力。要紧紧围绕厅党组决定和精神,不断推进班子建设。对国土资源厅和市委、政府已出台的有关班子、干部人事管理办法和规定认真梳理,建立科级干部轮岗交流机制,建立科级后备干部库,实行动态管理,鼓励科室负责人竞争上岗,以点带面,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科学合理地调整领导分工,充分发挥每位领导统揽全局、驾驭工作、处理问题、贯彻执行的能力;坚持每月中心组学习制度,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科学谋划全年的工作,大胆探索国土资源管理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增强系统队伍的向心力,推进各项工作进展。
(三)注重素质培养,提高队伍战斗力。要重点加强队伍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训提高工作,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将队伍各项培训工作纳入分管领导年度考核内容,保障必要的培训经费,采取扎实有效的培训方式,坚持长期培训与短期集训结合,切实增强队伍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服务发展的本领、依法行政的本领,切实解决部分干部“工作能力不高和事业心不强”的问题。要教育队伍始终保持对工作的激情,奋发有为,敢为人先,把工作人员的激情引导到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上,形成严谨细致、求真务实、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坚决克服官气、暮气、惰气和俗气,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打造出一支“出能战、战能胜、不出事”的具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
国土资源调研报告篇3
一、__国土资源法律规范与法律体系建设
我国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分两个阶段颁布实施。
第一阶段:《矿产资源法》1986年10月1日、《土地管理法》1987年1月1日, 这是规范全国范围内国土资源管理的基本法律。之后,《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1年2月1日、《测绘法》1993年7月1日、《城市房地产管理法》1995年1月1日、《__省〈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1987年9月29日、《__省<矿产资源法>实施办法》1988年10月15日相继颁布实施。从此,我国对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由无章可循到有法可依,实现由人治向法制化过渡。
随后,__市结合国土资源管理的实际状况,于1991年9月2日颁布实施了《__市<土地管理法>实施细则》,首次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市、县、乡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法律地位,界定了基本的职责,推动了我市国土资源管理的机构建立、法制健全。
第二阶段,《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9年1月1日颁布实施。《__省实施<矿产资源法>办法》1998年7月1日、《__省〈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1999年12月1日颁布实施可以这样认为,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框架逐步构筑成型且颁布后的10年里,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有法可依的轨道。但这些有关的法律受到计划经济思路的束缚,政府及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从宏观上加强对国土资源的管理的力度还不够,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借鉴了国外对国土资源管理的好作法。矿法中最明显的就是对勘查、开发矿产资源进行行政许可,而且通过有偿的方式取得,探矿权和采矿权作为财产权,可以使用、受益和处分;土地法中对基本农田保护,城镇国有土地使有权出让、转让,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自然保护区土地等土地资源管理做了专项规定;全国人大、国家监察部、最高检察院、最高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对实施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触犯法律、法规、规定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使基层土地管理部门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便于贯彻落实。
在__市,随着国土资源经济在全市经济发展中所占的份额比例愈来愈大,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诸如对无证矿山查处取缔没有具体的标准、收购无证矿山矿石查处无法可依、违法用地行为查处难、执行难等,市人大、市政府清醒的认识到,要使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规范国土资源管理,就必须以立法形式制定我市有关规定,使管理规范更加具体,对违法行为处理便于操作。本着坚持“符合实际,适应形势,避免重复,补充完善,便于操作,有效实施”的原则,在不违背上位法的前提下,《__市土地管理办法》、《__市矿产资源管理办法》于2000年颁布实施,将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今后思路和想法,以我市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了国土资源规划的权威性,规划一经批准,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必须组织实施;明确了国土资源管理的全方位性,全过程的管理;强调了国土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加强了对区域环境资源的保护;赋予了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对违反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行为实施监督管理时一定的强制措施;摆正了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各级政府管理职能的事务中合法位置,加强了国土资源管理对__地域经济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解决了个别地方政府不适应国土资源管理的决定、命令等的撤销和纠正的程度等等。
《__市土地管理办法》、《__市矿产资源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历史时期。从此,在我市形成了以《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测绘法》为基础,以相关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委规章为配套的国土资源法律系统,这为我市国土资源管理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秩序的正常化,促进我市社会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法制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的国土资源法制体系相对比较完善,但由于国土资源法制建设起步比较晚,加上历史惯性比较大,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现行的法制规范在实践运用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制约着国土资源管理的改革,要使国土资源管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还需进一步探索。
(一)现行的管理体制尚不能完全保证国土资源法律规范的正确实施
尽管现在国土资源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实行相对垂直管理,但由于人员编制、财政供给仍纳入地方政府管理,当政府决策与法律不尽符合时,有时还不得不听从地方政府的意见,否则就是不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另外,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机构改革中行政编制很少,大部分人员属于自筹自支的事业编制,仅靠管理费、资源补偿费等返还合理收入,很难维持办公、办案等日常费,还有部分县局拖欠职工工资严重,办公条件较差,被人称为“四无”(无房子、无车子、无桌子、无窝子)办公单位,不利于依法行政。
(二)违法行为发现难、调查取证查处难
违法行为发现难,其原因一是矿产违法地点客观上都比较偏远,不易发现;二是当地居民,在农闲时基本上都在附近的矿点打工,害怕举报后违法矿点被取缔无处打工,同时害怕受被举报者打击报复,没有举报的积极性;三是有些违法行为,如以探代采、越界开采等,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经现场实际测量,难以定性。对这些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需要由法定测量资质的单位进行测量,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又没有这项经费去支付测量费用;四是非法转让、承包采矿权或合伙取得采矿权其中的股份转让矿产资源违法行为,由于均采用隐蔽方式,很难发现。在现实采矿活动中,采矿权人往往不亲自参与管理,多采用委托他人管理的办法。在平时监督监察中,即是发现管理者或施工人员有变化,也不好确认采矿权是否转让。矿业权人多数不在矿山居住,若到矿山调查,其委托的管理人员或是施工人员一般都拒绝提供证据或拒绝在调查笔录上签字。尤其是形成非法转让事实,在外县居住的矿业权人,调查人员远道而去,他们却避而不见,更是难取证。没有取得有效证据,也就无法处理。因此在矿产资源法律法规中应增加相关人员对查处违法活动有如实作证的义务的条款。
行政处罚过程中,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具有对人、对物的行政强制权,没有上述权力的保障,经常受到违法当事人围攻漫骂,行政执法工作经常受阻。诸如现行行政案件的相对人作伪证;向行政机关提供假证;拒不提供有关材料、信息;拒绝行政机关检查;拒绝接受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调查等诸多现象,在行政处罚中运用现有行政权力都不可能合法有效的予以解决,寻求司法支持又缺乏可操作性法定程序,导致行政执法人员或采取非法手段行使行政权,或渎职、失职不作为。这两种做法都是对法治社会的一种践踏。
(三) 违法案件查处难
有许多比较大的违法案件,在调查取证中证实:当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完成上级指令性经济指标(或所谓的政绩考核标准),以牺牲环境资源、群众利益为代价,置法律、法规于不顾,边开发建设边报批手续,甚至不办理任何手续。对此违法案件的查处,轻者置之不理,重者政府给你“颜色”看,说你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拌脚石。我们的人财物在当地政府,查了难处理,不查处是渎职,关键是缺乏强有力的强制措施。虽然,以前当地政府就国土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执法难问题,也曾联合有关委局、司法、纪检等部门,出台了有关文件和规定,但真正遇到重大案件时,关系网络人情风,制约了精诚协作关系,影响依法行政。
(四)违法案件执行难
有许多违法案件,经过复杂的程序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当事人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超过三个月的诉讼时效时,才能最终移送法院强制执行。但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执行率相当低,违法行为所付出的成本太低(有些还比正常的合法行为成本还低),从客观上助长了违法行为的滋生;另一方面,经过这漫长的时间过程,有些违法行为人,尤其是无证采矿者,早已是人去楼空,只剩下几个废弃的巷道,起不到惩治违法的目的。上级机关应当与法院做好协调工作,在基层地矿管理机关,设立执行室,以加大执行的力度,真正打下违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五)仍有大量法律调整的真空地带与空白点,违法行为定性难
在现行的矿产资源法律、法规中规定有“以采代探”、“边探边采”、“试采”、“滚动勘探开发”等述语,但既无界定机关,又无界定标准,界定程序,对该类违法行为的查处难以定性,需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其界定清楚。
(六)“游击式”乱采滥挖矿产资源行为是监督检查工作的难点之一
非法采砂、采石等活动流动性大,执法人员前去检查,他就撤走设备,检查人员一走就偷着再干。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查处“游击式”违法活动比较困难。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矿产“游击战”违法现象,应从立法上增加可以没收当事人生产设备、工具(含运输工具)的条款,加大惩处的力度
(七)相关法律、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交叉,存在矛盾
在河道砂石开采管理中,多头管理的弊病不时显现。如有一个采砂企业,去年根据水利部门办理的采砂许可证范围及年限办理了相应采矿许可证,可今年水利部门根据其上级的安排,对该采砂矿区进行拍卖,原企业未能中标,我们依法办理的采矿许可证却变成一纸空文,实际上是水利部门否定了国土资源部门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这些需要上级机关在立法时给予充分考虑,加以解决。
(八)有关问题规定不明确、不具体
现行法律、法规还存在着有些规定不太明确的地方。一是在部分矿区,还存在着一些依靠后台或经济实力撑腰,干扰正常采矿活动的矿霸行为,迫使一些矿主放弃转让矿业权达到强买强卖之目的,对此应如何处理没有规定;二是对欠缴矿产资源补偿费没有规定追溯年限,基层难以操作;三是勘查作业时,采出的矿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不明确,勘查作业所生产的附产品矿石应否缴纳资源补偿费不清楚。应对类似问题如何处理予以明确。
(九)上下级矿产管理方面脱节,管理者不发证、发证者不管理,
现有矿产资源法律体系中,发证权过于集中,34种矿产不管储量和规模大小,发证权统统收归省级以上地矿管理部门,基层国土资源部门不发证,上级发证后,下边不知道,且发证程序为自上而下,按基层地矿部门掌握的情况,认为不该发证的却发了证,出现了矿权纠纷不好处理;一些办矿单位认为基层地矿部门无实权、无用处,根本不把基层地矿部门放在眼里,不服从管理;探矿权人在取得探矿权后,根本没有探矿技术和能力,目的不是为了探矿,而是为了圈占地皮,坐收渔利,私下买卖或与他人签订“联合探矿协议”,实则是非法转让矿权,从中牟利。
(十)现行的矿产资源法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太轻
在目前刑罚中,一个人偷盗公私财产几千元就可以定罪,而现行的矿产资源法中,无证开采、浪费破坏国家矿产资源、破坏矿业秩序造成国有资产损失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却难以认定为犯罪。《矿产资源法》1986年颁布,《关于审理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至到2003年才出台,但其认定机关为省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发现无证采矿等严重违法行为,首先要调查取证,请有资质的单位测量,然后报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再报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认定,程序复杂,周期漫长,难以达到惩处违法行为的目的。矿产资源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无证采矿,都是把不属于自己的财产居为己有,这本身就是一种偷盗行为,应按偷盗定罪处罚。要想维护良好的矿业秩序,关键不在于管住矿山,不是多封几个矿口,而是要管住人,在矿业秩序混乱的地区,对一个违法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其效果不知要比“封矿口、拆工棚”要好多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17 22:19
2005年,在福建*、省*和国土资源部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国土资源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及*七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省*的各项重大决策,以服从大局、服务中心、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为重点,以改革创新、拓展空间为动力,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提高国土资源调查、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较好地处理了国土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支持经济发展与保障农民权益的关系、依法行政与提高工作效率的关系,取得明显成效。现将2005年来我省国土资源综合统计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状况
根据2005年全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全省辖区土地总面积12 401 563.79公顷,主要地类面积为:
农用地 10 764 550.43公顷
耕地 135 399.02公顷
园地 619 395.86公顷
林地 8 325 398.73公顷
牧草地 2 626.39公顷
其他农用地 463 139.77公顷
建设用地 588 856.02公顷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461 308.81公顷
交通用地 67 109.55公顷
水利设施用地 60 437.66公顷
图1 2005年福建省土地利用现状图
未利用地 1 048 157.35公顷
未利用土地 659 675.93公顷
其他土地 388 481.41公顷
(二)土地利用情况
在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过程中,紧紧围绕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服务方式,做到超前主动服务与批后加强管理相结合,切实保障发展用地需求。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①继续确保省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和符合产业*工业项目的合理用地,做到以项目定用地,以项目投资额定用地量,积极支持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和高附加值、高税率企业以及能产生聚集效应的重大项目建设。②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做到主动服务、全程服务、优质高效服务。对项目用地做到先期介入,及时了解掌握项目情况,积极参与项目可行性论证,认真做好项目用地预审,特别做好批次用地中每个项目的用地预审。完善网上审查制度,对一些重大急需项目开辟“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程序,减少环节,缩短审批时限,特事特办,特事快办。③着力促进项目落地。一方面按照省*的要求,批次用地实行项目批次审批制,在报批批次用地时应附具体建设项目。除省及省以上重点建设项目以外,批次用地在原规定的报批材料基础上,增加项目审批(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新设立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用地属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应附用地规划许可证;用地属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应附村镇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及经批准的总平面布置图。另一方面加强用地批后监督管理,建立供地网上备案系统,及时监控各地征地实施、土地供应、项目落地等土地批后实施情况,对存量土地多,征地、供地、动工率低的地方,引导其新上项目安排到已批未供的土地中落位,切实提高项目供地率、落地率和土地利用集约率。2005年全省土地利用现状见图1。
图1
2005年省级*审批建设用地比2004年增加了6 463.27公顷,上升了50.6%,其中农转用比2004年增加了4 606.73公顷,上升了52.37%,耕地比2004年增加了2 169.69公顷,上升了58.79%,见图2。
认真贯彻落实省*《关于加强征地补偿管理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的通知》精神,坚持征地补偿费直接支付方式,确保征地补偿费及时直接发放到被征地农民手中,并加强对征地补偿费用的跟踪监督管理,有效防止拖欠、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费现象的发生。全面推行耕地年产值和征地补偿最低标准,按照“提高标准适度、依法依规和有利保护耕地”的原则,在全省全面推行耕地年产值最低标准,使全省征地补偿安置标准有适当提高,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制订规划区内的区片综合地价,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要求,依照地类、产值、土地区位、农用地等级、人均耕地数量、土地供求关系、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划分区片并测算征地综合补偿标准。探索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办法,进一步研究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养老生活补助办法,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图2 2001~2005年福建省建设用地审批情况图
(三)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情况
2005年福建省根据实际情况,全面推行和完善各级*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任期耕地保护责任制,把耕地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工作目标,明确各级*耕地管护责任,在对全省1 829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行图、表册和实地“三位一体”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基本农田分级监管体系。按照“分级监管、统筹投入、分级建设”的要求,确保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的责任、措施、投入“三到位”。坚持制度先行,强化项目管理,推行专项资金在线监控,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拓展资金渠道,土地开发整理实现了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建设、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化运作,达到了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三方面的协调统一。具体做法如下:①认真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全面推行和完善各级*领导任期耕地保护责任制,全省各级共签订保护责任书10 378份。同时制定考核指标和标准,严格考核奖惩措施,对工作不力或存在问题进行通报,责令整改。②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全省共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115 910片,总面积1 829万亩,保护率达到89%。凡是不符合占用基本农田条件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核。③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按照“保证重点、注重质量、保护生态”的基本思路,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科学选项、加强监管、严格验收,推行专项资金在线监控,建立和完善土地开发整理资金筹措和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地方*、企业、个人开发整理土地的积极性。通过耕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超过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实现了年度耕地占补平衡。
2005年通过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项目2 166个,用地总面积8 721.62公顷,其中增加农用地面积4 685.97公顷,耕地3 575.07公顷。总投资额为14 817.32万元。其中土地整理面积3 210.77公顷,增加农用地937.85公顷,耕地435.54公顷,投资额为9 705.63万元;土地复垦面积3 664.74公顷,增加农用地、耕地均为2 311.23公顷,投资额为2 283.28万元;土地开发面积1 846.11公顷,增加农用地1 436.89公顷,耕地828.30公顷,投资额为2 828.41万元,见图3。
图3 2001~2005年福建省土地整理开发复垦情况图
二、矿产资源
(一)矿产资源现状
截至2005年底全省已发现矿产118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总数的70.2%。已探明资源储量并列入储量表的矿产106种(含亚矿种),其中能源矿产3种,金属矿产34种,非金属矿产67种,水气矿产2种。
目前,福建省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居全国前5名的矿产有19种,其中金属矿产仅钨矿1种,非金属矿产有:铸型用砂、玉石、建筑用砂、水泥标准砂、建筑用花岗岩、饰面花岗岩、叶蜡石、粉石英、宝石、明矾石、压电水晶、陶粒页岩、高岭土、岩棉用玄武岩、玻璃用砂、熔炼水晶、水泥用安山玢岩、砖瓦用粘土。位居全国前10名的矿产有37种,其中金属矿产11种,非金属矿产26种。
根据矿产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我省优势矿产有金、钽、叶蜡石、高岭土、石英砂(玻璃砂、水泥标准砂、铸型砂)、重晶石、萤石、饰面花岗岩等;较丰富的矿产有铁、钨、钼、铜、铅、锌、稀土、银、宝石、玉石等;不足矿产有煤、锰、锡等;短缺矿产有石油、天然气、铝土矿、磷矿、钾盐等矿产。
(二)地质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
2005年全省地质勘查投入12 841.29万元。其中:*财政拨款3 180.00万元,其中矿产资源补偿费2 930.00万元;地方财政拨款1 779.90万元;企事业投入7 881.39万元,见图4。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104 024米,坑探工作量4 999米。2005年年末勘查从业人员1 077人,其中技术人员93人,劳动报酬2 782.80万元。
2005年全省新发现矿产地11处,包括:龙岩永定县抚市镇石坑岽煤矿,预测资源量20 000千吨;龙岩漳平市拱桥镇箭竹坪煤矿,预测资源量19 000千吨;三明大田县武陵乡武陵煤矿,预测资源量21 000千吨;泉州永春县下洋乡上姚南煤井田,预测资源量3 000千吨;泉州安溪县祥华乡后田煤矿,预测资源量15 000千吨;三明大田县前坪乡下坑村厂铁(铅锌)矿,预测资源量506万吨(矿石);三明大田县梅山乡大庵铁(铅锌)矿,预测资源量36万吨(矿石);南平武夷山市五夫镇上西坑矿段铜钼多金属矿,预测资源量1 200吨(金属);南平建瓯市南雅镇三磨石矿区铅锌矿,预测资源量75 700 吨(金属);龙岩永定县培丰镇大排矿区铅锌矿,预测资源量350 800 吨(金属);南平武夷山市五夫镇坪地矿段钼矿,预测资源量1 020吨(金属)。
图4 2005年福建省地质勘查投入情况图
(三)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情况
1.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情况
2005年以来,全省严格按照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储量监督管理力度,对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不予批准立项和颁发采矿许可证、勘查许可证。
2005年(含变更、新立、延续、其他)全省共受理采矿许可证和勘查许可证3 236个。其中,颁发勘查许可证799个,批准登记面积8 333.31平方千米,收取探矿权使用费99.24万元;颁发采矿许可证2 437个,批准登记面积640.68平方千米,收取采矿权使用费176.93万元(见图5)。
图5 2005年福建省勘查许可证及采矿许可证发证情况图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为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坚持矿产资源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①加强地质找矿工作。认真贯彻*《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围绕重点成矿区带和重点矿种,特别是对列入国家16个重点金属成矿区带的武夷山成矿区带,开展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创新找矿理论和找矿技术方法,加紧寻找深部隐伏矿床,重点寻找煤、铜、金、铅锌等重要急需矿产。积极争取*地质勘查基金投入,用好省财政地质勘查专项经费,探索建立地质勘查的投入产出机制,力争实现找矿新突破,增加资源储量,特别是可采资源储量。②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05]28 号文件精神,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严厉打击无证非法采矿,努力实现“无证非法采矿查处率100%”的目标;严厉查处越界开采、以采代探、滥采乱挖等破坏矿产资源的行为,不断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为矿业权人勘查、开采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勘查开采环境。同时,按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和矿山布局优化。③严格执行国家产业*,严禁新设立钨、锡、稀土的采矿权。进一步提高采矿权的准入条件,加强对全省优势矿产和紧缺矿产的管理,合理提高矿产资源最小开采规模。④将煤炭列入我省保护性开采矿种进行严格管理,*开采总量,科学配置资源,促进合理利用。⑤全面推进矿山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强化矿产储量基础工作,以动态监测为基础,开展补偿费征收以储量消耗为依据的试点,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行,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⑥继续抓好“青山挂白”治理工作。在巩固福厦高速公路两侧“青山挂白”治理成果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其他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五江一溪”两侧“禁采区”内的“青山挂白”治理工作。
三、国土资源市场
(一)土地市场
1.土地市场建设
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完善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新机制。2005年全省土地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进一步加强,土地市场运作进一步规范。针对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存在的问题,与省监察厅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的通知》,从出让程序、信息公开、出让范围、资格条件、合同履行等方面,不断规范土地使用权招拍挂行为。全省严格实行经营性房地产招标、拍卖、挂牌制度,建立了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档案,对有不良行为记录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个人,禁止或*其参与*特许的国土资源行业经营活动。开展“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网上交易”试点,努力实现在网上发布挂牌公告、交易公告,竞买人网上报名登记、报价、竞买,构建以竞争方式配置国土资源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交易新平台。
2.土地一级市场
2005年全省共出让土地2 825宗,面积5 705.53公顷,其中新增3 118.40公顷,成交价款2 401 881.85万元,纯收益681 267.79万元,成交价款和纯收益比上年分别增长了0.85%和0.57%。协议出让1 985宗,面积3 830.58公顷,其中新增2 394.41公顷,成交价款458 669.39万元,纯收益82 260.38万元;招标、拍卖、挂牌840宗,面积1 874.95公顷,成交价款1 943 212.46万元,纯收益599 007.41万元;租赁15宗,面积1.90公顷,获土地租金34.97万元;其他供地方式91宗,面积31.82公顷,收入2 162.85万元(见图6)。
3.土地二级市场
积极推动土地二级市场建设。土地使用权转让44 835宗,面积3 143.65公顷,获转让金553 875.99万元;出租36宗,面积2.54公顷,获租金4.06万元;抵押19 032宗,面积9 253.99公顷,抵押价款6 148 293.07万元,贷款金额2 991 547.46万元,有效地盘活了存量土地,促进了存量土地合理利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见图7)。
图6 2005年福建省各设区市土地出让情况图
图7 2005年福建省各设区市土地使用权流转情况图
(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
1.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
加大地质勘查投入,加强对重要、急需矿产的勘查力度,2005年省财政专项安排地勘资金2 000万元,用于煤炭等重要矿产的勘查。组织上报并经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批准安排我省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勘查项目8个,项目资金1 190万元。2005年新发现了一批具有开发前景的矿产地,铅锌、煤矿经进一步工作有望成为大型矿床。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下发了《福建省*贯彻落实*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实施意见》,成立了领导小组,并组织召开全省会议进行部署,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纳入了各级*国土资源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切实加强了对非法无证采矿的查处力度,市县两级*都建立并落实了动态巡查、档案管理、举报有奖、责任追究制度。针对矿产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经省*同意,除国家地质勘查大调查项目、省级矿产资源补偿费勘查项目、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省级矿产资源勘查资金找矿项目等*和省级财政资金安排的勘查项目外,暂停受理全省新立探矿权申请。在暂停受理审批期间,开展了探矿权批后的全面检查,加强监管,同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组织开展了省级煤炭资源勘查专项规划的编制,现已形成初稿,待进一步论证后报批。部署开展了乡镇小煤矿联合改造规划的编制审批工作,目前部分县的规划已通过评审。继续开展“青山挂白”专项治理,在一期治理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二期“禁采区”内1 372个“青山挂白”点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了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的调研,起草了《福建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实施办法》,并上报省*审批。
2.探矿权采矿权一级市场
加快矿业权市场建设,严格按照《福建省矿业权招标拍卖与挂牌出让管理办法》对采矿权和部分探矿权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研究提出了扩大探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范围的方案。全省探矿权出让455宗,合同金额503.11万元,其中申请审批445宗,合同金额55.93万元;拍卖、挂牌10宗,合同金额447.18万元;采矿权出让880宗,合同金额28 377.07万元,其中申请审批协议有偿出让606宗,合同金额20 776.44万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274宗,合同金额7 600.63万元。
3.探矿权采矿权二级市场
全省探矿权转让37宗(出售),价款7 334.84万元。采矿权转让1宗(其他),价款963.94万元。
四、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1.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5年,福建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共发现土地违法行为10 786件,其中动态巡查发现土地违法行为9 383件,动态巡查制止违法行为8 978件。立案查处的土地违法案件3 792件,涉及土地面积301.52公顷,其中耕地103.22公顷,涉及个人2 820件,占总数的74%。本年结案3 689件,结案率97%,涉及土地面积 312.69公顷,其中耕地105.18公顷。2005年共拆除违章建筑物142.29公顷,没收构筑物8.14公顷,收回土地105.41公顷,其中耕地27.60公顷,罚没款1 863.06万元。刑事案件移送14宗,追究刑事责任8人。
2.地矿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立案查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932件,其中涉及个人非法采矿829件,所占比例为88%;结案802件,涉及个人非法采矿729件,所占比例为90%。吊销采矿许可证2件,罚没款为528.809 1万元,刑事案件移送22人,追究刑事责任1人。
与2004年同期相比,土地违法案件数量略有下降,但总的数量还是比较大,特别是个人违法占地情况比较明显,但矿产违法案件有较大幅度上升,且罚没款数量也有较大幅度上升。
五、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
全省上年底未结案3件,2005年共受理51件,其中行政处罚42件,行政许可6件,行政强制6件,其他4件;本年审结53件,其中维持38件,变更5件,撤销5件,撤回申请5件,本年未审结1件。
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
加强国土资源队伍建设,提*部职工业务素质水平。具体做法:①进一步加强学习,特别是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七届十次全会精神,把握*方向,领会精神实质,不断增强依法行政能力。②加强国土资源部门的领导班子建设。认真落实国土资源干部管理*改革的有关要求,做好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领导班子的配备工作,切实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③加强乡镇国土资源单位建设,认真落实村级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制度,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在村级有人协管,促进管理工作的落实。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权力运行惩治和预防*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廉政、诫勉、警示谈话制度,着力抓好廉政建设。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从源头上预防*。⑤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继续在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开展“完善*、提高素质”活动,组织开展干部集中教育培训,全面加强系统的*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基层建设、基础建设、廉政建设,切实提*部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全系统努力造就服务型机关、效能型集体、高素质队伍。
全省国土资源行政年末从业人员2 592人(不含事业单位),其中行政编制人员1 864人,研究生53人,大学本科及大专1 556人,高中及中专850人,初中及以下人员133人。经费收入总额54 571.87万元,其中*财政拨款 380万元,地方财政拨款47 230.88万元,其他收入6 960.99万元。基建投资200万元(省地勘局)。直属事业单位444个,职工人数4 213人;乡级土地所1 004个,人员3 579人,其中专职3 442人,兼职137人(见图8)。
图8 2005年福建省国土资源机构人员情况图
全省在2005年参加各种院校培训毕业或结业人数达1 017人次,其中参加党校学习239人次,行政学院学习148人次,参加其他培训630人次,其中国外培训10人次。参加学历教育的305人,其中硕士生5人,本科生137人,大专生163人。本年获得学位的5人,其中硕士学位2人,学士学位3人。通过各大专院校的学习和培训,各级国土资源管理干部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图9)。
图9 2005年福建省干部培训及学历培训情况图
七、问题与建议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要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和省**转发的实施方案,在七个专题调研报告经国土资源部审查批准后,全面铺开。根据全国土地利用规划纲要、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设纲要、全省“十一五”规划纲要,产业布局规划、省直属各有关部门“十一五”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布局,确定中心城市和城镇、农村居民点建设规模、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和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2)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确保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需求。①加强规划引导,鼓励和引导工业向开发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②大力盘活存量土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关于处置闲置土地的若干意见》,为新项目的落地提供空间。③研究制定工业项目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建设项目审批、用地预审和供地审查时,坚持以项目用地、以投资额定用地量,对无特殊工艺要求的工业项目,要求建设多层次厂房,杜绝圈而不用、小项目大圈地等浪费土地的行为。
(3)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安全。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行图、表册和实地“三位一体”的管理,做到保护图、保护地块、保护责任“三落实”。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扩大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省连续多年耕地占补平衡。
(4)加强矿产资源管理,规范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秩序。继续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工作,严厉打击无证非法采矿,努力实现“无证非法采矿查处率100%”的目标,积极推进矿业权市场的建设,不断优化矿山布局和矿业结构,继续抓好“青山挂白”专项整治,使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五江一溪”两侧有“挂白点”的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恢复。
(5)坚持执政为民,维护群众利益,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坚持征地补偿费直接支付方式,确保征地补偿费及时直接发放到被征地农民手中,并加强对征地补偿费用的跟踪监督管理,有效防止拖欠、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费现象的发生。
(6)推进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提升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水平。要继续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金土工程”建设,切实提高信息化水平。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平台,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和预警系统、开通“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网上交易系统”、加快采矿权网络审查系统建设,实现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网上挂牌交易、采矿权网上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