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3:3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2 13:50
*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
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
从党的十四大起,我国经济*改革的取向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成为自觉、主动的历史进程。
扩展资料:
国有企业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点和难点
我国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解决许多极其复杂的问题,其中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国有企业成为市场主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确立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强调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要形式,调整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生产管理权限与利益分配关系,在企业内部建立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这一时期改革的主要举措是“放权让利”,先是实行国有企业利润留成制度。
1981年实行“利润包干制”,企业按核定的利润目标向国家承包,超过的部分归企业留用,完不成的部分由企业自行补齐。此后又实行了“利改税”,把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金,税后利润全部留归企业。
1984年,*明确提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有自主选择和安排产供销活动的权利,有权拥有和支配自留资金。
1992年,*颁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明确规定企业享有生产经营决策权、产品销售权、资产处置权等经营自主权。事实上,这一时期国有企业已逐步拥有了产品所有权,基本确立了市场主体地位。
从1993年到2002年,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有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一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从*调整进入到制度创新阶段,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公司制改革。
1993年,*提出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999年,进一步明确公司制的核心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求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到20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已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此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深化。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变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2 13:5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进行经济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就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
改革开放之初,理论界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1992年*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明确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表明,我们党在解决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怎样结合问题上迈出了决定性步伐,逐渐搞清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逻辑。
扩展资料: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逻辑:
1、商品交换的制度前提并不是生产资料所有权,而是产品所有权。
马克思虽然说过“私有权是流通的前提”,但他所说的私有权并非生产资料私有权,而是商品私有权。马克思指出,“商品不能自己到市场去,不能自己去交换。
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可以分离,因而生产资料所有权与产品所有权也可以分离。
在历史上,借贷经济的出现推动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以银行为例。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来自储户存款,信贷资金的所有权归储户,而银行通过支付利息从储户那里获得资金的经营权。
这两点充分证明,“如果财产不是私有,就没有办法进行商品交换”的西方经济学理论逻辑是不正确的,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可以发展市场经济。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伟大创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2 13:5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进行经济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就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
改革开放之初,理论界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1992年*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明确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表明,我们党在解决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怎样结合问题上迈出了决定性步伐,逐渐搞清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逻辑。
扩展资料:
加快转变*职能:
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问题都与*职能和管理方式密切相关。*职能不转变,其他方面的改革就难以推动。*是改革的组织者、推动者,也是改革的对象,必须对自身进行改革。如果*安于现状不想改、畏首畏尾不敢改、左右观望等待改,自身就会成为改革的障碍。
2、去年本届*开门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这实质是*的自我*。今后要继续推进*职能转变。
3、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理顺*和市场、*和社会、*和地方的关系,逐步建立各级*的权力清单制度,推动*全面正确地履行职能,建设法治*、创新*、廉洁*。
4、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本届*已经承诺,任期内把行政审批事项减少1/3以上,要确保完成。首先要把取消的文章做足、做到位,最大限度地放权给市场。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要进行全面清理,该取消的一律取消。
确需保留的,要依法调整为行政许可,今后不再搞非行政许可审批。要全面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将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由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公示制度,努力为企业经营和公民投资创业提供便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经济*改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2 13:52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年初,*同志视察了我国南方,就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了重要谈话,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中国*党召开了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会引起社会经济基础发生变化,而经济基础的变化也必然要求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发生相应变化。
因此,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必然要求相应的**改革和一系列思想观念发生变化,这也是上层建筑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客观规律的要求。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原有的上层建筑与已发生很大变化的经济基础的矛盾已经显现,某些方面甚至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
因此,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稳步进行必要的**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是进一步完善和巩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和重要保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回顾与展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2 13:52
*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