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0 18: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2 11:35
可以用单字“讽”【fěng】① 诵读;背诵。
《汉书·艺文志》:“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者,乃得为吏。”② 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张衡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③ 讥讽;讥刺。刘基《卖柑者言》:“而托子柑以讽邪?”】 也可用单字“讥”jī① 指责;非难。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箫然,感极而悲者矣。”② 规劝;讥笑。
《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③ 讥讽;讥笑。
《游褒禅山记》:“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1.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 刘鹗
译文:如果人人公正廉明,都可以为集体利益或者他人考虑的话,那么世界上就没有争端了;如果人人都只为自己的个人利益,自私自利,那么世界就变得乌烟瘴气了。
2. 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 —— 吕坤
译文: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的意思是自私自利是人立世,发迹的障碍。告诉我们做人要宽容大度,懂得为别人着想。
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孔丘 《论语·里仁》
译文: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4.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孔子《论语·述而》
译文: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5.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译文: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
6.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老子》
译文: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成语:锱铢必较,心胸狭窄,睚眦必报,斤斤计较,自私自利。
1. 锱铢必较[zī zhū bì jiào]
释义: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出处:宋·陈文蔚《陈克斋集》:“先生造理精微;见于处事;权衡轻重;锱铢必较。”
2. 心胸狭窄[xīn xiōng xiá zhǎi]
释义:心内不能容物,极端的自我与自私,心中只有自己,而不能出现别人。心量小,爱记仇,不愿意轻易原谅别人的意思。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今日为众豪杰至此相聚,争奈王伦心胸狭隘,嫉贤妒能,推故不纳,因此火并了这厮,非林冲要图此位。”
3. 睚眦必报[yá zì bì bào]
释义: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4. 自私自利[zì sī zì lì]
释义:私心很重,只为个人利益打算。
出处:《晋书·潘尼传》:“忧患之接,必生于自私,而兴于有欲。”
僧某献茶(文言文)
原文: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翻译:灵隐寺有一位僧人,他以会茶道而出名,精通茶具.而且他收藏的茶有几等,看客人的贵贱而分别煮不同的茶给他;那最好的茶,若不是贵人或识茶之人,是不会给他的.一天,有一贵客来到,僧人待他很恭敬,给出好茶,亲自冲茶给他,等待客人的称赞.贵客一直沉默不言.僧人很疑惑,再拿出最好的给客人.茶快喝完了.僧人等不急了,鞠了一个躬,说:"这个茶味道如何?"贵客拿着茶杯拱手,说:"有点热了."
讽刺的是阿谀谄媚的人和贵客那样的没有什么修养文化的人
可以用单字“讽”
【fěng】
①诵读;背诵。《汉书·艺文志》:“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者,乃得为吏。”
②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张衡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③讥讽;讥刺。刘基《卖柑者言》:“而托子柑以讽邪?”】
也可用单字“讥”
jī
①指责;非难。《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箫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规劝;讥笑。《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
【③讥讽;讥笑。《游褒禅山记》:“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哀溺文序 [唐]柳宗元
原文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翻译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江水猛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泳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却游不了多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今天为什么落后了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因此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了摇他的头。过了一会儿,他更累了。已经游过去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十分愚蠢、十分蒙昧,自己将要淹死了,还要钱干什么呢?”他又摇了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我于是写下了《哀溺》。
寓意
《哀溺文序》本文讽刺了世上那些利令智昏的人,并进而警告 一些贪财好利的人,如果不猛醒回头,必然葬身名利场中。但同时也告诉我们,丢失了性命,再多的钱财也是无用。
“哀溺”是哀叹溺水者的意思,"哀"的原因是作者哀叹那个至死还不能醒悟的溺水者,他对钱财的贪婪使他丧失了对生命的顾及,从而引起了作者"大利淹死大人物"的感想,从而表达了其对官场贪图名利者的担忧与讽刺!
《哀溺文序》通过记叙一个平素最善于游泳的人因舍不得钱财而被淹死的故事,讽刺了世上爱财如命之人的愚昧无知,警告他们若不猛醒回头,必葬身于名利场中。那些见钱眼开,掉进钱眼里的人,宁可放弃自己生命也不愿丢掉钱财的人。“钱乃身外之物”我们不应该重视钱财。
《哀溺文序》写作特色
写作特色。
(1)《哀溺文序》的特色是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主要刻划了溺死者要钱不要命的心态,使全文叙述相当精炼,人物形象十分生动传神。
正面描写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行动描写,“尽力而不能寻常”,暗示钱的累赘;二是语言描写,“吾腰千钱,重,是以后”,说明他明知关键在钱,却仍不愿割舍;三是表情描写,两次“不应,摇其首”,说明他要钱不要命,至死不悟。
侧面烘托也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反衬,“善游最也”,借他人之口指出他平素善于游泳,从而反衬他今日“尽力而不能寻常”的反常行为;二是对比,把最善游泳的他反倒淹死,与本来游水本领不如他的人都能安全到达彼岸进行对比。三是用“己济者”的呼号,从侧面揭示他的蒙昧心隆。
僧某献茶(文言文)原文: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
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翻译:灵隐寺有一位僧人,他以会茶道而出名,精通茶具.而且他收藏的茶有几等,看客人的贵贱而分别煮不同的茶给他;那最好的茶,若不是贵人或识茶之人,是不会给他的.一天,有一贵客来到,僧人待他很恭敬,给出好茶,亲自冲茶给他,等待客人的称赞.贵客一直沉默不言.僧人很疑惑,再拿出最好的给客人.茶快喝完了.僧人等不急了,鞠了一个躬,说:"这个茶味道如何?"贵客拿着茶杯拱手,说:"有点热了."讽刺的是阿谀谄媚的人和贵客那样的没有什么修养文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