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1 15: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9 19:42
Tick、Tock、Tick、Tock、Tick、Tock、Tick、Tock、Tick、Tock、Tock、Tock、Tock、Tock(背景音乐搭配搭配李玟的Di Da Di)。如果你看得懂,还可以写出每个Tick Tock的代号和时间,算各位科科厉害,绝对配的上「科科之王」的封号。算了,好冷。
这几年来因为钟摆(Tick Tock)当机,「坚守」14nm制程,搞到几乎所有产品挤在相同制程恶化成近两年来的缺货危机,「挤牙膏」几乎变成了Intel这间公司的代名词,还被AMD狠狠的倒打一耙。不过假如各位科科脑中翻来覆去只有「挤牙膏」这3个字,就太实在愧对科科之名了,所以笔者协助各位回顾ntel的钟摆发展策略,让科科们傲视于只会在咖啡店清谈的科技文青之上。
Tick:旧架构引进新制程,往往还会新增少数新指令和细部架构改良,不完全新瓶装旧酒。 Tock:在已经熟悉的制程上,开发新的架构。
这样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避免Intel在90nm制程Pentium 4一口气「爆浆濑尿牛丸(新制程、新架构、新指令、新功能、新的自动化产品设计工具)」然后一次爆炸的惨剧。
Intel在21世纪初期被自己混乱的64位元战略搞的死去活来,又像猴子一样被AMD K8电的吱吱叫,到了2005年才下定决心集中资源开发可满足伺服器、桌机和笔电需求的x86处理器核心(搞出Tejas这个大包的德州奥斯丁团队改行去搞Atom是番外篇),小步快跑,一举压垮AMD以及IBM等伺服器市场的潜在对手。
钟摆节奏也可激化内部「良性竞争」,最大化Intel的产品研发能量,以擅长创新的美国Oregon州Hill *** oro和擅于改良的以色列海法,作为轮流开发新架构(Tock)的主力,新制程的旧架构(Tick)或衍生案(如原生八核心的Nehalem-EX),则转给总部加州Santa Clara、加州Fosom、德州Austin和印度Bangalore的研发部门,展现「全球化的产品研制能力」。
因为研发x86处理器的时间非常的长,特别是「Tock」,从开案到产品上市动辄超过5年,更不用讲像Nehalem这种原本「目标上看10GHz时脉」却因产品策略大转弯*砍掉重练者,浪费的时间被解释成「with research even earlier」实在让人感到辛酸。
以延宕已久的Intel 10nm制程来说好了:
新制程:2018年的Cannon Lake作为前期验证,加入AVX-512指令集。 新架构:2019年的Ice Lake引入「Sunny Cove」核心。 最佳化:2020年的Tiger Lake具有更好的「Willow Cove」核心与Xe世代显示技术。Intel也曾经「用清朝的剑斩明朝的官」在14nm制程「硬掰」出这样的论述:
新制程:2014年的Broadwell。 新架构:2015年的Skylake。 最佳化:连挤五5年牙膏。让人想科科笑都笑不出来。
众说纷纭,不过不外乎以下的可能性:
没有对手:AMD在「走音工地秀」时期被彻底打趴,还被逐出伺服器市场,而且钟摆期间还一口气拉开了跟IBM等竞争对手的制程能力差距,只是台积电这个「军火商」却让AMD吃了威而刚。 投资过多:平均2年升级一次制程是很巨大的开销,况且先进制程的成本持续水涨船高,Intel大概拨拨算盘后觉得还没完全回收,索性放缓,接着就不动了。 库存问题:产品推陈出新太快,也容易造成库存清不完,相较当下无货可出的窘境真是莫大的讽刺。 专注并购:Intel从2015年开始「人工智慧上身」,拼命砸钱狂买AI和自驾车公司,这些破兆台币的钱拿去投入制程研发,怎么想现在Intel都不可能被AMD(和自己)打成这副德性。2015:Altera 167亿美元。 2016:Nervana 3.5亿美元。 2016:Movidius 金额不明。 2017:Mobileye 153亿美元。 2019:Habana Labs 20亿美元。
当然不可能,最起码AMD还得面对「人海漂泊,尝尽人情淡薄」... 呃,「让人代工,产能不得由我」的大麻烦,Chiplet策略完全是不得不的结果,如果Intel也如法炮制一番,那后面的剧情发展就相当有趣了。总之,2020年的x86处理器市场竞争,绝对值得各位科科拭目以待。
追踪 硬体世界考古探险王 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