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与束缚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1 22:4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23:03
爱,是保护,也是束缚。
这是我读完《生活在别处》最大的感触。
全书情节设定很简单,就是诗人从出生到死的一生。整个故事主要围绕妈妈、诗人与情人三者展开,内容平凡得不能再平凡。
但昆德拉一贯的力透纸背的笔触,仿佛一把利刃,退了人物的衣裳,削了人物的骨肉,只留下赤裸裸、光溜溜的心魂——人物心底最隐秘的角落、以及那里藏着的最殷切的期盼、最深沉的情感。
在这本书里,与《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一样,我见到的是一个个行走的心魂、心魂与心魂之间碰撞所产生的情感涟漪、以及这涟漪对生命意义的拷问。
诗人一生都渴望长大,由男孩长成男人。
而前提是,得摆脱妈妈无时不在的拴着自己的那条“狗带”。可是那是自他还在妈妈肚子里便已由脐带签好的一生的契约,不可撕毁,也无从撕毁。
这样,现实与理想总是错位,诗人永远处于这种错位造成的矛盾与挣扎中,因而理想的美好生活永远在别处。
最初,他躲在妈妈的爱里,妈妈为他打造的温暖、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里;
成年后,这种爱越来越成为一种束缚,横亘在他由男孩长成为男人之间,横亘在他与恋人之间,横亘在他与妈妈之间。
一方面,他没有勇气,无法割舍这种安逸。另一方面,他又渴求自由。理想与现实错位的矛盾,其实体现的是他性格的矛盾。
而这种爱的束缚,是双向的。
诗人觉得作为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另一半忠贞不渝。
因此妈妈在试探了儿子的口风后,果断放弃了丈夫去世后同事的追求。倘若诗人鼓励妈妈去寻求自己的幸福,妈妈断然不至于紧守着诗人,觉得儿子的情人抢走了儿子,而与情人对峙,令诗人处在一个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
瞧,诗人先干扰了妈妈可能的幸福,后来反过来,妈妈也开始干扰儿子的。
如何放爱以自由,是有待每个人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