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1 03:18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3:40
唐代以及宋代无固定的加官称号,凡在正式官职之前加“检校”二字的,一般都是加官。有些类似于目前的“名誉”头衔。你可以理解为名誉太师。 本人没有做过太师这个正职,但给个太师的虚衔。作为散官,与正职并存。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3:40
一、勾稽查核之意,加于官名之上。 南北朝以他官派办某事,加“检校”,如检校秘书等,非正式官衔。 隋、唐时入衔,如魏征撰《九成宫醴泉铭》,系衔为“检校侍中”。唐肃宗时有检校郎官,使用范围扩大。凡带此字样者均系诏除的加官。 宋从太师、太尉到国子祭酒、水部员外郎十九等,都有加检校之官,作为散官,与正职并存。凡内职崇班、武臣副率以上,最先除授及加恩赐时皆带检校官,文臣则授枢密使、宣徽使与节度使方带。元丰改制后,武臣承宣使以下皆废,检校官仅留检校三公与检校三师,用以加节度使之久任者。宋徽宗朝政和(1111-1117)以后,改三公为三少,如武臣累加至检校少师则拜太尉,文臣累加至检校少师则拜开府仪同三司。 二、属官。 元代中书省与各行中书省属官有检校,掌查核公事文牍。 明初中书省与行中书省属官有检校,不久废中书省而六部、都察院、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及各府属官皆有检校。 清仅江苏各府有检校,掌稽核文书出入之数。 元、明、清三代检校皆低级*,与唐、宋检校官不同。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3:41
唐代以及宋代无固定的加官称号,凡在正式官职之前加“检校”二字的,一般都是加官。有些类似于目前的“名誉”头衔。你可以理解为名誉太师。 本人没有做过太师这个正职,但给个太师的虚衔。作为散官,与正职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