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0: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4 08:32
山西人性格特点 “正方脸,棱角分明,鼻短而大”成了山西人的形象描述,他们总是质朴厚道、淳朴勤俭,男耕女织,远离奢华,但求温饱,过着恬淡生活,古朴得就象不事雕琢的北岳恒山。他们是古老先民遗风最忠实的传承者,是古朴的一族。 山西人的性格始终是个矛盾的统一体,既豪爽大气又愚顽固执,既质直侠气又保守悭吝,既有强悍的内质,又常常表现得胆小软弱,这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大有关系。有人说,山西*气,婚丧嫁娶,大摆宴席,人际交往,大包送礼。也有人说,山西人小气,穿戴“土气”,不合时尚;饮食简单,不离面食,而且调料有限,吃什么多离不了醋,是在醋坛子里泡大的。有人说,山西人才华超群,历史上山西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可也有人说,山西人才匮乏,迄今为止,山西高校和科研机构尚无一人入选“两院”院士。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在独特的地理环境下,逐步形成了山西人外向开拓与内敛自守这种两重性的思维定势。这一点在山西商人的心态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山西人历来就有经商的天才,其外向开拓精神是外省人难于望其项背的。晋商曾经在中国和国际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时称‘汇通天下’”。同时,晋商又把内务经营管理处理得井然有序,职责分明,可见他们性格中还有细致精明的一面,这正是山西人性格的两重性。晋商虽然创造过一时的辉煌,但其内心深处仍受地理环境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叶落归根”、“衣锦还乡”的意识很强。尽管他们闯荡天下,流寓四方,但他们终究还是把外边当做过路的驿站,“根”必须留在故乡,经营的总部仍设在平遥、太谷、祁县、榆次诸县不起眼的街道上,宅院则建在原籍的土地上。 山西人那种外向开拓与内敛自守的两重性格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成为当代山西人重整旗鼓、再铸辉煌的精神财富,运用不好则有可能幻化为逡巡徘徊、裹足不前的思想枷锁。 5、陕西人性格特点 陕西人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朴讷温厚而又爽直豪放,秦腔高亢激越,信天游悠远单纯,都反映了陕西人的某些特点。 陕西文人才情充沛,文坛上的“陕军”出手不凡,贾平凹,陈忠实,路遥等人的作品虽非绝世佳作,却也颇有可观。传统是陕西人的财富,也是陕西人的负担,它使陕西人往往保守偏执,而现实中的落后与历史中的辉煌又给陕西人很大的失落感,于是自恋又自卑,往往形成看似矛盾的性格,在外人看来,陕西人既保守,又开放;既粗犷,又心灵手巧;既老实,又圆滑;既吃苦耐劳,又贪图安逸;既安于现状,又躁动不安……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陕西是全国几个产美女的地方之一,不但产美女,而且出产好男人。一声秦腔吼,八尺的汉子热泪流,出嫁的婆姨也回头。陕西是块多情的土地,所以特别盛产情歌。“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听着高亢而多情的陕北民歌,离家的汉子自会一步一回头,断无成为陈世美之理,更不会跑到深圳去包二奶。陕北女孩温柔顺从,但内心刚烈,炽热如火,往往以柔功把丈夫控制得服服贴贴。 6、河南人的性格特点 有人说,河南人是中国人的娘,中国人如果要寻根,大多数最终都要寻到河南去,因为以河南为中心的黄河流域是孕育华夏民族的摇篮,在古代,中国就是指中原,中原就是现在的河南。 河南长期以农业为主,自古农耕经济就相当发达,大多数人抱有“重耕稼、鄙商贾”的观念。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造就了古朴厚道的民风和自然亲切的乡情,但也养成了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封闭保守意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古旧的小农意识正被逐渐淡化,河南人不再满足于“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的田园式的家庭生活,他们正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重塑河南人的形象。 河南人的生活习惯历来以简朴著称。长期以来,河南民间在居住方面注重“可住、实用”,土窑、草庵、石板房、以及天井窑院、窑房结合院和平房院等是富有河南地方特色的居住设施;在饮食上则讲究“细粮俭用,粗粮细吃”;衣着上讲究“经济耐穿”。进入80年代以后,河南人的生活习惯有了很大改变,衣食住行方面变化很大,开始追求更加舒适完美的生活。 河南人讲究礼仪,无论日常相见、迎送、借还、庆吊以及生育、成年、婚嫁、寿诞、丧葬等,都很注重礼节和仪表。知书达理者受人尊敬,有“礼多人不怪”的谚语。待人知礼,谓之“懂规矩”、“懂事”,反之,则遭人贬斥。 河南是中原人才大省,文人学士众多,省会郑州景色虽无可观览,但这座建在风沙弥漫的黄河边上的城市能够绿树成荫,商业发达,成为中国中部的交通枢纽与商业中心,也显示了河南人的能干,况且附近的嵩山还有一座名闻遐迩的少林寺呢。如今,开封等旧都虽已失去了都城的气派,洛阳牡丹却仍然名贵一方,赓续着河南人当年的万种风情。 7、上海人性格特点 上海人精明,被人称为“门槛精”。上海人的精明,该得到的,他们一分也不让。这使得上海人常常为一点点小利而斤斤计较。在生意场上,上海商人都是行家里手,既识货又明理,又敢于和善于据理力争。上海人的钱不好挣。精明已经成为上海商人人格的组成部分。上海商人的精明可以说是骨子里的。 自负自傲上海人的自负是众人皆知的。上海人的自负感,源自上海在中国首屈一指的地位,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上海对全国工业贡献最大,上海人也以此为傲。在良好的自我感觉之中,上海人看不起外地人。上海人对外地人有一个特别的称呼:乡下人。在他们眼中,只有上海人是城市人,因此在上海,能操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就像获得当年租界的领事豁免权,又像今天推行的银行金卡,将会获得众多优惠。这使得上海人以自己的身份为荣,不愿离开上海,人称的“恋沪癖”成为上海人的一种文化心理特征。 上海在长期的工商业历史的影响下,实惠哲学成为上海人根深蒂固的观念。追求实惠的上海人总是会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迅速找到自己的最大利益所在。在商业活动中,上海人较北方人较少地考虑面子、名声等非经济因素,而是明确地将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表现在人际交往上,上海人私交比较理智,在这里,你可以找到精神上的知音,却别指望两肋插刀的哥们。所以上海出了不少银行家、商人和学者,却难出诗人和武将。上海女人举止得体,装束淡雅,言谈柔和,很有女人味,但却没有那种为了爱不顾一切的“烈女”,上海男人在媒体中常常被丑化为“小男人”,其实,他们懂得尊重女士,体贴妻子,把西方的绅士遗风中国化了,别有可爱之处。 守法守纪,契约意识和法制观念强使上海人形成了追求合理化、追求平等与规范的观念。这种观念使得今天的上海市成为极具理性的城市。如果遇到什么新情况,上海人的倾向是立即制定管理办法,而市民也基本服从管理。 8、江浙人性格特点 江苏和浙江文化都从吴越文化衍生而来,燕赵尚武,吴越尚文,这种文化性格与他们所处的地域不无关系。因为有水,江浙人充满着灵性,山是尚武的,水是崇智的,所以历史上江浙一带大学者、大文豪、大科学家和大商人辈出不穷,人文鼎盛可谓极一时之盛。 浙江虽然富为鱼米之乡,却人多地少,生存竞争激烈,所以浙江人闯世界的很多。尤其是温州人更是遍布天下,闻名全国。在严酷的竞争中,浙江人培植起一种生存的能力,他们凭本事养活自己,走南闯北做生意,只要能够糊口的职业,几乎都可以见到浙江人的身影。浙江人善于动脑筋,你经常看到手艺高超的浙江师傅,但你却很少看到可怜巴巴的浙江乞丐。浙江商人企业家头脑活络,门槛很精,也算中国商界的能人。省会杭州人文荟萃,风光旖旎,人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提到江苏,人们都知道它的富庶,但实际上,苏南才是人们印象中的那个鱼米之乡。苏南面积只有苏北的三分之一,但经济实力却远居苏北之上,苏南人与浙江人有共同之处,头脑灵活,善于经商理财文才也比较出众,中国历史上的状元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苏锡常地区,苏南人的代表是苏州人,人情练达,精于算计,但过于精明,性格也显得懦弱,有人说从苏北的徐州开一汽车人到苏南的苏州,可以打遍整个苏州无敌手,话虽夸张,却也暗示出了苏州人性格文弱的一面。苏州美女并不比其它地方的美女更漂亮,但柔弱娇媚,软语春风,倒也符合中国传统对美女的审美期待。与苏南相比,苏北经济相对落后一些,历史上,苏北多受淮河泛滥之灾,灾民流落苏南一带,出苦力,干粗活,异地生存的需要使苏北人拉帮结派,这使他们在江南颇受歧视,直到今天,这种歧视在上海和苏南的小市民中仍然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