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9:5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09:58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出自:《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作品,原文:
归园田居·其一
魏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
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赏析:
开头四句是诗人弃官归田之时对自己的志趣与仕宦生活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弃官归田原因的交代。陶渊明性格的本质特征是追求心灵的最大自由和心态的闲适优雅。
仕宦生活不符合他崇尚自然的本性。陶渊明从小受到外祖父孟嘉的影响,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这也就使他身上拥有出仕与归隐的矛盾。
鲁迅先生也说过:“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在他做官的日子里,各种权力的争夺,一切卑污血腥的阴谋,无不打着崇高道义的幌子,这使秉性真淳的陶渊明也难以忍受。
而且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这一切都违背了他的做人准则。所以说,他选择归隐,着是社会现实使然,是他的思想与社会现实无法调和的结果。
诗词中 “羁鸟”、“池鱼”比喻不自由的仕宦生活,“旧林”、“故渊”比喻田园。这就充分的表现了他已经厌倦了仕途生活,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渴望逃脱官场这个大“樊笼”。
诗的第二部分主要写居室之乐,“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二句,由绘景转入叙事,由状物转入写人,表现出诗人无官一身轻的悠闲自在,一旦冲决罗网、回归自然的无限欣喜之情。
道尽归田之乐。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返自然”既指归耕田园,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又指回到原来的自然本性。
过上顺应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是点题之笔,有力地揭示了诗的主旨。这让我们感到有一种乌托邦的世外桃源的悠闲。也让我们明白了诗人是天真纯朴,固守寒庐,寄意田园。
超凡脱俗的,他所向往的社会,是没有贫困,没有斗争与矛盾,清闲自由,无拘无束的理想境地。“返自然”是这首诗的中心题旨。它是诗人人生理想,也是这组田园诗的主旋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09:58
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希望隐居山林的孤高自赏的情怀,和对污浊的世俗世风的鄙弃。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09:59
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喜爱,也暗示了对世俗世界的不屑和愤懑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09:59
1、归园田居主要表达了诗人在回归田园生活后的一种恬谈幽静富有情绪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