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0:0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7:00
明朝时期统治者加强君权的主要措施:
1、对国家行政机构的改革
扩张皇权,集军*三权于一身,如此*必成封建制国家的政体,自然是按照封建统治者统治天下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因此封建的国家行政机构,处处都要体现统治者一人*的意志。
为了使行政机构更适合君主的需要,历史上很多帝王都曾对政体做过削足适履的改革,以防止个别成长起来的势力危害君主的权威地位。明朝时期统治者强化集权统治的关键一步,也是对国家**的改革,集政、法、军权于一身,使皇权扩张至顶峰。
2、禁止后宫、外戚干政
明朝时期统治者为了防止后宫、外戚干政,规定天子后妃及其亲王王妃,必须要选择普通的良家女子,而不能出自有声望的居家大族,当然范围没有*到必须是普通老百姓,像普通的官、军之家也可以,只要家道清白,相貌不错就可以。
这样一来,皇帝的后宫之中后、妃都是出自普通家庭,后族没有强大的势力,自然对于皇权形成不了威胁。
扩展资料:
影响
明朝时期统治者的这些措施虽然在短期内确实实现了皇权集于一身的作用,但从长期来看,并非所有的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明朝时期统治者在胡惟庸案后,废除丞相制度,使皇权可以集中于皇帝一身。而这样的做法太过理想主义,皇帝说到底也只是个普通人,繁琐复杂的政务工作全凭一人是无论如何也处理不完的,所以明成祖时期,朱棣设内阁置大学士作为秘书兼顾问组织代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7:00
朱元璋于洪武十三年,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于是废去宰相一职,子孙不得复立。秦、汉以降实行一千六百馀年的丞相制度自此废除,相权与君权合而为一,明朝皇帝大权独揽,在世界*史上明朝的*体系也属于罕见的*政体,施行军权、行政权、监察权三权分立的国家*,后期由于监察权被废止,国体失衡很快衰败。由于国家事务繁多,皇帝无法处理,洪武十五年九月罢四辅官,仿宋殿阁制设内阁。其后的清朝也大多继承了明朝的*制度。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相当于今日总统府秘书长的职务,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内阁大学士一职多以硕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只照皇帝的意旨写出,称“传旨当笔”,权力及地位远远不及过去的宰相,只有黑市地位,而没有法定地位。宣宗时期,由于杨溥、杨士奇、杨荣等三杨入阁,宣宗批准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又授予宦官机构司礼监“批朱”。票拟之法补救可君主不愿面见阁臣之弊,但内阁大臣与皇帝沟通,全赖司礼监(宦官)。由是开启明朝宦官专政之大门。为了加强对全国臣民的监视,明太祖还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明成祖又设立东厂,明宪宗再设西厂,合称“厂卫”。废除丞相,设三司:都指挥司 布政司,按察1、废除丞相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7:01
1.废除丞相,裁撤中书省,分相权于六部,六部尚书听命于皇上,直接对皇帝负责。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7:02
1、在*废除丞相制度,设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7:02
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