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4 13: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9:01
《冬柳》
唐代:陆龟蒙
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
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译文】
水边成行的柳树斜对着我的窗子,衰败的枝条,零零落落地堆积在江岸边上。
这时寒风吹过,把柳树的枯枝吹断,惊起一双双正在江边栖息的寒鸥。
【赏析】
此诗的一、二句写柳的地理位置和衰落形态,是静景。诗人住在郊外,不写自己的窗刚好对着一行柳树,而写柳树对着诗人的门窗,显得新奇别致。三、四句转而写动景:霜风劲吹,枯枝断落,鸥鸟惊飞。诗人用精炼的笔墨,描绘出一幅鲜明的画面,有声有色,形象十分生动,让人感受到冬天早晨江边的寒洌、冷清。全诗不仅立意构思新奇别致,而且题材也不袭故蹈常,读者在鉴赏时应特别注意这一写作特点。
扩展阅读:社会评价
陆氏之隐,与其性格心性有关,更主要是晚唐时代不能为其提供舒展抱负之环境。转向道家的超脱。而晚唐士风凋敝,官场污浊,思行圣人之道又谈何容易。于是,转而以高蹈隐逸的狂狷之态行世,亦有不得已的苦衷。《唐语林》卷七载:“咸通末,曹相确、杨相收、徐相商、路相岩同为宰相。杨、路以弄权卖官,曹、徐但备员而已。长安谣日:‘确确无论事,钱财总被收。商人都不管,货赂几时休?,可见当时官场风气。这在陆氏文章中也多有反映,如《野庙碑》讽刺当时官吏“升阶级,坐堂筵,耳弦匏,口粱肉,载车马,拥徒隶”而“解民之悬,清民之喝,未尝怵于胸中”,比那些野庙中的土偶泥塑还不如,似乎与《唐语林》所载恰可互相印证。《南泾渔父》、《新沙》、《刈获》等诗讥讽统治者贪婪盘剥,刻削冷峻,如《新沙》诗云“蓬莱有路教人到,亦应年年税紫芝”,可谓入木三分。故陆氏诗文,在晚唐萎靡情调中,犹如骨鲠针石,被鲁迅先生看成“一塌糊涂的泥潭里的光彩与锋芒”(《小品文的危机》)。在这群庸官俗吏面前,陆龟蒙傲诞不羁也就不足为怪了。《新唐书·隐逸传》记其“尝至饶州,三日无所诣。刺史蔡京率官属就见之,龟蒙不乐,拂衣去”,当非空穴来风。陆氏诗文每咏阮籍、嵇康,如“散发还同阮”(《袭美题郊居十首次韵·其二》)、“阮通能青白之眼”(《幽居赋》)、“无穷懒惰齐中散”(《正月十五日惜春寄袭美》)、“共嵇中散斗遗杯”(《秘色越器》),等等。《江湖散人歌》是陆举止精神的自叙,那位睥睨世俗、形容散漫的傲诞狂士,“不共诸侯分邑里,不与天子专隍庳”,正与嵇、阮傲诞狂狷的举止与精神,千古一脉。这一文化景观的源头当出于庄、老。
阮籍、嵇康在否定大人先生们的礼义廉耻之后,寄情于酒与音乐。陶渊明将田园诗意化,终究还是在用传统文士的工具,角色认同并未发生改变,由此方见陆龟蒙的意义之所在。陆氏在对以诗书干禄的官僚集团失望之外,并没有像阮籍那样,借酒浇愁乃至不可自拔,“阮校尉之连醉,不可同行”(《中酒赋》)。原来,他找到了另一种身份认同与角色定位,那就是脱离知识阶层,成为农夫和渔夫。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他和皮日休一样“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更为可贵的是,他虽胸怀天下,饮誉文坛,却能将历来不为文人和士大夫所重视的农具,进行细致的研究总结,甘做小人之事,为中国古代农具发展史留下宝贵的文字记载。这与他的性格是分不开的,他的自传《甫里先生传》和《江湖散人传》,对其生平和个性作了总结。他在《江湖散人传》中写道:“散人者,散诞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既无羁限,为时之怪,民束于礼乐者外之,曰此散人也。”也许正是因为摆脱了儒家传统礼教的束缚,才使他成为中国农业的农学家。
扩展阅读:人物简介
陆龟蒙(?~公元881年),字鲁望,长洲(今苏州)人,唐朝诗人、农学家。
他年轻时豪放,通六经大义,尤精《春秋》。举进士不第后,从湖州刺史张博门下游,隐居松江甫里,人称“甫里先生”。置园顾渚山下,不与流俗交接,常乘船设蓬席,备束书、茶、笔、勺具,任游江湖间。所作诗文对晚唐时弊多所抨击。诗以咏物写景为多。家多藏书,史称其“癖好藏书”,收藏多至3万卷。每得一本珍本图书,熟读背诵后加以抄录,并多加校雠后再行抄写,以至于每书有一副本保存。借人一书,一旦有破损和“篇秩坏舛”,必加以“辑褫刊正”。与当朝有藏书者多诗词酬唱,曾与徐修矩和诗有《奉和袭美二游诗·徐诗》曰:“伟矣开元中,王道真平平。八万五千卷,一一皆涂铅”。后封官左拾遗,未到任即卒。编著有《笠泽丛书》4卷。另有《杂讽九首》、《耒耜经》、《小名录》、《甫里集》等,宋叶茵辑有《唐甫里先生文集》。
他与皮日休为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是唐朝隐逸诗人的代表。
陆龟蒙的成就不仅体现在文学上,农学上同样造诣非浅,他撰写的《耒耜经》是一部描写中国唐朝末期江南地区农具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