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4 13: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9:33
1960年2月11日,正是大年十五元宵节。天刚蒙蒙亮,林县就已经一片喧嚣。三万七千多人组成的修渠大军扛着工具,挑着行李,推着锅灶,浩浩荡荡地爬上了太行山,向着浊漳河的方向前进。他们就是为了修筑著名的人工天河「 ”红旗渠”的第一批施工人员。 这就是当时拍摄的照片,队伍最前面的杨贵扛着锄头,穿着沾满灰尘的衣服,戴着安全帽,和普通工人们没什么两样。七十多公里的工地上,到处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但是,很快,就有人来找杨贵告状了。谁呢?曾经在大山里出生入死为水渠进行测量的大学生吴祖太。 吴祖太 原来,70多公里长的战线上,将近4万人一拥而上。每个人找到一块地方,抡起锄头锤子就开始干了起来。由于战线拉的太长,领导、指挥和测量工作根本就跟不上。大家都各干各的。有的挖错了渠线,有的炸坏了渠底。 最关键的是,如果不能严格按照吴祖太设定的,八千分之一的纵坡比来施工,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坡度太缓不仅水流不动,还会有大量泥沙沉积;坡度太陡,水根本就流不过坟头岭。那到时候,不仅水渠建不成,自己也成了林县的千古罪人了。 右为杨贵 杨贵和吴祖太沿着渠线工地一路走访,发现这种不讲方法的人海战术存在很大的问题。越走,杨贵的眉头就拧得越紧;越看,杨贵的心情就愈加沉重。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杨贵头疼的时候,当地平顺县的一个村民找到了他。来干嘛的呢?也是告状。村民们反应,由于工地开山放炮声响太大,村里的牲畜都被吓得跑不见了。 在林县任村镇盘阳村的一间屋子里,1960年3月6日,杨贵和引漳入林委员会召开了决定工程命运的一次会议。在会上杨贵给大家讲了洮河工程的例子。就在1958年,位于中国西北的甘肃因为干旱,同样动过从洮河引水的念头。可是就在林县引漳入林工程开始不久,这个开工不到三年的水渠就因为战线太长,导致财力人力不足,*停工了。留下了几百里的坑坑洼洼。 红旗渠施工现场 听完后,引漳入林委员会的同志们都陷入了沉思,引漳入林工程绝不能步洮河的后尘。可是现在该怎么办呢? 看到大家都被洮河工程的结局所触动,杨贵站起来发言了。杨贵说,洮河工程就是因为战线太长,缺乏指挥才被拖垮的。所以我们要采取集中力量分段突击的战术。我们把70公里长的渠道分成四段修,每一段严格按照施工标准。修完一段,就通一段水。这样每干完一段,大家心里也能有成就感。杨贵的发言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杨贵 除了改变修渠的战略外,这次会议还对这条水渠有着特殊的意义。正是在这次会议上,这条水渠被定名为「 ”红旗渠”。 红旗渠的名字提出来之后,受到林县人民的热烈的欢迎。有人说,听着这个名字,就像在自己心里插了一面红旗。在这样的精神鼓舞下,红旗渠第一段工程的施工很快就打响了。然而令杨贵没想到的是,仅仅在头20公里的修渠过程中,就遇到了新的难题。 杨贵如何带领林县人民攻坚克难?曾经立志三个月完成的总干渠,为何却修建了整整五年之久?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湖北卫视大揭秘”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