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现在姓“隗”的人基本分布在哪些地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3 03:3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2 19:13
在北京的西南郊的广大地区,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说法,“天下一个隗,老家芦子水”。说的是天下姓隗的,其祖籍都是现今的房山区蒲洼乡芦子水村,在芦子水村西南的沟谷中,隗姓祖坟的石碑赫然高耸,这就是被隗姓家族后代称之为“隗家老坟”的地方。
相传,芦子水村的隗姓村民,最早是明代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下移民到北方来的。后来在京都西南的大山深处垦荒种地,定居下来,繁衍生息,几百年后,逐渐形成村落,即现今的芦子水村。芦子水村的村民大多数姓隗,自隗氏祖先在此莹葬后,老坟处已埋葬了隗氏的十八代子孙。由于历史年代的久远和风雨的剥蚀,老坟的原貌已荡然无存,仅存一通*二年五月初九为先贤重新竖立的墓碑。
目前,隗氏家族的成员已遍布全国各地,如内蒙、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吉林、山东、甘肃、四川等省市。隗氏家族的沿袭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辈份分明。如他们的名姓排列顺序为:大小朝中士,金门迎守廷,承消荣并福,有永合功立,富贵青满春……。据史料记载,中国除孔孟两姓外,隗姓是第三家。第二是隗姓家族不乱族纲,同姓人不能通婚,至今严守族规,成为佳话。
姓氏起源:
堂号
"江石堂":三国时有个叫隗相的,对母亲非常孝顺。他的母亲不愿吃江边的水,嫌脏,必须得是江心的水才喝。于是,隗相就每次撑小船到江心汲水,但江流太急,小船又没有依靠,每次汲水都很困难。可是有一天,江心中突然生出一块大石,隗相的小船依到石边
,再不愁水急浪大了。人们都说是隗相的孝心感动了上天,所以称"江石堂"。
聚集地:
1、出自夏朝帝王后代。汤灭夏桀后,建立商朝,封夏朝王族的后代到隗作首领,并让他们建立了大隗国,其国君称大隗。大隗国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是楚国的同姓国公元前634年,被楚所灭。其后子孙以原国名为姓,称隗姓。
2、据《左传》记载,春秋时,狄人讨伐廧咎如时,俘获了他的两个女儿淑隗和季隗。她们的后代以隗为氏,称隗氏。
3、周代中原北部的游牧民族赤狄人姓隗。春秋时,赤狄人活动于晋、卫、鲁、邢一带,开始同华夏族通婚。公元前六世纪末,晋国大举进攻赤狄诸部落,赤狄*多沦为晋国臣民,逐渐融合于晋人。赤狄后裔沿用隗姓,后来成为汉姓。
隗姓源流 郡望堂号
--------------------------------------------------------------------------------
一、寻根溯祖
1、出自夏朝帝王后代。汤灭夏桀后,建立商朝,封夏朝王族的
后代到隗作首领,并让他们建立了大隗国,其国君称大隗。大隗国一
直延续到春秋时期,是楚国的同姓国公元前634年,被楚所灭。其后
子孙以原国名为姓,称隗姓。
2、据《左传》记载,春秋时,狄人讨伐廧咎如时,俘获了他的两个
女儿淑隗和季隗。她们的后代以隗为氏,称隗氏。
3、周代中原北部的游牧民族赤狄人姓隗。春秋时,赤狄人活动于晋
、卫、鲁、邢一带,开始同华夏族通婚。公元前六世纪末,晋国大举
进攻赤狄诸部落,赤狄*多沦为晋国臣民,逐渐融合于晋人。赤狄
后裔沿用隗姓,后来成为汉姓。
二、郡望堂号
1、堂号
"江石堂":三国时有个叫隗相的,对母亲非常孝顺。他的母
亲不愿吃江边的水,嫌脏,必须得是江心的水才喝。于是,隗相就每
次撑小船到江心汲水,但江流太急,小船又没有依靠,每次汲水都很
困难。可是有一天,江心中突然生出一块大石,隗相的小船依到石边
,再不愁水急浪大了。人们都说是隗相的孝心感动了上天,所以称"
江石堂"。
2、郡望
余 杭:原为秦代会稽郡所辖之余杭县,隋代置余杭郡。在
今浙江省境内杭山一带。
西河郡:战国时魏国初置,汉代沿之。相当今陕西、山西两
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
参考资料:http://www.dxgzs.com/bd/003.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2 19:14
春秋时,狄人讨伐廧咎如时,俘获了他的两个
女儿淑隗和季隗。她们的后代以隗为氏,称隗氏。
不对吧!淑隗的后代不就是赵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