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2 11:3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1:04
道教自从东汉的张道陵创立开始,就有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它经常发出对生命局限短暂的感叹。东汉的道教经典著作《太平经卷七十二》有说:“凡天下死亡,非小事也。一死,终古不得复见天地日月也,脉骨成涂土。死命,重事也。人居天地之间,人人得一生,不得重生也。”
这本书的作者对生死已经有了感悟,他认为生命是非常局限短暂的,倘若一个人死亡,就无法重新来过,人只能活在当世,若是想摆脱死亡、获得长生,就必须得去修行,以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道教思想家葛洪将追求长生不老更是体现地淋漓尽致,他在《抱朴子内篇·勤求》中说:“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他在《抱朴子内篇·黄白》中又说:“长生之道,道之至也,故古人重之也”。由此可见,长生不老的生命意识始终贯穿于道教哲学思想的发展,他们追求长生不老,并通过一些方式以期获得长生。
在《西游记》中,这点体现的最明显的就是“唐僧肉”,所有妖怪都在渴望“唐僧肉”,而“唐僧肉”也只有一个作用———长生,而这个作用却也不可忽视。唐僧是佛祖的第二弟子金蝉子的转世,因前世为佛,所以这一世与众不同,他的西天取经之路困难重重,也都和这些渴望长生的妖怪有关。
还有一处细节也体现出来这一观点:在孙悟空与菩提祖师讨论学艺时的对话,菩提祖师为悟空精心介绍几种术法,而悟空却只考虑“学习这个可以长生不老吗”,当菩提祖师说不能时,悟空立马不学这个法术。这部分直接反映出悟空渴望长生不老的思想,从侧面也反映出道教的终极目标———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还有里面的土地公公对王母娘娘的蟠桃的描述:三千年一熟的蟠桃人吃下去后就会成仙得道,体健身轻;六千年一熟的蟠桃,人吃了就可以举霞飞升,长生不老;而九千年一熟的蟠桃人吃了就会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这番话语也反映了道家对长生不老的追求。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类似的例子,例如悟空大闹地府为猴子猴孙延续寿命、比丘国国君吃小孩子的心肝以求长生等等。
金丹养生是道教修道成仙思想的另外一个方面。道教所谓的“金丹养生”,就是通过炼制药物来服食以求长生飞仙。这种思想源自于道家的“与道合真”和仙家的“长生久视”。他们认为,通过服用一些奇特灵异的东西可以达到修道成仙的目的。
他们刚开始是食用一些草木药材,但是草木药材因为天气影响很容易变质*,不容易保存;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炼制丹药的现象。在《西游记》第五回中,有这样一段话:“这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不遇,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练就的金丹,大圣喜道‘此物乃仙家之至宝。老孙自得了道以来,识破了内外相同之理,也要炼些金丹济人”。
这一段讲述了道教“金丹成仙”的思想,将金丹比作了“仙家至宝”。在《西游记》中还有很多关于金丹的描述,据学者统计,在《西游记》中有与金丹养生思想有关的词颇多,如心性、元神、心猿、意马、木母、真性、婴儿、金木、金丹、水火等等,在此书中,金丹术语可谓俯拾即是,由此可见道教金丹思想对《西游记》的影响。
总而言之,书中关于金丹的描述还有许多。对于书中的描述,有着明显的推崇内丹修行的倾向,而对于修行外丹则有着一定的偏见。书中描述的修行外丹的人物,除了太上老君外,几乎都是取经途中所遇到的各种妖怪。而修行内丹的方法,则往往是在描述各路神仙和唐僧师徒一行人时使用。这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明代道教修行内丹在修行金丹中的主流地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1:04
的确有这样的体现,比如说里面有金丹,有人吃了金丹就可以成仙,金丹也被称为仙家之宝。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1:05
是的。通过对民间神仙思想和道教神仙思想进行区分,确定研究的对象,通过对神仙思想的分类,将《西游记》中的人物和情节与道教神仙思想进行比照,阐述了道教神仙思想在《西游记》中的表现及影响,体现了道教成仙的观念。认为道教神仙思想的融入使《西游记》有了更高的文学价值。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1:05
确实是这样的,许多人都是在人间经历了重重苦难,受到了一定的磨练,然后*成仙,进入了天庭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