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4 01: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8:04
李贽著有《焚书》和《续焚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李贽著作
《焚书》是李贽寓居麻城芝佛院时所写书籍,据说完成时已64岁高龄,该书共有6卷。《续焚书》是李贽死后他的弟子收集整理而成,共5卷。两者性质和题材都非常相似,后者算是对前作的补充,收集的就是前作完成后李贽的所言所写。
《焚书》不是单一的诗集、小说集、短文集等文体,它的内容包括了李贽的书信、杂文、历史评论、诗歌等,也展现出他*、社会、哲学等多方面的思想主张,涵盖非常全面。
虽然内容题材广泛,但它们的主题是一致。整部书都是李贽在批判儒家尤其是理学,其中有许多文章是在讽刺和抨击那些满嘴仁义道德、底子里满是藏污纳垢的文人士大夫。借由批判披着儒家外衣的伪君子和假道学,李贽开始怀疑儒家学说,开始否定它的正统性。《焚书》中,李贽的言词是犀利,宛如一把利刃,直直地戳在统治中国思想几千年的儒家学说的弱点上,甚至要把它解剖了给世人展现它的内里。
整部《焚书》的思想在当时是离经叛道的,是不容于世的,所以李贽给它了这一个名字,认为它只有被焚毁的宿命。而结果也正如他预言的,在被捕入狱后,他的著作被一并焚毁,里面也包括《焚书》。之后明清两朝一直禁止李贽的著作并多次焚烧,即使如此,民间对这些书还是反复刻印广为流传。
《童心说》是李贽最著名的散文之一,被他收录在《焚书》的第三卷杂述里。
李贽蜡像
李贽的《童心说》全文字数不过一千,却极大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提出的“童心”观点更是可谓真知灼见。文章从《西厢记》序文的一句话开始,李贽直接提出了童心就是真心的观点,并给童心定义为一颗不受外界干扰、绝对真诚的心,上来就振聋发聩地强调了童心的重要性。
然后,李贽解释世人失去童心是因为后天学到的知识堵塞了内心。而非发自童心写就的文章,也必然不是优秀的文章。李贽接着开始抨击当时文坛上复古的文风,认为不能以时代先后为标准来判断文章好坏。最后,李贽还贬低了下《论语》等儒家经典,认为它们不是真理,是被假道学们拿来唬人而已。
李贽写《童心说》除了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多的是在批判社会现实。明朝是中国思想禁锢极为严重的一朝,当时儒家理学已经僵化,八股文开始盛行,一代代教育和科举出来的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儒生。而他们的文章无不以四书五经为理论根据,以八股文为格式模板。写文必须要向秦汉时的散文学习,至于写诗就只能向唐诗学习。其实没有所谓的权威和范文,因为只有童心才是文章的源泉,所以任何时代任何人都能够写得出好文章。
李贽的《童心说》,就本质而言,是在批判封建对思想的束缚,主张自由和个性。
李贽虽然被朝廷认为是离经叛道之徒,但他本人在民间颇受欢迎,所以也流传出不少有关他的故事。比如,李贽原姓林,改姓李是因为祖上得罪当地官僚,为了逃难又改姓又搬家。
李贽画像
据说,李贽一生只回过两次家乡福建泉州,一次是父亲去世,回来时正好遇上倭寇在烧杀抢掠,于是李贽不顾回家奔丧,先带家人帮当地人抗击起倭寇来。
李贽曾经有个儿子,不过比他去世早。据说儿子去世时,他的妻子还很年轻。李贽就劝媳妇不要为丈夫的死而感伤,让她改嫁他人。李贽还把自己一个渔夫出身的弟子推荐给她当做对象,媳妇最后也很是感动地听从了他的劝告,改嫁后夫妻美满。
在李贽的所有故事里,最出名的就是他在湖北麻城芝佛寺居住时流传的怪老头的故事。传说,李贽不仅饱读诗书,学识渊博,平日还干农活,开荒种菜。李贽讲学的地点选在附近的一个钓鱼台,教书男女不分有教无类,而且要求弟子读书要大声,还得蹦蹦跳跳最好翻两个跟头。李贽不教弟子四书五经,不教他们写八股,只教他们一些实用有趣的东西。当时,他还常常跟孩子玩耍,给他们出谜语,有关于扫帚、扁担等平常的小东西的。据说,李贽还出过一个谜语,孩子们猜不出来,谜底竟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这一系列的行为使李贽在当地多了一个名号“怪老头”。
李贽,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反对孔孟儒学著名。
李贽画像
李贽生于1527年,本身是回族人,祖上在明初就搬迁到福建泉州。他原姓林,后改名李贽,字宏甫,号卓吾。李贽从小聪颖非常,12岁开始写文,26岁就高中举人。他在朝为官二十几载,从一个县的教官做到了知府,不过在他55岁的时候辞去了官职。
辞官后,李贽先后在湖北、北京、南京等地居住,大多是在朋友家或者寺庙里。期间,李贽一方面研读经典,一方面著书讲学。虽然他的讲学在当地颇受欢迎,但因为“离经叛道”也常遭到官府等保守势力的反对而要被驱逐。1602年,李贽被捕入狱,他那些被认为“异端邪说”的著作也被一并烧毁。之后不久,李贽就在狱中自刎而死,当时已七十有六,死后被好友安葬。
李贽一生著书良多,主要包括《藏书》、《续藏书》、《焚书》等,此外他十分推崇《水浒传》和《西厢记》并都做过自己的评点。在他的著作和讲学中,他时常针砭时事,评述历史。他反对反对儒家学说尤其是程朱理学,批判封建礼教对人的压迫;揭露并批判封建统治的黑暗本质,痛斥**;提倡功利,重视商人的地位;主张“童心说”,认为文章不能弄虚作假而要表达个人真实的内心。
李贽死后,后世对其褒贬不一,但他的著作虽然屡遭官府禁止,却更加广为流传。
李贽是一代思想伟人,而他的思想主张基本包含在他的著作文章中,而那些文字也成了他的警世名言,发人深省。
李贽名言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认为理就在人们穿衣吃饭的日常琐事当中,这是在肯定人的*,也是他“真心”观念的体现。他批判理学,厌恶道学家,这句话就是在对它发起挑战。理学强调灭人欲,这是朱熹最重要的观点之一,认为想要学到理就必须控制甚至消灭自己的*,后来也就成了封建礼教禁锢自由的思想来源。
“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李贽承认人的私欲,认为那是人伦,是人心。由此,他也认可商人追求利益的本性,不贬低反而重视商业,反对中国延续上千年传统的重农抑商的*。
“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李贽否定孔子、孟子的圣人地位,认为孔孟非圣人也和常人一样,两者没有高低之分,所以人人皆可成圣。他批判明朝一味加强儒家正统、捧高圣人地位的做法,认为不能以此为一成不变的教条。
“壮士不忘在沟壑,烈士不忘丧其元。”据说,这句话是李贽在狱中夺剃刀自刎前所写,他用这句出自孟子之口的话来表明自己心志。李贽深知自己的思想不容于世,所以早就预言了自己死在监狱的宿命,而他为了自己所追求的的真理不畏死愿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