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禁止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使用劳务派遣人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4 02:2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2:32
导读:财政部印发《*购买服务管理办法》,其中第十条明确:购买主体的人员招、聘用,以劳务派遣方式用工,以及设置公益性岗位等事项,不得纳入*购买服务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102号
《*购买服务管理办法》已经2019年11月19日第一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 刘昆
2020年1月3日
*购买服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购买服务行为,促进转变*职能,改善公共服务供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行*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购买服务,是指各级国家机关将属于自身职责范围且适合通过市场化方式提供的服务事项,按照*采购方式和程序,交由符合条件的服务供应商承担,并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等因素向其支付费用的行为。
第三条 *购买服务应当遵循预算约束、以事定费、公开择优、诚实信用、讲求绩效原则。
第四条 财政部负责制定全国性*购买服务制度,指导和监督各地区、各部门*购买服务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财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购买服务管理。
第二章 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
第五条 各级国家机关是*购买服务的购买主体。
第六条 依法成立的企业、社会组织(不含由财政拨款保障的群团组织),公益二类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以及具备条件的个人可以作为*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
第七条 *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应当符合*采购法律、行*规规定的条件。
购买主体可以结合购买服务项目的特点规定承接主体的具体条件,但不得违反*采购法律、行*规,以不合理的条件对承接主体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
第八条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且由财政拨款保障的群团组织,不作为*购买服务的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
第三章 购买内容和目录
第九条 *购买服务的内容包括*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以及*履职所需辅助性服务。
第十条 以下各项不得纳入*购买服务范围:
(一)不属于*职责范围的服务事项;
(二)应当由*直接履职的事项;
(三)*采购法律、行*规规定的货物和工程,以及将工程和服务打包的项目;
(四)融资行为;
(五)购买主体的人员招、聘用,以劳务派遣方式用工,以及设置公益性岗位等事项;
(六)法律、行*规以及*规定的其他不得作为*购买服务内容的事项。
第十一条 *购买服务的具体范围和内容实行指导性目录管理,指导性目录依法予以公开。
第十二条 *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在*和省两级实行分级管理,财政部和省级财政部门分别制定本级*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各部门在本级指导性目录范围内编制本部门*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
省级财政部门根据本地区情况确定省以下*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的编制方式和程序。
第十三条 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职能转变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的要求,编制、调整指导性目录。
编制、调整指导性目录应当充分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专家论证。
第十四条 纳入*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的服务事项,已安排预算的,可以实施*购买服务。
第四章 购买活动的实施
第十五条 *购买服务应当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重点考虑、优先安排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有利于转变*职能、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的项目。
*购买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服务内容、水平、流程等标准要素,应当符合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相关要求。
第十六条 *购买服务项目所需资金应当在相关部门预算中统筹安排,并与中期财政规划相衔接,未列入预算的项目不得实施。
购买主体在编报年度部门预算时,应当反映*购买服务支出情况。*购买服务支出应当符合预算管理有关规定。
第十七条 购买主体应当根据购买内容及市场状况、相关供应商服务能力和信用状况等因素,通过公平竞争择优确定承接主体。
第十八条 购买主体向个人购买服务,应当限于确实适宜实施*购买服务并且由个人承接的情形,不得以*购买服务名义变相用工。
第十九条 *购买服务项目采购环节的执行和监督管理,包括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采购*、采购方式和程序、信息公开、质疑投诉、失信惩戒等,按照*采购法律、行*规和相关制度执行。
第二十条 购买主体实施*购买服务项目绩效管理,应当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定期对所购服务实施情况开展绩效评价,具备条件的项目可以运用第三方评价评估。
财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对部门*购买服务整体工作开展绩效评价,或者对部门实施的资金金额和社会影响大的*购买服务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
第二十一条 购买主体及财政部门应当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承接主体选择、预算安排和*调整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合同及履行
第二十二条 *购买服务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三条 购买主体应当与确定的承接主体签订书面合同,合同约定的服务内容应当符合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的规定。
*购买服务合同应当明确服务的内容、期限、数量、质量、价格,资金结算方式,各方权利义务事项和违约责任等内容。
*购买服务合同应当依法予以公告。
第二十四条 *购买服务合同履行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在预算保障的前提下,对于购买内容相对固定、连续性强、经费来源稳定、价格变化幅度小的*购买服务项目,可以签订履行期限不超过3年的*购买服务合同。
第二十五条 购买主体应当加强*购买服务项目履约管理,开展绩效执行监控,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督促承接主体严格履行合同,按照合同约定向承接主体支付款项。
第二十六条 承接主体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服务,不得将服务项目转包给其他主体。
第二十七条 承接主体应当建立*购买服务项目台账,依照有关规定或合同约定记录保存并向购买主体提供项目实施相关重要资料信息。
第二十八条 承接主体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财务规定,规范管理和使用*购买服务项目资金。
承接主体应当配合相关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绩效评价。
第二十九条 承接主体可以依法依规使用*购买服务合同向金融机构融资。
购买主体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承接主体的融资行为提供担保。
第六章 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购买服务监督管理机制。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应当自觉接受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以及服务对象的监督。
第三十一条 购买主体、承接主体及其他*购买服务参与方在*购买服务活动中,存在违反*采购法律法规行为的,依照*采购法律法规予以处理处罚;存在截留、挪用和滞留资金等财政违法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追究法律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二条 财政部门、购买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存在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以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党的机关、政协机关、民主党派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使用行政编制的群团组织机关使用财政性资金购买服务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四条 涉密*购买服务项目的实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民政部、工商总局2014年12月15日颁布的《*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财综〔2014〕96号)同时废止。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修订《*购买服务管理办法》答记者问
2020年1月3日,财政部公布了《*购买服务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102号,以下简称《办法》)。日前,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办法》相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1.问:请介绍一下财政部出台《办法》的背景情况和主要框架。
答:推广*购买服务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2013年9月,**印发《关于*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2014年12月,财政部、民政部、原工商总局制定颁布《*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对*购买服务的主体、对象、内容、程序、预算管理、绩效和监督管理作出了制度规范。《暂行办法》施行以来,对推进*购买服务改革、规范*购买服务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改革不断深入,*购买服务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有的地方和部门购买内容泛化、对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把握出现偏差、绩效管理薄弱等。因此,有必要对《暂行办法》进行完善,以部门规章的形式硬化制度约束,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购买服务管理。
《办法》共7章35条,除总则和附则外,分别对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购买内容和目录、购买活动的实施、合同及履行、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分章作了规定。
2.问:《办法》对*购买服务的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有哪些规定?
答:关于购买主体,在*采购法有关采购人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的基础上,结合*购买服务行为的特殊性,《办法》规定:*购买服务的购买主体是各级国家机关;党的机关、政协机关、民主党派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使用行政编制的群团组织机关使用财政性资金购买服务的,可以参照执行。
关于承接主体,在满足与*采购法有关供应商资格、条件的规定相衔接前提下,结合*购买服务的特殊要求以及当前事业单位改革情况,并落实党*、*关于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有关意见要求,《办法》将承接主体范围限定为:依法成立的企业、社会组织(不含由财政拨款保障的群团组织),公益二类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以及具备条件的个人。
3.问:为什么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且由财政拨款保障的群团组织既不属于*购买服务的购买主体,也不属于承接主体?
答:*购买服务的购买主体强调其国家机关属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不属于国家机关,其功能定位是负责直接提供特定领域公益服务的主体,不宜作为*购买服务的购买主体。
从承接主体角度看,《** *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划入公益一类;经*同意的《财政部 *编办关于做好事业单位*购买服务改革工作的意见》(财综〔2016〕53号)规定,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不得作为*购买服务承接主体。作为由*举办并保障经费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应当全力履行好*赋予的提供基本公共公益服务职责,如允许承接*购买服务,将不利于其集中精力履职尽责,也会造成在为其提供预算拨款保障的同时又向其购买服务的问题。
使用事业编制且由财政拨款保障的群团组织,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在性质上类似,在是否参与*购买服务问题上应作同等对待。
4.问:《办法》提出了*购买服务内容的“负面清单”,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购买服务是*服务提供方式的重大创新,强调从“养人办事”提供服务向“花钱买服务、办事不养人”转变,这种契约化服务提供方式具有权责清晰、结果导向、灵活高效等特点。实践中,*购买服务内容出现泛化现象,2016年前后一些地方和部门借*购买服务名义变相举债融资问题一度比较突出,以及存在借*购买服务名义变相用工等问题,还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将本该由自己直接履职的事务也通过*购买服务外包出去,转嫁工作责任。为此,《办法》明确6类事项不得作为*购买服务内容:一是不属于*职责范围的服务事项;二是应当由*直接履职的事项;三是*采购法律、行*规规定的货物和工程,以及将工程和服务打包的项目;四是融资行为;五是购买主体的人员招、聘用,以劳务派遣方式用工,以及设置公益性岗位等事项;六是法律法规及*规定的其他事项。以上第二至六项中,属于*职责范围的事项,应当通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规范方式实施。
5.问:《办法》提出,具备条件的个人可以作为*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同时禁止借*购买服务名义变相用工。对此应怎样理解?
答:*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专业服务机构,*一般不向个人购买服务。《办法》明确,具备条件的个人可以作为*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主要考虑是,在城乡基层社区或某些特殊行业领域,可能存在组织型承接主体缺乏或优势不足的情形,*可以向个人购买服务;专家学者也可以以个人身份提供*咨询、专业评审等服务。
同时,*向个人购买服务在实践中容易被异化为变相用工。比如,一些地方和部门以招聘“*购买服务人员”、“购买岗位”等借*购买服务的名义用工,一般由*部门或劳务公司发布招聘公告,通过考试、政审、体检等程序招聘“*购买服务(岗位)人员”,相关人员名义上与劳务公司签订合同,实际上以劳务派遣方式到*部门工作。这种以*购买服务名义变相用工的形式,混淆了*购买服务、*以劳务派遣方式用工和*聘用编制外人员的不同*规定,容易造成*人事管理风险,也不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为此,《办法》规定,购买主体向个人购买服务,应当限于确实适宜实施*购买服务并且由个人承接的情形,不得以*购买服务名义变相用工。具体实施当中,购买主体向个人购买服务,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和《办法》有关规定签订*购买服务合同,并按合同约定支付购买费用。
6.问:《办法》提出*购买服务应当实施绩效管理,主要考虑和要求是什么?
答:绩效管理关系到*购买服务是否“买得值”的问题。目前,*购买服务绩效管理工作普遍较为薄弱。为此,《办法》明确了*购买服务绩效管理的主体、对象和方式等要求,*购买服务应当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定期开展绩效评价,探索运用第三方评价评估,加强评价结果运用。今后,应当建立健全*购买服务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着力解决好“买得值”的问题,不断提高*购买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
7.问:《办法》界定的*购买服务与*采购是什么关系?
答:*采购是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处理*和市场交易关系的制度体系,包括采购需求确定、交易管理、采购程序、履约验收、信息公开、*功能等一系列制度规范。*购买服务是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推动*职能转变、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采购与*购买服务在制度上是衔接的,如《*采购法实施条例》规定,*采购法所称服务,包括*自身需要的服务和*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办法》规定,*购买服务是指各级国家机关将属于自身职责范围且适合通过市场化方式提供的服务事项,按照*采购方式和程序,交由符合条件的服务供应商承担,并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等因素向其支付费用的行为;《办法》同时明确,*购买服务项目采购环节的执行和监督管理按照*采购法律、行*规和相关制度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