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班级管理效果【“80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果调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4 01:4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9:56
“80后”是倍受关注的一代,在这代人身上凝结着时代赋予的烙印。近几年来,“80后”班主任在整个班主任队伍中所占比例逐年递增,他们已逐渐成为班主任队伍的中坚力量。 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谈、座谈以及分析成长日记等多种途径对“80后”班主任进行整体研究,我们发现,作为新一代的教育力量,教育一线最小的“官”,他们身上既有同“80前”教师一样的共同特征,也闪烁着自己不一样的光芒。“80后”班主任呈现出很多独特的个性、行为特质。他们既有年轻班主任的特点,又具有独生子女的时代特点;既富有*,又懂得理性;既果敢行事,又情感细腻;既懂得继承,又敢于创新;既懂得积累已有的经验与规则,又敢于将教育与时代的精神相融合;他们具有坚实的理*底、前卫的思想意识、旺盛的工作精力、和谐的师生关系、个性化的工作风格,他们是现代和未来的最佳统一体。伴随着特有的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他们对班级管理效果也有着一定影响。
一、“80后”班主任的个性与行为特点
1.“80后”班主任具备良好的能力起点
“80后”班主任的特点与其生活背景和成长经历密切相关,是“80后”的整体特征在班主任这个职业上的具体展现。他们普遍接受了普通高等教育或系统的师范教育,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英语和计算机水平都普遍高于“80前”的班主任。与此同时,他们年龄较轻,流体智力处于顶峰时期,反应力、记忆力都处于很高的水平,所以表现在问卷调查上,其能力维度得分高于“80前”班主任。然而这种差异并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因为能力不仅包含智力水平,更不局限于流体智力,同时也包括判断力、反应能力和和教育经验,这都是初出茅庐的“80后”班主任们目前所不具备的。因此,可以说“80后”班主任和非“80后”班主任的能力在不同层面上各有优势。对于“80后”班主任来说,他们仅具备良好的能力起点,在能力的发展上具有更大的潜力。
2.“80后”班主任主动积极、追求卓越
问卷调查研究中,“80后”班主任在性格的态度维度上的平均得分高于非“80后”班主任。这一维度的高分,表示“80后”班主任在性格中具备积极肯干、追求卓越的因素。与此同时,在观察记录中,我们也发现了“处事积极、反应迅速、力争优秀”等描述“80后”班主任词语的高频度出现。而且在对班主任、学生和德育干部进行的半结构式访谈中,“80后”班主任的自我评价为“具备极大的工作热情”,学生和德育干部对“80后”班主任的评价是“肯干”“有追求”“目标明确”。因此,虽然在问卷调查中并没有呈现显著差异,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出“80后”班主任的又一个性与行为特点是在性格表现上主动积极、追求卓越。
3.“80后”班主任理智性与情绪化并存
由于“80后”班主任刚刚离开学生生活,正处于青春晚期的阶段,和学生的年龄相对接近,他们对于现代存在于学生中的问题和困惑感同身受,因此他们的情绪也随学生们的情绪变化而起伏,表现出不稳定的迹象。从前面的分析可知,“80后”班主任主动积极、追求卓越,非常希望把工作开展起来并乐于受到肯定与鼓励,但他们迫切的成就动机往往造成事与愿违的情绪波动。因此,“80后”班主任在性格的情绪维度上偏低于非“80后”班主任。尽管没有显著差异,但仍须警醒。
另一方面,调查研究和观察记录也体现出“80后”班主任在性格特点上的理智性。观察记录表明,在不少师生利益冲突的情境下,“80后”班主任选择暂时搁置问题、理智思考后再做处理。学生在访谈中指出“80后”班主任善于听取多方意见,对事情能够做出细致的分析。研究中也发现,“80后”班主任在性格的理智维度上得分略高于非“80后”班主任。由此看出,“80后”班主任由于普遍受过高等教育,处理问题时行为比较理智,而且各校选拔的“80后”班主任很可能素质较高,他们用理智克服自己的情绪化,他们知道自己年轻、缺乏经验的弱点,做事尽量谦虚谨慎,小心、细致的理智分析是他们采取的主要策略和方法。
从上述分析中可知,“80后”班主任理智性与情绪化并存,这一两极性的个性、行为特点促使“80后”班主任在解决自身冲突、矛盾的性格悖论中不断向前发展。
4.“80后”班主任耐挫、坚忍略显不足
“80后”的一代成长环境较非“80后”安逸平稳,耐受性、意志力普遍不如“80前”的一代,往往因为预见性不足,比较容易放弃。“80后”班主任表现出与“80后”群体一致的特点,在班主任工作中表现出性格的意志维度得分低于非“80后”班主任。
“80后”班主任在心理承受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工作中,“80后”班主任要不断提醒自己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按时、按量、按规格完成工作任务,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但他们缺乏工作经验,面对班级管理的困境,有时会感觉束手无措,甚至灰心沮丧,无法排解,因此对“80后”班主任心理承受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学校要创造不同的情景让“80后”班主任去面对困难,逐渐学会自我调整,缓解工作中的压力,形成坚持不懈的品格和较强的抗压能力。
5.“80后”班主任信息化行为形成良好
“80后”班主任普遍能够指导学生从网上获得有用的、健康的信息,能够了解最新、最前沿的社会信息。观察研究中也发现“80后”班主任的信息收集能力和意识较强,他们能够跟上学科的发展和时代的发展,用最新的社会热点作为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好地发挥参与式学习的作用。因此,可以把这一个性、行为特点概括为“80后”班主任信息化行为形成良好。这一特点是他们专业持续发展的源泉,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视角和平台。
6.“80后”班主任与学生关系亲密
“80后”班主任与学生私人关系密切,具体表现为他们更愿意频繁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与学生之间建立广泛的沟通与交流渠道,且愿意亲身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关系密切”这一个性、行为特点对于班级管理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需要警惕的一面。从积极方面讲,“80后”班主任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更容易了解学生并被学生接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然而,当“80后”班主任成为学生的“忘年交”或者“朋友”“伙伴”“哥们”的时候,教师的威严与威信可能就面临挑战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合理的“敬畏”如何显现,亲密程度如何把握,就成为广大“80后”教师需要注意和警醒的问题了。如果“80后”班主任能够把握好“度”,处理好亲密与敬畏的关系,那么无论对于班级管理,还是对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都会有很大的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