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4 01: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0:00
以少年为话题的作文三篇少年,你是民族的希望。假如我们的祖国是一片月夜,那么少年便是满天的星辰;假如我们的祖国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少年便是天空中翱翔的雏鹰;假如,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美丽的花园,那么少年便是花园中吐露芬芳的花草。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以少年为话题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抬头仰望星空,星星之火映入眼底,少年眼中的光彩也汇聚了星星。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们是少年,我亦少年。
年少轻狂,不掩锋芒。一个周天,我和姐姐坐客车出去玩,和谐美好的氛围萦绕着整个客车,直到两个妇女上了车。她们有说有笑的上了车,大声地聊着她们屯子乡里的事。响亮的声音把那份静谧冲的一丝都不剩下,接着那两人同时打起了电话,本就声音响亮的二人,仿佛针锋相对的比起了嗓门,车上的大人纷纷戴上耳机。经过一番折磨,一人的电话打完了,另个人的声音也小了些,本以为会消停一会,没想到那人指点上了车上的人:“咋穿着裤子呢,这大窟窿,这上衣,这么大合适吗”一位少年站起说道:“大婶,你一上车就大声嚷嚷,这也是公共场合啊!”“谁家孩子,这么没礼貌,还没说你。”正巧到站了,那位少年快步下了车。
人们莫把少年的勇气叫叛逆,把成年人的懦弱叫顾全大局。
年少迷茫,怀揣梦想。一次上课,老师满心欢喜的说要和同学们聊聊“梦想”,第一步,让我们写出自己的梦想,有的同学左思右想,双眼迷离的看着老师。我则内心庆幸,自己早就有一个宛如清风拂白月般的梦想,早早就藏在心底。我毫不犹豫的写在纸上。那纸上的一行字,又一遍刻在脑中,信念仿佛又坚定了一分。我深知这一行字对我的重要,那是我日思夜想的城市,日思夜想的专业,伴我入睡的美好未来。如果没有梦想,那么怎能有理由去坚强?心怎会有栖息的地方?到哪不都是流浪吗?
恰同学年少,正是少年,种一颗梦想的种子,让它茁壮成长。
年少轻狂,不掩锋芒是少年;年少迷茫,怀揣梦想是少年。少年的眼中有星辰大海,少年信心坚决,激起锦绣的浪花,少年的前途繁花似锦。少年啊少年!不要忘记你原来的模样,不要忘记你最初的梦想。少年有梦,未来可期。
惟愿所有少年的肩担起草长莺飞和清梦明月,征途是星辰大海,而非烟尘人间,跨过星河,迈过月亮,不负韶华,携梦想共同展望未来。
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人,应心中有梦,投身于国家社会。有梦就去追梦,我们正在前往梦想的道路上,我们都是追梦人。
心中有梦,如果不去追梦,也不可以成为现实。我们要你追我赶,风起云涌春潮,敞开怀抱,去拥抱我们的梦想。透过车窗、旅馆的窗、宿舍的窗,我看见了沙漠和大海,仿佛也看到了我的梦想;霓虹闪烁的街景仿佛是梦想在向我招手,然后告诉我要坚持追梦;南腔北调,带着异域故事的人群,仿佛梦想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心中有梦,然后追梦,最后去打破梦际去实现它。
《现代文报》最新的一个报道讲了高中某同学的一个故事,他高中的时候第一次考试,考了全班倒数第一。最后以高考成绩全校第一名,考入了非常优秀的学校。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只要努力,谁也无法阻挡。梦想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以奔跑的方式去做一个追梦人。知识不会辜负自己,不管梦想距离有多遥远,有目标,有动力,就会成功,成功的彼岸距离我们也不过只是一步之遥。
然而,有人会说,为什么要去追梦呢?如果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人生在世还有何用处呢?*曾说,“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人,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国家号召我们要努力学习,是为了将来国家的创新与发展,为了将来我们的更富裕充足的生活。真希望我一语惊醒梦中人。
人之所以懒惰,是因为没有动力。如果有理想,有梦想,你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有了动力,你就会去行动;有了行动,就有了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有了前进的方向,你就会成功。看那潇洒的庄子,博大精深的孔子,故事成山的韩非子……古人都如此的好学,何况我们呢?孔子为了摆脱官僚,放弃自己的职位,以自己的思想和理想教化别人,得到百姓深深的爱戴。“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说的是颜回,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梦想,即使再贫穷,也不抱怨。几百年前的古人如此的勤奋好学,那我们在这儿抱怨什么呢?青年人就应该追梦,朝着梦想的方向前进,不管前方多么的困难,都不退缩,因为我们心中有目标和方向。
我们都在奔跑前行,即使千山万水也不放弃。
每年冬季,家里要储备很多越冬的蜂窝煤,用于双休和过春节时烧开水。小城虽小,做煤饼的厂子却不少,煤饼的品质也不一样,选择哪个厂子的煤饼就成了一回事。常常是妻子在街上转了又转,每次在就近遇到的送煤人的板车上试买一两块,拿回家放在炉子里试烧,比较煤的优劣。火焰小的自然不要,火焰虽大但不便除渣的也不要,只有当两者兼优时她才选中。可有时是千选万挑,还是不如人意,于是,妻子感叹当家不易。
今年冬季又至,春节也临近,选煤的差事自然又落到妻子头上。她仍按往年惯例,今儿拎一块煤饼回家,明儿拎煤饼一块进门,美其名曰“试烧”,结果大都不满意。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她又急匆匆地拎回一个煤饼“试烧”。烧后发现出渣情况并不很理想,但妻子却直说这煤不错。反正家务她做大半,她“说不错就不错,错也不错”,我附和着。
下午有人敲门,我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少年,双手搂抱着十多块煤饼,气喘吁吁叫我:“给您送煤来了。”他身子单薄,稚气未脱的脸上有几道煤污,溷着汗迹,加之他不时在肩上擦,愈擦愈黑。我把他让进屋,叫他去喊大人来搬,他却说:“我就是送煤的!”我这才明白,这就是妻子“试烧”的那个送煤的主儿,竟还是个孩子。
送煤的孩子上下6层楼,跑了十多趟,折腾了老半天,才将200块煤饼搬完。如果换个成年人,用一块方木板端上,每趟可搬50块煤饼,不要多大功夫。即使是这样,他说也比在家里强。家里今年水果山杂滞销、粮食跌价,没有城里好溷生活。他告诉我们,他是湖北恩施山里的孩子,今年15岁,是随同村里人到这里打工的。15岁,正是我儿子的同龄人。于是妻子动了怜悯之情,在结清事先讲好的每块煤饼两分钱的工钱之外,还送他一小袋橘子,并嘱咐他好生跟大人们干。
少年要走了,妻子招呼儿子帮他将板车推上坡去好出院门,那孩子说不用了,他有力气。他一手捏着钱,一手提着那袋橘子,蹦蹦跳跳地下了楼。我站在窗前目送他,见他将拴在板车上的绳索套在瘦削的肩上,低头弯腰,一步步吃力地向街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