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2 18: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9:18
原文:松之生也,於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薄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於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於玄黄,斯独茂於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拔,物莫与隆。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
翻译:松树生长在岩石的侧面,俗人看不到它,木匠无缘结识它。它没有宽阔的地势来炫耀自己的外形,只有大自然赋予的本色。它枝干伟岸挺拔肃穆茂盛,或高踞于层岩之上,直插云霄;或藏身于幽涧之中,蓄雾藏云。坚固的穹石埋下它的根系,历经数载;古老的藤蔓缠络它的躯体,不知多少年。白露飘落,凉风吹来,树林田野凄惨颤栗,高山平原愁容憔悴。别的树木都黄叶凋零,只有它苍翠繁茂。然后人们知道它高峻挺拔,特立独行。它不改变自己的外形,也不改变自己的内心,甘愿经受霜雪的洗礼。它和隐士君子的志趣气节相投,它坚定不拔,超乎万物。日月不能改变其本性,雨露使它更丰茂。它身影高耸,千年茂盛。它把自己流动的身影编织成梦,相信十八年后定能成材为公。它不学春天的桃李也不学秋天的梧桐。
身为栋梁之才却不为人知,顶风冒雪,却没人为它称奇叫绝。实在是空为有用之才,有人鄙视它,却也有人取法它。
无地势以炫容,炫容:夸耀外形.炫,夸耀 穹石盘薄而埋根,穹,高、大 盘薄:牢牢地 埋根:扎根 林野惨栗,栗:颤抖 山原愁悴.悴:憔悴 彼众尽于玄黄,玄黄:天地,指大自然的变化 然后知落落高劲,落落:孤零的样子 高劲:高大峻拔 亭亭孤绝.亭亭:孤高的样子 绝:极 叶幽人之雅趣,叶:遮庇 相合 物莫与隆.隆:高 雨露所以资其丰.资:帮助 丰:茁壮成长 擢影后凋,擢:耸起 长高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乱:辞赋篇末总括全篇要旨的一段.负:担荷,此作 “具有”讲 谅可用而不用,谅:确实 固斯焉而取斯.固:此指鄙视.取:取法.松树生长在岩壁的侧面俗人看不到它木工匠人发现不了它松树没有宽阔的地理形势来炫耀自己的外形,只有天然给予的自然之色,它树枝高扬挺拔.枝条茂密,掩映着景色,处在深幽的涧水边就 积聚着雾霭.收藏着烟霞,穹石高大坚固它却埋下了根系。
作者身处逆境,一方面发泄怨愤,决心“驱雷击电除奸邪”(《涉沅潇》),另方面也表明要砥砺志节,象寒松那样冒霜雪、抗严寒、亭亭耸立,不改变其忠贞本性。
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
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穹石盘簿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
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
叶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
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 ——李绅《寒松赋》翻译:松树生长在岩石的侧面,俗人看不到它,木匠无缘结识它。
它没有宽阔的地势来炫耀自己的外形,只有大自然赋予的本色。它枝干伟岸挺拔肃穆茂盛,或高踞于层岩之上,直插云霄;或藏身于幽涧之中,蓄雾藏云。
坚固的穹石埋下它的根系,历经数载;古老的藤蔓缠络它的躯体,不知多少年。白露飘落,凉风吹来,树林田野凄惨颤栗,高山平原愁容憔悴。
别的树木都黄叶凋零,只有它苍翠繁茂。然后人们知道它高峻挺拔,特立独行。
它不改变自己的外形,也不改变自己的内心,甘愿经受霜雪的洗礼。它和隐士君子的志趣气节相投,它坚定不拔,超乎万物。
日月不能改变其本性,雨露使它更丰茂。它身影高耸,千年茂盛。
它把自己流动的身影编织成梦,相信十八年后定能成材为公。它不学春天的桃李也不学秋天的梧桐。
身为栋梁之材却不为人知,顶风冒雪,却没人为它称奇叫绝。实在是空为有用之才,有人鄙视它,却也有人取法它。
题目有点奇怪。
标题问张潮的《读书有味》,题目内容却是明末黄周星的《补张灵(张梦晋)崔莺合传》中的内容。后者的译文很长,这里大概贴不全了。
就以张潮论“读书有味”来答吧。张潮说读书: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意思是:少年时读书,好像从缝隙中窥看月亮,眼界狭窄,所知有限中年读书,好像在庭院中抬头望月,眼界渐宽老年读书,好像上高台玩赏月亮,心思沉淀,不再功利,纯粹地玩味欣赏书中的奥妙这一切变化都是因为人的阅历逐渐由浅入深,所获得的层次也逐渐地加深了另附题目内容所说的一段《补张灵(张梦晋)崔莺合传》的原文及译文供参考:一日,灵独坐读《刘伶传》,命童子进酒,屡读屡叫绝,辄拍案浮一大白。
久之,童子跽进曰:“酒罄矣!今日唐解元与祝京兆讌集虎丘,公何不挟此编一往索醉耶?”灵大喜,即行,然不欲为不速客,乃屏弃衣冠,科跣双髻,衣鹑结,左持《刘伶传》,右持木杖,讴吟道情词,行乞而前。抵虎丘,见贵游蚁聚,绮席喧阗。
灵每过一处,辄执书向客曰:“刘伶告饮。”客见其美丈夫,不类丐者,竞以酒馔贻之。
有数贾人,方酌酒赋诗,灵至前,请属和,贾人笑之。其诗中有“苍官”、“青十”、“扑握”、“伊尼”四事,因指以问灵。
灵曰:“松、竹、兔、鹿,谁不知耶?”贾人始骇,令赓诗,灵即立挥百绝而去。遥见六如及祝京兆枝山数辈,共集可中亭,亦趋前执书告饮。
六如早已知为灵,见其佯狂游戏,戒座客阳为不识者以观之。语灵曰:“尔丐子持书行乞,想能赋诗。
试题《悟石轩》一绝句,如佳,即赐尔卮酒,否则当叩尔胫。”灵曰:“易耳!”童子遂进毫楮。
灵即书云:“胜迹天成说虎丘,可中亭畔足酣游。吟诗岂让生公法,顽石如何不点头?”遂并毫楮掷地曰:“佳哉!掷地金声也!”六如览之,大笑,因呼与共饮。
时观者如堵,莫不相顾惊怪。灵既醉,即拂衣起,仍执书向悟石轩长揖曰:“刘伶谢饮。”
遂不别座客径去。六如谓枝山曰:“今日我辈此举,不减晋人风流。
宜写一帧,为《张灵行乞图》,吾任绘事而公题跋之,亦千秋佳话也。”即舐笔伸纸,俄顷图成。
枝山题数语其后,座客争传玩叹赏。有一天,张灵独坐,读着《刘伶传》,叫童子拿酒过来,每每读到令人叫绝的地方,就拍着桌子喝一大杯。
这样久了,童子跪着说道:“酒喝完了!今天唐解元(唐伯虎)和祝京兆(祝允明)在虎丘聚宴,您为什么不挟着这书前去同求一醉呢?”张灵大喜,就要去了,然而又不想做不速之客,于是便丢开了整齐的衣冠,打散了头发,穿上破烂不堪的衣服,左手拿着《刘伶传》,右手拿着木杖,一边吟咏着道情词,一边乞讨着前行。到了虎丘,就看到贵客们如蚂蚁一般聚游在这里,宴席华美而热闹。
张灵每经过一处,就拿着书向参加宴会的客人说:“刘伶请求同饮一杯。”宾客们看他帅气高大,不像乞丐的样子,争相用酒食款待他。
有几个商人,正饮酒作诗的时候,张灵到了他们面前,请求和他们和诗,商人们嘲笑他。他们的诗里有“苍官”、“青十”、“扑握”、“伊尼”四个典故,就指着这四处问张灵。
张灵道:“不过就是松、竹、兔、鹿,谁不知道呢?”商人们才大吃一惊,请他续诗。张灵马上挥笔写了上百首诗,然后走开了。
张灵远远看到唐伯虎和祝允明等几个人,一起在可中亭里饮宴,也像之前一样,拿着书上前去要酒喝。唐伯虎早已认出了张灵,看他有意装疯、游乐戏耍,便告诫在座的客人都装作没认出来的样子,看看张灵(要做什么)。
亭人诸人使对张灵说:“你这乞丐拿着书乞讨,想来应该能赋诗吧。你试着以《悟石轩》为题作一首绝句,要是做得好,就赏你酒喝,否则就敲断你的腿。”
张灵说:“容易!”于是就有童子拿来纸笔。张灵就下笔写下了:“胜迹天成说虎丘,可中亭畔足酣游。
吟诗岂让生公法,顽石如何不点头?”,然后就收拢纸笔,一起掷到地上,说:“好诗啊!掷到地上也该金声玉振!”唐伯虎看过诗句后,大笑起来,就叫张灵一起喝酒。当时围观的人非常多,无不面面相觑,都惊异不已。
张灵畅饮到醉了,就拂衣而起,仍拿着书向悟石轩长揖作礼说:“刘伶多谢赐酒。”也不向座中客人们告别就径自离去了。
唐伯虎对祝允明说:“今天我们这番行为,不比晋人的风流风度差。应该画下来,就叫《张灵行乞图》,我来画你来作跋吧,也是一段千秋佳话啊。”
就润笔铺纸,片刻画成。祝允明在画上题了几句话,座中宾客们争相传看,欣赏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