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是如何通过材料、场地的变化来达成目标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9:0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16:37
(一)巧妙利用,让场地“活”起来
1.因地制宜设置区域。
我们将幼儿园户外所有的空余场地,根据其地理的特殊性,因地制宜巧妙利用,遵循“大场地大运动,小场地巧利用”的原则。比如利用高低不平的土坡处开展野战区,幼儿利用这一区域的边边角角设置工事进行“野战”游戏;大操场因为功能多用,不可能设置固定的器械,因此作为综合运动区,方便幼儿利用木梯、三脚架、平衡木、长凳等可组合的器械开展综合运动;那么,有大型器械的地方就不可用了吗?其实不然,我们利用长梯、麻绳、平衡板、轮胎等,创设具有挑战性的运动区域,幼儿以“不走寻常路”的方式才能到达大型器械;而操场四周的羊肠小道供各类童车沿道骑行;操场四周的草地,投放木桩、板凳、平衡木等创设挑担类、平衡类及力量类的游戏场地;同时,利用不规则的角落和地段,创设投掷区、攀爬区等,就连树木也没闲着,悬挂着圈圈、竹篮、小玩意儿等各种物件,幼儿可以这区域投物过圈、随意摸高跳、爬树取物等活动,边角场地的巧妙利用和固定场地的多样化创设,使得幼儿的运动场地扩大了,活动内容和形式也丰富了。
2.年段错开利用场地。
除了对整个校园场地的划分和利用,我们为了减少因人数多造成拥挤影响幼儿活动的问题,根据幼儿年龄层动作发展需求不同,错开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活动时间,从而让幼儿活动的场地就更加宽松、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
(二)建章立制,让管理“跟”上来
在管理方面,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和对物的管理。户外体育活动参加的主体是幼儿。因此,首先要让幼儿明白各活动场地的功能、各材料的放置点及材料的使用方法、材料收拾和整理规则等。对此我们是这样做的:
1.定点定人,材料管理成制度。
运动材料除了按照运动类别进行分类,还要根据活动场地功能不同,以“就近原则”进行放置,一般情况下一个学期固定在同一个地方,不随意变动。同时,为了方便幼儿自由取放,会将每个材料区拍下照片并张贴在对应区显眼的位置,这样不但能让幼儿直观地知道每个区放的材料有哪些,同时也防止了材料的错放问题。
放材料的地方固定下来了,就得有专人管理。这么多数量和种类的材料,管理起来可真不容易,谁来管理最合适呢?我们采用分班管理、师生共管的办法,因为老师有限但孩子很多,孩子是材料的真正主人,只有让他们参与管理了,才能实现材料的真正管理。每学期期初教师首先要熟悉材料放置的地点和摆放情 况,之后通过视频介绍的方式,让幼儿对全园材料放置有个初步的认识。之后利用一个月每天早间户外活动时间,幼儿在班级保教人员的带领下,以一天玩一个地方的方法,有序轮换,熟悉使用各区材料和收拾放置的方式,同时教师利用餐后散步的时间,带领孩子到实地观察,加强幼儿对每个区的材料认识。当然,在幼儿户外体育运动结束后,班保教人员要在自己的责任区积极地引导放置好材料。
另外,要定1-2名保管人员对全园所有的材料以表格记录方式分类、分区记录数量,每周向各责任区负责人落实损坏和变动情况,方便教师及时上网了解材料适时变化情况。
2.及时更新,材料补充成必需。
为了更好地保证孩子们户外体育活动的务实开展,需要保证材料充足的数量和规定的质量。为此,我们出台了一系列运动材料的管理办法,如一学期一次定时制作、补充材料的方法;每学期专人材料保管登记的方法、定期检查材料,及时发现材料的安全性,对破旧的材料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以保证活动的开展。同时我们把这些自制器械归类摆放,记录在册,有专人管理,并公布在幼儿园网上资源库内,使教师能够按需选择,保障孩子们户外运动的需求。
3.制定规则,自主、轮换成习惯。
由于全园幼儿年龄不同,存在着运动能力的不同。为了更好地利用场地、共享资源,实现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活动,让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本发展区内获得更好的发展,我们实行场地“轮换制”,即以月为单位,每个段进行活动区域的轮换,这样,在创设运动区域环境时,方便以同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为标准创设运动区环境。同时制定了保教人员“活动区责任制”,即同年段的每位保教人员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时各有分工、各负其责,她们固定负责关注各自责任区域幼儿的活动状况。当然,每个活动区还有各年龄段幼儿自定的活动区规则,如游戏规则、同伴间的合作规则、材料使用规则等。通过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一些规定,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自主、自由却不失有序。
(三)立足实际,让内容“实”起来
内容是活动的载体,内容的选择往往影响着活动的效果,只有活动内容得到充实,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才会全面。我园根据目标科学安排每周户外体育活动内容,创新优化形式,让体育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主要途径。
1.合理安排,规范内容。
针对活动时内容单一、盲目的现象,我们重点研讨各年段户外活动内容,从本年龄段幼儿的动作发展特点出发,结合本园场地、环境和材料资源,探讨幼儿每天户外活动玩什么、怎样玩等问题。各年龄段组建中心骨干研究小组,在教研和保教部门带领下,根据本段幼儿年龄特点及身体、动作发展规律,将总目标按走、跑、跳、投掷、钻、爬、平衡、综合等几大方面进行了各年段的关键目标细化分解,为教师制定学期户外活动计划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参考目标,从而制定出适合本年龄段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发展目标。另外,加强年段集体备课,每周对户外体育活动实施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和交流,既落实对所制定目标的实施又能及时对目标适宜性进行调整。再次,合理搭配周、月目标。为了在主题活动开展中充分挖掘户外体育活动内容,在一个主题开始时,由骨干教师根据学期关键目标,结合当前主题内容,分解月、周中的大目标和小目标,大目标落实在集体体育中,而小目标则落实在早操、运动性区域、户外游戏中。当一个主题结束时,全体教师分年段对预设目标的完成情况作集体研讨,交流各自的观察记录及反思材料,并将修改意见充实到目标中,使预设目标更趋成熟。通过目标审议,户外活动的目标性及时效性更强了,各年龄段对幼儿动作的发展规律及实际情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活动内容的确定也就不难了。
2.班本园本,持续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天机械重复的连续动作幼儿容易产生疲劳,如果突然打破原有的形式,局部加入变化,能更好地激发兴趣。因此在户外活动时,我们除了每天以班级为单位的班本运动形式外,每周尝试开展2-3次打破班级界线的园本户外混龄运动,即全园一起开展活动,带班教师分散在场地各区域,负责所在区域内幼儿的安全和活动指导,这样的变化使孩子们的户外活动内容一下子又变活了,大家对找朋友做游戏的运动乐此不疲。
3.有机结合,丰富内容。
与民间游戏相结合。我们充分利用民间资源,丰富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充分挖掘民间体育游戏素材,组织开展各类民间体育游戏,如:跳竹竿、跳皮筋、跳房子、跳长绳、丢手绢、斗鸡、抬花轿、舞龙等。为了丰富户外活动,我们对民间游戏的玩法进行拓展和创新,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将各种玩法落实到平时的户外活动中,有的则配上童谣音乐改编成民间游戏特色早操,有的创设挑战区,开展具有挑战性的民间体育游戏如跳山羊、跳长绳、跳皮筋等。=外界专业团队引领,丰富运动内容。我们外请幼儿体育运动方面的专业团队如体适能培训机构,对老师进行理论培训,引进新的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我园全体教师通过不断的尝试和调整,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园本活动课程及活动安排。幼儿园户外体育运动内容变得全面而丰富。
(四)措施得当,让指导“用”起来
幼儿主体性的建构和发展是需要老师帮助的,为此,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师既要关注幼儿的安全,又要关注幼儿运动的情况,适时给予指导,使指导变得有效。
1.材料隐性指导策略
隐性指导策略主要体现在体育材料上作指示标记等,使该器械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不用教师一一讲解、指导,孩子们一看就知道该怎么玩,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自主性、参与性。如我们用草席制作的"坦克",供幼儿钻爬。一开始没有任何暗示标记,孩子们在钻爬的时候往往会偏失方向,后来,教师在"坦克"上进行了加工,划上了两条标记线以及两只"小手印",暗示孩子爬行时,两只手要摁在线上不会偏失方向,小小的暗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激发幼儿挑战策略
蒙台梭利曾说:“如果孩子们成长在鼓励地发展环境中,他们会突破性地进入到学习,变成自我激励者,自我学习者。”因而教师要以欣赏的态度,尽量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激发幼儿内在驱动力,运用已有的经验获得新经验,提高其挑战能力。如我们在大班幼儿的投掷活动中,尝试让幼儿记录自己每一次的成绩,激发其挑战别人的内在动力,鼓励他一次又一次进行活动;要善于利用材料作为隐性引导的介质,比如提供“跳山羊”的材料是竹箩筐,刚开始玩的孩子先尝试跳过一个,一旦掌握了跳山羊的动作要领,教师就可以利用不断叠加箩筐的方式激发幼儿向高处挑战的*,从而让幼儿获得新的挑战体验。
幼儿的户外体育运动在我们老师大胆的实践探索中,有了很大的突破:幼儿的活动目标得到了落实,运动场地得到充分利用,运动内容更加饱满丰富,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幼儿的动作、身体和心理获得更和谐、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