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鲁迅《风波》的赏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9:23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7 08:22

鲁迅《风波》的赏析如下:

“风波”由何引起呢?只因七斤没有了辫子。张勋复辟的消息传到江南这个乡村,人们关心的问题就只成了有没有辫子的问题了,这实在是让人感到可悲。

主人公七斤做着帮人撑船的工作,穿梭于城市与乡村之间,这种工作让他得到其它村民的尊敬,只因他到过城市,看到了城里的景象。村里的人想听他在城里的见闻。从中反应了农民身上所具有的根深蒂固的保守性,封闭性。

既然他们这么想看看城里的样子,想看看城里的人,他们自己亲自去不就行了吗?可这些人偏偏喜欢听别人的见闻,还带着崇拜和尊敬的听,他们崇拜只是城里的是繁华生活罢了!

七斤的慌张与手足无措,鲁迅并没有用七斤本身来表现。而是借助他妻子七斤嫂的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来进行间接的反应。在封建礼教的影响下七斤嫂可以破口大骂自己的丈夫,这就足以看到七斤嫂担心自己丈夫的程度,我想这时的七斤可能已经绝望到认为自己已经必死无疑了,完全没有了挣扎的意识,更不会想到反抗。七斤从来不会想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等死的原因。只因没有了一根辫子这不让人感到滑稽和可笑。

在全村里除了七斤的没有了辫子外,其它人的辫子都完好的保留在他们的头上,*的成功,却没有给这些的生活带来一点改变,连清朝封建社会的一个象征辫子都保留着不愿自愿减去,他们还会改变他们身上的封建奴才思想吗?

赵七爷完全是个见风使舵的小人,当是共和时,他把他的辫子蟠在头上,掩盖掉自己的辫子,当听到复辟后他又大大方方的展示自己的辫子,来显示对清朝自己的忠诚,赵七爷这种人不管是什么社会都只是想当别人的忠臣奴才罢了,*带来结果,只是让他换了主子,这种人自称是封建礼教、封建社会的代言人。但却不敢为他代言的思想牺牲。只想保持自己的地位钱财,这才是最重要的。

鲁迅想告诉我们*的成功觉不是简单的推翻他的统治机构罢了。只有人们有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思维、思想,愿意做个有尊严,不愿当别人奴才的人,有勇气反抗一切压迫的人,这样*才会真正成功。

扩展资料

鲁迅《风波》创作背景

1917年7月1日,封建军阀张勋拥溥仪复辟,复辟时要求百姓留辫子。鲁迅在他的一篇杂文《病后杂谈之余》中说:“然而辫子还有一场小风波,那就是张勋的‘复辟’,一不小心,辫子是又可以种起来的,我曾见他的辫子兵在北京城外布防,对于没辫子的人们真是气焰万丈。幸而不几天就失败了……”“……我曾在《风波》里提到它……”这篇小说即取材于张勋复辟的历史事件。

这篇小说写于1920年8月(据《鲁迅日记》),最初发表于1920年9月《新青年》杂志第8卷第1号,后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7 09:40

小说通过一场由辫子引起的风波,反映了辛亥*的不彻底性,这次*既没能启发农民的觉悟,也没给封建统治下的农村带来真正的变革,从而表明没有广大农民的觉悟,就不会有民主*。

《风波》的开篇是一般景物环境描写,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空间顺序描绘了江南小镇乡村的风貌特点,同时奠定了小说的社会基调,即不是繁荣、先进的大城市,不是北方地区,而是江南的一个小小的乡村。这段自然场景的细节描写,正是揭示了辛亥*的失败在于没有深入群众,深入农村,没有根除封建主义在民间的思想残留。

艺术特色

线索分明

小说以辫子事件为主线。小说中有两条辫子,一条是七斤已剪掉的辫子,另一条是赵七爷的辫子。前一条实际不存在的辫子贯穿全文,后一条则辅助性地说明了故事背景的变化。风波是由辫子引起的——在第一部分的后面,辫子预示了风波即将来临。

第二部分所写的这场风波的发生、发展、*,也集中在辫子上;在第三部分里,赵七爷“辫子又盘在顶上了”——这条辫子的盘起,宣告张勋复辟的失败,于是风波平息了。总之,小说的三个主要部分,故事的开端、发生、发展、结束都是以辫子为事件的中心贯穿起来的。

善于通过富有个性色彩和乡土气息的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展开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

七斤和七斤嫂等人的愚昧、落后,赵七爷的梦想复辟、不学无术都在对话中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这些对话都富有个性色彩和乡土气息,小说矛盾冲突和情节的展开也常通过对话来实现。

如第一部分最后,七斤和七斤嫂关于“皇帝要辫子”的对话,预示了风波的来临,第三部分二人关于皇帝“不坐龙庭”的对话则表示了风波的平息。又如赵七爷“这些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大兵是就要到的”的恫吓,七斤嫂的指桑骂槐,这些都把风波的发展推向了*。

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主题

小说开头描绘了江南农村的一个生活场景:临河的土场,太阳收了光线,乌桕树叶、花脚蚊子、小桌矮凳、大芭蕉扇、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这是一个封闭、传统而又宁静的环境,以至于引得文豪说:“无思无虑,这真是田家乐呵!”这一环境描写告诉人们,虽然辛亥*已经完成了,可是农村却没有任何变化,一如其旧。

另外这个传统宁静的环境也为下文一场风波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反衬的背景,从而,突出了那场风波的不平静。小说的结尾,再次出现了“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的场景,这个结尾与开头呼应,说明一切恢复原样。不管是那次*,还是这场风波,对农村都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力地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主题。

扩展资料:

《风波》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收录于小说集《呐喊》中。小说通过对在江南某水乡发生的一场由辫子引起的风波的描写,反映了辛亥*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当时封建帝制还在统治着农村、农民愚昧落后、缺乏民主和自由思想的状况;并由此说明今后的社会*若不彻底改变民众的观念就难以成功。

《风波》这篇小说围绕“辫子”的有无展开情节,事件的起伏跌宕。人物的感情变化,在结构上完整地遵循着开端、发展、*、结局、余波的程序演进,而且既突出主要人物,又“注彼而写此”,场面不大,个个人物鲜灵生动。小说最后写“新近裹脚”的六斤一瘸一拐的样子,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并且留下深长的余味,其精警深刻,发人深思。

1917年7月1日,封建军阀张勋拥溥仪复辟,复辟时要求百姓留辫子。鲁迅在他的一篇杂文《病后杂谈之余》中说:“然而辫子还有一场小风波,那就是张勋的‘复辟’,一不小心,辫子是又可以种起来的,我曾见他的辫子兵在北京城外布防,对于没辫子的人们真是气焰万丈。幸而不几天就失败了……”“……我曾在《风波》里提到它……”这篇小说即取材于张勋复辟的历史事件。

这篇小说写于1920年8月(据《鲁迅日记》),最初发表于1920年9月《新青年》杂志第8卷第1号,后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风波》充分体现了鲁迅清醒、严峻的现实主义精神。《风波》中所描绘的浙东农村生活场景,地方色彩鲜明,具有充分的民俗学价值,更重要的是给活动其闻的人物提供了地道的、真实的典型环境。《风波》中的人物描写简约精练,白描中寓有很浓的幽默讽刺色彩。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家,是中国文化*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风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7 11:15

人物赏析:七斤——是当地著名的见过世面的"出场人物",甚至于受到众人尊敬,有"相当的待遇"的。然而他听到皇帝坐龙庭的消息后的垂头丧气,对妻子责骂时的隐忍,迁怒于女儿时的内心郁闷,实际上却显示着他是一个麻木胆怯,愚昧鄙俗,毫无民主主义觉悟的落后农民的典型。

作品通过这样的人物形象地表明:辛亥*后的中国,缺乏坚执信仰和殉道精神的民众,与*仍然极其隔膜,离*实在还很遥远;民众这样不觉悟,是辛亥*及其他一切变革终将失败的根本原因,也是类似辫子风波的悲剧不断上演的现实基础。

艺术赏析:结构特色——作品以辫子事件为中心线索,描述了事件的起因,发展和消解。风波是由"皇帝坐了龙庭了","皇帝要辫子",可七斤没有辫子引起的。赵七爷的出场使风波骤然强化。赵七爷的盘在头顶上象道士一般的辫子放下来了,且幸灾乐祸地质问七斤的辫子哪里去了,使七斤,七斤嫂感到如同受了死刑似的,引起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事件骤变,发展。最后又以赵七爷的辫子又盘在顶上,"皇帝没有坐龙庭"而矛盾消解。

扩展资料

《风波》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收录于小说集《呐喊》中。小说通过对在江南某水乡发生的一场由辫子引起的风波的描写,反映了辛亥*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当时封建帝制还在统治着农村、农民愚昧落后、缺乏民主和自由思想的状况;并由此说明今后的社会*若不彻底改变民众的观念就难以成功。

《风波》这篇小说围绕“辫子”的有无展开情节,事件的起伏跌宕。人物的感情变化,在结构上完整地遵循着开端、发展、*、结局、余波的程序演进,而且既突出主要人物,又“注彼而写此”,场面不大,个个人物鲜灵生动。小说最后写“新近裹脚”的六斤一瘸一拐的样子,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并且留下深长的余味,其精警深刻,发人深思。

创作背景:1917年7月1日,封建军阀张勋拥溥仪复辟,复辟时要求百姓留辫子。鲁迅在他的一篇杂文《病后杂谈之余》中说:“然而辫子还有一场小风波,那就是张勋的‘复辟’,一不小心,辫子是又可以种起来的,我曾见他的辫子兵在北京城外布防,对于没辫子的人们真是气焰万丈。幸而不几天就失败了……”“……我曾在《风波》里提到它……”这篇小说即取材于张勋复辟的历史事件。

这篇小说写于1920年8月(据《鲁迅日记》),最初发表于1920年9月《新青年》杂志第8卷第1号,后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人物介绍:七斤——七斤是一个住在农村的船工,愚昧、麻木、落后,缺乏觉悟,胆小怕事。由于是一个船工,经常往来于城乡之间,所以,与一般农民相比,他“很知道些时事”,“是一名出场人物”。

但他所知道的时事也非常有限,只是“雷公劈死了蜈蚣精”、 “闺女生了一个夜叉之类”;而对辛亥*则没有什么认识,自然更谈不上有*觉悟。正因为他是这样一个人,所以,“风波”发生在他身上也就不足为怪了。由于“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引疑了这场风波。风波发生之前,他已经因为“皇帝坐了龙庭了”,“皇帝要辫子”而发愁。

风波发生后,赵七爷的恫吓使他觉得“事情自然非常重大,无可挽回”,“仿佛受了死刑宣告似的,耳朵里嗡的一声,再也说不出一句话。”到后来“非常忧愁”,“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方法,想些计画,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脑子里最后有的只是一句国骂。

参考资料:风波 (鲁迅著短篇小说)-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7 13:06

深刻的思想蕴涵,隽永的艺术魅力
——鲁迅的《风波》赏析
辫子,曾是清王朝统治建立和消亡的标志之一;在鲁迅眼里,又是传统文化和国民精神枷锁的一种象征,是国民*与危机的一种征兆.这篇小说通过对江南水乡中一场辫子风波的描述,展示了辛亥*后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揭示了缺乏精神信仰和追求的"无特操"的国民性弱点.
〇主题:
小说描写1917所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某水乡所引起的一场关于辫子的风波,以小见大,展示了辛亥*后中国农村的封闭,愚昧,保守的沉重氛围,帝制余孽还在向农民肆虐,农民还处于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的统治和控制之下,揭示了缺乏精神信仰的追求而陷于自私,苟活,麻木,冷漠,盲从状态的"无特操"的国民性的弱点.说明辛亥*并没有给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农村带来真正的变革,今后的社会*,若不能唤醒民众,是难以成功的.
〇人物:
七斤:是当地著名的见过世面的"出场人物",甚至于受到众人尊敬,有"相当的待遇"的.然而他听到皇帝坐龙庭的消息后的垂头丧气,对妻子责骂时的隐忍,迁怒于女儿时的内心郁闷,实际上却显示着他是一个麻木胆怯,愚昧鄙俗,毫无民主主义觉悟的落后农民的典型.
作品通过这样的人物形象地表明:辛亥*后的中国,缺乏坚执信仰和殉道精神的民众,与*仍然极其隔膜,离*实在还很遥远;民众这样不觉悟,是辛亥*及其他一切变革终将失败的根本原因,也是类似辫子风波的悲剧不断上演的现实基础.
赵七爷:是一个不学无术,精神贫乏,空虚,善于韬晦且阴险凶狠,时刻梦想复辟的封建遗老.他的咄咄*人的言语,恫吓,欺骗的举动,说明封建复辟势力企图卷土重来的*与野心.他虽与七斤等人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但在一定意义上,他与七斤等人一样,同是*统治下无信仰,无特操的子民,他的被人尊敬,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辛亥*的不彻底性.
七斤嫂:泼辣粗俗,伶牙俐齿,"恨棒打人",出语刻毒;好胜压人,强词夺理,不为人后,并无一般农村妇女的诚厚.她与八一嫂,九斤老太等其它人物一样,依然自私,落后,愚昧,麻木,生活在浑浑噩噩的不觉悟状态之中.
〇艺术:
①结构特色:作品以辫子事件为中心线索,描述了事件的起因,发展和消解.风波是由"皇帝坐了龙庭了","皇帝要辫子",可七斤没有辫子引起的.赵七爷的出场使风波骤然强化.赵七爷的盘在头顶上象道士一般的辫子放下来了,且幸灾乐祸地质问七斤的辫子哪里去了,使七斤,七斤嫂感到如同受了死刑似的,引起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事件骤变,发展.最后又以赵七爷的辫子又盘在顶上,"皇帝没有坐龙庭"而矛盾消解.
②运用白描手法塑造人物.通过富有个性色彩和乡土气息的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展开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选择生动贴切且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来揭示人物的内在心理,暗示深刻的主题内蕴;作品开头的环境描绘和场面描写,不仅是一幅充满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而且以其场景的恬静,与结尾相呼应,对辫子风波的波澜起伏起到了对比衬托作用.
③作品在人物描写上,善于借助性格化的对话和特征性的动作描写,细节描写,揭示人物潜在的心理活动,勾勒人物的精神特征,展现复杂深微的人际关系.在环境描写上,空间环境,自然环境的描绘,为事件的发生和主题的实现起了对照,映衬的作用;社会环境的描写由借人物之间的矛盾,争斗作了成功的展现,具有很强的典型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7 15:14

小说创作背景:1917年7月1日,封建军阀张勋拥溥仪复辟,复辟时要求百姓留辫子。鲁迅在他的一篇杂文《病后杂谈之余》中说:“然而辫子还有一场小风波,那就是张勋的‘复辟’,一不小心,辫子是又可以种起来的,我曾见他的辫子兵在北京城外布防,对于没辫子的人们真是气焰万丈。幸而不几天就失败了……”这篇小说即取材于张勋复辟的历史事件。

原文:

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的烟突里,逐渐减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泼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这已经是晚饭的时候了。
老人男人坐在矮凳上,摇着大芭蕉扇闲谈,孩子飞也似的跑,或者蹲在乌桕树下赌玩石子。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冒烟。河里驶过文人的酒船,文豪见了,大发诗兴,说,“无思无虑,这真是田家乐呵!”
赏析:

1、内容上:第一部分第一层的写景,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空间顺序描绘了江南小镇乡村的风貌特点:盛夏傍晚时分,人们在家门口的土场上照常吃着晚饭(估计此时家里光线更暗,农家为节省而不点灯)。

2、形式上:交代小说三元素之一“环境”,指出环境特点:不是繁荣、先进的大城市,不是北方地区,而是江南的一个小乡村。同时奠定了小说故事的环境基调——炎热、晦暗、滞闷、落后、闭塞。这段自然场景写得既有节制(白描),又有声有色,先后出现的土场、乌桕树、烟突(烟囱)碗筷、酒船,都有鲜明的绍兴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为后文人物出场提供了场所和背景,读者似乎还能闻到绍兴特产梅干菜的香味。而接着描写的一个文人诗兴大发则是富有讽刺意味,精巧地揭示了“文人”的诗兴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在动荡腐朽的社会现实面前,这些所谓的文人既不关心社会民生,也不关心民族危亡,而是坐着酒船悠闲赋诗。所以,他们的作品必然是矫情而浮夸的,没有任何现时价值,社会价值。“无思无虑,这真是田家乐呵!”的感叹与下文的“辫子风波”形成鲜明对照。

但文豪的话有些不合事实,就因为他们没有听到九斤老太的话。这时候,九斤老太正在大怒,拿破芭蕉扇敲着凳脚说:
“我活到七十九岁了,活够了,不愿意眼见这些败家相,——还是死的好。立刻就要吃饭了,还吃炒豆子,吃穷了一家子!”
伊的曾孙女儿六斤捏着一把豆,正从对面跑来,见这情形,便直奔河边,藏在乌桕树后,伸出双丫角的小头,大声说,“这老不死的!”
九斤老太虽然高寿,耳朵却还不很聋,但也没有听到孩子的话,仍旧自己说,“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这村庄的习惯有点特别,女人生下孩子,多喜欢用秤称了轻重,便用斤数当作小名。九斤老太自从庆祝了五十大寿以后,便渐渐的变了不平家,常说伊年青的时候,天气没有现在这般热,豆子也没有现在这般硬;总之现在的时世是不对了。何况六斤比伊的曾祖,少了三斤,比伊父亲七斤,又少了一斤,这真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实例。所以伊又用劲说,“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伊的儿媳(应该是孙媳)七斤嫂子正捧着饭篮走到桌边,便将饭篮在桌上一摔,愤愤的说,“你老人家又这么说了。六斤生下来的时候,不是六斤五两么?你家的秤又是私秤,加重称,十八两秤;用了准十六,我们的六斤该有七斤多哩。我想便是太公和公公,也不见得正是九斤八斤十足,用的秤也许是十四两……”
“一代不如一代!”
赏析:

1、内容上:第一部分第二层:小说故事里主要人物“七斤”一家陆续出场,此段主要写七斤家中太婆和孙媳之间晚饭前的寻常口角(此为小风波)。

2、形式上:运用传神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人物,辅之以特定的“道具“,”“九斤老”这个保守的农村老太太形象,以及她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已成为一句通用的俗语名言。

一些评论普遍认为:九斤老太是老一代保守思想的代表人物,盲目留恋过去的一切。九斤老太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不是简单的写她不满的情绪,而是要揭示出陈旧腐朽的保守观念,从中也能看出农民的狭隘性。鲁迅把国粹家“一代不如一代”的论调借九斤老太的口反复宣讲,也表现了作者对复古家、国粹家的一种讽刺。

我对此观点有部分认同,比如下文里九斤老太说的,“现在的长毛,只是剪人家的辫子,僧不僧,道不道的。从前的长毛,这样的么?我活到七十九岁了,活够了。从前的长毛是——整匹的红缎子裹头,拖下去,拖下去,一直拖到脚跟;王爷是黄缎子,拖下去,黄缎子;红缎子,黄缎子,”这里仅仅用九斤老太对“长毛”一词的理解和絮叨(把辛亥*中的*志士等同于太平天国时期的闹长毛,长毛杀人用缎子裹头就是比闹共和*的剪除辫子不知礼来得强),就把当时愚昧落后的农村中老一代的妇女的面貌,刻画得非常*真;辛亥*的脱离底层百姓,不为百姓理解的不彻底性和失败性也由此可见一斑。

迅哥儿本人是信奉“进化论”的,青年时期的他,在读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后,便把进化论作为武器,向封建势力展开了英勇的战斗。是进化论使他猛烈抨击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大声“呐喊”;是进化论使他坚信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是进化论使他号召鼓励青年“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正因如此,了解了这种情况,我们便会理解鲁迅之所以心甘情愿为那个并不太熟悉的青年补靴子,就是因为他相信进化论,相信“青年人必胜于老年人”;就是因为他认为只要为青年人办事就是创造美好未来的实际行动。国粹家的陈腐气、保守性,正是作家要批判的。

除此之外,我想谈点新看法:我认为,九斤老太的不平,更主要的是因为她生活艰难,才造就斤斤计较的性格。众所周知,1917年的中国,在清廷腐朽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农村的经济濒临破产。七斤一家人就靠他撑航船的收入度日,经济的不宽裕,一贯节俭的习惯,使得老太太看不惯六斤在快吃饭了时还在吃炒豆子。除此之外,老人牙不好,怕热,喜爱回忆和对比唠叨,也是中老年人的常态。迅哥儿正是借她的絮叨,表现底层百姓骨子里的的耿直和节俭,骨子里的愚昧和无知。这样的一个人物,才是立体的,真实可感的。

“六斤”和七斤嫂陆续出场:此处可见作家在人物命名上的用心:江浙一带旧俗,婴儿落地便用秤称重,分量即为小孩的名字,反映平民低下的社会地位。清朝人俞樾在《春在堂随笔中》有记“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齿合计为名”。如朱元璋原名就是朱重八,其父名朱五四。迅哥儿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多,以这个命名方式反映平民阶层地位的低下、无足轻重,可谓绝妙。

面对老太太听着实在烦人的唠叨,小孩子六斤的反应是藏在乌桕树后面,又探出头来,骂了一声:“这老不死的!”问题似乎有些严重了:一个曾孙女开口骂自己的曾祖母,这不是大逆不道么?但若念及六斤毕竟是未成年的孩子,那严重性就减轻许多。在乡下,像六斤的母亲七斤嫂这样没有文化而又性格泼辣的儿媳,背后骂太婆婆句“老不死”,也不算稀奇。估计六斤是听惯母亲这句骂,此时是鹦鹉学舌,对长辈表示一点反抗。至于七斤嫂,是个没有自己名字的妇女(父权夫权十分强大)。对话描写,给读者的初步印象是,她是家中主要操持家务的劳动力,伶牙俐齿善于讲理,性格泼辣直爽。

七斤嫂还没有答话,忽然看见七斤从小巷口转出,便移了方向,对他嚷道,“你这死尸怎么这时候才回来,死到那里去了!不管人家等着你开饭!”
七斤虽然住在农村,却早有些飞黄腾达的意思。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他也照例的帮人撑着航船,每日一回,早晨从鲁镇进城,傍晚又回到鲁镇,因此很知道些时事:例如什么地方,雷公劈死了蜈蚣精;什么地方,闺女生了一个夜叉之类。他在村人里面,的确已经是一名出场人物了。但夏天吃饭不点灯,却还守着农家习惯,所以回家太迟,是该骂的。
七斤一手捏着象牙嘴白铜斗六尺多长的湘妃竹烟管,低着头,慢慢地走来,坐在矮凳上。六斤也趁势溜出,坐在他身边,叫他爹爹。七斤没有应。
“一代不如一代!”九斤老太说。
七斤慢慢地抬起头来,叹一口气说,“皇帝坐了龙庭了。”
七斤嫂呆了一刻,忽而恍然大悟的道,“这可好了,这不是又要皇恩大赦了么!”
七斤又叹一口气,说,“我没有辫子。”
“皇帝要辫子么?”
“皇帝要辫子。”
“你怎么知道呢?”七斤嫂有些着急,赶忙的问。
“咸亨酒店里的人,都说要的。”
七斤嫂这时从直觉上觉得事情似乎有些不妙了,因为咸亨酒店是消息灵通的所在。伊一转眼瞥见七斤的光头,便忍不住动怒,怪他恨他怨他;忽然又绝望起来,装好一碗饭,搡在七斤的面前道,“还是赶快吃你的饭罢!哭丧着脸,就会长出辫子来么?”
赏析:

1、内容上:第一部分第三层:写七斤和七斤嫂听说皇帝又要坐龙庭,因为没有辫子而苦恼。(风波起)

2、形式上:通过对话描写,神态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性格,介绍故事背景,推动情节发展。首先是“辫子”的重要性:辫子,曾是清王朝统治建立和消亡的标志之一;在鲁迅眼里,又是传统文化和国民精神枷锁(臣服于清廷,甘为奴才)的一种象征,是国民*与危机的一种征兆(剪辫子,意味着清朝的统治结束,也意味着封建愚昧的思想将要革除,这在思想邻域掀起了很大的风暴)。小说里最有意味的情节之一,应该是“七斤”被减掉辫子后的焦虑——这是普通百姓在皇权下没有基本生命权的无助和可怜;村里有辫子的男人做稳了奴隶的安全感,辫子盘上去又放下来的赵七爷的狡猾投机。迅哥儿想告诉读者的是,这辫子,不管是有形还是无形的,都是奴役百姓的精神枷锁,*者剪掉了有形的辫子,却剪不掉无形的精神枷锁。“辫子风波”牵出的历史背景:是指张勋复辟。张勋(1854—1923),江西奉新人,北洋军阀之一。原为清朝军官,辛亥*后,他和所部官兵仍留着辫子,表示忠于清王朝,被称为辫子军。一九一七年七月一日他在北京扶持清废帝溥仪复辟,七月十二日即告失败。

其次是“七斤”的形象:说明农民是底层百姓里最苦的,能“三代不捏锄头柄”,就相当于鱼跃龙门、飞黄腾达了。就因为撑航船可以去城里,知道一些奇闻怪事,就算是“当地著名的见过世面的出场人物”,甚至于受到众人尊敬,有相当的待遇的。读者足以想见当地农民的愚昧、迷信,他们身上根深蒂固的保守性,封闭性。

他听到皇帝坐龙庭(张勋复辟)的消息后的垂头丧气,对妻子责骂时的隐忍,迁怒于女儿时的内心郁闷,对咸亨酒店里听到的消息的信服,都显示着他是一个麻木、胆怯、愚昧、盲从,*上极其无知,是当时不觉悟农民的典型。

七斤嫂的形象:七斤嫂埋怨七斤不该不听她劝阻,导致丢了辫子,由于七斤知道妻子是替他担心、为他好,加之他本人这时也感懊悔、感到理屈,所以仍不还嘴。七斤嫂怕丈夫为忧虑而吃不下饭,就马上装好一碗饭,“搡”到丈夫面前,劝他赶紧吃饭,不必哭丧着脸。说明碰到事情还是女人更镇定,或者善于强作镇定一点;但是七斤嫂虽然伶牙俐齿,也善于从有利的一方去考虑问题,但实际上也与丈夫七斤一样胆怯、愚昧、盲从,*上极其无知。

太阳收尽了他最末的光线了,水面暗暗地回复过凉气来;土场上一片碗筷声响,人人的脊梁上又都吐出汗粒。七斤嫂吃完三碗饭,偶然抬起头,心坎里便禁不住突突地发跳。伊透过乌桕叶,看见又矮又胖的赵七爷正从独木桥上走来,而且穿着宝蓝色竹布的长衫。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因为有学问,所以又有些遗老的臭味。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七斤嫂眼睛好,早望见今天的赵七爷已经不是道士,却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发顶;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有辫子,而且七斤一定是非常危险。因为赵七爷的这件竹布长衫,轻易是不常穿的,三年以来,只穿过两次:一次是和他怄气的麻子阿四病了的时候,一次是曾经砸烂他酒店的鲁大爷死了的时候;现在是第三次了,这一定又是于他有庆,于他的仇家有殃了。
七斤嫂记得,两年前七斤喝醉了酒,曾经骂过赵七爷是“贱胎”,所以这时便立刻直觉到七斤的危险,心坎里突突地发起跳来。
赵七爷一路走来,坐着吃饭的人都站起身,拿筷子点着自己的饭碗说,“七爷,请在我们这里用饭!”七爷也一路点头,说道“请请”,却一径走到七斤家的桌旁。七斤们连忙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珍珠粉可以天天敷脸吗 教你自制珍珠粉面膜 中超什么时候成立 交通刷卡金是什么 哪吒V上市进入倒计时,车身超4米,轴距为2420mm,续航里程401km. 关于倩女幽魂爆鬼问题 倩女幽魂什么是大宝队 关于倩女幽魂爆鬼分红的问题 泰国绿咖喱中的咖喱酱是如何制作的,它的独特口味来源于哪些香料?_百度... 好看电视剧,推荐个,现代都市剧,古装剧,战争爱情剧都可以,要经典,确确 ... 去北京上大学转户口好不好 本 末 旦 刃 根据指事字的特征。写出这些字的象征性符号所指的意思 请问有什么好看的小说 怎样取消关注微信公众号? 战舰监狱1-4bt迅雷下载哪位大神有的发一下谢谢。18319013244@163.com? 求 镜音八八花合戦 MP3 邮箱:huruolin47@163.com 我加别人微信之后,怎样取消关注 求2003忍者神龟日版的主题曲 情热の风 是THEイナズマ戦队的 要音质高一些的作素材用。erilaurant@163.com 新版本微信 取消关注的公众号的方法? 中央空调风口帆布安装怎么连接和固定? 求戦乙女ヴァルキリー2 1--3全集 和戦乙女ヴァルキリー真章全集 xushu54@163.com 怎么取消关注 怎样取消微信中不想关注的好友? 微信团队怎么取消关注? 怎么取消微信中不想关注的好友? 风管式家用中央空调的安装程序是怎样的? 中央空调风管除了吊装还有哪些安装方式? 我的上门牙突出,可以矫正吗?我今年36岁,估计需要多少费用 牙槽骨突出要去哪里矫正牙 你好,我现在22岁能不能矫正牙齿呢?前面的两个门牙突出的比较严重,矫正的话大概的多少钱,用什么材料 一般牙齿正畸多少钱 左行和右行规则只有方向和舵位的区别吗 小公主莎拉的登场人物 复辟失败的张勋,为何晚年过的如此惬意呢? 求上传《江山为聘》行烟烟著,完整版,谢谢! 都是形声字的是 求行烟烟的《欢天喜地》和《江山为聘》无删节版txt小说 行烟烟的江山为聘 求行烟烟的江山为聘txt 哪位好心人有行烟烟的《江山为聘》,求分享啊 求行烟烟《江山为聘》《欢天喜帝》《赋花澜》以及苏素的所有作品 谁有免费的 我与你的情深似海 txt iphone se 1662支持哪些类型的手机卡? 如何一次性从12306上抢购十多张火车票? 铁路12306怎么多买一站或者少买一站? 12306网站同时购买7人火车票怎么购买 手机怎么在12306上买多张下铺 12306一个号一次最多能买多少张票啊?怎么同时买11张票啊 12306一个账号怎样买多张票 假凤虚凰第一季百度云 假凤虚凰第一季为什么没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