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近东不惜出让控制权,苏宁易购的危机,让我们看懂了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13 03:5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2:43
最近苏宁易购又出了大事,根据2月25日的消息,苏宁易购*在深交所停牌,随后便曝出即将出售20-25%的股权的消息,这意味着,苏宁易购或将要易主,张近东可能要彻底失去对苏宁易购的控制权。那么这样一个在许多人看来是江苏民营企业的标杆的大牌企业明星,为何会出这么大的变故呢?根据多家媒体和内幕人士的爆料称,苏宁易购即将卖身,起源于企业自身资金链危机,而资金链的危机呢则是由于多种原因交织起来发生的。
各家媒体发布的针对苏宁易购事件的观点现在也很多,亦真亦假,我本人尚持有保留的看法。我们今天就来总结一下,结合苏宁易购问题的现状,从企业运营的角度讲,大家应该从苏宁易购的这起事件里发现和总结哪些经营上的问题,我们自己在企业经营上应该力所能及地去规避哪些风险呢?
一、主营业务长期亏损,彰显企业人才体系乏力的问题,这是企业立足的根本。
2021年1月29日,根据苏宁易购发布的2020年年度业绩报告显示,苏宁易购营收为2575.62亿元至2595.62亿元。预计全年归属股东的净利润为-39.52亿元至-34.53亿元,同比下滑了140.16%至135.08%,这个数字无疑是很糟糕的,彻底暴露了企业经营的困境。
连续7年扣非净利润亏损,主营业务长期亏损,这就是真实的苏宁易购。
苏宁易购真正的高光期,应该是在2011 年。当年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938.89 亿元和48.21 亿元,扣非净利润也达到 46.24 亿元。而当年阿里巴巴同期的营收也就119亿元,净利润才16.1亿元,同期的京东呢,营收是211亿,净利润还处于亏损状态。所以当年苏宁是真正的零售霸主。
但从第二年开始,苏宁易购虽然在规模上急速膨胀,但利润却开始下滑了。从2014 年开始,扣非净利润更是直接转为负数,一直延续至今。
苏宁易购持续亏损的原因,从账面上看就是毛利率持续走低,而投入费用不断增长。
公司巅峰期的毛利率接近20%,现在却连15%都不到。虽然说只是5个百分点,但对苏宁这样规模的企业来说,折合到全年的利润差就是上百亿了。
比起京东、阿里,同样是电商平台,苏宁易购主营业务长期后劲不足,其实跟张近东的用人理念也是有很大关系的,据知情人透露,张近东本人缺乏互联网思维,但是个很铁腕却又非常*的人,由于很难信任下属,因此也缺乏得力的干将。
张近东这种管理风格,也导致了公司上下重执行力但缺乏创新精神。张近东凭着自己的经验主义大刀阔斧进军互联网,指挥团队按部就班执行,让一些后期引进来的互联网高管根本没有发挥的空间,所以真正有想法的互联网人才很难在公司待得长久。相比起京东采用的员工股权激励机制,苏宁的人才竞争力就明显欠缺了。
这是苏宁易购最致命的问题,我们应引以为戒,励精图治。
二、过度扩张,泡沫化预算,让企业入不敷出。
从2009年开始,为了企业扩张,苏宁就开始进入了买买买模式:
2009年,苏宁入股日本老牌家电量贩店LAOX,成为最大股东;
2012年,苏宁电器全资收购母婴平台红孩子;
2013年,以2.5亿美元收购视频平台PPTV;
2017年,42.5亿元收购天天快递;同年,大手脚向恒大集团注入战略投资200亿元。
2018年,收购家乐福旗下迪亚天天折扣超市;
2019年,花27亿元收购万达百货,48亿元购买家乐福中国80%股份。
另外还有30亿元参与设立之江新实业,15亿元认购TCL股份等等。
企业对外投资了数百亿,但结果却并不理想。
PPTV亏损超10亿后,从苏宁上市公司主体中剥离;天天快递2020年上半年亏损5.52亿元;2019年,亏损的苏宁小店、LAOX也被剥离上市体系。
我们大部分企业,虽不一定具有苏宁这样的实力机会进行高速扩张,但企业一旦赶上风口,盲目扩张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的,膨胀的心理还是相当的,因此,也应当引以为戒。
三、企业过分金融化,长期置身于高风险的漩涡之中。
其实,从以上苏宁易购企业过度扩张的事实,我们不难看出,苏宁整体企业的营收比例已经严重金融化,投资性收益远远大于经营性收益,当然了,苏宁购买阿里的股票其实也赚了140多亿,虽然也解决了短期资金应急问题,但长期来看,过多的投资性支出还是将苏宁易购置身于高风险的漩涡之中。
这个问题,张近东最近可能也意识到了,所以他在2月19日的新春团拜会上提出,要坚定地聚焦零售发展,自上而下地聚焦主航道、主战场,做减法、收缩战线,不在零售主赛道上的,该关的关,该砍的砍。
可惜,现在看来这些反省恐怕来的有点迟了。
事实上,现在很多的企业正在资本这条路上扬鞭策马,也希望企业管理团队在看到战略企划*手的视频后,能够有所感触,及时止损。
以上种种分析,一方面也折*当下电商企业恶劣的竞争环境。各大平台为了争夺流量和用户,短兵相接,不惜用补贴等手段低价竞争,按照传统的市场理念,这已经算是恶性竞争了,现在的企业经营已经很难单纯地只是考虑卖货、收款这个简单的循环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增长寄托在所谓的“市值”上,而市值则可以带来更多的融资和规模化扩张,但市值的特点是,来的快去的也快,大多数情况还只是一堆虚拟的数字。看似是自己的钱,但钱的走向又不能完全被自己掌控。这种现状,也令越来越多的企业老板深感焦虑。
苏宁易购的现状也正好反映了当下大部分企业内心挣扎的真实写照,所以战略企划*手要在这里建议企业家们,还是要让企业回归本行,务请扎实地在主营业务上深耕,严控经营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的比例,克制企业规模攀比和资本跟风运作的*,避免将企业置身于金融资产的赌场,陷入资本运营漩涡难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