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12 11: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14:03
文/黄筱佩
「如何击退难缠的癌细胞?」是全球医药生技界一致的目标。2015年,美国 *** 发起「2020年攻克癌症登月计画(Cancer MoonShot 2020)」,号召全球高端技术与生医巨擘共同参与,企图建立医疗大数据智库,加速癌症资讯交流以及各项新药研发与治疗。如同人类登陆月球已不再是梦想,「攻克癌症的脚步」,也在大步迈开。
癌症治疗个人化!癌症可以治愈 「从没想到有一天癌症可被治疗成为慢性病,标靶药物及免疫疗法上市后,癌症已不再是无法治愈的疾病。」台大医院副院长郑安理表示,此计画可让病人有机会更早、更快接受抗癌新药的治疗。
郑安理说,基因图谱解码之后,癌症治疗走向了个人化,先检测基因,揪出癌症患者身上的特别突变点,再依据基因突变点,为病患寻找适合的治疗药物。近年又有癌症「免疫疗法」的出现,为癌症治疗带来*性的改变,癌症有望成为可治疗的慢性病。
残酷二战,化疗药物突破起点 回顾癌症治疗史,具备突破性疗效药物第一波,当推「化学治疗」。郑安理指出,化疗药物的问世,可回溯距今约70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3年12月2日,德军轰炸盟军义大利的Bari港,被炸沉的John Harvey舰溢出大量芥子气导致多人死亡。随行军医在病理解剖发现,死亡的人出现严重骨髓造血抑制及淋巴萎缩的现象,此一发现密传回耶鲁大学后,研究者推测该化学物质可能对于*中的细胞有毒性,癌细胞的特征之一便是不断*增殖,经持续改良,第一个癌症治疗药物「nitrogen mustard」终于问世。
之后的50年,癌症药物的主流便是「化学治疗」。然而,化疗药物攻击对象是不分癌细胞或是正常细胞,会造成白血球及血小板低下,出现口腔溃烂、掉发及生殖功能受损等副作用。
「导弹式」标靶药物燃起希望 新竹马偕医院血液肿瘤科主治医师许彦宁指出,化疗虽然降低大部分癌症的死亡率,当然还是有治疗死角,例如黑色素癌、肾细胞癌、肝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等癌症存活率,并未因为化疗而有长足进步。
随着分子医学进展,标靶药物兴起,它是透过分子生物技术,直接阻断肿瘤细胞生长与修复的能力,或抑制肿瘤中的血管新生,使养分供应不足,又称「导弹式治疗」,能精准击中癌细胞,避免伤害正常细胞。
慢性血癌变成可吃药控制的慢性病 2000年,治疗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的标靶药物「基利克」上市,这颗药被称为是标靶药物始祖,把必须进行骨髓移植的患者,8~9成变成每天吞口服药就能控制的「慢性病」。
许彦宁指出,在基利克问世之前,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是不可治愈的癌症,多数患者在发病后,大约2年即转为急性血癌、病情恶化过世,唯一可能存活的希望是「骨髓移植」,但风险高,并不一定成功。
许彦宁说,基利克可以说是癌症发展上最成功的药物之一,它的有效性非并针对癌细胞直接毒杀,而是对于癌症的发展生长与转移背后的控制系统,进行反*。由于CML的细胞有专一性的突变,过去被称为「费城染色体」即第9及第22染色体之间的转位,产生正常细胞所没有的新蛋白质(Bcr-Abl),会不断 *** CML癌细胞的生长,基利克即是反转这个突变机制,阻断疾病源头。
郑安理表示,90年代末期,基利克的上市,给了大家一线希望。以前的CML病人真的都死去活来,换完骨髓后存活率也只有4成,但现在这群病人,就像是慢性病人般活得很好。
标靶新药研究 近年遇瓶颈 这10几年来,癌症标靶药物蓬勃发展,几乎所有的癌症都有标靶药物,但这5年,标靶药物越来越失效,抓不到靶心,不再能通杀,新药研究碰到瓶颈。
许彦宁指出,以肺癌治疗来说,国内肺癌患者中,「肺腺癌」约占6成,这类晚期肺腺癌患者中,大约有55%患者属于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有艾瑞莎、得舒缓、妥复克等3种标靶药物可治疗,可有效使晚期肺腺癌病人的平均存活从12个月,延长至约24个月,但平均而言,患者在接受10~13个月的治疗后,就会产生抗药性,必须换药。
过去大家都以为抑制突变基因就能让癌症消灭,郑安理强调,这只是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例子,癌细胞比想像的复杂。
「人类对抗癌细胞的战争,必须换个角度,再进击!」郑安理说,以往医学界认为,人类的免疫系统无法辨识癌细胞,因此无法对抗癌症,但近年来「免疫疗法」研发成功,证明人体免疫系统可以辨识癌细胞,只不过因为癌细胞就像「点穴」高手,会让免疫系统形同被点穴而动弹不得,只要打通穴位,免疫系统就可以启动、勇猛杀敌。
林口长庚医院免疫肿瘤学卓越中心主任张文震指出,免疫治疗概念大约在100多年前就有,主要的概念是利用增强自体免疫力,以杀死癌细胞,有药物、细胞、疫苗等各式方法,但过去尝试都不太成功。
随着医疗科技进步神速,免疫制剂在2010年有显著的发展与突破,新一代的免疫疗法是「检查点抑制剂」。张文震以「开车」比喻新一代免疫疗法,也就是「癌细胞会抑制免疫系统,就像『踩住煞车』般,『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疗法则会强制『放开煞车』,跟过去的治疗是一直踩油门有所不同。」
「只要癌细胞踩住煞车,如同有个『负号』在前面,再加多少油,结果都是『负』的,形同没用,当解开煞车,加油才有作用。」因此,新型免疫疗法的治疗效果比旧的免疫治疗好。
「免疫治疗是目前最有希望打败癌症的新疗法。」张文震说,卫福部食药署已核准3种新型免疫治疗药物,分别为「抗CTLA-4」及两种「抗PD-1」药物,另有「抗PD-L1」药物也在申请中,适应症为第一线黑色素癌及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5年存活率为16%、黑色素癌21~34%。若合并使用两种免疫药物存活率预期更高。
张文震表示,美国也核准新型免疫治疗药物使用在第一、二线肺癌及黑色素癌,第二线肾细胞癌、何杰金氏淋巴癌、鳞状上皮头颈癌、泌尿道癌及皮肤Merkel细胞癌。其他适应症仍在研发中,国内有许多临床试验进行中,包括胃癌、肝癌、泌尿道癌、乳癌、胆道癌、卵巢癌、食道癌、大肠癌等各种癌症。
郑安理也对癌症免疫疗法相当看好。在临床试验中显示,PD-1抑制剂在黑色素瘤疗效达50%、淋巴癌50%、肺癌15%、肝癌15%。他有一位肝癌末期的患者,肺部转移肿瘤达20~30颗,无药可医,经参与台大医院正在进行的免疫疗法临床试验之后,出现惊人的效果,当时X光片显示该患者的肿瘤全部消失,这样的结果曾让他以为「眼花看错」,但「的的确确是真的」。
郑安理说,目前临床上看到,PD-1抑制剂几乎对所有的癌症都有效,可用PD-1抗体治疗的癌症,包括肺癌、胃癌、头颈癌、泌尿道上皮细胞癌、膀胱癌、三阴性乳癌、肾癌等30种癌症。现在全球上百个临床试验,300个癌症中心、近万名患者,正进行大规模人体临床试验,「癌症可治愈」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
郑安理指出,免疫疗法主要在于提升病人自体免疫力对抗癌细胞,跟所有的抗癌药物一样,部分病人会因为免疫力功能增强,易出现皮肤红疹、肠胃炎、肺炎、肝炎、肾炎及内分泌功能失调等问题,不过,这些副作用都可以经过适当治疗而痊愈。根据国外临床经验,因自体免疫过度反应致命的机率相当低。
张文震表示,长庚医院使用新型免疫治疗已超过百位患者,患者可以咨询医师是否适合使用免疫治疗、使用何种免疫治疗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例如患者若本身有自体免疫疾病较不适用,另外,B肝带原者需特别注意药物引起的肝脏毒性。
除了自体免疫不良的病人不适用此项疗法外,大部分癌症晚(末)期病人皆有不错反应,但药费昂贵,大部分疗程的花费皆在百万台币以上。接受免疫治疗的癌症病人,必须每2至3周接受治疗、每月回诊追踪,大约需要3个月至半年的时间,等待身体启动免疫毒杀癌细胞的机转,因此,并非立刻治疗、立刻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