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12 12: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4 14:08
话说沈尹戍去后,吴、楚夹汉水而军,相持数日。
武城黑欲献媚于令尹,进言曰:“吴人舍舟从陆,违其所长,且又不识地理,司马已策其必败矣。今相持数日,不能渡江,其心已怠,宜速击之!” 瓦之爱将史皇亦曰:“楚人爱令尹者少,爱司马者多,若司马引兵焚吴舟,塞隘道,则破吴之功,彼为第一也,令尹官高名重,屡次失利,今又以第一之功,让于司马,何以立于百僚之上?司马且代子为政矣,不如从武城将军之计,渡江决一胜负为上!” 囊瓦惑其言,遂传令三军,俱渡汉水,至小别山列成阵势,史皇出兵挑战,孙武使先锋夫概迎之,夫概选勇士三百人,俱用坚木为大棒,一遇楚兵,没头没脑乱打将去,楚兵从未见此军形,措手不迭,被吴兵乱打一阵,史皇大败而走。
囊瓦曰:“子令我渡江,今才交兵便败,何面目来见我?” 史皇曰:“战不斩将,攻不擒王,非兵家大勇,今吴王大寨扎在大别山之下,不如今夜出其不意,往劫之,以建大功!”囊瓦从之,遂挑选精兵万人,披挂衔枚,从间道杀出大别山后,诸军得令,依计而行。 却说孙武闻夫概初战得胜,众皆相贺,武曰:“囊瓦乃斗筲之辈,贪功侥幸,今史皇小挫,未有亏损,今夜必来掩袭大寨,不可不备!”乃令夫概、专毅各引本部,伏于大别山之左右,但听哨角为号,方许杀出,使唐、蔡二君分两路接应;又令伍员引兵五千,抄出小别山,反劫囊瓦之寨,却使伯嚭接应;孙武又使公子山保护吴王,移屯于汉阴山,以避冲突。
大寨虚设旌旗,留老弱数百守之。号令已毕。
时当三鼓,囊瓦果引精兵,密从山后抄出,见大寨中寂然无备,发声喊,杀入军中,不见吴王,疑有埋伏,慌忙杀出,忽听得哨角齐鸣,专毅、夫概两军左右突出夹攻,囊瓦且战且走,三停兵士折了一停;才得走脱,又闻炮声大震,右有蔡侯,左有唐侯,两下截住。唐侯大叫:“还我肃霜马,免汝一死!”蔡侯又叫:“还我裘佩,饶汝一命!”囊瓦又羞又恼,又慌又怕,正在危急,却得武城黑引兵来,大杀一阵,救出囊瓦。
约行数里,一起守寨小军来报:“本营已被吴将伍员所劫,史将军大败,不知下落。”囊瓦心胆俱裂,引著败兵,连夜奔驰,直到柏举,方才驻足。
良久,史皇亦引残兵来到,余兵渐集,复立营寨。囊瓦曰:“孙武用兵,果有机变,不如弃寨逃归,请兵复战。”
史皇曰:“令尹率大兵拒吴,若弃寨而归,吴兵一渡汉江,长驱入郢,令尹之罪何逃?不如尽力一战,便死于阵上,也留个香名于后。” 囊瓦正在踌躇,忽报:“楚王又遣一军来接应。”
囊瓦出寨迎接,乃大将薳射也。射曰:“主上闻吴兵势大,恐令尹不能取胜,特遣小将带军一万,前来听命。”
因问从前交战之事,囊瓦备细详述了一遍,面有惭色。薳射曰:“若从沈司马之言,何至如此?今日之计,惟有深沟高垒,勿与吴战,等待司马兵到,然后合击。”
囊瓦曰:“某因轻兵劫寨,所以反被其劫。若两阵相当,楚兵岂遽弱于吴哉?今将军初到,乘此锐气,宜决一死战。”
薳射不从。遂与囊瓦各自立营,名虽互为犄角,相去有十余里。
囊瓦自恃爵高位尊,不敬薳射,薳射又欺囊瓦*,不为之下,两边各怀异意,不肯和同商议。吴先锋夫概探知楚将不和,乃入见吴王曰:“囊瓦贪而不仁,素失人心。
薳射虽来赴援,不遵约束。三军皆无斗志,若追而击之,可必全胜。”
阖闾不许。 夫概退曰:“君行其令,臣行其志,吾将独往,若幸破楚军,郢都可入也!”晨起,率本部兵五千,竟奔囊瓦之营。
孙武闻之,急调伍员引兵接应。 却说夫概打入囊瓦大寨,瓦全不准备,营中大乱。
武城黑舍命敌住。瓦不及乘车,步出寨后,左胛已中一箭,却得史皇率本部兵到,以车载之,谓瓦曰:“令尹可自方便,小将当死于此。”
囊瓦卸下袍甲,乘车疾走,不敢回郢,竟奔郑国逃难去了。髯翁有诗云: 披裘佩玉贺名驹,只道千年住郢都。
兵败一身逃难去,好教万口笑贪夫! 伍员兵到,史皇恐其追逐囊瓦,乃提戟引本部杀入吴军,左冲右突,杀死吴兵将二百余人。楚兵死伤,数亦相当,史皇身被重伤而死。
武城黑战夫概不退,亦被夫概斩之。薳射之子薳延,闻前营有失,报知其父,欲提兵往救,薳射不许,自立营前弹压,令军中:“乱动者斩!” 囊瓦败军皆归于薳射,点视尚有万余,合成一军,军势复振。
薳射曰:“吴军乘胜掩至,不可当也。及其未至,整队而行,退至郢都,再作区处。”
乃令大军拔寨都起,薳延先行,薳射亲自断后。 夫概探得薳射移营,尾其后追之,及于清发。
楚兵方收集船只,将谋渡江。吴兵便欲上前奋击,夫概止之曰:“困兽犹斗,况人乎?若*之太急,将致死力,不如暂且驻兵,待其半渡,然后击之。
已渡者得免,未渡者争先,谁肯死斗,胜之必矣!”乃退二十里安营。中军孙武等俱到,闻夫概之言,人人称善。
阖闾谓伍员曰:“寡人有弟如此,何患郢都不入。”伍员曰:“臣闻被离曾相夫概,言其毫毛倒生,必有背国叛主之事,虽则英勇,不可专任。”
阖闾不以为然。 再说薳射闻吴兵来追,方欲列阵拒敌。
又闻其复退,喜曰:“固知吴人怯,不敢穷追也!”乃下令五鼓饱食,一齐渡江,刚刚渡及十分之三,夫概兵到,楚军争。
【译文】另一种说法:楚王紧急召见太子。
楚国的法律规定,车不能进入到茆门。天下了雨,宫廷中有积水,太子就把车子赶到了茆门。
廷理官说:“车子不能进入到茆门。到了茆门,就是犯法。”
太子说:“大王召见很急,不能等待到没有积水。”随后驱赶马车前进。
廷理官举起长*刺击他的马,破坏了他的车驾。太子进宫对父王哭泣着说:“宫中多有积水,我驱车赶到茆门,廷理官说‘这是违法’,并举起长*剌击我的马,败坏我套好的车驾。
父王必须诛杀他。”楚庄王说:“前面有我年老的君主在而不逾越法规,后面有你继位的太子在而不归附你,值得敬重啊!这是真是我守法的臣子啊。”
于是就给他增加爵位两级,而开了后门让太子出去。并告诫:“不要再犯错误了。”
【译文】另一种说法:楚王紧急召见太子。
楚国的法律规定,车不能进入到茆门。天下了雨,宫廷中有积水,太子就把车子赶到了茆门。
廷理官说:“车子不能进入到茆门。到了茆门,就是犯法。”
太子说:“大王召见很急,不能等待到没有积水。”随后驱赶马车前进。
廷理官举起长*刺击他的马,破坏了他的车驾。太子进宫对父王哭泣着说:“宫中多有积水,我驱车赶到茆门,廷理官说‘这是违法’,并举起长*剌击我的马,败坏我套好的车驾。
父王必须诛杀他。”楚庄王说:“前面有我年老的君主在而不逾越法规,后面有你继位的太子在而不归附你,值得敬重啊!这是真是我守法的臣子啊。”
于是就给他增加爵位两级,而开了后门让太子出去。并告诫:“不要再犯错误了。”
楚王急召太子。
楚国之法,车不得至于茆门。天雨,廷中有潦,太子遂驱车至于茆门。
廷理曰:“车不得至茆门。至茆门,非法也。”
太子曰:“王召急,不得须无潦。”遂驱之。
廷理举殳而击其马,败其驾。太子入为王泣曰:“廷中多潦,驱车至茆门,廷理曰'非法也',举殳击臣马,败臣驾。
王必诛之。”王曰:“前有老主而不逾,后有储主而不属,矜矣!是真吾守法之牙也。”
乃益爵二级,而开后门出太子,勿复过。 翻译:楚王紧急召见太子。
楚国的法律规定,车不能进入到茆门。天下了雨,宫廷中有积水,太子就把车子赶到了茆门。
廷理官说:“车子不能进入到茆门。到了茆门,就是犯法。”
太子说:“大王召见很急,不能等待到没有积水。”随后驱赶马车前进。
廷理官举起长*刺击他的马,破坏了他的车驾。太子进宫对父王哭泣着说:“宫中多有积水,我驱车赶到茆门,廷理官说‘这是违法’,并举起长*剌击我的马,败坏我套好的车驾。
父王必须诛杀他。”楚庄王说:“前面有我年老的君主在而不逾越法规,后面有你继位的太子在而不归附你,值得敬重啊!这是真是我守法的臣子啊。”
于是就给他增加爵位两级,而开了后门让太子出去。并告诫:“不要再犯错误了。”
57楚王死太子在齐质 【原文】 楚王死,太子在齐质。
苏秦谓薛公曰:“君何不留楚太子以市其下东国?”薛公曰:“不可,我留太子,郢中立王,然则是我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苏秦曰:“不然,郢中立王,君因谓其新王曰:‘与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吾将与三国共立之。
’然则下东国必可得也。” 苏秦之事,可以请行;可以令楚王亟入下东国;可以益割于楚;可以忠太子而使楚益入地;可以为楚王走太子;可以忠太子,使之亟去;可以恶苏秦于薛公;可以为苏秦请封于楚;可以使人说薛公以善苏子;可以使苏子自解于薛公。
苏秦谓薛公曰:“臣闻‘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今君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
非亟得下东国者,则楚之计变,变则是君抱空质而负名与天下也。”薛公曰:“善。
为之奈何?”对曰:“臣请为君之楚,使亟入下东国之地。楚得成,则君无败矣。”
薛公曰:“善。”因遣之。
谓楚王曰:“齐欲奉天子而立之。臣观薛公之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
今王不亟入下东国,则太子且倍王之割而使齐奉己。”楚王曰:“谨受命。”
因献下东国。——故曰可以使楚亟入地也。
谓薛公曰:“楚之势,可多割也。”薛公曰:“奈何?”“请告天子其故,使太子谒君,以忠太子,使楚王闻之,可以益入地。”
——故曰可以益割于楚。 谓太子曰:“齐奉太子而立之,楚王请割地以留太子,齐少其地。
太子何不倍楚之割地而资齐,齐必奉太子。”太子曰:“善。”
倍楚之割而延齐。楚王闻之恐,益割地而献之,尚恐事不成。
——故曰可以使楚益入地也。 谓楚王曰:“齐之所以敢多割地者,挟太子也。
今已得地而求不止者,以太子权王也。故臣能去太子。
太子去,齐无辞,必不倍于王也。王因驰强齐而为交,齐辞,必听王。
然则是王去仇而得齐交也。”楚王大悦,曰:“请以国因。”
——故曰可以为楚王使太子亟去也。 谓太子曰:“夫,?楚者王也,以空名市者,太子也,齐未必信太子之言也,而楚功见矣。
楚交成,太子必危矣。太子其图之。”
太子曰:“谨受命。”乃约车而暮去。
——故曰可以使太子急去也。 苏秦使人请薛公曰:“夫劝留太子者,苏秦也。
苏诚非诚以为君也,且以便楚也。苏秦恐君之知之,故多割楚以灭迹也。
今劝太子者,又苏秦也,而君弗知,臣窃为君疑之。”薛公大怒于苏秦。
——故曰,可使人恶苏秦于薛公也。 又使人谓楚王曰:“夫使薛公留太子者,苏秦也;奉王而代立楚太子者,又苏秦也,割地固约者,又苏秦也;忠王而走太子者,又苏秦也;今人恶苏秦于薛公,以其为齐薄而为楚厚也。
愿王之知之。”楚王曰。”
谨受命。”因封苏秦为武贞君。
——故曰可以为苏秦请封于楚也。 又使景鲤请薛公曰:“君之所以重于天下者,以能得天下之士,而有齐权也。
今苏秦天下必辩士也,世与少有。君因不善苏秦,则是围塞天下士,而不利说途也。
夫不善君者且奉苏秦,而于君之事殆矣。今苏秦善于楚王,而君不蚤亲,则是身与楚为仇也。
故君不如因而亲之,贵而重之,是君有楚也。”薛公因善苏秦。
——故曰可以为苏秦说薛公以善苏秦。 【译文】 楚怀王死在秦国时,太子还在齐国充当人质。
苏秦就对担任齐相的孟尝君田文说:“阁下何不扣留楚太子,用他与楚国交换下东国之地呢?”孟尝君说:“不能这样做,假如我扣留楚太子,而楚国另立新君,人质便失去了挟持的价值,反而落得不义之名。”苏秦说:“不对,楚国一旦另立新君,阁下大可以挟太子以*新主:‘如果楚能割下东国之地与齐,我就为大王杀掉太子这个第一政敌,否则我将联合秦、韩、魏三国共拥太子为君。
’这样下东国之地必能到手。” 苏秦的这个计谋有多种好处:他可以请求出使楚国;可以迫使楚王尽快割让下东国给齐国;可以继续让楚国多割让土地给齐国;可以假装忠于太子,迫使楚国增加割地的数目;可以替楚王赶走太子;可以假装替太子着想而让他离开齐国;可以借此事在孟尝君那里诋毁自己趁机取得楚国的封地;也可以令人说动孟尝君,以自己的计策解除孟尝君对自己的戒心。
(按:以上都是假设,以下是完成这些假设的实践) 苏秦对孟尝君说:“我听说,‘计谋泄露不会成功,遇事不决难以成名’。如今阁下扣留太子,是为了得到下东国之地,如果不尽快行动,恐怕楚人会另有算计,阁下便会处于空有人质而身负不义之名的尴尬处境。”
孟尝君:“先生说得很对,但是我该怎么办?”苏秦回答说:“我愿意为您出使楚国,游说它尽快割让下东国之地。一旦得地,阁下便成功了。”
孟尝君说:“有劳先生了。”于是派苏秦到楚国完成使命。
苏秦至楚,对新立的楚王说:“齐人欲奉太子为王,图谋用太子交换贵国的下东国之地。现今事势紧迫,大王如果不尽快割让下东国给齐,太子便会用比大王多出一倍的土地换取齐人对自己的支持。”
楚王赶紧恭敬的回答:“寡人一切遵命照办!”于是献出下东国之地。——可见苏秦之计能使楚王赶紧割让土地。
苏秦回来对孟尝君说:“看楚王诚惶诚恐的样子,还可以多割占些土地。”孟尝君问:“有何办法?”苏秦答道:“请让我把内情告诉太子,使他前来见您,您假意表示。
庄辛对楚襄王说:“君王左有州侯右有夏侯,车后又有鄢陵君和寿陵君跟从着,一味过着毫无节制的生活,不理国家政事,如此会使郢都变得很危险。”
楚襄王说:“先生老糊涂了吗?还是认为楚国将遇到不祥呢?”庄辛说:“臣当然是看到了事情的必然后果,不必认为国家遇到不祥。假如君王始终宠幸这四个人,而不稍加收敛,那楚国一定会因此而灭亡的。
请君王准许臣到赵国避难,在那里来静观楚国的变化。” 庄辛离开楚国到了赵国,他只在那里住了5个月,秦国就发兵攻占了鄢、郢、巫、上蔡、陈这些地方,楚襄王也*躲藏在城阳。
在这时侯襄王才派人率骑士到赵国召请庄辛。庄辛说:“可以。”
庄辛到了城阳以后,楚襄王对他说:“寡人当初不听先生的话,如今事情发展到这地步,对这事可怎么办呢?” 庄辛回答说:“臣知道一句俗语:‘见到兔子以后再放出猎犬去追并不算晚,羊丢掉以后再去修补也不算迟。’臣听说过去商汤王和周武王,依靠百里土地,而使天下昌盛,而夏桀王和殷纣王,虽然拥有天下,到头来终不免身死亡国。
现在楚国土地虽然狭小,然而如果截长补短,还能有数千里,岂止100里而已? 大王难道没有见过蜻蜓吗?长着6只脚和四只翅膀,在天地之间飞翔,低下头来啄食蚊虫,抬头起来喝甘美的露水,自以为无忧无患,又和人没有争执。岂不知那几岁的孩子,正在调糖稀涂在丝网上,将要在高空之上粘住它,它的下场将是被蚂蚁吃掉。
蜻蜓的事可能是小事 其实君王您的事也是如此。君王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鄢陵君和寿陵君始终随着君王的车辆,驰骋在云梦地区,根本不把国家的事情放在心上。
然而君王却没料到,穰侯魏冉已经奉秦王命令,在黾塞之南布满军队,州侯等却把君王抛弃在黾塞以北。” 楚襄王听了庄辛这番话之后,大惊失色,全身发抖。
在这时才把执?的爵位送给庄辛,封他为阳陵君,不久庄辛帮助楚王收复了淮北的土地。
周勃、灌婴等都诋毁陈平说:“陈平虽然美得像美玉,他的内里未必有真东西。
我们听说陈平在家时,曾和嫂嫂私通;在魏王那里做事不能容身,逃亡出来归附楚王;归附楚王不相合,又逃来归降汉王。现在大王如此器重,使他做*,任命他为护军。
我们听说陈平接受了将领们的钱财,钱给得多的就得到好处,钱给得少的就遭遇坏的处境。陈平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作 *** 臣,希望大王明察。”
汉王怀疑起陈平来,召来魏无知责问他。魏无知说:“我所说的是才能,陛下所问的是品行。
现在如果有人有尾生、孝已那样的品行,但对胜负的命运没有好处,陛下哪有闲暇使用这样的人呢?楚汉对峙,我推荐善出奇谋的人,只关心他的计谋是否确实能够有利国家罢了。至于私通嫂嫂、接受钱财,又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汉王召来陈平责问道:“先生在魏王那里做事不相合,便去楚王那里做事而又半道离开。
如今又来跟从我,讲信用的人原来是这样三心二意吗?”陈平说:“我在魏王那里做事,魏王不能采用我的建议,所以我离开他到项王那里做事。项王不能够信任人,他所信任、宠爱的,不是那些项氏宗族就是妻家的兄弟,即使有奇才也不能重用,我这才离开楚王。
听说汉王能够用人,所以来归附大王。我空身而来,不接受钱财便没有办事的费用。
如果我的计谋确有值得采纳的,希望大王采用;假若没有值得采用的,钱财都还在,请允许我封好送回官府,并请求辞职回家。”汉王于是向陈平道歉,丰厚地赏赐了他,任命他为护军中尉,监督全体将领。
将领们才不也再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