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10 03: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3 15:43
说起著名评书《薛家将》里的主角薛仁贵,相信很多读者都曾听过。这位主角可以算得上是屌丝逆袭的典范了。穷小子的时候就有大家闺秀主动投靠,然后为他苦守寒窑十八年,终于等到了他封侯拜将。而历史上的薛仁贵是怎么实现屌丝逆袭的?这就必须提一下唐朝早期的一种重要的士兵来源——兵募了。
提及唐朝,很多人都知道唐朝早期实行府兵制。但是在府兵之外,当时还存在另一种形式——兵募。这名字正好与之后的募兵,调换了一个位置。那么兵募与之后的募兵,以及同时代的府兵又有哪些区别呢?府兵有固定的编制和服役期限。所以一旦进行大规模集结府兵,时间成本以及各种环节很多,不够灵活。所以,为了临时作战,唐朝会对一些不在服役期的府兵和其他自由民进行招募,这就是兵募。
但相对于后世作为长期职业的募兵,兵募是一种短期行为。通常兵募的服役期也就一年,而且是不定期。士兵的招募工作也由地方官府负责。兵募早期可见于唐太宗征高句丽时,薛仁贵则是这时候应募投军的。
根据史书对薛仁贵的记载:绛州龙门人。少贫贱,以田为业。将改葬其先,妻柳曰:“夫有高世之材,要须遇时乃发。今天子自征辽东,求猛将,此难得之时,君盍图功名以自显?富贵还乡,葬未晚。”仁贵乃往见将军张士贵应募。由此可以发现,唐代兵募主体是来自像薛仁贵这样的农民,而且设置兵募的目的,就是利用一些人争取建功立业的心理来快速招兵。因为兵募的服役期很短,所以从军对士兵自身发展没啥影响。只要不战死或者重伤,基本上回去时该干啥干啥,一些表现好的还有赏赐。以至于当时还有不少人表示啥都不想要,就像拼一把,结果还被拒绝了。
关于兵募的服役期,也可以从唐太宗征高句丽时间得到印证。从贞观十八年开始募兵再到贞观十九年(644~645),李世勣(李勣)率军到达幽州。三月,唐太宗到达定州。随后四月,李世勣率军自通定渡过辽水。九月,唐军开始围攻安市城。由于守军殊死抵抗,使唐军未能攻克。时近深秋,唐太宗因为当地变冷早、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而且粮食将尽,所以班师还朝。
总的来说,唐军这次作战也就一年。所以说他妻子没法给他苦守寒窑十八年,因为人家一年就回来了。而且历史上,在这次战争中,薛仁贵从普通士兵升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后来又升为右领军中郎将。这种升迁自然是那些身怀武艺但是没碰到机遇的游侠与府兵梦寐以求的。可能有人会质疑,兵募就一年质量能保证吗?大家可以看看薛仁贵的表现就知道了。由于北朝以来的尚武风气,所以许多投军的人基本上是有武艺的,基本上骑马射箭很早就会了。根据记载,在出征的时候,许多人还表示愿意无偿从军。显然,没一定的把握,是不敢这么冒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