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格局,母亲的脾气,决定孩子的未来?#家庭教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10 23:4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12:37
所谓父*女一场,不过是彼此肩并肩成长。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和家庭对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甚至是一生的。父亲的格局,母亲的情绪,家庭的氛围,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
父母对待生活认真而努力,孩子就能获得更多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力量;父母对待生活有趣而自然,孩子就能养成热爱生命的态度和习惯;父母对待生活豁达而乐观,孩子就能形成更大的格局和世界观。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是在教育自己。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所以我们要谨言慎行;因为我们的格局和情绪都在影响着孩子,所以我们要自我*。要知道,父母的成长,也是孩子的进步。
所谓格局,“格”就是人格,“局”就是眼界、胸怀。
斤斤计较的家庭走不出胸怀博大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
杨绛说:“好的教育不是被动受教、受到管教,而是启发学习的兴趣和自觉,在不知不觉中受教。”
不为名利所累,不为世俗眼光所动,不问值不值得,只是跟随自己的本心,去做让自己内心充实的事情,做有价值的事情,不忘初心。
不为名利所累,不为世俗眼光所动,不问值不值得,只是跟随自己的本心,去做让自己内心充实的事情,做有价值的事情,不忘初心。
立定脚跟做事,咬紧牙关做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父亲,在教育孩子时切不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
为人父母,你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孝顺父母,你的孩子以后也会孝顺你;你对家庭负责,你的孩子以后也会爱家顾家;你遇事冷静沉着,你的孩子也会形成稳重从容的性格;你脾气暴躁,你的孩子也会变成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你就是孩子的表率,你的言行决定了孩子今后的性格发展。
对孩子来说,真正重要的是能被自己的父母接受。人类对消极事件的反应更为强烈,父母的拒绝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感受,从而使其容易产生敌对、自尊心受伤等消极情绪,进而影响到其性格的形成。
父亲做家务的态度,将会影响孩子的职业选择,尤其是对女儿的择业影响更大。
结果显示,如果父亲在家中和母亲一样承担家务,女儿在择业时轻易不会受到性别束缚,更有勇气选择CEO(首席执行官)、军官等传统男性职业;而如果父亲在家中不做家务或很少做家务,女儿在择业时更倾向于选择教师、*,甚至是家庭主妇等传统女性职业。
父亲们不要再以为做家务和自己无关,也不要认为自己只要事业有成,就能给孩子传递成功的正能量。殊不知,在你口口声声说自己尊重女性,支持男女平等,并鼓励女儿去挑战更高的职位时,你端坐在沙发上看妻子处理家务的姿态就已经让女儿失去择业的信心。
盖茨也积极响应妻子的这一号召,并身体力行,与妻子约定每周花两天时间去接送孩子上学。学校里其他的母亲们看见后,纷纷向自己的丈夫抱怨:“连比尔·盖茨都有时间接送孩子,你能比比尔·盖茨还忙吗?”
一个好父亲,不一定要像母亲一样对孩子事无巨细地体贴照顾,但一定要在格局上为孩子做好榜样,以身作则,为孩子指引立志方向,这将决定孩子未来所能达到的上限。
有人说,孩子的智慧来自母亲,孩子的毅力来自父亲。父亲对孩子自信、勇敢、坚毅等优秀品质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对男孩来说影响更为深远。
一个好父亲,一定是一个有趣的父亲。因为有趣,才能保持一颗童心和些许孩子气,才能发现琐碎生活中的美好,才能有一个乐观豁达的心胸,才能用顽童的赤子之心和孩子处成朋友教导孩子时,严厉不如有趣,严父不如朋友。
不需要多费口舌,只需要用有趣的方法引导孩子,就可以在孩子的心里种下精神食粮的种子。除了读书,一个有趣的父亲更能丰富孩子的童年,更能带给孩子良好的心态。
果说父亲对男孩的最大影响是性格品质方面,那么父亲对女孩最大的影响就是择偶方面。有数据统计显示,超过65%的女孩在择偶时会以父亲的外貌、脾气和性格来挑选伴侣。即便是一些对父亲不是很认同的女孩,最终嫁给一个与父亲秉性相似的男人的概率也是非常大的。
作为父亲,你的样子,就是女儿未来老公的样子,这是很多女人都逃脱不了的“命运”。所以,一个父亲能为女儿做的最好的事,不是帮她挣多少嫁妆,而是好好地爱妻子,对家庭负责。一个男人,一生最骄傲的事,不是做了多成功的事业,而是他的女儿未来想嫁给一个像他一样的男人。
洪兰教授在演讲中还指出:当你教育一个男童,你教育的只是一个男童;但是当你教育一个女童,你教育的是整个家庭和下一代。可以说,母亲的文化水准决定民族的未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更加注重女性教育的原因。洪兰教授甚至还幽默地说:“与其花钱教 育儿 子,不如栽培你的媳妇!”
有种说法认为,一个母亲可以影响三代人。虽然三代人有些夸张,但一个母亲的性格、语言和行为会影响两代人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如果一个母亲在孩子面前时时表现出不高兴的情绪,那么这样的孩子就非常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他会压抑自己的需求,不敢表达自己的需要,也不敢拒绝别人的请求。他会变得小心翼翼,察言观色,会对别人的情绪极度敏感,生怕自己惹别人不高兴。这样的讨好型人格会让孩子一生都活得很累,很不开心。而要避免这一切,只需要母亲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即可。
母亲是孩子 探索 世界的后盾,只有母亲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孩子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世界, 健康 成长。
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母亲是一个家庭的核心,母亲的情趣也影响着家庭的氛围和运势。试想,每天面对一个有趣的妻子、有趣的母亲,家庭该是多么其乐融融啊。
虽然母性是本能,但是没有哪个母亲天生就懂得如何去爱孩子。事实上,一个女性初为人母,她会如何与孩子相处,最终会和孩子发展成什么样的关系,其实都和她自己小时候的成长环境与经历有直接关系。如果一个女性在童年和成长期受到过伤害,或者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那么当她为人母后,极有可能与自己的孩子发展出一段“有毒”的亲子关系。
这里所说的“有毒”的亲子关系,是指母亲与孩子之间充斥着愤怒、伤害和 情感 操控,然而彼此却不能给对方任何支持。一般以下七种母亲更易成为“有毒”的母亲。
第一种是轻视型母亲。这种母亲一般在孩子的物质生活需求上都能给予满足,但是却忽视了孩子的 情感 需求。
第二种是控制型母亲。这种母亲对孩子有极强的控制欲。规划孩子的人生,却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反抗时,她会用“我都是为你好”这句话压制孩子。
第三种是冷漠型母亲。这类母亲会在孩子需要得到她的爱时,选择退缩或回避,甚至不与孩子有身体接触。
第四种是纠缠型母亲。与冷漠型母亲相反,纠缠型母亲会强势地占据孩子的所有私密空间,会不停地破坏与孩子之间的界限,使得孩子无法获得身份认同。这样的孩子极易丧失自我,只为母亲的期望而活。
第五种是不可靠型母亲。孩子与这种母亲相处时,会感到十分迷茫。因为这种母亲总是对孩子持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有时候会对孩子关爱有加,鼓励赞赏,有时候又会对孩子恶言相向,批评贬低。这让孩子觉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才能获得母亲的好感。
第六种是炫耀型母亲。这种母亲往往拥有较好的外表,有魅力,有好人缘,会照顾家庭,而且还事业有成,算得上是一个成功的女人。在与孩子相处时,她会认为自己的孩子也应该像自己一样优秀,所以会操控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期望行事,因为如果孩子优秀了,她们就多了一项炫耀自己的资本。
第七种是角色颠倒型母亲。
母亲可以引导儿子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如果一个母亲觉得自己重要,但又不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儿子也会感到自己是最重要的,是值得被爱的。
相较于父亲,母亲更能帮助儿子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而阅读能力是学习其他一切知识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情绪依恋的发展,会受到他在0 6岁期间的主要照顾者(一般是父母)的重大影响,孩子与主要照顾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如果出现混乱,那么孩子未来的生活中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父母相处是否和谐,会间接决定孩子是否会尊重自己今后的伴侣。因为一个人与伴侣的相处方式,80%都是从父母相处模式中学习到的。
只有夫妻恩爱和睦,家庭环境的氛围才温馨安全,孩子才能更 健康 地发展。如果孩子生活在乌烟瘴气、冷战暴力的家庭中,身心很难得到 健康 发展。可以说,如果夫妻和睦,儿女自然良善;如果夫妻有隔阂,儿女也必将敏感。
夫妻关系是孩子认识世界、了解爱情、理解婚姻的第一通道,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的核心。一个人的父母关系如何,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子女会怎样对待伴侣,而这也逐渐成为择偶标准之一。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亲子关系超过夫妻关系,就会给这个家庭带来极大的破坏。例如,当男孩看到父母的关系不是很好,他可能会同情妈妈,那么他和妈妈的关系就会变得很好,会把自己妄想成是妈妈的配偶,承担虚拟父亲的角色。这样一来孩子就容易形成恋母情结,最终变成一个“妈宝男”。和这样的男人结婚,将会面临糟糕的婆媳关系,作为丈夫,这个男人不会帮妻子说话,反而会用一句“我妈多么不容易!”来反击妻子。这样的夫妻关系将会恶化,甚至会演变成悲剧。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么?不是买学区房,不是请家教,而是夫妻恩爱互敬。只有父母相爱,孩子才会有安全感,才能更专心地学习成长,才能学会如何爱自己,如何爱他人。
所谓教养,并不是指有多高的文化修养,而是基本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与文化教育程度无关。孩子有没有教养,和父母本身的道德修养有直接关系。父母缺乏修养,孩子长久模仿后,会逐渐内化为不良品行,而品德高尚、有修养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人格发展更健全,处事更得当。
父母的修养,就是孩子的教养。要想让孩子变成高尚的人,首先,你自己要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原则的约束要比无条件的纵容更能培养出有教养的孩子。
所谓有原则,就是守规矩。当孩子做错了事,做父母的不能纵容他,不能为他找借口开脱,更不能为他破坏现有的规则。
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做的事情要自己承担后果,出了问题要自己想办法解决。
有四条规矩,父母应该从小就给孩子立起来。第一,不能有粗野、粗俗的行为;第二,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第三,不能随意打扰别人;第四,做错了事情要道歉,且有权利要求别人道歉。
父母应当理性地对待教育,要坚守道德底线和做人原则,并将这些传递给下一代,这样才能教育出有纪律、懂规矩的孩子。
要知道,旅行真正的意义从来都不是去看没有看过的美景这么简单,而是在旅行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人,所经历的事,所看到的风景,以及你的点滴成长。对孩子来讲,这是从书本上无法获得的知识和阅历,是他一生无比珍贵的财富。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需要用到很多的工作记忆,也就是短时记忆。但焦虑会消耗很多工作记忆的资源,这就会让患有数学焦虑的人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解决他原本可以解决的问题。
只有内心平静,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对教育的理性认知”,父母内心平静,对孩子的教育才会更清晰,才能将对教育的理性认知沉淀为自己的底蕴。
如何给孩子打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呢?
第一,和孩子多说一些与数字有关的词语,比如一、二、三……在表达数字时,要准确,包括你以为孩子根本听不懂的十、百、千、万等,这能够提升孩子的数学能力。
第二,和孩子多说一些与空间有关的词语,比如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重量等,这能够帮助孩子提升空间感知能力,有助于物理、科学、工程学的学习。
第三,多给孩子讲一些鼓励的话,培养孩子的毅力。孩子听到越多表扬自己毅力的话,就越能提高毅力。另外,还可以多讲一些有助于培养孩子自律性的话,父母的语言会对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产生很大影响。另外,还可以采用“3T”法则,即接收(Tune In)、多说(Talk More)、轮流(Take Turns)。要注意接收孩子想向你表达的讯息,用大量描述性的词语和孩子沟通,鼓励孩子与自己进行语言互动。
比如,孩子抓起一个东西玩,还会拿来给你。此时他可能还不会说话,但他已经在用行动和你交流。如果你敷衍或无视,就失去了孩子要向你表达的讯息。按照“3T”法则,你应该和孩子沟通交流,给孩子讲这个东西的颜色、大小、形状、重量。此时,你与孩子的互动是在帮助他建立和连接大脑神经元。
隔代抚养孩子不可不知的 育儿 经
“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是当下中国一个常见的 社会 现象,越是经济落后的偏远地区,这种现象发生的概率就越高。为了维持生计,年轻力壮的人纷纷外出打工,将孩子留给老人抚养。可是,隔代抚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状况是不利的。
密歇根大学教授菲考斯卡和康纳尔大学教授丹尔丰经过研究发现,那些由祖父母抚养长大的孩子,学习成绩、社交能力、情绪控制等方面都要比由父母抚养长大的孩子差。即便是祖父母的经济条件、教育背景、婚姻情况比孩子的亲生父母要好,抚养方式也和孩子父母的抚养方式相似,结果依然是如此。
比如,祖父母抚养大的孩子数学较差、情绪控制能力较差、往往缺乏爱心,易出现发怒、叛逆、悲伤等情绪;与父母抚养长大的孩子相比,他们身体状况并不差,但却更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症的情况。
父母不能陪伴孩子成长,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创伤,对祖父母来说也可能是一种创伤。本来孩子缺乏父爱、母爱的这一创伤就很难修复,再加上与同样有着创伤的抚养者一起生活,如果说不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影响,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父母有条件能够直接抚养孩子,最好还是将孩子带在身边由自己抚养。除非孩子的父母去世或无力抚养孩子,或者因为婚姻关系破裂,孩子的父母都不想抚养孩子。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当祖父母不得不承担起孙辈的抚养责任时,孩子将在父爱和母爱缺失的家庭环境下长大已经是不可更改的事实。那么,我们此时只能考虑如何将隔代 育儿 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首先,祖父母在抚养孩子时,应当清楚自己抚养孙辈的感受。我们常讲“隔代亲”,就是指祖父母在看到孙辈孩子时总是充满了无限的爱意。但与单纯享受作为祖父母的乐趣不同,他们还肩负着抚育孩子的重任,此时他们可能就会生出一些负面情绪,如怕自己照顾不好孩子而产生的压力、万一自己发生不测孩子怎么办的担心、对不负责任的孩子父母的愤怒、对孩子打扰自己退休后快乐生活的怨恨、对自己没能将孩子的父母培养成合格父母的内疚、对自己不得不照顾孙辈而失去自由的遗憾等。如果祖父母被这些负面情绪包围,敏感的孩子是会察觉到的,这对他们来说,将是又一次的伤害。所以,祖父母应当从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和以前的教育经验中吸取教训,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尽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成长环境。
其次,祖父母要照顾好自己。照顾孩子是一件耗费精力的事情,即便是年轻人,有时候也会感到力不从心。祖父母在照顾孩子时,应当要注意照顾好自己。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如果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感到吃力,负面情绪较多时,要注意寻求帮助或自我调节。只有拥有好身体和 健康 的心态,才能更好地抚养孩子。
再次,与孩子交流时一定要开诚布公。孩子可能会问:“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祖父母不要随便说个时间来欺骗孩子,如果无法回答,就说不知道。不要给孩子希望,又让他失望,最后还会对你失去信任。在和孩子沟通时,要注意说话的尺度。有些事情孩子在这个年龄段还不适合知道太多,如果说得太多,孩子无法分辨和理解,可能会产生迷茫、害怕、痛苦等情绪。但也不能什么都不说,孩子其实很聪明,也很敏感,你不说的事情,他自己会从生活中、别人的言语中感受出来,如果*是从别人那里知道的,孩子会更受伤,可能以后也不会和你交流,因为他会觉得那是你的禁忌。在告诉孩子*时,不要扭曲事实,也不要欺骗孩子,因为孩子早晚会知道*,那时对他的打击会更大。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孩子年龄和成长的情况,一点点告诉他该知道的事情,并且实事求是。这样有助于孩子学会诚实可靠地维持一段关系。
最后,如果可以,祖父母应当鼓励孩子与自己的父母联系,即便父母不能陪在身边,如果能够时常与父母保持沟通联系,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大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