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地理教学设计人教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11 06:5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1 08:24
教学设计作为 七年级地理 老师的心智成果,其形式与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七年级下地理教学设计人教版,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设计人教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学目标:
1、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
2、理解单一产品经济形成的原因。
重点和难点:
1、在地图上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读图了解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
3、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 文化 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课件)
教学设计:
本节课力求让学生对所学的区域有较强的亲近感,尽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主动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导入]出示一张“黑人小朋友的照片”
[提问]首先请同学们端详一下这个小朋友和我们在外貌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等。
[教师]之所以我们和这个小朋友在外貌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是因为我们属于*人种,而他们属于黑色人种。他们的家在哪?他们的生活环境怎么样?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他们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板书]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显示]地图“非洲*轮廓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分界线”。
[讲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
[提问]请作图标出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分别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是什么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维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填图]赤道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中部,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南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提问]请在板图中注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一个半岛、一个大岛、一个海湾,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海岸线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填图]一个半岛是索马里半岛、一个大岛是马拉加斯加岛、一个海湾是几内亚湾。
[提问]请在板图中注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和刚果盆地,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特点。
[学生填图]在板图中填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和刚果盆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
[教师提示]参照图6.12“非洲的气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提问]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自然景观是不同的。教材上分别给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的景观图,从景观图中可观察出当地气候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讨论
[学生]热带雨林气候中年高温多雨,所以植被茂盛;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而草在湿季茂盛,在干季枯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
[承转]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分布,而且,我们从热带草原的景观图中看到,还有很多野生动物和我们的新朋友一起生活在哪里。有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上课前已经收集了一些关于非洲热带草原上生活的野生动物的资料,下面请他们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
(如果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有困难,可由教师将事先收集的资料,上课前请某一学习小组的同学先熟悉准备,上课时,先介绍大家。)
[学生]分别介绍斑马、角马、长颈鹿、狮子等野生动物。
[提问]大家不难发现大部分生活在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都善于奔跑。请大家讨论一下,野生动物的特点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气候特点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
[学生]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而,野生动物只有奔跑能力强才能在干季时迁徙到热带雨林边缘水草肥美的地方继续生存。
[提问]除了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外,根据上面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了解,那个小朋友的家乡还有哪些资源会十分丰富?
[学生]讨论
[学生]水能、热带经济作物(香料、可可、咖啡等)、矿产(黄金、金刚石、铜、铀等)
[承转]这块富饶的土地,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和我们国家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灿烂的文化。(课前请同学先收集一些相关资料,课上请他们来介绍。如果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有困难,可由教师将事先收集的资料,上课前请某一学习小组的同学先熟悉准备,上课时,介绍给大家。
[介绍]就非洲的鼓文化、舞文化、 雕刻 文化、 编织 文化进行介绍。
[提问]不知大家是否感到,非洲的雕刻与我们的有很大差别(出示亚洲和非洲雕塑图片),这些差别与各自所在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课下讨论,和美术老师交换意见。
[提问]上面我们小朋友的故乡有了初步了解,这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
[学生]美丽、富饶、神奇.....
第二课时
[导入]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我们的小朋友美丽富饶的家乡,他们那里丰富的物产正源源不断地出口到世界各地。
[展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部分国家出口商品占出口总额的百分比图。问:大家发现这些国家出口商品有什么特点?
[小结]依赖某一种或某几种初级产品生产的经济称为“单一商品经济”。辅导读图8。31“本区某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1998年)”
[学生]以某种商品出口为主;出口商品多是初级产品。
[板书]单一商品经济
[讲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出产的矿产、木材、经济作物都是工业原料、半成品,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大部分国家工业落后,许多工业制造品要从国外进口。这样的单一商品经济,在世界贸易中会受到哪些影响?以教材上给出的加纳为例。请在小组内模拟加纳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外贸交易,注意交易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教师给每个学习小组下发工作资料,并参加讨论)
[活动]模拟加纳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外贸贸易。学习小组内的3—4人代表其他国家;学习小组内的1—2人代表加纳。
[教师]请各小组汇报一下在模拟加纳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外贸贸易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各小组汇报(略)
[引申]这些问题说明像加纳这样的单一经济对自身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
[讲述]在这种不平等贸易中,要卖的是低价卖,要买的是高价买,就在这样的买卖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的财富在不断流失,这是殖民者长期掠夺本区资源的恶果。
[讨论](略)
[提问]这样下去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十分不利,请大家帮我们的非洲朋友想想办法。
[学生]发展本区的民族工业,减少对工业品的进口;联合、团结、协作,发挥本区的资源优势,形成OPC一样的资源输出组织,保障各国的基本利益;改变农业生产结构,推广新品种的 种植 ,解决粮食问题。
[小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部分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意识到发展的危机,并为此做出努力,例如:科特迪瓦的很多做法就和我们同学想到一块儿去了,而且成为本区发展比较快的国家。
[承转]但更多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国家积重难返,贫困像恶魔一样笼罩着他们的生活。据世界银行统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贫困人口逐年增加,但人口自然增长率却是全世界最高的,看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贫困加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本区自身造成的。
[板书]人口、资源、环境
[提问]请大家把非洲发展中的上述环节填入图中。
[引导]人口、粮食、环境三个问题形成一个怪圈,而使非洲经济难以发展,人民生活更难以摆脱日益加剧的贫困。请大家再次发挥我们的集体智慧,看看有哪些办法可以促进本区的发展,摆脱贫困。
[讨论]每个小组把提出的建议作提纲纪录。
[引申]请把你们小组的建议,按最重要(1条)、次要(2条)、一般重要(3条),填到金字塔的小方块中,并思考理由。
[学生]讨论(略)
[小结]看来大家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提出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相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明天会更好。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概况
1、位置范围和组成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
2、地形 -- 以高原为主
3、气候
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热带雨林 终年高温多雨,植被茂盛(刚果盆地、几内亚湾)
热带草原 干季 草原枯萎
湿季 草原茂盛
热带沙漠 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
4、人口与人种
主要以黑种人为主
分布
文化
二、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1、什么叫单一商品经济?
2、后果
3、解决 方法
初中地理课堂学生主体性策略
[摘要]
在初中地理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程度是十分重要的。新时代地理教师要秉承“授之以渔”的理念,结合本学科特点,从多角度分析并制定适宜的策略,以突显学生的主体性,以实现课堂的高效化。
[关键词]
初中地理;主体性;策略
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及对提高 教育 教学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换位思考策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课堂
换位思考是建立在师生关系平等的基础上,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感受课堂,安排教学环节。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课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在课堂上用学生最容易理解的简单清晰的话语表达教学内容,并鼓励学生研究探讨、提出疑问,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换位思考的具体做法和建议:首先,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以学生的心理和认知水平去审视教学内容,创设课堂情境,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来作为一节课设计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亚洲的季风气候”时,若按部就班地按原理展开介绍高、低气压,以及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因此,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以及物理的相关知识未学,教师改变思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设计了活动:(1)比较同时被加热一分钟后的空水壶和水壶里水的温度。(2)比较同时冷却了一分钟后的空水壶和水壶里水的温度。显然,学生均能轻松完成,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就能顺利地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其影响。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听课表情、讨论研究和回答问题状况等来判断学生的情况,然后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参与到学生讨论当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堂知识。例如:在学习“中国的地形”时,教师设计了小组活动“探究中国的地形特征”,面对问题,学生一脸茫然,根据学生的表情反馈,教师及时引导“可以从地形类型、地表起伏、海拔高度等方面表述地形特征”,学生马上领会。第三,教师要思考什么样的评价最能让学生接受,什么样的问题最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如果只是简单地说出正确结论,那么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发言就没有意义了。例如:在学习“东南亚的火山国——印度尼西亚”时,教师设计了活动“谈谈你对火山的看法”。学生积极发言,有的谈污染、有的谈破坏、有的谈资源、有的谈土壤、有的谈旅游,等等,该活动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学生参与度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第四,课后布置的作业要切合学生自身实际,还应该能够鼓励学生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学习“中国的水资源”时,教师布置学生设计一条节水 标语 ,既有情感意义,又能激发学生思考,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二、培养兴趣策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首先,融洽的师生关系,实现互动课堂。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所以,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基础。对于地理教师而言,由于任教班级太多,时间有限,所以每个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课堂上要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让他们感受到积极的情感和真挚的爱。针对某些方面特别典型的学生,可以对其作业采用“面批”的方式,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问题的引导、真诚的建议、适当的关爱等,既解决了学习问题,也拉近了师生距离。其次,独特的教学风格,吸引参与课堂。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上起来学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们很难说到底哪一种教学风格是最好的,但是教师应该知道哪一种教学风格是最适合自己的。例如,大学时期给我印象最深的要属“三板教学”课,教授简单的三两笔之后,黑板上就呈现出生动的一幅幅画或*真的一张张图,让我们惊叹不已,至今记忆犹新。可见,没有教学风格的教师是很难触动学生内心的,当一个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后,并且在课堂上很好地展示出来,那么学生不仅记住了这名教师所授的知识,还记住了他的这种课堂风格。这种课堂风格无形中就成了教师个人才学和课堂魅力的体现,学生自然被吸引过来主动参与课堂了。第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利于激活课堂。
1.教具辅助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合理的教具辅助使用,能有效的提升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利于培养空间 想象力 ,亦可以轻松化解难点,弥补传统教学的某些不足。例如,在学习“等高线”时,若采用传统的方法教学,学生连基本的地形部位名称都很难完全理解透,做题自然有难度。为此,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等高线的制作过程,再结合等高线模型介绍地形部位。“小教具,大助教。”教具辅助教学,形象直观,难点不再难懂,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然得到提高。
2.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
例如:在学习“经纬网”时,教师创设“探险者遇险→求救→救援者施救”的情境,学生分组探究。A组学生扮演探险者,求救“我在哪儿”;B组学生扮演记录员,分析“他在什么方位”;C组学生扮演施救者,行动“设计救援路线”。通过情境设置,诱发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结合“三板教学”,让学生动起来
例如:在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时,若采用普通的讲述法,往往枯燥无味,对于地理事物的记忆,学生也多是机械记忆,遗忘率高。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结合“三板教学”设计如下环节:(1)让学生“动眼”,观察地图,找出七大洲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2)让学生“动脑”,如何快速有效地记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训练学生的 发散思维 ;(3)让学生“动口”,分享记忆金点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和分享意识;(4)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动手”,绘制世界地图简图,落实知识点。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学生积极参与,动用多角度的感官,化解难点,又强化了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
三、合作探究策略,彰显学生主体性的课堂
小组合作探究不但增进了同学间的情感,同时,又是学生参与课堂,突出其主体性的重要方式。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时,教师应注意以下事项:首先,分组很重要。所分的小组人数要适中,同组成员之间水平要有高低,各小组之间要处于大体平衡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任务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其次,要对学生的合作探究进行一定的指导训练。教师要指导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其他成员的意见,服从小组的安排,遇到困难不气馁等等。还要适当的进行学法引导,让学生学会发现和探索,把学生的探究引向深处。第三,要选好合作探究的任务并精心设计合作方式。选择的探究任务不能太容易或太困难,每个成员的分工要具体明确,然后再指导学生进行共同探讨或综合。这样能保证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达到实现学生课堂主体性的目的。第四,合理使用评价机制。在课堂上,尽量要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在评价时,应遵循发展性评价原则,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对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全方面及时评价。如引导学生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学到了什么,接下来要怎样更好的学习。此外,教师不应该把结论是否正确作为唯一标准,应以赞扬和鼓励为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被肯定的价值,进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合作探究,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总之,为了让学生既能有效地参与到课堂,又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认真安排和设计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翁秀静 单位:福建省莆田中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