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09 23: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13:03
交椅可以折叠,携带和存放十分方便,它们不仅在室内使用外出时还可以携带。宋、元、明乃至清代,皇室贵族或官绅大户外出巡游、狩猎,都带着这种椅子,以便于主人可随时随地坐下来休息。交椅遂成为身份的象征。所以我国有“第一把交椅”代表首领的说法。因胡床携带方便、使用舒适,在中原地区得到广泛流传。替代了当时人们“席地而坐”的习惯方式,将“跪”改化为了“坐”。同时提高了人们日常生活用具的较矮特点。成为这一时期北方民族融合,对于中原的一大贡献。
床,《释名》云:“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广雅》云:“栖,谓之床。”装,载也,栖也,皆为人坐卧之用。故古代供跪坐之物,如同日本今之坐*,曰床,汉(此处的汉实指公元4世纪后期北魏时期)代自胡人传人,为垂足之坐;如今之行军椅曰胡床。(摘自黄现璠著 《古书解读初探》)
古代诗文中的“床”多指“胡床”,即马扎, 一种坐具,而不是指我们现在的睡觉的床。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的诗文。例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此时应该是夜晚坐在门外的小马扎上,感月思乡。如果是睡在室内的床上,且不说古代的窗户小且不能透光,就是抬头和低头的动作也讲不通。但是,床在古代也指卧具。《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先主(刘备)与二人(指关羽、张飞)寝则同床”,此“床”显然是指卧具。《三国志》撰于西晋,可见西晋仍以床指卧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