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10 00: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14:38
古文里:实、信、然都表示“其实”的意思。
1、实:真实,其实。
2、信:确实,其实。
3、然:是的,其实。
一、实拼音:shí
释义:
1、充满:实心。充实。虚实。
2、符合客观情况,真,真诚:实话。实惠。实际(真实情况)。实践(实行;履行)。实体。实情。实施。实数。实事求是。
3、植物结的果:果实。开花结实。
4、富足:殷实。富实。
二、信拼音:xìn
释义:
1、诚实,不欺骗:信用。信守。信物。信货。信誓旦旦。
2、不怀疑,认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
3、崇奉:信仰。信徒。
4、消息:信息。杳无音信。
5、函件:信件。信笺。信鸽。信访。
6、随便,放任:信手(随手)。信步(随意走动,散步)。信笔。信意。
7、同“芯2”。
8、姓。
三、然拼音:rán
释义:
1、对,是:然否。不然。不以为然。
2、以为对,答应,信守:然纳(以为对而采纳)。然诺(许诺,信守诺言)。
3、这样,如此:当然。然后。然则。
4、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然”;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然”)。
5、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然。忽然。飘飘然。
6、古同“燃”。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其乐无穷[qí lè wú qióng]
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指进行某一工作,感到乐在其中。
2、其中[qí/jī zhōng]
这里面;那里面
3、万变不离其宗[wàn biàn bù lí qí zōng]
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文言文中的特殊字形一、古今字古今字,是指某个字的某一意项,古今的写法不同.比如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应使用“暮”字,表达“日暮”等意思时,却用了“莫”字.这是因为,该文写作时,汉字中尚没有“暮”字.“莫”字本身原意即今天的“暮”,后来又有了“不要”的含义.后世为区分这两个意项,又造了一个“暮”字.在“日暮”这个意项上,“莫”和“暮”即为古今字.二、异体字异体字,即某个字在某一意项上,有一种以上不同的写法,而这几种写法在该意义上是完全相同的.异体字很多在小篆向隶书转化时产生,也有一些后世产生的.比如,“花”字,还有一种写法是“芲”,观察这两个字就可以发现,两个字都由“草”、“人”、“匕”三部分组成.另外有“峰”与“峯”,“鹅”与“鵞”,“村”与“邨”等,都互为正体和异体.三、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某个意项原本有特定写法的字,但古人在写作时没有使用这种写法,而是用了另外一个字代替.通假字在古书成文时都已存在.使用通假字通常选择音同或音近的字.例如,“早”字,古书中经常用“蚤”字代替,此即为通假.注意:严格的说,“通假字”仅指上述第三种情况,而前两种均不属于“通假字”.对此,初中教材上一般也会予以标明(真正的通假字会写作“某字,通某字”,而其他的则写作“某字,同某字”或“某字,今写作某字”.事实上,这三种写法是不同的.语文课本自然会严格区分,但我估计可能很多同学甚至老师都忽略了).但在初中甚至高中教学和考试中,一般不要求对这三种情况进行区分,因此都称作“通假字”.。
1.实际情况;实际上、事实上。
《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北史·萧大圜传》:“及于谨军至,元帝乃令大封充使请和,大圜副焉,其实质也。”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张匄拔剑在手,曰:‘汝若不言,吾即杀汝!’宜僚俱,尽吐其实。”
2.实在,确实。
宋孔平仲《续世说·直谏》:“帝召学士马裔孙谓曰:‘ 在德语太凶,其实难容。’”
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折末斩便斩敲便敲剐便剐,我其实不怕。”
3.它们的果实
《晏子春秋·杂下》:“晏子避席对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莲》:“其实曰莲子。”
4.它的实际数量
《六国论》:“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