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饮酒诗及拟古诗》读后感2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11 20:2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2 21:07
1、借酒消愁
“欢娱献夜短,寂寞恨夜长”
“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
陶渊明先后五次出去做官,最终还是选择归隐。有主动,有无奈。(见读后感1)
田园生活,不止是田园牧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活还有一地鸡毛飞上天的时候。贫穷,家人的抱怨与不理解,他也会深度怀疑,戚戚惶惶终日。于是,想喝酒了。
2、酒,不是天天有,好酒更难得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殇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家贫,常常无酒。怎么办?来者,不拒。
他本来不愿意与那些做官的人相往来,可是如果那些人准备了好酒,请他喝,他也不推辞。
吃人,嘴短。别人带来酒,也会带着困惑来请教,来说教,提要求。
3、怀疑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如果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为何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为何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天道何在?为何荣启期,九十多岁还穿着鹿皮衣服,用绳索当腰带,过着贫穷的生活?
“*常交战,道胜无戚颜。”
陶渊明内心应该有很多个小人在打架,最终道德致胜,“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书读到五分之一,又读不下去了。他的心路历程,改日再追。尘封,待起。
偶遇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一诗: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不喜欢纠结拧巴的人,喜欢粗犷皮实的苏轼,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纵浪大化中,无忧无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