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两个国家是欧洲最早的岩洞壁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9 06:2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5:43
法国拉斯科和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是欧洲最早的洞窟壁画,同时也是保存至今的最早的两处洞窟壁画。
二、拉斯科(Lascaux)洞窟崖壁画
拉斯科洞窟位于法国多尔多涅省蒙尼克镇附近,是韦泽尔河谷中的一座洞窟。1940年,多尔多涅乡村的四个儿童带着狗在追捉野,突然野兔不见了,紧追的狗也不见了,孩子们这才发现兔和狗跑进一个山洞,他们带着电筒和绳索也进入洞里,结果发现一个原始人庞大的画廊,这就是同阿尔塔米拉洞齐名的拉斯科洞窟壁画,被誉为“史前的卢佛宫”。在此之前,拉斯科洞窟崖壁画的存在是完全不为人们所知的。从远古的时代起,洞口就被障碍物全部堵塞住,直到现在洞口也还没有找到――那几个孩子是挖开洞顶爬进去的,因为他们的狗是在那里丢失了。
这个洞窟因石灰岩缝隙水流的侵透,在地质年代的第三纪形成大型的岩洞。它由一条长长的、宽狭不等的通道组成,面装饰着大约1500个岩刻和600个绘画,有红、黄、棕和黑等多种颜色,其中以外形不规则的圆厅――野牛大厅――最为壮观。厅顶画有65头大型动物形象(马匹、红鹿、5米多长的巨大野牛等)及一些意义不明的圆点和几何图形。在这样垂直的崖壁上作画,必定要使用梯子和架子:事实上已经发现了安装架子用的插洞。在洞窟的地面上,还发现了作画用的木炭、颜料和雕刻工具等。对那些含碳材料放射性碳素的断代测试表明,洞窟绝大多数的岩画作品绘于约公元前15000年。
拉斯科洞窟崖壁画给人的印象是线条粗犷、气势磅礴、动态强烈,与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的静态恰好形成对比。画面已经初显构图意识,比如:前洞的六只大牛,组成圆圈,朝一个方向奔跑;一匹马跌落阱陷的画也是如此。此外,符号也被大量使用,如一种被理解为陷阱的符号(法国哥摩洞窟也有许多符号,其中以房屋形的符号最为引人瞩目,而且往往画在动物的身上)。
拉斯科洞窟崖壁画还曾使法国的现代画家亨利・马蒂斯赞不绝口,庆幸自己的所作与原始人的画迹有相通之处。
在拉斯科洞里一个井状坑底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画着一著名的人类古老场景:一头野牛正冲向一个鸟人,鸟人附近有一只鸟站立在枝头,野牛身上则已被一枝矛剌穿,腹下流出大量的肠子,单还在拼命地挣扎,向人冲去。图中的人物很值得注意,其形态被图案化了,长着鸟头或是戴着鸟冠,右手握着顶端呈钩状的工具,可能是矛棒或标*,双手各生长着四个指头,脚下还残留着矛棒的断片,和野牛组合在一起,似乎受了伤的样子。该鸟人有人认为是伪装成动物的猎人,有人认为是巫师正在为祈求狩猎的丰收施行巫术。猎人伪装成动物以便狩猎时接近猎物的作法在我国少数民族中至今仍有使用,如鄂伦春族戴的狍头帽。学者们认为该画可能是在表现某种观念,或者有某种纪念性目的。类似的画例不仅在其它洞窟岩画中可以找到,稍后时代的非洲岩画中也可以找到。
拉斯科洞窟壁画的马中,最令人嘱目的是所谓的“中国马”,其因形体颇似中国的蒙古马种而得名。画中的马正处于怀孕期,这与祈求增殖的观念有关;马的造型轮廓分明,线条流畅,比例造当;制作时巧妙地利用岩石的高低变化而与雕画结合,尽管是采用单色平涂,却取得了立体效果,有一定的体积感;在色彩的处理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大面积的马身着明亮的*,马鬃涂黑色,形成明快的对比。就艺术上的成就而论,把该画列为杰作应是没有异议的;并应想到原始艺术家是在粗笨的打制石器、简陋的油脂燃烧物照明的条件下完成该画的!
游泳的鹿群。洞穴艺术家们用有色的土和石头研磨成粉末状,然后用水调剂成液态或膏状的颜料,少见地用红色、*和更多的黑色点染出鹿群的轮廓。
三、西班牙阿尔塔米拉(Altamira)洞窟岩画
1879年的夏天,西班牙考古学者桑图拉(一位当地的绅士)发现了阿尔塔米拉洞窟。他是第一个把该洞窟岩画的年代确定为旧石器时代的人。但遗憾的是,他这个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发现,直到到二十多年以后才被人们接受。
阿尔塔米拉在西班牙的桑坦德附近,这个西班牙遗址的发现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旧石器时代的洞窟艺术遗址,也是19世纪中叶第一个被发现的洞窟艺术遗址。欧洲旧石器时代洞窟崖壁画最显著的特点是:①写实的大型动物形象;②形象之间没有相互的联系;③各种抽象的符号。这些特征在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崖壁画中体现得最为鲜明。
阿尔塔米拉洞窟窟顶崖壁画,观赏者必须躺倒仰视,从艺术的角度来考察,阿尔塔米拉洞窟很有代表性。西方人称它为“史前的西斯廷教堂”(西斯廷教堂以米开朗基罗的巨幅天顶画名闻遐迩,是西方人心目中的艺术圣殿)。《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外景》,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
1879年,桑图拉带着小女儿再次来到阿尔塔米拉山洞寻找古代遗物。他专注于在地下发掘,无事可做的小玛丽雅东张西望,突然惊叫“爸爸看,这里有牛!”当父亲抬头顺着女儿的手指望向崖壁面时,发现洞顶和壁面上画满了红色、黑色、*和深红色的野牛、野马、野鹿等动物。其中最重要的是画在洞顶上的,长达15米的群兽图,共有20多头,动物的身长从一米到两米多。画法是先在洞壁上刻出简单而准确的轮廓,然后再涂上色彩。另外,生动有力的线条以及控制得很好的光影,加上善于利用洞壁的凹凸,原始画家创造出了极富立体感的形象。
窟顶画中有两只负伤的野牛,它们的身躯卷缩成一团,外轮廓被处理为稳定的三角形状。而在细节方面,诸如抽搐的四蹄、甩动的尾部、斜剌如剑的双角、直竖的耳朵,都采用寓动于静的手法,把野牛处于生命的最后时刻,困兽犹斗的特点表现得惟妙惟肖。野牛倒在地上两腿无法站立起来,却低着头来保护自己,也是极为生动的一个画面,表现了动物的尊严与力量,及它为生命最后一刻的挣扎。由此,原始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以及有活力的艺术表现手法,都一一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