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孟子》经典名句释义及赏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30 00:3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3:38



  篇一


  01仁者无敌。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释义】奉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赏析】孟子反对用刑杀来治理国家,他认为仁政是的治理方式。有仁德的人无敌于天下,对国内能通过推广仁德来使百姓安定,对外以至仁伐不仁,决不至于让血流得把捣米的木槌都漂起来。对于个人来说,如果能修养仁德,他就能使天下人心服口服;对国家来说,奉行仁政,对内对外都能成功治理。孟子讲的治国之道是要统治者努力推行仁政,以德治国,反对刑罚杀戮。


  0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释义】尊敬自己家里的老人,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子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一切*措施都由这一原则出发)要统治天下就像在手心里转动东西一样容易了。


  【赏析】孟子认为有仁德的人能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有德行的人当政,他能把自己的仁德推广到天下,这样就是推行仁政,由类似尊老爱幼的仁德美善出发去制定国家的*,管理天下就是很轻松的事了。


  03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


  【释义】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怎样对待你。


  【赏析】这是孟子与邹穆公一段对话中的一句。当时,邹国与鲁国边境发生械斗。邹穆公问孟子:“我的地方*死了33人,可是老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对这些可恶的百姓,要杀呢,杀不尽;不杀呢,这种瞪着眼睛看长官战死而不去救助的行为,太可恨了。你说怎么办?”孟子回答说:“灾荒年,你的老百姓有的饿死在沟边路边,青壮年四散逃荒的就有几千人,而你的粮仓里、府库里却装得满满的。地方*却没有一个来向你汇报,对老百姓这种严重饥荒情况,还说形势大好。这些地方*的行为,就叫做对国君怠慢、对人民残忍呀!曾子说过‘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怎样对待你’。人民在危难时得不到官府的救济,现在才有报复的机会。所以只要你行仁政,关爱百姓,百姓自会爱护他们的长官,而愿为之效死了。”


  04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


  【释义】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赏析】孟子是个胸怀宽广的大儒。他长期周游列国来推行自己的主张,要在天下实行仁政,要统治者保民爱民,与民同乐,实现天下统一。《孟子·公孙丑下》里记载他的话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今日的社会里,除了我,还有谁呢?)正是有这种心胸,他才能对推行仁政孜孜不倦,即使身处厄运困境,也不改变志向理想。


  05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


  【释义】(圣人)出自于同一类的人,却远远高出于众人。


  【赏析】这是孟子对孔子的崇高礼赞。孟子认为孔子是人类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杰出人物,“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伟大)于孔子也”。并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06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


  【释义】当今之世(如果要想平治天下),除了我能做到,还能有谁呢?


  【赏析】这是孟子的宏伟抱负及自信之语。孔孟二人均有治世忧道的心情,孟子更多次明确自己迫切希望参与治理天下国家的抱负。他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这是他独特的历史观。他认为从周文王、武王开国距今已七百多年了,应该有圣王出现,而自己能当“名世”之士,作伊尹、姜太公一类的人。所以他说:当前,如果上天还不想使天下得到平治,那也就算了;如果天意想使天下得到平治,“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07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


  【释义】(社会有分工,)有的人从事脑力劳动,有的人从事体力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就


  担当管理工作,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就被别人管理。


  【赏析】这是孟子批判农家学说的话。农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许行,主张“贤者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即国君及在上位的人应当同农民一道种田,才能吃饭;自己煮饭,同时管理国事。


  孟子反对这种观点,揭露了这种观点的许多荒谬可笑之处,阐明其事实上的不可能,从而正面阐明社会分工的必然性、必要性及合理性。


  08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


  【释义】身在富贵之中要不迷乱本性,身在贫贱之中要不改变志向,身在威势武力之下也绝不卑躬屈膝,有违道义,这样才可算作大丈夫。


  【赏析】一个人只有坚持自己的追求,坚持修养仁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自己的志向目标,恒心恒德,才算是大丈夫。富贵也好,贫贱也罢,都不能改变理想和节操,这才是大丈夫。


  09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出处】《孟子·离娄上》


  【释义】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赏析】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基本要求和规范,违背了这些要求和规范,就不能把事情做好。只有顺应这些规则,才能顺利完成工作。工匠不使用圆规矩尺,他就不能很好地画出自己想要的图形。所以,我们必须强调制度、纪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句哲言现在已经转化为成语了,就是“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10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出处】《孟子·离娄上》


  【释义】作践自己的人,没必要跟他谈什么有价值的言论;抛弃自己的人,不能跟他一起干什么有价值的事业。


  【赏析】孟子认为,开口闭口都非议“礼”和“义”的人,就是所谓的自暴;自身不能坚守“仁”的信念、遵循“义”的规范,就是所说的自弃。这个提法和我们今天的“自暴自弃”有所不同,但是都不脱离与理想、志向、情趣的关系。


  篇二


  1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出处】《孟子·离娄上》


  【释义】人们的共同缺点就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


  【赏析】一个人应该性格内敛、品德谦虚才好。爱好仁德的人,有志于修养德行的人,绝不会取得一点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而那种目光短浅的人,他们只要有一丁点收获,就开始沾沾自喜、得意洋洋。孟子对这种人非常不满,极力讽刺他们。真正有德行的人,他们努力学习,昼夜不倦,孜孜以求,不耻下问。他们没有固定的老师,唯善是从,谦虚谨慎。孟子对他们这一类人是崇敬的。


  2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出处】《孟子·离娄下》


  【释义】爱说别人的坏话,该知道有什么样的坏结果吧?


  【赏析】这是孟子告诫人言人之恶,必遗后患的道理。就常情而论,一个人有不良之行,是不喜欢别人背后议论的,报复就是必然的了。庄子说:“灾人者,人必反灾之。”就是这个道理。


  3友也者,友其德也。


  【出处】《孟子·万章下》


  【释义】交友啊,是结交他的好品德。


  【赏析】这是孟子的话。他认为交友之道,贵在结交其德。因此交友时就不应考虑对方的权势,而应该考虑对方的品德,这才是真正的交友之道。古人认为朋友是五伦之一,是家庭之外重要的人际关系。酒肉朋友是靠不住的。所以古人讲“以友辅仁”,是说朋友是来辅助自己的仁德的。所以以天子身份友匹夫而不为屈尊,以匹夫身份友天子而不叫僭越。


  4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出处】《孟子·告子上》


  【释义】(即使有天下最易生长的东西)只有一天曝晒它,却有十天冷冻它(也不能生长的了)。


  【赏析】孟子告诫人不论进德修业,均需专心致志、有始有终,绝不能时作时辍,甚至一作十辍,一进十退,亦即俗谚所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工作时间少,而嬉游、闲散日子多,如果这样,必将一事无成。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出处】《孟子·告子上》


  【释义】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兼得,那就放弃鱼而取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就牺牲生命而求取正义。


  【赏析】君子一切以仁义为指归,只有仁义道德才能让他真正动心。所以,在危及道义的时候,君子舍生取义。生命对于道义而言微不足道,失去了仁德,失去了真善美,失去了正义,生命只不过是臭皮囊,是行尸走肉,一点意义都没有。故而,在生死义利之间如何取舍决定了一个人的品行之高下,确实应该慎重。


  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出处】《孟子·告子下》


  【释义】在忧患中生存,在安乐中死去。


  【赏析】这是孟子的名言。他认为就个人来讲,历许多人物都是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磨炼,以百折不挠的意志才成就了伟大的事业;就国家来讲,国内若无尽忠竭智的辅弼大臣,国外又无敌国外患可担心,只知安享太平,而不知危难将至,则国恒亡。由此可见,忧患意识强而又能艰苦奋斗,就能得到生存和发展壮大;而贪图安逸享乐,不思进取,就会导致衰亡。这便是历史的演变法则。


  7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出处】《孟子·尽心上》


  【释义】得到天下有美好才德的青年,而教育他们成才,这是人生的第三种乐趣。


  【赏析】孟子所说的“三乐”,是指“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三种乐趣,均是“为人之乐”:一为天伦之乐,一为做有“一身正气”之人之乐,一为做人师之乐。孟子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种为人师之乐,更是人生中一种深层次的快乐。他认为君子的这三种人生乐趣,超过于称王于天下的乐趣。


  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出处】《孟子·尽心上》


  【释义】困厄不得志时就独自*保全好自己,显贵得意时就使天下都得到好处。


  【赏析】这是传统儒家的修身思想。历,中国的士大夫经常以此自励,要求从自己做起,努力寻求内心的美善,完善自己的人格,并进而弘扬仁义于天下,使天下人受益。这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折射出中国传统文人熠熠闪光的人格,引领着新时代的读书人去寻求人格的完善。


  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出处】《孟子·尽心下》


  【释义】如果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赏析】这句话中的“书”,今天已经变得广泛起来,并不专指《尚书》。我们读书,是为了寻求其中的真义,为了给现实人生服务。如果完全相信书上讲的,让书牵着鼻子走,成了书的奴隶,成了“读死书”。所以,读书不仅要能读进书里去,还要能读到书外来,要理论联系实际。


  10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出处】《孟子·尽心下》


  【释义】有仁爱之心的人才是人,把仁爱之心和人合起来说,便成为做人之道。


  【赏析】孟子在这里把仁爱之心作为人的根本属性,也就是说,人之异于禽兽就在仁与不仁之分。他指出“仁”,是人的本心。所以“仁”,是为人而存在,人,离开了“仁”,便近于禽兽;反之,仁,也非人不能实行和体现。因此,仁与人合而言之,便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孔孟学说的目的,不外修己治人,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个人说,要作仁人志士;就治国说,要行仁政,即德政,这一切都以“仁”为基础,并弘扬它。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怎么退出夸克HD账号登录状态? 猫感冒了看兽医要多少钱 Pka 与 PH的区别及各自的应用领域 储干在公司是干什么的职位啊 2025数字博览会 岗位丨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招聘实习生(可留用), 国海证券研究所+开源证 ... 用发酵粉蒸馒头如何蒸? 雷蛇现在的售后保修政策是怎样的有个鼠标双击了 安代驾好还是e代驾好 急需一篇科技小论文,六年级水平的`要快`谢谢啊`! 江淮汽车同悦发动机号在哪里? 江淮同悦汽车的火花塞在什么位置 江淮同悦13款的怎么样 江淮同悦的缺点 江淮同悦车自重多少 炫舞时代怎么设置那个第几套表白情书 梦见改编的电视剧的预兆 梦见看过的电视剧的预兆 梦见千金归来电视剧的预兆 梦见串糖葫芦的预兆 如何培养感情? 吉光片羽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及详细词语解释 吉光片羽什么意思?吉光片羽怎么读? 我想问一下空口说空话是什么生肖 春江花月夜中月照花林皆似霰的霰字读什么又代表什么意思 鹭门的解释鹭门的解释是什么 罗_星的意思罗_星的意思是什么 鹭门的意思鹭门的意思是什么 鹭门的结构鹭门的结构是什么 鹭门的诗句鹭门的诗句是什么 《大学》里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解释,仅要词条解释,必须简单明了! 四书五经中《大学》提到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田地、平天下分别指的是什么?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各自的含义 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还是"一叶障目,不知其意" 这是一个成语,但后半句到底上什么呢? 碍目的词语碍目的词语是什么 Foxmail邮件回复如何操作 Foxmail自动回复如何设置 鱼肝油的解释鱼肝油的解释是什么 鱼肝油是什么 关于鱼肝油的知识 这种大眼睛娃娃叫什么名字?我在淘宝上搜芭比娃娃和洋娃娃都搜不到 孽龙nièlóng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琴弦欲断,琴声未尽意思 情态的解释情态的解释是什么 微信被拉黑教你一招恢复聊天被对方好友拉黑怎样恢复 妄心   [wàng xīn]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墘字的意思 墘是什么意思 汉字找茬王东找出十八个字分别有什么? 狐袖的成语狐袖的成语是什么 双鱼座眼睛画法简笔画 曾被骂渣男临终拒见儿女林正英葬礼飞来黑蝴蝶作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