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30 15: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1:50
诗经名字的由来
诗经名字的由来,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也被人们成为《诗三百》,很多人在为自己孩子取名的时候都会参考诗经里面的字,那么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下诗经名字的由来。
《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全书主要收集了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是在公元前6世纪,作者包括从贵族到平民的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那么《诗经》是谁编定而成的呢?历史上广泛影响的主要有“献诗”“采诗”“删诗”之说,透露了《诗经》作品来源和编定的一些信息。
“献诗说”: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是有史籍可考的。《诗经》中不乏这类作品。具体可参考《国语》。
“采诗说”:汉代人认为周到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这种说法是否确切,颇有争论。公卿列士所献之诗,既有自己的创作,也未必没有采集来的作品。
周王朝是否实行过采诗制度,虽不能确定,但如无周王朝和各诸侯国乐官的参与,民间之诗很难汇集于王廷。因此,可以说,《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飨中的乐歌等。具体可参考《春秋公羊传》和《汉书·食货志》。
“删诗说”:这些作品编集成书,汉人认为经过孔子的删定。事实上,早在孔子的时代,也有与今本《诗经》相近的“诗三百篇”的存在。
孔子对诗做过“正乐”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对“诗”的内容和文字有些加工整理。但说《诗经》由他删选而成,则是不可信的。(删诗说始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唐人开始怀疑孔子删诗说,如孔颖达等)无论孔子是否删诗,孔子和《诗》都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整理编定《诗经》的人和具体情形,今天已无从得知,可能周王朝的乐官在《诗经》的编集和成书过程中起了相当中重要的作用。大约公卿列士所献之诗,以及采编来的民间之诗,最后都集中到王朝乐官手中,月光乐官掌管的诗一定很多,整理编选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演唱和教诗的底本,是完全可能的。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周代贵族文人的作品构成了诗经的另一部分。《尚书》记载,《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关系。
名称由来: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1、《诗经》先秦时称为《诗》,因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雅》分《大雅》和《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后,成为《六经》之一。
产生年代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已在春秋时期,整部诗经的时代,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产生的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史专家考定。
《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周颂》时代最早,在西周初年产生,是贵族文人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部分描写农业生产。《大雅》也是西周时代的诗,是中国上古仅存的史诗。《小雅》产生于西周晚年到东迁以后。《鲁颂》和《商颂》都产生在周室东迁(前770年)以后。
创作者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 周代贵族文人的作品构成了诗经的另一部分。
《尚书》记载,《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