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1:23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11-09 18:51
1、农村合作医疗外地可以报销。各地报销政策不同,报销方式也不同,分回当地报和就地报销两种。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异地报销流程:带患者身份证、两张一寸彩色照片、新农合医疗证到县合管办办理转诊备案手续;携带患者身份证、新农合医疗证和转诊备案手续到转诊医院就医,办理新农合住院手续;出院后,凭患者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新农合医疗证、病历复印件、住院结算单(有的是发票形式的)、住院费用清单、转诊备案手续到合管办报销。
懂视网 时间:2022-11-09 21:57
1、填写《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工作、居住人员情况申报表》并盖章。
2、将填写好的《申请表》拿到社保机构审核。
3、审核通过后,可直接凭借医保卡在联网医疗机构、药店刷卡结算。
4、国家确定的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终末期肾病、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疾病、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耐多药肺结核、血友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唇腭裂、肺癌、食道癌、胃癌、I型糖尿病、甲亢、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结肠癌、直肠癌等20类重大疾病医疗费用经新农合报销后,剩余合规费用8000元以下部分报销17%,超过8000元以上部分报销73%,个人最高年补偿限额20万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15 10:42
农合异地就医的报销办法:先到参保地的经办机构办理转诊备案手续;然后在医院就医,办理新农合住院手续;再住院接受治疗;最后携带医疗缴费单据、医保卡等材料去定点的医疗机构或社保经办机构结算相关费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六条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标准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八条
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九条
参保人员医疗费用中应当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直接结算。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方便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15 12:00
农村合作医疗在外地就医门诊费不能报销,住院费用要在户籍地报销,外地不能报销。
就报销而言,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者大部分的费用都是门诊费用,在居住地不能报销,拿回户籍地还是得不到报销,即便是住院费用,回到户籍地可以报销但也存在办理报销的程序繁琐,来回成本太高的问题。
/iknow-pic.cdn.bcebos.com/e824b899a9014c08490ef47a047b02087bf4f43c"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e824b899a9014c08490ef47a047b02087bf4f43c?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e824b899a9014c08490ef47a047b02087bf4f43c"/>
扩展资料:
根据国家药品价格谈判工作有关要求,做好国家谈判药品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衔接有关工作。积极行动,根据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及时调整新农合报销药物目录。尚未调整的省份,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新农合筹资水平、医疗服务能力、地方疾病谱变化等实际情况。
在执行谈判价格的基础上,力争在2016年10月底前将国家谈判药品纳入新农合报销药物目录,并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司备案。基金支出压力较大的地区,可选择部分品种或从大病保险做起。
参考资料来源:
/ke.baidu.com/item/%E6%96%B0%E5%9E%8B%E5%86%9C%E6%9D%91%E5%90%88%E4%BD%9C%E5%8C%BB%E7%96%97?fromtitle=%E5%86%9C%E6%9D%91%E5%90%88%E4%BD%9C%E5%8C%BB%E7%96%97&fromid=7475655"target="_blank"title="只支持选中一个链接时生效">百度百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www.gov.cn/zhuanti/2015-06/13/content_2879014.htm"target="_blank"title="只支持选中一个链接时生效">中国*网——**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3号)